一种充电连接装置及新能源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0343发布日期:2019-06-13 10:29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连接装置及新能源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充电连接装置及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现代通行的重要工具之一,汽车的电量使用完后需要进行充电续航,现有技术中,汽车设有一个充电插座,在有充电桩的场合,将充电桩的充电枪插入所述充电插座内进行充电,在无充电桩的场合,如选择普通220V充电,就需要一个专门的充电装置一端连接至供电插座,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汽车的充电插座,该充电装置两端都需要进行插拔操作,操作麻烦,不便捷,另外,充电装置置于车外,容易出现被盗的风险,因此,需要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连接装置的结构进行优化。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充电连接装置及新能源汽车,旨在优化现有充电连接装置的充电方式,以提高充电的便捷性及安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充电连接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内部具有一容纳空间;充电插头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盒体外的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用于连接供电插座;充电插座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盒体外的充电插座,所述充电插座用于连接车辆插头;以及,电路板组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用于电性连接至新能源汽车的车载充电机的输出端;其中,所述充电插头及所述充电插座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用于切换自所述充电插头及所述充电插座其中之一与所述输出端连接。优选地,所述容纳空间包括:收纳空间,所述收纳空间的侧壁贯设有第一过线孔;以及,安置空间,所述安置空间内设有所述电路板组件,所述安置空间的侧壁贯设有第二过线孔及第三过线孔;其中,所述充电插头经所述第一过线孔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所述充电插座经所述第二过线孔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用于经所述第三过线孔电性连接至所述车载充电机。优选地,所述充电插头组件还包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充电插头,另一端经所述第一过线孔伸入至所述收纳空间内,且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的第一连接电线;所述收纳空间内设有卷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电线的一端设于所述卷收结构上,所述第一连接电线可被所述卷收结构卷收或者在外力作用下拉长。优选地,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及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处理器、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及第三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及充电插座均包括输入端、输出端及受控端,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及第三开关模块的受控端均与所述处理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插头连接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插座连接的电源输出端连接,输出端用于连接至所述车载充电机的高压输入端口;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插头连接的电源输出端连接,输出端用于连接至所述车载充电机的高压输入端口;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输入端择一与所述充电插座的受控端连接和与所述处理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输出端用于与车载充电机的信号端口连接;其中,自所述充电插座供电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导通,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断开,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插座的受控端连接,用于自所述充电插座供电至所述车载充电机,自所述充电插头供电时,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断开,且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导通,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控制端连接,用于自所述充电插头供电至所述车载充电机。优选地,所述充电插头具有用于对应所述车载充电机的PE端、L端、N端;所述充电插座具有用于对应所述车载充电机的PE端、L端、N端、CC端、CP端;所述充电插头的PE端、所述充电插座的PE端均用于连接至所述车载充电机的PE端;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两个常闭继电器,所述两个常闭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充电插座的L端和N端,所述两个常闭继电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至所述车载充电机的L端和N端;和/或,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两个常开继电器,所述两个常开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充电插头的L端和N端,所述两个常开继电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至所述车载充电机的L端和N端;和/或,所述第三开关模块包括两个转换继电器,其中之一所述转换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充电插头的PE端或者所述充电插座的CC端,另一所述转换继电器的输入端对应连接至所述处理器的控制端或者所述充电插座的CP端,两个所述转换继电器的输出端分别用于连接至所述车载充电机的CC端和CP端。优选地,其中之一所述转换继电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插头的PE端连接;所述电路板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定值电阻,所述定值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插头的PE端连接,所述定值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新能源汽车,所述新能源汽车包括充电连接装置,所述充电连接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内部具有一容纳空间;充电插头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盒体外的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用于连接供电插座;充电插座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盒体外的充电插座,所述充电插座用于连接车辆插头;以及,电路板组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用于电性连接至新能源汽车的车载充电机的输出端;其中,所述充电插头及所述充电插座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用于切换自所述充电插头及所述充电插座其中之一与所述输出端连接。