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引导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1115发布日期:2019-09-18 01:1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自动引导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引导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在agv(automatedguidedvehicle,自动导引运输车)行业中,一些典型的agv采用的为铅酸电池,在安装时,电池需要抬离地面安装于主车体,以避免电池拖地影响主车体的运行。电池电量用尽后需要更换,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抬起电池以安装于主车体。但是,因电池重量大,更换电池比较困难。

因此,如何更加省力地更换电池,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导引运输装置,电池更换容易省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导引运输装置,包括:电池箱本体和通过接触以电连接所述电池箱本体的电极接触装置,所述电极接触装置固定有两个相对的安装板,所述电极接触装置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若干个支撑件,所述电池箱本体上固定有与各所述支撑件对应配合的配合件,所述支撑件与相配合的所述配合件两者的接触面上设有倾斜的导向面;所述配合件在相配合的所述支撑件上沿着靠近所述电极接触装置的方向运动时,能够通过对应的所述导向面的导向抬升所述电池箱本体。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与相配合的所述配合件中的一者上设有所述导向面和与所述导向面对接的定位面;所述电池箱本体与所述电极接触装置电连接状态下,所述定位面垂直于高度方向且各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配合件之间通过对应的所述定位面相接触。

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定位面上设有锁定结构,以锁定电连接状态下的所述电池箱本体于所述安装板。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在所述安装板上由后端延伸至前端,以在所述电池箱本体靠近所述电极接触装置的过程中抬升所述电池箱本体的前段;所述第二支撑件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中部,以在所述电池箱本体靠近所述电极接触装置的过程中抬升所述电池箱本体的中段;所述第三支撑件设于所述安装板的后端,以在所述电池箱本体靠近所述电极接触装置的过程中抬升所述电池箱本体的后段。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为第一导轨,所述第二支撑件为第二滑块,所述第三支撑件为第三导轨;所述配合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导轨相配合的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相配合的第二导轨和与所述第三导轨相配合的第三滑块;第一导轨、所述第二导轨和所述第三导轨上均对应设有所述导向面和所述定位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轨上的导向面沿着靠向所述电极接触装置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斜面和与所述第一斜面相对接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导轨上的所述定位面对接;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导轨上的所述定位面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斜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导轨上的所述定位面的倾角大于所述第二斜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三滑块均为凸轮轴承随动器。

优选地,第一导轨的所述定位面上设有向上开口的第一定位凹槽,以卡住所述第一滑块,从而锁定电连接状态下的所述电池箱本体于所述安装板;

和/或,所述第三导轨的所述定位面上设有向上开口的第二定位凹槽,以卡住所述第三滑块,从而锁定电连接状态下的所述电池箱本体于所述安装板。

优选地,所述电池箱本体的前端面设有定位轮,以与所述第一导轨配合导向。

优选地,所述电极接触装置包括受电端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受电端固定板的电极固定槽、设于所述电极固定槽中的受电端和连接于所述受电端与所述受电端固定板之间的压缩弹簧,所述电极固定槽用于限制所述受电端垂直于高度方向运动,所述压缩弹簧用于压紧电连接状态下的所述受电端与所述电池箱本体。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导引运输装置,包括:电池箱本体和通过接触以电连接电池箱本体的电极接触装置,电极接触装置固定有两个相对的安装板,电极接触装置位于两个安装板之间;安装板上固定有若干个支撑件,电池箱本体上固定有与各支撑件对应配合的配合件,支撑件与相配合的配合件两者的接触面上设有倾斜的导向面;配合件在相配合的支撑件上沿着靠近电极接触装置的方向运动时,能够通过对应的导向面的导向抬升电池箱本体。

通过支撑件与配合件的设置,安装板可以通过支撑件对配合件的支撑力对电池箱本体提供向上的支持力。在电池箱本体靠近电极接触装置的过程中,当配合件运动到对应的支撑件上时,随着电池箱本体的不断前进,通过对应的导向面不断抬升电池箱本体,以使电池箱本体不断接近与电极接触装置电连接的高度,即,电池箱本体在朝向电极接触装置前进的过程中在高度方向上会上升;相应地,在电池箱本体远离电极接触装置运动的过程中,电池箱本体也会沿着导向面下降,即,电池箱本体在相对于电极接触装置后退的过程中在高度方向上会下降。

