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送快递配送车的配送转运车及配送方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5953发布日期:2020-08-05 01:3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送快递配送车的配送转运车及配送方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快递物流领域,尤其是一种运送快递配送车的配送转运车及配送方式。



背景技术:

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无人智能快递车在做测试,虽然还没有真正商用的无人快递车,但无人送快递肯定会是大势所趋的。

但是,这类无人智能快递车一般体积和容量都不大,一般只会使用在最多两三公里的短距离范围内进行无人配送,比如点对点外卖类配送、快递门店配送等这些小范围内的快递和外卖。

本申请则是一种运送这类快递配送车的配送转运车,或者说叫配送货车,采用体积容量都比较大的箱式货车、面包车进行改装或定制,专门用于运送快递配送车,一车可以装运十几台几十台甚至更多的这样的快递配送车,将这些快递配送车按照配送顺序和路径运送到各小区、社区,通过快递配送车的自动驾驶智能配送功能完成智能配送,或者通过人工推着完成人工配送,当快递配送车完成配送后,对这些快递配送车进行回收,然后返回到分拣中心或配送中心。

这样可以扩大配送中心的配送覆盖半径至十公里以上,能够提高整体的配送效率和速度,减少城区内快递网点或前置仓的数量、成本以及选址的要求,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一种运送快递配送车的配送转运车及配送方式,所述配送转运车(以下简称转运车)车箱内能够装运多台所述快递配送车(以下简称配送车),所述转运车具有配送控制系统,所述转运车车厢尾部具有将所述配送车从车厢内下降到地面,以及从地面上升到车厢内的配送车升降装置(以下简称升降装置),配送中心或分拣中心按照快递件配送顺序及路径规划的要求,将装有快递件的多台所述配送车装进所述转运车的车厢中,所述转运车按照快递配送顺序及路径规划,将所述配送车从配送中心运送到各配送点、小区、社区或单元楼下,通过所述配送控制系统驱动所述升降装置,将所述配送车自动或手动下放到地面,所述配送车根据配送的快递件的配送顺序,通过自动驾驶智能配送系统进行智能配送,或通过配送员推动配送车到各快递件地址进行配送,所述转运车按照配送顺序将所述配送车全部投放完后,等待所述配送车完成快递配送任务,然后按照配送路径或按照一定规则回收所述配送车,将回收的所述配送车运回到配送中心。

图1所示为本申请所述配送转运车的示例示意图,所述转运车a0具有车厢a1,所述转运车a0除具有常规驾驶系统之外,还具有作为运送快递配送车的配送转运车专门的配送控制系统,所述配送控制系统至少具有驱动模块、控制模块以及无线通讯模块,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能够与云端后台、配送中心以及配送车建立无线连接交互,能够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方式与升降装置副控制板建立连接交互。

本示例所述车厢a1尾部具有配送车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采用上下双开门的方式,具有上开门a21,下开式升降门a22,所述上开门a21上部具有开关所述上下双开门的开关门控制箱a20,通过所述开关门控制箱a20控制驱动所述上开门a21向上打开90度,控制驱动所述下开式升降门a22向下打开90度,本示例所述下开式升降门a22既是所述车厢a1向下开的车厢门,又是所述升降装置承载并升降所述配送车的升降平台,即本示例所述的升降门a22与所述上开门a21一起,共同构成所述车厢a1的上下双开的后开式车厢门,也即本示例所述升降装置为一款上下双开门式的平台型升降门升降装置。

所述车厢a1尾部两侧的底部位于所述升降门a22处具有升降传动盒a267,所述升降传动盒a267为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驱动机构的传动组件的外壳,属于安装固定在所述车厢a1上的所述升降装置的固定部分,所述升降传动盒a267外壳内具有升降传动机构,所述车厢a1尾部的底部位置具有升降装置的升降驱动机构,通过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升降传动盒a267内的升降传动机构,通过所述升降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升降装置,实现对其承载的所述配送车的升降。

所述车厢a1尾部两侧的中部位置具有箱门锁a17,当所述上开门a21与所述升降门a22关闭时,为安全和固定目的,通过锁定所述升降门a22,将上下两块车厢门进行锁住。

如图2所示为所述转运车a0的所述上开门a21和升降门a22打开90度后的示意图,为方便图示说明,图中所示为去掉所述车厢a1左侧墙板的示意图。

所述上开门a21通过连杆a211向上打开并向上支撑起所述上开门a21,所述升降门a22通过连杆a221向下打开,并拉撑所述升降门a22保持水平的升降平台型状态。

所述车厢a1内装载有配送车a3,本示例所述车厢a1内能够装运4x4台所述配送车a3,图中所示为4行3排所述配送车a3,图中所示仅为示例,不代表具体数量。

所述车厢a1底板上具有下分隔条a11,所述下分隔条a11起到分隔和导向导轨作用,通过所述下分隔条a11能够使得所述配送车a3在各行道分隔条之间前后运行及停靠,而不会在运输途中触碰到其他配送车。