优选地,还包括:汽车壳体,所述汽车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所述盒体;以及,车载充电机,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位于所述盒体的外侧,所述车载充电机与所述盒体内的电路板组件之间电线连接;其中,所述充电插头在外力作用下可自所述汽车壳体内拉出,用于连接供电插座,所述充电插座设于所述汽车壳体上,用于连接车辆插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盒体内部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容设有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用于电性连接至新能源汽车的车载充电机,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充电插座均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用于切换自所述充电插头及所述充电插座其中之一与所述输出端连接,将所述盒体设于汽车内,当采用所述充电插头充电时,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输出端连接,选择将所述充电插头插入至所述供电插座即可完成充电,当采用所述充电插座充电时,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输出端连接,只需要将充电枪插入所述充电插座中,即可完成充电,充电操作简单、便捷,且不需要在汽车外部单独设置充电连接装置,降低充电装置被盗风险,充电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连接装置的一实施例(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充电连接装置(另一角度)局部透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充电连接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1中电路板组件的电路结构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充电连接装置3充电插座组件1盒体31充电插座11容纳空间4电路板组件111收纳空间42处理器112安置空间43第一开关模块113第一过线孔431常开继电器114第二过线孔44第二开关模块115第三过线孔441常闭继电器116卷收结构45第三开关模块2充电插头组件451转换继电器21第一连接电线46定值电阻22充电插头5车载充电机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现有技术中,汽车设有一个充电插座,在有充电桩的场合,将充电桩的充电枪插入所述充电插座内进行充电,在无充电桩的场合,如选择普通220V充电,就需要一个专门的充电装置一端连接至供电插座,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汽车的充电插座,该充电装置两端都需要进行插拔操作,操作麻烦,不便捷,另外,充电装置置于车外,容易出现被盗的风险。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连接装置,图1至图4均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连接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充电连接装置100包括盒体1、充电插头组件2、充电插座组件3及电路板组件4,其中,所述盒体1的内部具有一容纳空间11,所述充电插头组件2包括设于所述盒体1外的充电插头22,所述充电插头22用于连接供电插座,所述充电插座组件3包括设于所述盒体1外的充电插座31,所述充电插座31用于连接车辆插头,所述电路板组件4设于所述容纳空间11内,所述电路板组件4包括用于电性连接至新能源汽车的车载充电机的输出端,其中,所述充电插头22及所述充电插座31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4,所述电路板组件4用于切换自所述充电插头22及所述充电插座31其中之一与所述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盒体1内部具有一容纳空间11,所述容纳空间11容设有电路板组件4,所述电路板组件4用于电性连接至新能源汽车的车载充电机5,所述充电插头22与所述充电插座31均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4,所述电路板组件4用于切换自所述充电插头22及所述充电插座31其中之一与所述输出端连接,将所述盒体1设于汽车内,当采用所述充电插头22充电时,所述充电插头22与所述输出端连接,选择将所述充电插头22插入至所述供电插座即可完成充电,当采用所述充电插座31充电时,所述充电插座31与所述输出端连接,只需要将充电枪插入所述充电插座31中,即可完成充电,充电操作简单、便捷,且不需要在汽车外部单独设置充电连接装置100,降低充电装置被盗风险,充电安全。为了便于充电,所述第一连接电线21需要较长的长度,此时需要一个收纳空间111进行收纳,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空间11包括收纳空间111及安置空间112,所述收纳空间111的侧壁贯设有第一过线孔113,所述安置空间112内设有所述电路板组件4,所述安置空间112的侧壁贯设有第二过线孔114及第三过线孔115,其中,所述充电插头22经所述第一过线孔113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4,所述充电插座31经所述第二过线孔114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4,所述电路板组件4用于经所述第三过线孔115电性连接至所述车载充电机5,将设有所述电路板组件4的容置空间与收纳电线连接所述充电插头22与所述电路板组件4的导线的收纳空间111分割开来设置,保证了所述电路板组件4的稳定性,减少在收纳过程中对所述电路板组件4的影响。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很好的收放电线连接所述充电插头22与所述电路板组件4的导线,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插头组件2还包括一端电性连接至所述充电插头22,另一端经所述第一过线孔13伸入至所述收纳空间111内,且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4的第一连接电线21,所述收纳空间111内设有卷收结构116,所述第一连接电线21的一端设于所述卷收结构116上,所述第一连接电线21可被所述卷收结构116卷收或者在外力作用下拉长,在将所述充电插头22插入所述供电插座时,操作者稍微用力,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电线21拉长至需要的长度,并通过锁止结构将所述第一连接电线21锁止至需要的长度,当充电完成时,如通过稍微用力拉拽或者按压锁止按键等方式解除所述锁止结构对所述第一连接电线21的锁止,所述卷收结构116就会自动将所述第一连接电线21收入所述收纳空间111内,操作简单、便捷,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卷收结构116属于现有技术,现有的很多产品中都会有该结构,例如,常用的卷尺中的卷收结构116,吸尘器中的卷收结构116等等。