该自动导引运输装置对主车体的结构进行利用,通过支撑件与配合件之间的向上的支持力以及两者之间倾斜的导向面的导向能力,在安装电池箱本体时,直接朝向电极接触装置推动电池箱本体,电池箱本体即可在前进的同时上升,从而方便地抬升电池箱本体,同时,在拆卸电池箱本体时,直接顺着导向面使电池箱本体反向运动以下降,便于电池箱本体的安装与拆卸,操作较为省力,电池便于更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自动导引运输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自动导引运输装置中电池箱本体的侧面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自动导引运输装置中电池箱本体的前面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自动导引运输装置中电极接触装置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自动导引运输装置中导轨装置的结构图。

图1至图5中:

电池箱本体1,电池箱箱体11,电池箱盖板12,第三滑块13,第二导轨14,第二导向面141,第二定位面142,滚轮15,电极固定板16,电极接触板17,定位轮18,第一滑块19;

电极接触装置2,受电端固定板21,电箱缓冲块22,受电端电极固定块23,受电端24,压缩弹簧25;

导轨装置3,安装板31,第一导轨32,第一导向面321,第二斜面322,第一斜面323,第一定位面324,第一定位凹槽325,第三导轨33,第三导向面331,第三定位面332,第二滑块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自动导引运输装置,电池更换容易省力。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所提供自动引导运输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至图5,包括电池箱本体1和电极接触装置2。其中,电极接触装置2设置在自动引导运输装置的主车体上,电池箱本体1通过接触以电连接电极接触装置2,电池箱本体1可以经电极接触装置2为主车体供电。

电极接触装置2固定有两个相对的安装板31,具体地,安装板31可以为主车体车身的一部分。电极接触装置2设置在两个安装板31之间。安装板31上固定有若干个支撑件,电池箱本体1上固定有与各支撑件对应配合的配合件,支撑件与相配合的配合件两者的接触面上设有倾斜的导向面。配合件在相配合的支撑件上沿着靠近电极接触装置2的方向运动时,能够通过对应的导向面的导向抬升电池箱本体1,其中,导向面与其所在的支撑件或配合件相对应。

其中,在相配合的支撑件与配合件之间,两者上可以均设有导向面,也可以仅其中一者上设有导向面。对于倾斜的导向面,其相对于垂直于高度方向的平面倾斜。高度方向为自动引导运输装置由顶部至底部的直线方向,也可以说是由底部至顶部的直线方向。另外,该导向面可以整体均呈倾斜状态,也可以仅包括部分倾斜面,且导向面上各部分倾斜程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外,靠近或远离电极接触装置2运动的方向均垂直于高度方向,靠近电极接触装置2的一侧为前,远离电极接触装置2的一侧为后。

其中,支撑件可以对相配合的配合件提供向上的支持力,在靠近或远离电极接触装置2推动电池箱本体1时,倾斜的导向面可以使配合件及该配合件所固定连接的电池箱本体1具有向上的分运动,以改变电池箱本体1的高度。支撑件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一个、五个或者其他数量,配合件的数量与支撑件对应相同,例如,支撑件设置为五个滑轨,相应地,配合件设置为五个滑块。

其中,在电池箱本体1靠近电极接触装置2的整个运动过程中,一个支撑件可以仅在该运动的某一段时间内与相配合的配合件配合抬升电池箱本体1,而其他时间内可以由其他支撑件与相配合的配合件配合作用抬升电池箱本体1。当然,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支撑件在电池箱本体1靠近电极接触装置2的整个运动过程将电池箱本体1抬升到位。电池箱本体1远离电极接触装置2的运动过程与靠近过程运动方向相反,相应高度变化情况也对应相反,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支撑件与配合件的设置,安装板31可以通过支撑件对配合件的支撑力对电池箱本体1提供向上的支持力。在电池箱本体1靠近电极接触装置2的过程中,当配合件运动到对应的支撑件上时,随着电池箱本体1的不断前进,通过对应的导向面不断抬升电池箱本体1,以使电池箱本体1不断接近与电极接触装置2电连接的高度,即,电池箱本体1在朝向电极接触装置2前进的过程中在高度方向上会上升;相应地,在电池箱本体1远离电极接触装置2运动的过程中,电池箱本体1也会沿着导向面下降,即,电池箱本体1在相对于电极接触装置2后退的过程中在高度方向上会下降。