所述车厢a1内具有无线通讯模块,能够在所述车厢a1内与所述配送车a3建立无线连接交互,根据无线交互方式的不同,可以在所述车厢a1内安装多个无线通讯模块,以保障满载所述配送车a3时,能够对所述车厢a1内进行全覆盖无线连接。

所述下分隔条a11上具有身份识别组件a110,本示例所述身份识别组件a110安装在各下分隔条a11中间部位的各配送车位处,本示例所述身份识别组件a110采用nfc识别模块,通过所述nfc识别模块,识别所述配送车a3上的nfc芯片。当然地,也可以直接通过所述nfc芯片与所述转运车a0的配送控制系统进行无线信息交互,则无需在所述车厢a1内另外再安装上述的无线通讯模块。

当然地,所述身份识别组件a110也可以采用其他识别方式,比如摄像头识别二维码、磁条识别模块、或其他高频识别模块等等。当然地,所述身份识别组件也可以安装在所述下分隔条a11在所述车厢a1尾部进口处的位置,对经过的所述配送车a3进行识别。当然地,也可以根据所述配送车a3的身份标记组件的实际安装位置进行对应的位置设计,当然地,所述身份识别组件a110也可以安装在其他能够识别所述配送车a3的位置,显然并不仅仅限于安装在图中所示的所述下分隔条a11上。

如图3所示为所述车厢a1尾部卸下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部分后的侧仰视示意图,所述车厢a1内顶板下具有上分隔条a12,同样地,所述上分隔条a12也起到分隔成行道及导向导轨作用。

所述车厢a1尾部的上部具有上檐结构,所述上檐结构的下面具有导电连接器a16。

所述车厢a1尾部两侧的后立柱具有升降滑槽a25,所述升降滑槽a25也属于固定在所述车厢a1两侧后立柱上的所述升降装置的固定部分,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齿条滑边能够在所述升降滑槽a25内上下滑行。

所述车厢a1尾部下部位置具有升降装置的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也属于固定在所述车厢a1尾部的下部位置的所述升降装置的固定部分,本示例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采用升降电机a260驱动驱动轴a261,所述驱动轴a261两端具有蜗杆a262,通过所述蜗杆a262驱动所述升降传动盒a267内的升降传动机构的升降齿轮组a263,通过所述升降齿轮组a263驱动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齿条滑边a231在所述升降滑槽a25中上下滑行,实现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部分承载所述配送车a3进行升降。

本示例采用所述升降齿条和升降齿轮进行升降的方案,还可以采用链条链轮、丝杆驱动、液压驱动等方式,都是可行的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同样的升降功能,当然地,采用这些替代方式的升降驱动机构可以安装在所述车厢尾部的上部位置或其他位置,本示例统一以齿轮齿条进行升降的方案进行概括说明。

如图4所示为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部分示意图,图中所示为所述上开门a21和所述升降门a22打开时的状态,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部分具有四边框升降框架,所述升降框架上边安装有开关门控制箱a20,上边外侧具有铰链或旋转轴套,通过铰链或旋转轴安装所述上开门a21。所述升降框架下边外侧具有铰链或旋转轴套,通过铰链或旋转轴安装所述升降门a22。

本示例所述开关门控制箱a20中具有充电电池、副控制板,具有开关门驱动机构,本示例采用2组钢丝绳卷扬机构作为开关门驱动机构,所述开关门控制箱a20上具有导电连接器a206,限位开关a201,当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部分上升到靠近所述车厢a1尾部上部的上檐处时,触发所述微动开关a201控制所述升降电机a260停止上升运行,同时所述导电连接器a206与所述车厢a1尾部上檐的导电连接器a16连接导通,为所述开关门控制箱a20内元件提供电源支持以及为电池进行充电。当然地,同样也可以直接通过导线束进行有线连接控制。

所述副控制板具有无线通讯模块、驱动模块、电源管理模块,通过所述通讯模块能够与所述转运车a0的配送控制系统进行有线或无线连接交互,实现对所述升降装置的控制。

所述升降框架左右两边边框的后侧具有升降齿条滑边a231,所述升降齿条滑边a231安装在所述升降滑槽a25内,通过所述升降齿轮组a263咬合所述升降齿条滑边a231的齿条,实现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部分的上下运行。

所述升降框架左右两边边框的前侧具有连杆滑槽a232,所述连杆滑槽a232与所述升降齿条滑边a231为一体结构,所述连杆滑槽a232具有两条滑槽,所述连杆a211和a221的滑动端能够在所述连杆滑槽a232的两条滑槽中上下滑行,本示例采用在所述开关门控制箱a20中安装2组钢丝绳卷扬机构,通过2组钢丝绳分别连接到所述连杆a211和a221的滑动端,通过2组所述钢丝绳卷扬机构分别驱动所述连杆a211和a221的滑动端在所述连杆滑槽a232中上下运行,实现所述上开门a21和所述升降门a22的开合,所述钢丝绳卷扬机构的停止可以通过连杆限位开关控制,或者通过设定钢丝绳卷扬机构电机的运行步数来进行控制。

