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特制轴承的万向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4183发布日期:2019-10-19 03:02阅读:1184来源:国知局
运用特制轴承的万向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包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运用特制轴承的万向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旅行箱底部一般都会安装万向轮用以将旅行箱在地面进行拖动。

公告号为CN207207621U的中国专利公告的一种万向轮及应用该万向轮的旅行箱,其技术要点是:包括轮架、托盖和滚轮,所述轮架绕竖直轴向转动连接于托盖,所述滚轮绕水平轴向转动连接于轮架,所述滚轮包括内轮和外轮,所述内轮外缘设有凹槽,所述外轮嵌设于凹槽,所述外轮内壁与凹槽底壁之间形成有变形空间;所述外轮内壁一体成型有内扣圈,所述内扣圈嵌设于凹槽内且实现外轮与内轮的轴向固定,所述内扣圈的厚度小于凹槽的深度。

引证文件于权利要求7中具体公开有:所述轮架穿设固定有轴向呈水平 的横轴,所述横轴两端一体成型有限位块,所述滚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内轮均穿设且转动连接于横轴;上述方案通过横轴实现内轮与轮架的转动连接,但是这样的连接方式,一方面由于内轮与横轴必须为间隙配合,因此内轮与横轴之间存在震动幅度,导致连接稳定性不足,另一方面内轮与横轴之间势必存在摩擦,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磨损,从而导致内轮与横轴摩擦力增大,影响内轮的转动顺畅性;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用特制轴承的万向轮,通过特制轴承实现滚轮与轮架的转动连接,从而提高装配便捷性,提高滚轮与轮架的转动连接稳定性,降低磨损产生的转动顺畅性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运用特制轴承的万向轮,包括轮架、托盖和滚轮,所述轮架与滚轮之间设置有特制轴承,所述特制轴承包括内圈插棒、外圈,以及设置于内圈插棒与外圈之间的滚锥,所述外圈设置于内圈插棒的一端,所述内圈插棒另一端设置有插接段,所述轮架的圆心处水平贯穿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段与插接孔过盈插接固定,所述滚轮开设有轮心孔,所述外圈与轮心孔卡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装配轮架与滚轮时,将特制轴承的外圈与滚轮的轮心孔固定,对准插接段于插接孔并插入,即可完成滚轮与轮架的装配,有效提高装配便捷性;同时,特制轴承利用滚锥的滚动能力,赋予内圈插棒与外圈之间的相对旋转能力,从而由特制轴承实现滚轮与轮架的转动连接,相较于引证文件滚轮与横杆之间的转动,有效减小了转动所需的间隙,从而提高滚轮与轮架的转动连接稳定性;同时,滚轮与外圈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从而将滚轮转动时所产生的摩擦由多个滚锥进行分担,进而降低了因磨损,而对滚轮转动顺畅性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滚轮的具体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滚轮与轮架之间分别设置特制轴承进行连接;所述插接段的长度等于插接孔深度的一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滚轮分别通过特制轴承与轮架进行连接,使得两个滚轮具备相互独立的转动能力,达到适应转弯环境的技术效果;通过对插接段的长度进行优化,从而使得两个特制轴承的插接段相互抵接,进而实现对两个滚轮与轮架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段由内圈插棒车削而成,所述插接段与内圈插棒之间形成有抵接沿,所述抵接沿抵紧于轮架的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由抵接沿防止插接段插入过度的问题发生;另一方面由抵接沿分担插接段的部分力,提高万向轮的载重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心孔于外圈的两端设置有后注塑压环,两个所述后注塑压环配合夹紧于外圈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圈卡接于轮心孔内后,沿外圈与轮心孔的孔壁夹角进行注塑,从而形成后注塑压环抵紧外圈,进而提高外圈与滚轮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圈的圆周面开设有环槽,所述轮心孔的内壁设置有与环槽嵌合的嵌入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圈卡接于轮心孔内时,嵌入环嵌入于环槽内,一方面对外圈与滚轮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另一方面有效提高外圈与滚轮的卡接强度,此处需要说明,外圈是利用嵌入环及滚轮的材料弹性形变能力,实现卡接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特制轴承实现滚轮与轮架的转动连接,从而提高装配便捷性;由特制轴承实现滚轮与轮架的转动连接,有效减小了转动所需的间隙,从而提高滚轮与轮架的转动连接稳定性;由多个滚锥进行分担转动所产生的摩擦,有效降低因磨损,导致滚轮转动顺畅性所受到的影响;两个滚轮分别通过特制轴承与轮架进行连接,使得两个滚轮具备相互独立的转动能力,达到适应转弯环境的技术效果;对插接段的长度进行优化,从而使得两个特制轴承的插接段相互抵接,有效防止插接段插入深度过度或者不足的问题发生;由抵接沿防止插接段插入过度的问题发生;由抵接沿分担插接段的部分力,提高万向轮的载重能力;由后注塑压环抵紧外圈,进而提高外圈与滚轮的连接强度;通过嵌入环与环槽的配合,实现外圈与滚轮的相对位置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特制轴承的结构示意图,该附图中外圈进行有局部剖视处理;

