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视镜观察角度调整机构及车辆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83372发布日期:2019-10-29 04:00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车辆后视镜观察角度调整机构及车辆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后视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后视镜观察角度调整机构,及安装有该调整机构的车辆后视镜。



背景技术:

汽车后视镜位于汽车头部的左右两侧,以及汽车内部的前方。汽车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的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安装在汽车内部的后视镜,普遍配置有电动镜面,对于这种配置有电动镜面的后视镜可具备双重功能,既可用于普通的反射镜,反射后方的车辆强开,又可用于电子显示屏,通过电子显示屏显示后方车辆的影像。但是对于上述两种用法,对司机的视角要求不同,当用作普通的反射镜时,要求镜面正对后方,这时人眼的观察轴线与镜面垂直,但是当将后视镜调整为显示屏功能时,为最大限度减小炫光,需要调整镜面的观察角度,使之与人眼的观察轴线稍稍偏移,因此这就需要在后视镜上安装角度调整机构。现在的后视镜上安装的调整机构,结构比较复杂,不仅增加了装配难度,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维护,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8025675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后视镜组件的拨动机构,其包括支撑托架、枢轴盘、滑块部件、以及拨动开关,动作拨动开关时,滑块部件带动枢轴盘完成平行移动和转动两个动作,而且还需要在滑块部件的端部设置滑块弹簧,由此可见,要实现枢轴盘的转动位移,需要滑块部件与枢轴盘的精密配合,零部件比较多,结构复杂,给开模和装配工作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维护的车辆后视镜观察角度调整机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维护的可调整观察角度的车辆后视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后视镜观察角度调整机构,其包括转板支撑件、转轴板件和操作手柄;转板支撑件用于支撑后视镜组件;所述转轴板件包括相对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轴板件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第一枢接端枢转连接;操作手柄与所述转板支撑件上的第二枢接端枢转连接,所述操作手柄与所述转轴板件之间还具有一u形弹性件,所述u形弹性件的其中一弹性臂与所述操作手柄连接,所述u形弹性件的另一弹性臂与所述转轴板件的第二连接端连接,当所述操作手柄转动时,可通过所述u形弹性件驱动所述转轴板件与所述转板支撑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车辆后视镜观察角度调整机构,通过一转板支撑件安装固定车辆后视镜组件,在转板支撑件上安装一转轴板件,该转轴板件通过第一连接端和第一枢接端枢转连接,且在转轴板件与操作手柄通过一u形弹性件连接,操作手柄相对转板支撑件的第二枢接端发生转动时,在操作手柄的转动扭矩作用下,通过u形弹性件带动转轴板件在转板支撑件上的第一枢接端与转板支撑件发生相对转动,由于转轴板件是固定安装在车体上的,故而导致转板支撑件带动后视镜组件相对司机的观察角度发生变化,在上述操作手柄转动过程中,u形弹性件的形变即为操作手柄的转动提供了避让空间,还增加了操作手感,从而使得不必再为转轴板件设计其他平移结构,由此可知,在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转轴板件与操作手柄之间的控制结构仅通过一u形弹性件即可实现,结构简单,相比于其他精细化的操作控制结构,便于开模,节省生产成本,而且拆装方便,便于维护。

较佳地,所述转轴板件上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一限位凸起,所述转板支撑件上与所述第一枢接端和所述第二枢接端相异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适配的限位槽,通过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凸起的配合,限制所述转轴板件的转动角度。

较佳地,所述操作手柄包括一与所述板支撑件上的第二枢接端枢接的枢转轴,所述枢转轴上设置一用于转动所述枢转轴的操作部和一用于连接所述u形弹性件的连接部,所述操作部伸出到所述转板支撑件的外部。

较佳地,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一缺口,所述u形弹性件的其中一弹性臂插入所述缺口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较佳地,所述操作手柄上的枢转轴上还设置有一缓冲件,以减缓所述操作手柄的转动速度,防止碰撞噪音。

较佳地,所述操作手柄与所述缓冲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较佳地,所述操作手柄上的枢转轴上还套设一随所述枢转轴转动的凸轮,所述凸轮的下方设置一与所述后视镜组件中的电控板电性连接的触发开关,所述凸轮的转动可触发所述触发开关。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车辆后视镜,其包括后视镜组件和与所述后视镜组件连接的如上所述的车辆后视镜观察角度调整机构。