本示例所述连杆a211和a221的上下滑动需保持基本同步运行状态,就可以保持上下两块门的正常开合,当所述上开门a21及升降门a22关闭后,通过所述升降门a22压住所述连杆a211即可压住锁止所述上开门a21,通过所述配送控制系统驱动所述箱门锁a17锁住所述升降门a22,即可锁住两块车厢门。

本示例在所述连杆滑槽a232的连杆a221的滑槽中设置有防止所述连杆a221的滑动端到位后还继续下滑的结构,当所述升降门a22打开到90度后,可保证所述连杆a221不再下滑。

当然地,对所述连杆a211和a221的滑动端的连接,还可以采用链条连接、丝杆驱动、液压驱动等方式,都是可行的解决方案,包括所述连杆a211、a221也可以直接采用钢丝绳、链条、液压油缸等进行替代,能够实现同样的功能,本示例统一以图中所示的连杆结构进行说明。当然地,所述上开门a21及升降门a22的开合也可以在转轴处安装齿轮转轴进行90度旋转开合,都是可行的解决方案,本申请仅仅通过本示例所述的连杆式方案来代替这些类似的解决方案,不应限制于本示例所述连杆方式。

本示例所述升降门a22打开状态下的升降门平台上面具有分隔条a222,所述分隔条a222前端具有分隔识别线a223,所述分隔识别线a223可以为与所述平台面不同颜色的线条,也可以采用磁性材料,以方便所述配送车a3自动返回到所述升降门a22上时,进行分隔行道的路径识别。当然地,所述升降门a22上分隔条a222及分隔识别线a223也不是必须的。同样地,可以将所述路径分隔识别的方式设计在所述车厢a1内。

所述分隔条a222分隔的各个分隔行道内具有二维码定位识别标志a225,所述配送车a3可以通过识别所述识别标志a225确定分隔行道的编号,以及进行定位停止。所述升降门a22的各分隔行道前后具有检测传感器或接近开关a228,通过所述接近开关a228识别所述配送车a3进入或离开所述升降门a22,同时也可以通过双向无线连接交互,命令所述配送车a3启停,所述接近开关a228包括各种能够检测所述配送车a3的各种传感器,当然地,也可以安装在所述升降装置的其他位置,或所述车厢a1内。所述识别标志a225及所述接近开关a228可以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存在。

当然地,所述路径分隔识别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替代方案,比如在各个分隔行道路径中设置图案识别、条码或二维码识别、激光引导识别,以及射频芯片识别,都是可行的替代方案,本申请将这些功能统称为路径分隔识别方式,能够实现所述路径分隔识别的元件、结构或装置称为路径分隔识别组件,主要是为了对无人智能配送车进行引导,方便回收所述配送车a3在所述转运车a0的车厢a1内进行有序排列。

所述升降门a22前端具有可翻转的活动副翼板a227,所述升降门a22两边具有活动副翼板控制机构a226,类似飞机的副翼,通过所述控制机构a226能够将所述活动副翼板a227翻转拉起一定角度,如图2中所示的活动副翼板a227为向上翻转时的状态,在所述升降装置升降时,能够起到阻挡所述配送车a3防止掉落的挡板作用,属于安全机构和结构。当所述升降装置下降到地面,通过所述控制机构a226放下所述活动副翼板a227,形成如图所示的坡面,方便所述配送车a3离开或回收到所述升降门a22上。本示例活动副翼板a227设计为放下时自然下放,以适应不平路面或一定的落差冗余。

所述升降框架下边框底部具有多个触底传感器,当所述升降装置下降到地面时,触发所述触底传感器,通过所述副控制板将触发信号交互给所述配送控制系统,停止所述升降装置的下降运行。所述触底传感器包括限位开关、测距传感器等,当然地,所述触底开关也可以安装在所述升降门a22底部位置,也可以安装在所述车厢a1尾部的底部,通过测距传感器检测车尾到地面的高度,通过计算控制所述升降装置的下降高度,也是可行的解决方案。

如图5所示为一排4台所述配送车a3自动进入到打开的所述升降门a22升降平台上的示意图,所述活动副翼板a227为翻起状态,通过所述上开门a21,两边的连杆a211、a221,以及翻转的所述活动副翼板a227的共同阻挡作用,所述配送车a3能够在所述升降门a22上安全地升降。

当然地,也可以将所述上开门a21取消,只设计下开式升降门平台,这样的单开门升降平台,结构更简单,更适用于车身高度矮一点的转运车,应同样属于本示例的一个较简单的解决方案,本申请将以本示例所述的较复杂的双开门方案包含单开门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为所述升降装置将所述配送车a3下降到地面时的示意图,当所述升降装置下降到地面后,通过所述翻转机构a226放下所述活动副翼板a227,所述配送车a3可以从所述升降门a22上无阻挡地运行到地面上,通过自动驾驶智能配送功能实现快递件的智能配送。

当所述配送车a3完成配送任务后自动返回到所述升降门a22处,自动运行到所述升降门a22上,所述配送车a3通过传感器识别所述升降门a22上的识别标志b225,自动进入到所述控制系统分配的分隔行道中停靠。显然地,如果是人工推动的配送车,则通过配送控制系统的提示进行停靠,或根据配送员的经验判断进行停靠。