图4为本实用新型隐藏托盖之后的局部剖视图,主要表示特制轴承、轮架以及滚轮三者的配合关系;

图5为图4的A部放大示意图,主要表示特制轴承与滚轮的配合关系。

附图说明:1、轮架;2、托盖;3、滚轮;4、内圈插棒;5、外圈;6、滚锥;7、插接段;8、插接孔;9、轮心孔;10、抵接沿;11、后注塑压环;12、环槽;13、嵌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运用特制轴承的万向轮,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轮架1、托盖2和滚轮3,其中,托盖2通过螺栓与箱包的主体进行固定,轮架1通过竖直轴与托盖2转动连接,轮架1与滚轮3之间设置有特制轴承,特制轴承包括内圈插棒4、外圈5,以及设置于内圈插棒4与外圈5之间的滚锥6,外圈5设置于内圈插棒4的一端,内圈插棒4另一端设置有插接段7,轮架1的圆心处水平贯穿开设有插接孔8,插接段7与插接孔8过盈插接固定,滚轮3开设有轮心孔9,外圈5与轮心孔9卡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在装配轮架1与滚轮3时,将特制轴承的外圈5与滚轮3的轮心孔9固定,对准插接段7于插接孔8并插入,即可完成滚轮3与轮架1的装配,有效提高装配便捷性,此处需要说明,引证文件在装配时,需要先将横轴固定于轮架1,并调整横轴的位置,确保横轴两端延伸出轮架1的长度一致,并将两个内轮转动连接于横轴的两端,最后通过限位块限制内轮沿横轴长度方向滑动的活动度,与之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装配便捷性在于,减少了横轴的位置调整过程,以及限位块的固定过程。

同时,特制轴承利用滚锥6的滚动能力,赋予内圈插棒4与外圈5之间的相对旋转能力,从而由特制轴承实现滚轮3与轮架1的转动连接,相较于引证文件滚轮3与横杆之间的转动,有效减小了转动所需的间隙,从而提高滚轮3与轮架1的转动连接稳定性;同时,滚轮3与外圈5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从而将滚轮3转动时所产生的摩擦由多个滚锥6进行分担,进而降低了因磨损,而对滚轮3转动顺畅性的影响,远离在于由多个滚锥6分担磨损,从而使得沿内圆插棒4圆周方向的磨损更加均匀,进而确保滚轮3的转动顺畅性。

需要说明的是滚轮3的具体数量为两个,当处于转弯环境时,由于两个滚轮3的行进轨迹长度存在差异,因此需要两个滚轮3以不同的转动速度旋转,为此如图4所示,两个滚轮3与轮架1之间分别设置特制轴承进行连接,从而使得两个滚轮3具备相互独立的转动能力,达到适应转弯环境的技术效果;由于同一插接孔8内需要插入两个插接段7,为避免插接段7存在插接深度过度或者不足的问题发生,插接段7的长度等于插接孔8深度的一半,从而使得两个特制轴承的插接段7相互抵接,实现对插接段7插入深度的限制,避免发生插入深度过度或者不足的问题。

其中如图3、图4所示,插接段7由内圈插棒4车削而成,插接段7与内圈插棒4之间形成有抵接沿10,抵接沿10抵紧于轮架1的侧面,一方面由抵接沿10防止插接段7插入过度的问题发生,另一方面由抵接沿10分担插接段7的部分力,有效降低插接段7因受力过大,而发生折弯损坏的隐患。

为提高滚轮3与特制轴承的连接强度,如图5所示,轮心孔9于外圈5的两端注塑固定有后注塑压环11,两个后注塑压环11配合夹紧于外圈5两端,当外圈5卡接于轮心孔9内后,沿外圈5与轮心孔9的孔壁夹角进行注塑,从而形成后注塑压环11抵紧于外圈,进而提高特制轴承与滚轮3的连接强度。

为限定外圈5与滚轮3的相对位置,如图5所示,外圈5的圆周面开设有环槽12,轮心孔9的内壁一体成型有与环槽12嵌合的嵌入环13,当外圈5卡接于轮心孔9内时,嵌入环13嵌入于环槽12内,一方面对外圈5与滚轮3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外圈5与滚轮3的连接强度,此处需要说明,外圈5是利用嵌入环13及滚轮3的材料弹性形变能力,实现卡接固定。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