较佳地,所述车辆后视镜还包括一用于安装固定所述车辆后视镜的安装基座,所述安装基座上设置一连接筒,所述转轴板件上设置有一向外凸伸的与所述连接筒相适配的球形接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车辆后视镜处于其中一观察角度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车辆后视镜处于另一观察角度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后视镜组件与观察角度调整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发明实施例中观察角度调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之转板支撑件的其中一观察角度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之转板支撑件的另一观察角度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之转轴板件与u形弹性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之转轴板件、操作手柄与u形弹性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4中之操作手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操作手柄的其中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结构特征、实现原理及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后视镜,其包括后视镜组件200,该后视镜组件200兼具普通反射镜功能和电子显示功能,为方便使用这两种功能的使用效果,本发明车辆后视镜还包括有与后视镜组件200连接的观察角度调整机构100,通过该观察角度调整机构100将后视镜组件2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换,当后视镜组件200位于第一位置时,其观察角度比较适合应用反射镜的反射功能,当后视镜组件200位于第二位置时,其观察角度比较适合应用电子显示屏功能。请结合参阅图4至图8该观察角度调整机构100包括包括转板支撑件1、转轴板件2和操作手柄3;转板支撑件1用于支撑后视镜组件200,转板支撑件1上设置有相对的第一枢接端10和第二枢接端11;转轴板件2包括相对的第一连接端20和第二连接端21,第一连接端20设置有转动轴22,第一连接端20设置有转动轴22,转轴板件2通过转动轴22与第一枢接端10枢转连接;操作手柄3与转板支撑件1上的第二枢接端11枢转连接,操作手柄3与转轴板件2之间还具有一u形弹性件4,u形弹性件4的其中一弹性臂40’与操作手柄3连接,u形弹性件4的另一弹性臂40与转轴板件2的第二连接端21连接,当操作手柄3转动时,通过u形弹性件4驱动转轴板件2与转板支撑件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如图4和图8,操作手柄3相对转板支撑件1的第二枢接端11发生转动时,在操作手柄3的转动扭矩作用下,通过u形弹性件4给转轴板件2上的第二连接端21一个转动扭矩,由于转轴板件2固定在车体上,根据力的相互作用,转轴板件2会通过u形弹性件4给转板支撑件1的第二枢接端11一个反向扭矩,从而使得转板支撑件1相对转轴板件2发生相对转动,进而导致后视镜组件200的观察角度发生变化。在上述操作手柄3转动过程中,u形弹性件4既起到力的传递连接作用,同时其形变还为操作手柄3的转动提供了避让空间,而且还可还增加操作手感,从而不必为转轴板件2设计平移结构,由此可知,在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转轴板件2与操作手柄3之间的控制结构仅通过一u形弹性件4即可实现,结构简单,相比于其他精细化的操作控制结构,便于开模,节省生产成本,而且拆装方便,便于维护。

请参阅图5和图6,转板支撑件1上开设有一凹槽13,使得该转板支撑件1呈框体结构,转轴板件2安装在该凹槽13中,第一枢接端10和第二枢接端11分别位于形成凹槽13的相对的两端,第一枢接端10上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枢转槽14,分别位于转轴板件2的第一连接端20上的两转动轴22分别安装在两枢转槽14中。

在转动操作手柄3时,为避免转动过度,造成后视镜组件200的观察角度变动过大,进一步改进,如图6和图7,转轴板件2上于第二连接端21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一限位凸起23,转板支撑件1上与第一枢接端10和第二枢接端11相异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与限位凸起23相适配的限位槽12,通过限位槽12与限位凸起23的配合,限制转轴板件2与转板支撑件1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如,当限位凸起23位于限位槽12的下限位置时,后视镜组件200位于第一位置,当限位凸起23位于限位槽12的上限位置时,后视镜组件200位于第二位置。

如图9所示,操作手柄3包括一与板支撑件上的第二枢接端11枢接的枢转轴30,枢转轴30上设置一用于转动枢转轴30的操作部31和一用于连接u形弹性件4的连接部32,操作部31伸出到转板支撑件1的外部,当需要调节后视镜组件200的观察角度时,转动操作部31,操作部31带动枢转轴30旋转,从而通过枢转轴30上的连接部32带动u形弹性件4动作。较佳地,连接部32上开设有一缺口320,u形弹性件4的其中一弹性臂40插入缺口320与连接部32连接。

较佳地,为避免操作手柄3在车辆震动环境中无故发生转动,枢转轴30上还设置一缓冲件33(如阻尼缓冲器),以减缓操作手柄3的转动速度,该缓冲件33可与枢转轴30一体成型,通过该缓冲件33的设置,操作手柄3只有在受到一定的扳动力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转动,从而消除车辆震动所带来的影响,防止碰撞噪音,还能增加操作手感,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感。

由于后视镜组件2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应用模式,消费者希望当后视镜组件200位于某一位置时,其应用模式可自动切换,因此,如图9和图10所示,枢转轴30上还套设一随枢转轴30转动的凸轮34,凸轮34的下方设置一与后视镜组件200中的电控板电性连接的触发开关6,凸轮34的转动可触发触发开关6。本实施例中,通过该触发开关6可达到切换后视镜组件200功能模式的目的,因此当转动操作手柄3时,凸轮34跟随同步转动,凸轮34的转动会改变触发开关6的状态,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后视镜组件200的功能模式的目的。

另外,为便于后视镜的安装,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4,本发明车辆后视镜还包括一用于安装固定车辆后视镜的安装基座5,安装基座5上设置一连接筒50,转轴板件2上设置有一向外凸伸的与连接筒50相适配的球形接头24。

综上,本发明车辆后视镜通过设置一观察角度调整机构100来调整后视镜组件200的位置,当扳动操作手柄3上的操作部31时,后视镜组件2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发生位置转换,实现观察角度的调整。当操作手柄3动作时同时还带动其上的凸轮34转动,凸轮34的转动会造成触发开关6的导通状态发生改变,从而实现调整后视镜组件200观察角度的同时自动调整其功能模式,使用方便。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