本示例所述转运车a0的转运配送方式为,配送中心与所述转运车a0建立无线连接交互,调度所述转运车a0到达指定装运站台,通过无线交互向所述转运车a0的配送控制系统发送指令,所述配送控制系统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发送命令到所述开关门控制箱a20内的所述副控制板,驱动所述钢丝绳卷扬机构运行,打开所述上开门a21及升降门a22。

进一步地,所述配送中心根据各个所述配送车a3内安放的快递件的配送顺序及停靠排列方式,将所有待转运的所述配送车a3一起推进或自动运行到所述车厢a1内,所述车厢a1内的各个身份识别组件a110通过识别所述配送车a3的身份信息,记录在所述配送控制系统中。

进一步地,所述配送中心通过与所述转运车a0进行无线交互确定装运所述配送车a3的数量全部完成后,所述配送控制系统通知所述副控制板驱动所述钢丝绳卷扬机构运行,关闭所述上开门a21及升降门a22。所述配送控制系统驱动所述箱门锁a17锁住所述升降门a22。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车a0根据所述配送车a3的配送顺序和云端后台计算的配送路径,将所述配送车a3运送到对应的配送点、配送小区或社区,统称配送区,到达指定配送地点后,所述配送控制系统驱动所述箱门锁a17解除锁定,通过无线交互命令所述副控制板驱动所述钢丝绳卷扬机构打开所述上开门a21及升降门a22,同时驱动所述翻转机构a226将所述活动副翼板a227翻转起来。

进一步地,所述配送控制系统根据配送顺序,通过所述车厢a1内的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配送车a3进行无线连接交互,包括高频或低频无线通讯方式,或者通过所述nfc模块a110,发出下车命令,在该配送点进行配送的一台或多台所述配送车a3自动向所述车厢a1后的所述升降门a22处运行,所述配送车a3通过定位识别所述识别标志a225后停止运行。

本示例所述升降门a22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同时升降一至四台所述配送车a3,当然地,也可以在一个配送点将转运的所述配送车a3分成多次全部下降到地面上,比如在同一个小区内进行配送。

进一步地,所述配送控制系统根据所述配送车a3检测到所述识别标志a225后的回传信号,或通过所述接近开关a228检测到所述配送车a3进入到所述升降门a22上的信号后,驱动所述升降电机a260运行下降动作,当触发所述升降框架底部的触底传感器时停止下降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配送控制系统驱动所述翻转机构a226将所述活动副翼板a227释放到地面,通过所述配送控制系统通知所述配送车a3离开,当所述传感器a228检测到所述配送车a3离开后,驱动所述升降电机a260运行上升动作,如果继续在原地释放其他所述配送车,则同时驱动当所述所述翻转机构a226将所述活动副翼板a227翻转,当所述升降框架触发到所述开关门控制箱a20上的限位开关a201后停止上升。

进一步地,所述配送控制系统通知后面的所述配送车a3向所述升降门a22上运行,继续将后续配送车下降到地面。如果该配送点没有需要下降的配送车,则所述配送控制系统命令所述副控制板驱动所述钢丝绳卷扬机构运行,关闭所述上开门a21及升降门a22,所述转运车a0根据配送顺序行驶到下一个配送点,重复上述动作完成下一个配送点的所述配送车a3的投放。

当完成所有配送车a3的配送投放后,根据云端后台制定的回收路径和回收顺序,对所述配送车a3进行回收,所述配送车a3根据所述配送控制系统分配的分隔行道的编号或顺序,自动驾驶运行到或手动推到已经下降到地面的所述升降门a22上,所述配送车a3根据所述升降门a22上的所述识别标志a225和分隔识别线a223进行实时调整,进入到指定的分隔行道中,并运行到所述车厢a1内进行定位识别后停靠,全部回收后返回到所述配送中心,对所述配送车a3的回收流程及顺序与上述投放顺序和流程基本相反,不再详述。

当然地,在投放所述配送车a3时,可以根据需要或制定的配送和回收顺序或时间的安排,采用各分隔行道分别投放,同时分别进行回收的方式,可以做到边投放边回收,以提高配送和回收效率。

当然地,所述升降装置也可以安装在所述车厢a1的侧面,从侧面进行升降,以适用于不同的配送场景。

本申请为,一种运送快递配送车的配送转运车及配送方式,具有厢式车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运车的车厢内具有配送车位,专门用于装载运送所述配送车,所述转运车专门用于在配送中心和快递配送区之间转运配送所述配送车,并根据配送顺序或路径规划,对所述配送车进行投放和回收,

所述车厢尾部具有配送车升降装置,通过所述升降装置能够将所述配送车从车厢内下降到地面以及从地面上升到车厢内,

所述转运车具有专门的配送控制系统,所述配送控制系统至少具有驱动模块、控制模块以及无线通讯模块,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能够与云端后台、配送中心以及配送车建立无线连接交互,