本实施例对主车体的结构进行利用,通过支撑件与配合件之间的向上的支持力以及两者之间倾斜的导向面的导向能力,在安装电池箱本体1时,直接朝向电极接触装置2推动电池箱本体1,电池箱本体1即可在前进的同时上升,从而方便地抬升电池箱本体1,同时,在拆卸电池箱本体1时,直接顺着导向面使电池箱本体1反向运动以下降,便于电池箱本体1的安装与拆卸,操作较为省力,电池便于更换。

进一步地,支撑件与相配合的配合件中的一者上设有导向面和与导向面对接的定位面,即,对于相配合的支撑件和配合件,支撑件上设有导向面和定位面,或者配合件上设有导向面和定位面。电池箱本体1与电极接触装置2电连接状态下,定位面垂直于高度方向且各支撑件与配合件之间通过对应的定位面相接触。

也就是说,在电池箱本体1运动至定位面作为配合件与支撑件的接触面后,电池箱本体1在定位面上的对应部分已经运动到了与电极接触装置2电连接的高度,定位面此时垂直于高度方向,可以使电池箱本体1保持在该电连接的高度移动至电连接位置,便于实现电连接。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定位面上设有锁定结构,以锁定电连接状态下的电池箱本体1于安装板31,避免电池箱本体从安装板31上掉落。电极接触装置2与安装板31相对固定,在电极接触装置2与电池箱本体1电连接后,通过锁定结构的锁定,可以避免在运行过程中电池箱本体1脱离主车体,提高主车体运行的安全性。

其中,可选地,锁定结构可以为卡扣、磁性件、插销或者其他结构。

进一步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在安装板31上由后端延伸至前端,以在电池箱本体1靠近电极接触装置2的过程中抬升电池箱本体1的前段。第二支撑件设于安装板31的中部,以在电池箱本体1靠近电极接触装置2的过程中抬升电池箱本体1的中段。第三支撑件设于安装板31的后端,以在电池箱本体1靠近电极接触装置2的过程中抬升电池箱本体1的后段。

也就是说,在电池箱本体1靠近电极接触装置2的过程中,电池箱本体1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部分。在朝向电极接触装置2运动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件主要抬升前段,中段和后段还基本位于地面上;之后第二支撑件主要抬升中段,后段也逐渐被抬升;随着电池箱本体1的继续运动,第三支撑件抬升后段,从而电池箱本体1整体被抬升至预设高度,使电池箱本体1大体被抬升至与在地面上相平行的状态。

通过三段式抬升,可以减轻各导向面以及滑块的负重情况,能够延长导轨滑块组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件为第一导轨32,第二支撑件为第二滑块34,第三支撑件为第三导轨33。相应地,配合件包括与第一导轨32相配合的第一滑块19、与第二滑块34相配合的第二导轨14和与第三导轨33相配合的第三滑块13。第一导轨32、第二导轨14和第三导轨33上均对应设有导向面和定位面。具体如图2和图5所示,根据滑块与导轨在安装板和电池箱本体1上的设置情况,沿着远离电极接触装置2的方向,第一导轨32上依次设置第一定位面和第一导向面,第二导轨14上依次设置第二导向面和第二定位面,第三导轨33上依次设置第三定位面和第三导向面。

通过导轨与滑块结构在安装板和电池箱本体1上的相错开设置,便于合理利用安装板31与电池箱本体1的空间。

进一步地,第一导轨32上的导向面沿着靠向电极接触装置2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斜面323和与第一斜面323相对接的第二斜面322,第二斜面322与第一导轨32上的定位面对接。如图5所示,第一导向面321包括第一斜面323与第二斜面322,第二斜面322设置在第一定位面324和第一斜面323之间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定位面324和第一斜面323对接。第一斜面323与第二斜面322相对于第一定位面324的倾斜方向相同,第一斜面323相对于第一定位面324的倾角大于第二斜面322。