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4的电路结构图,所述电路板组件4包括电路板及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处理器42、第一开关模块43、第二开关模块44及第三开关模块45,所述第一开关模块43、第二开关模块44及第三开关模块45、充电插座31均包括输入端、输出端及受控端,所述第一开关模块43、第二开关模块44及第三开关模块45的受控端均与所述处理器42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处理器42的电源输入端择一与所述充电插头22连接的电源输出端和所述充电插座31连接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43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插座31连接的电源输出端连接,输出端用于连接至所述车载充电机5的高压输入端口,所述第二开关模块44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插头22连接的电源输出端连接,输出端用于连接至所述车载充电机5的高压输入端口,所述第三开关模块45的输入端择一与所述充电插座31的受控端连接和与所述处理器42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模块45的输出端用于与车载充电机5的信号端口连接,其中,自所述充电插座31供电时,所述处理器42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43导通,且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44断开,所述第三开关模块45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插座31连接,用于自所述充电插座31供电至所述车载充电机5,自所述充电插头22供电时,所述处理器42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43断开,且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44导通,所述第三开关模块45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插头22连接,用于自所述充电插头22供电至所述车载充电机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42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43、第二开关模块44及第三开关模块45的动作,使得所述充电连接装置100在所述充电插头22连接供电插座及所述充电插座31连接充电枪的两种充电模式之间切换,方便用户进行充电操作,具有较好的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模块43、第二开关模块44及第三开关模块45均包括继电器,具体地,所述充电插头22具有用于对应所述车载充电机5的PE端、L端、N端,所述充电插座31具有用于对应所述车载充电机5的PE端、L端、N端、CC端、CP端,所述充电插头22的PE端、所述充电插座31的PE端均用于连接至所述车载充电机5的PE端,所述第一开关模块43包括两个常开继电器431,所述两个常开继电器431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充电插座31的L端和N端,所述两个常开继电器431的输出端用于连接至所述车载充电机5的L端和N端,所述第二开关模块44包括两个常闭继电器441,所述两个常闭继电器441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充电插头22的L端和N端,所述两个常闭继电器441的输出端用于连接至所述车载充电机5的L端和N端,所述第三开关模块45包括两个转换继电器451,其中之一所述转换继电器451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充电插头22的PE端或者所述充电插座31的CC端,另一所述转换继电器451的输入端对应连接至所述处理器42的控制端或者所述充电插座31的CP端,两个所述转换继电器451的输出端分别用于连接至所述车载充电机5的CC端和CP端,通过所述两个常闭继电器441、所述两个常开继电器431及两个所述转换继电器451的动作,实现了在所述充电插头22充电及所述充电插座31充电之间的切换,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较好的控制,具有较好的效果。在采用所述充电插头22充电的模式中,所述充电机的CC端和PE端之间有电压差,对应的要在所述转换继电器451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插头22的PE端之间设置一个定值电阻46,具体地,其中之一所述转换继电器451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插头22的PE端连接,所述电路板组件4还包括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定值电阻46,所述定值电阻46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插头22的PE端连接,所述定值电阻4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模块4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定值电阻46主要用于判断充电枪的电流规格,例如所述定值电阻46的阻值为680Ω,对应的充电枪的电流规格为16A,所述定值电阻46的阻值为1500Ω,对应的充电枪的电流规格为10A。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连接装置100在所述充电插头22连接供电插座及所述充电插座31连接充电枪的两种充电模式之间切换时,具体步骤如下:S1、自所述充电插座31供电时,用户将充电桩的充电枪插入所述充电插座31,两个常闭继电器441闭合,两个所述常开继电器431断开,其中之一所述转换继电器451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充电插座31的CC端,另一所述转换继电器451的输入端对应连接至所述充电插座31的CP端,所述充电枪供电至所述车载充电机5,供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S2、自所述充电插头22供电时,用户将充电插头22插入供电插座,所述供电插座供电至所述处理器42,所述处理器42控制两个常闭继电器441断开,两个所述常开继电器431闭合,其中之一所述转换继电器451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充电插头的PE端,另一所述转换继电器451的输入端对应连接至所述处理器42的控制端,所述供电插座供电至所述车载充电机5,供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需要说明的是,自所述充电插头22供电至所述处理器42时,需要经过变压处理、AC/DC转换等调整到适合的电压供所述处理器使用,以上的电路都是现有成熟技术,此处不作详细叙述,另外,所述处理器可以为现有单片机,如ULN2003A单片机为现有产品,不仅优惠实用,而且具有丰富的硬件资源、开发资料资源等,易于开发。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所述新能源汽车包括充电连接装置100,该充电连接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新能源汽车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所述新能源汽车整车而言,所述新能源汽车还包括汽车壳体及车载充电机5,所述汽车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所述盒体1,所述车载充电机5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车载充电机5与所述电路板组件4之间通过所述充电线连接,其中,所述充电插头22在外力作用下可自所述汽车壳体内拉出,用于连接供电插座,所述充电插座31设于所述汽车壳体上,用于连接车辆插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