所述配送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或通过副控制板控制所述升降装置的开启和关闭,

所述配送控制系统通过与所述配送车进行无线交互,能够命令所述配送车按照指定规则运行,从所述车厢内通过所述升降装置下降或下行到地面,实现对所述配送车的投放,以及命令所述配送车按照指定路径通过所述升降装置上升或上行到所述车厢内停靠,完成对所述配送车的回收。

所述车厢内的配送车位具有配送车身份识别组件和或定位识别标志,所述配送控制系统能够通过所述配送车身份识别组件识别所述配送车的身份信息、快递信息或停靠位置信息,所述配送车能够通过识别所述定位识别标志停靠在指定的配送车位。

所述车厢内具有无线通讯模块,所述配送控制系统能够通过车厢内的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配送车进行无线连接交互,获取相关快递信息、停靠位置、以及对所述配送车发出控制指令。

所述车厢内底板上具有分隔条和或分隔识别线,通过所述分隔条和或分隔识别线将所述车厢底板分隔成多个分隔行道或配送车位,

所述车厢内顶板下具有上分隔条,能够将所述车厢内分隔成多个分隔行道。

所述配送车升降装置采用折叠吊桥门升降装置,所述吊桥门升降装置具有内桥门、外桥门,所述内桥门和外桥门的上边通过铰链或转轴互相连接,所述内桥门底边通过铰链或转轴与所述车厢尾部底边连接,

所述车厢尾部的上部具有吊桥门控制箱,所述吊桥门控制箱内具有吊桥门升降机构,

所述内桥门两边近铰链处具有钢丝绳,通过所述钢丝绳连接到所述吊桥门控制箱内的吊桥门升降机构,通过所述吊桥门升降机构卷绕所述钢丝绳,实现所述内桥门和外桥门下放和收回,当所述内桥门和外桥门收回时,即为关闭了所述车厢的后车厢门,当所述内桥门和外桥门下放到所述外桥门底边接触到地面后呈平板状态,即形成一个供所述配送车上下的平板型吊桥式坡道的配送车升降装置。

所述外桥门底边两侧具有滚轮,

所述车厢尾部两侧的底部及所述吊桥门控制箱两端具有箱门锁,当所述吊桥门升降机构将所述内桥门和外桥门拉上关闭时,通过所述箱门锁将所述内桥门和外桥门一起锁住,

所述内桥门和外桥门两侧边具有辅助开合支撑连杆,所述支撑连杆的转轴分别固定在所述内桥门和外桥门两侧边侧面,能够辅助所述外桥门同步进行打开和合拢。

所述配送车升降装置采用上下双开门升降平台的升降方式,

所述配送车升降装置包括固定部分和升降部分,

所述固定部分包括所述车厢尾部两侧的升降滑槽,以及安装在所述车厢尾部的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驱动机构,

所述升降部分具有升降框架,具有上开门、下开式升降门,所述升降框架上边框通过铰链或转轴连接所述上开门,下边框通过铰链或转轴连接所述下开式升降门,

所述升降框架左右边框的后侧具有升降齿条滑边,前侧具有连杆滑槽,所述升降齿条滑边和所述连杆滑槽固定为一体,

所述升降齿条滑边安装在所述升降滑槽内,通过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升降齿条滑边在所述升降滑槽内上下运行,从而驱动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部分上升或下降,

所述上开门及下开式升降门两侧具有连杆,所述连杆另一端具有连杆滑动端,所述连杆滑动端安装在所述连杆滑槽内,能够通过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连杆打开或关闭所述上开门及下开式升降门,

所述升降框架上边框的上部具有开关门控制箱,所述开关门控制箱内具有开启和关闭所述上下双开门的开关机构,通过所述开关机构能够将所述上开门向上打开90度,能够将所述下开式升降门向下打开90度,

当打开所述下开式升降门后,即为所述升降装置承载并升降所述配送车的升降平台,当关闭所述上开门、下开式升降门后,即为关闭所述车厢的后车厢门。

所述开关门控制箱内具有副控制板,充电电池,具有开关门驱动机构,所述开关门控制箱上具有导电连接器,限位开关,通过所述导电连接器与所述车厢尾部上檐的导电连接器连接导通,为所述开关门控制箱内元件提供电源支持以及为电池进行充电,

所述副控制板具有无线通讯模块、驱动模块、电源管理模块,通过所述通讯模块能够与所述转运车的配送控制系统进行有线或无线连接交互,实现对所述上开门、下开式升降门的控制,以及通过传感器检测所述配送车的运行状态。

所述下开式升降门或所述内桥门、外桥门上具有分隔条或分隔识别线,通过所述分隔条或分隔识别线能够将所述下开式升降门或所述内桥门、外桥门上分隔成多个分隔行道,

所述下开式升降门或所述内桥门、外桥门上的各分隔行道中具有识别标志和或检测传感器,

所述配送车通过检测所述识别标志或分隔识别线,能够按照所述配送控制系统的指令运行或实时调整运行到对应的分隔行道,

所述配送控制系统通过所述检测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所述配送车及配送车的运行状态。