其中,优选地,第一斜面323与第二斜面322可以为平直的表面,便于加工。

第二斜面322可以在第一斜面323与第一定位面324之间进行过渡,使电池箱本体1由倾斜状态逐渐平缓,抬升过程更加省力。

进一步地,第一滑块19、第二滑块34、第三滑块13均为凸轮轴承随动器。具体地,第一滑块19的固定端固定于电池箱本体1,第二滑块34的固定端固定于安装板31,第三滑块13的固定端固定于电池箱本体1。

通过凸轮轴承随动器的设置,配合件与对应的支撑件之间为滚动摩擦,能够减小配合件与对应的支撑件之间的摩擦损伤。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配合件与对应的支撑件在相对运动时也可以形成滑动摩擦。

进一步地,第一导轨32的定位面上设有向上开口的第一定位凹槽325,以卡住第一滑块19,从而锁定电连接状态下的电池箱本体1于安装板31。同时,第三导轨33的定位面上设有向上开口的第二定位凹槽,以卡住第三滑块13,从而锁定电连接状态下的电池箱本体1于安装板31。

如图5所示,电池箱本体1在第一定位面324与第三定位面332上不断靠向电极接触装置2运动,在第一滑块19落入第一定位凹槽325中且第三滑块13落入第二定位凹槽时,电池箱本体1与安装板31相对定位,电池箱本体1不能再朝向或远离安装板31运动,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以及锁定操作的实现。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第一导轨32的定位面上设有向上开口的第一定位凹槽325,而第三导轨33的定位面上不设置向上开口的第二定位凹槽;或者仅在第三导轨33的定位面上设有向上开口的第二定位凹槽,而第一导轨32的定位面上不设置向上开口的第一定位凹槽325。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电池箱本体1的前端面设有定位轮18,以与第一导轨32配合导向。其中,定位轮18的中心轴大体沿高度方向,当第一滑块19在第一导轨32的顶面上运动时,定位轮18在第一导轨32的侧面上滚动以进行导向,使电池箱本体1平稳地前进。

进一步地,电极接触装置2包括受电端固定板21、固定于在受电端固定板21上的电极固定槽、设于电极固定槽中的受电端24和连接于受电端24与受电端固定板21之间的压缩弹簧25。电极固定槽用于限制受电端24垂直于高度方向运动,由于压缩弹簧25的设置,受电端24可以在电极固定槽中伸缩运动。压缩弹簧25用于压紧电连接状态下的受电端24与电池箱本体1。

其中,压缩弹簧25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一个受电端24对应设有两个压缩弹簧25。

其中,具体地,电极固定槽可以由两个平行设置的受电端电极固定块23构成,两个受电端电极固定块23之间形成电极固定槽。另外,受电端24具体可以与电池箱本体1的前端面上固定的电极接触板17电接触连接,电极接触板17固定在电池箱本体1上的电极固定板16上,在压缩弹簧25压缩至电极固定板16与受电端电极固定块23相抵时,电池箱本体1不再继续前进,以通过电极固定板16与受电端电极固定块23限制电池箱本体1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箱本体1的底部设有用于所述电池箱本体1在地面上前进的滚轮15,可以减小电池箱本体1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其中,可选地,滚轮15可以为轴承。

本实施例所提供自动引导运输装置在安装电池箱本体的一种具体过程中,电池箱本体1通过底部的滚轮15在地面推动,电池箱本体1可通过前端两侧的定位轮18与第一导轨32组成滚动摩擦进行定位校准。校准之后,持续向前推动电池箱本体1,第一滑块19与第一导轨32上的第一导向面321接触,通过第一导向面321进行滚动摩擦提升电池箱本体1前段,行至电池箱本体1上的第二导轨14与安装板31上的第二滑块34接触时,持续推动电池箱本体1,第二滑块34可将电池箱本体1装置整体向上提升以至脱离地面。再持续向前推动电池箱本体1,第三滑块13与安装板31上的第三导轨33接触后进行电池箱本体1后段的提升,直至将电池箱本体1提升至前后两端水平。当固定在电极固定板16上的电极接触板17接触到受电端24后,持续推动电池箱本体1继续压缩压缩弹簧25至电箱缓冲块22与电极固定板16接触时,第一滑块落入第一定位凹槽325,第三滑块落入第二定位凹槽中,实现整个电池箱本体1与车主车体的固定。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自动引导运输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