所述升降门后部或外桥门尾部部位具有活动副翼板及副翼板控制机构,通过所述副翼板控制机构能够控制所述副翼板翻转一定角度,当所述控制机构放下所述副翼板时,能够形成接触地面的坡面,当收起或向上翻起所述副翼板时,能够固定所述副翼板,或者翻转成阻挡所述配送车的挡板。

一种运送快递配送车的配送转运车及配送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送转运车的配送方式为,配送中心或分拣中心按照快递配送顺序及路径规划的要求,将装有快递件的多台所述配送车装进所述转运车的车厢中,所述转运车按照快递配送顺序及路径规划,将所述配送车从配送中心运送到各配送区,通过所述配送控制系统驱动所述升降装置,将所述配送车自动或手动下放到地面,所述配送车根据配送的快递件的配送顺序,通过自动驾驶智能配送系统进行智能配送,或通过配送员推动配送车到各快递件地址进行配送,所述转运车按照配送顺序将所述配送车全部或部分投放后,将完成快递配送任务所述配送车,按照配送路径或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回收,将回收的所述配送车运回到配送中心,实现在配送中心和快递配送区之间转运配送所述配送车,对所述配送车进行投放和回收的目的。

本申请所述的配送转运方案和操作顺序,显然仅仅只是为了方便说明本申请所述的通过转运车运送配送车的方式及方法,上述顺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可以增加、减少或改变步骤或顺序,更多地满足本申请通过所述转运车转运所述配送车进行转运配送的功能及方案,应该属于本申请的相同功能的替代方案。

本申请通过所述转运车投放所述快递配送车的快递配送方式,能够扩大配送中心或分拣中心直达配送的覆盖半径,减少快递门店或仓库数量,去掉快递门店及中转仓库的中间环节,直接触及到用户,可以提高整体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配送转运车a0后侧视示意图。

图2为上开门a21和升降门a22打开90度后的示意图。

图3为车厢a1尾部卸下升降部分后的侧仰视示意图。

图4为升降装置的升降部分示意图。

图5为配送车在打开状态的升降门a22升降平台上的示意图。

图6为升降装置将配送车下降到地面时的示意图。

图7为配送转运车b0的后侧视示意图。

图8为转运车b0的左侧墙板去掉后的示意图。

图9为吊桥门升降装置打开一定角度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吊桥门升降装置完全打开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半边吊桥门升降装置转运车c0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运送快递配送车的配送转运车及配送方式的更多解决方案。

图7所示为本申请所述配送转运车的实施例示意图,本实施例所示转运车b0采用折叠吊桥门式升降装置,所述转运车b0具有车厢b1,所示车厢b1尾部具有折叠吊桥门升降装置,本实施例所述吊桥门升降装置的吊桥门既是配送车b3上下的通道,又是所述车厢b1的后车厢门,图中所示为所述吊桥门升降装置处于折叠关闭时的状态,所述吊桥门升降装置具有内桥门b21、外桥门b22,所述内桥门b21上边和外桥门b22上边通过铰链或转轴连接,所述内桥门b21底边通过铰链或转轴与所述车厢b1尾部底边连接,所述内桥门b21底边或车厢b1尾部至少一边具有弧形面,以减小旋转打开后的缝隙及落差,所述外桥门b22底边两侧具有滚轮b220。

所述车厢b1尾部两侧的底部具有下箱门锁b172,所述车厢b1尾部的上部具有吊桥门控制箱a12,所述吊桥门控制箱a12内具有吊桥门升降卷扬机构,所述吊桥门控制箱a12两端的后面具有上箱门锁b171,当所述吊桥门升降机构将所述内桥门b21和外桥门b22拉紧关闭时,通过所述下箱门锁b172和上箱门锁b171将所述内桥门b21和外桥门b22一起锁住。

所述内桥门b21和外桥门b22两侧边具有辅助开合支撑连杆b212,所述支撑连杆b212的转轴分别固定在所述内桥门b21和外桥门b22两侧边侧面,可以辅助所述外桥门b22同步进行打开和合拢。

如图8所示为所述转运车b0的左侧墙板去掉后的示意图,所述车厢b1底板上具有行道分隔条b111和b112,其中所述分隔条b111处于所述车厢b1中间,为全分隔长分隔条,所述分隔条b112为部分分隔短分隔条,在所述车厢b1内前部留有无分隔区域,所述配送车b3在所述车厢b1内可以在所述无分隔区域处左右移动,从一行分隔行道移动到另一行分隔行道,可以进行循环运行。

所述车厢b1内具有一个或多个无线通讯模块,通过所述无线通通讯模块能够在所述车厢a1内与所述配送车a3建立无线连接交互。

所述车厢b1内各分隔行道中的每个配送车位处,具有定位识别点a102,所述定位识别点a102能够被所述配送车b3识别,用于确定停止或停靠时的定位点,本实施例所述定位识别点a102采用二维码作为定位识别点,当然地,也可以采用其他定位点识别方式,比如磁性材料定位、颜色点定位或传感器检测定位等等。

所述配送车位具有配送车识别组件b101,所述配送车识别组件b101为检测或识别所述配送车b3的传感器或模块,本实施例采用nfc模块来识别所述配送车b3底部的nfc模块,同时还可以兼具无线交互通讯功能,替代上述车厢b1内的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转运车b0的配送控制系统进行连接交互。

如图9所示为所述吊桥门升降装置打开一定角度时的状态示意图,所述内桥门b21近上边处的两侧连接有钢丝绳b211,所述钢丝绳b211连接到所述吊桥门控制箱b12内的吊桥门升降卷扬机构,通过所述卷扬机构卷绕所述钢丝绳b211实现所述内桥门b21和外桥门b22下放和收回。

所述内桥门b21和外桥门b22两侧具有支撑连杆b212,通过所述支撑连杆b212的支撑,可以同步打开所述外桥门b22,图中所示所述支撑连杆b212为打开支撑时的状态,本实施例采用三连杆方式,其中连杆b2127为可拉伸连杆,所述外桥门b22放平拉伸状态下可延长一定长度。

图中所示为所述车厢b1内装载了4行4排的所述配送车b3。

所述车厢b1尾部的上部后侧具有接近开关b18,当所述吊桥门升降卷扬机构将所述内桥门b21拉到靠近所述车厢b1的尾部时,触发所述接近开关b18后停止运行。

所述内桥门b21的上边侧面具有微动开关b218,当所述滚轮b220接触地面后,所述吊桥门升降卷扬机构继续下放所述钢丝绳b211,所述内桥门b21与所述外桥门b22趋近平直状态时,会拉伸所述连杆b2127,直到所述钢丝绳b211下放到所述内桥门b21与所述外桥门b22呈平直状态,所述内桥门b21与外桥门b22在铰链处的上边侧面相接触,触发所述微动开关b218,触发所述吊桥门卷扬机构停止运行。

如图10所示为所述吊桥门升降装置完全打开时,所述外桥门b22底边接触地面时的状态示意图,整个所述吊桥门升降装置被完全打开,所述内桥门b21与所述外桥门b22呈平板状态,形成一个供所述配送车b3上下的平直的吊桥式坡道。

所述内桥门b21和外桥门b22上具有分隔识别线b223,所述分隔识别线b223为各个分隔行道的分隔线,同时也可以作为引导所述配送车b3运行的导航循迹线。各个所述分隔行道中都具有分隔行道识别标志b225,所述识别标志b225可以采用磁条、芯片、数字或条码、二维码等等,用来记录不同的分隔行道的编号信息,以标识和区别不同的分隔行道,引导所述配送车b3在回收进入所述吊桥门坡道时,按照配送控制系统分配的分隔行道的编号,自动调整进入对应编号的分隔行道,自动爬坡进入到所述车厢b1中。

为方便说明,本实施例将图中所示的四条分隔行道从左到右依次定义为第1、2、3、4分隔行道,同时对应所述车厢b1内的各分隔行道,则所述第1、2行道、第3、4行道在所述车厢b1内前部无分隔区域是可以循环互通的。

所述外桥门b22底边两侧具有滚轮b220。所述外桥门b22近底边的尾部部分具有活动副翼板a227,所述外桥门b22尾部两边的框架边上具有副翼板控制机构b226,所述控制机构b226能够通过控制所述副翼板a227下面的滑动挡板沿两侧框架边前后平移,控制所述副翼板a227向下翻转的角度,起到固定所述副翼板的作用,当所述控制机构b226向后缩回所述滑动挡板后,所述副翼板a227能够自然下降,直到所述副翼板a227的底边边缘贴到地面上,方便所述配送车b3无障碍上下。当然地,所述副翼板a227与所述控制机构b226也可以采用上述示例所示的翻转机构a226与所述活动副翼板a227的控制方式,只需设置和控制翻转角度即可。

所述内桥门b21的各分隔行道中具有检测传感器b228,用于检测或识别所述配送车b3的身份信息,以及检测上下进出的状态。

本实施例所述转运车b0的转运配送方式为,配送中心通过与所述转运车b0的配送控制系统建立无线连接交互,为所述转运车b0分配装卸站台,所述转运车b0的配送控制系统驱动所述上箱门锁b171及下箱门锁b172解除锁定,驱动所述吊桥门控制箱b12内的吊桥门升降卷扬机构运行,下放所述钢丝绳b211,将所述内桥门b21和外桥门b22向下释放打开所述车厢b1车厢门,当所述滚轮b220接触地面后,所述内桥门b21和外桥门b22下放到逐渐成平板坡道状态时,触发所述微动开关b218后所述吊桥门卷扬机构停止。

配送中心将装有快递箱的所述配送车b3按照快递件的配送顺序进行排列,所述配送中心通过与所述配送车b3进行无线连接交互,命令所述配送车b3按顺序依次自动运行进入到所述车厢b1内,所述转运车b0通过所述配送车识别组件b101或检测传感器b228获取所述配送车b3的相关信息,并通过所述车厢b1内的无线通讯模块或通过配送车识别组件b101与所述配送车b3建立连接交互,进行数据核实确认,如果交互信息与所述配送中心给出的数据不同,则通过所述配送车控制系统与所述配送中心进行联系并排除错误。

当所述配送控制系统获取的全部所述配送车b3的相关配送信息无误后,驱动所述吊桥门升降卷扬机构运行上升动作,将所述内桥门b21和外桥门b22向上拉起,当所述内桥门b21触发到所述接近开关b18后停止,所述配送控制系统驱动所述上箱门锁b171及下箱门锁b172锁定所述外桥门b22。

所述转运车b0根据配送路径规划到达配送小区,同样按照上述升降方式将所述吊桥门升降装置下放到底面,所述配送控制系统通过所述车厢b1内的无线通讯模块或通过所述配送车识别组件b101,通知需要到该快递配送小区进行配送的所述配送车b3离开所述车厢b1,所述配送车b3按照顺序依次从所述内桥门b21和外桥门b22上自动行驶到地面,通过智能配送或人工配送去完成快递的配送任务。

所述转运车b0按照上述收起方式将所述吊桥门升降装置收起关闭并锁定,根据配送路径到下一配送点继续投放其他配送车b3。

将所述配送车b3全部投放完成后,按照配送顺序依次回收所述配送车,同样地,打开所述吊桥门升降装置,通过所述配送控制系统与配送完成的所述配送车b3进行无线交互,为所述配送车b3分配进入到所述车厢b1内的分隔行道编号,所述配送车b3进入到所述吊桥门升降装置的内桥门b21和外桥门b22上,通过所述配送车b3的自动识别功能实时调整到分配的分隔行道,进入到所述车厢b1中,所述配送车b3通过识别所述车厢b1内的定位识别点a102进行指定位置的停靠,或者通过所述配送车识别组件b101识别所述配送车b3并确定停靠位置信息。

当所述车厢b1内配送车位全部停满后,按照所述操作流程收起所述吊桥门升降装置并锁定,所述转运车b0将所述配送车运回到配送中心。

本实施例所述吊桥门升降装置比上述示例所述上下双开门升降装置打开状态下更占位置,打开和收起的速度稍慢,但上下速度更快,更适用于在一个大的配送点进行全部投放和回收的配送任务,也更方便同时进行边投放边回收的操作,比如通过所述配送控制系统命令所有待配送的所述配送车,从两边的第1、4分隔行道下行,命令所有待回收的所述配送车从中间的第2、3分隔行道上行进入到所述车厢b1内,所述车厢b1内的待配送配送车从中间的第2、3分隔行道向前部运行,经由所述车厢b1内前部的无分隔条区域向两边第1、4分隔行道移动,即通过相邻两个分隔行道之间进行鱼贯式循环移动,则可以同时完成所述配送车b3的投放和回收任务,以节省配送投放及回收的时间,以提高配送效率。

如图11所示为所述转运车b0的修改版转运车c0,所述转运车c0的车厢c1是将图8中所述车厢b1内的所述行道分隔条b111和b112全部去掉,这样所述车厢c1底面就是无障碍车厢,所述配送车可以在所述车厢c1内无障碍移动,将所述行道分隔条b111和b112全部采用分隔识别线b223代替,通过所述配送车的识别组件进行识别定位和循迹,也能够根据所述定位识别点a102进行定位,也能够通过所述配送车识别组件b101进行识别或无线交互。

图11中所示车厢c1尾部左边的吊桥门升降装置的宽度,是图8所示的所述转运车b0的吊桥门升降装置的宽度的一半左右,除宽度减半外,其他功能保持不变,所述车厢c1尾部右边增加了向右打开的半块右开门c23,所述右开门c23则只需要在配送中心装载所述配送车时向右打开,以方便装卸所述配送车,左边为一半宽度的内桥门c21、外桥门c22,上部具有一半宽度的吊桥门控制箱c12,打开后为2条分隔行道,同样能够同时进行所述配送车的下行投放和上行回收,所述配送车进入到所述车厢c1内后,根据所述配送控制系统的指令进行有序移动调整,并按照指定位置停靠。

这样的半边吊桥门升降装置及无障碍车厢设计,适用于在每个配送点少量投放所述配送车的需要,尤其是对于纯电动车,减重后的所述半边吊桥门升降装置的升降,能够减小电机的概率,节省电池电量,增加续航时间。

当然地,所述吊桥门升降装置也可以采用更简单的单块非折叠的吊桥门坡道升降方式,即直接将单块车厢门像吊桥一样放下,结构更简单,但坡度太陡,适用于有台阶的配送点进行投放,应属于本实施例的简单的替代方案。

本申请的所有实施例和示例所述的具体数据、使用材料、成型方式以及图形的比例,仅仅是为了方便描述而设置,不应作为限定本发明专利权的限制。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意识到其中一个或多个具体细节描述可能会被省略,或者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组件、或材料,在实施例中一些实施方式并没有描述或者没有详细描述。此外,本文中记载的特征、实施或特点还可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实例中以任意合适的方式组合,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之专利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