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2848发布日期:2020-02-14 16:33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置于电动车辆上的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动力装置,其包括驱动车辆的左车轮及右车轮的电动机、配置于所述电动机与左车轮及右车轮的动力传递路径上的变速机、以及将经所述变速机变速的输出分配至左车轮及右车轮的差动装置。在这种动力装置中,存在使由控制电动机的逆变器(inverter)产生的噪声电流(noisecurrent)传递至车轴,车轴成为天线(antenna)而使噪声(以下也称为无线电噪声(radionoise))放射的情况。

作为应对所述无线电噪声的措施,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相对于动力传递机构的轴元件配置滑接刷,而设置于车身上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1040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6-10569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应对无线电噪声的措施中,必须另外确保设置滑接刷的空间,并且必须进行滑接刷的维护。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需维护,而能够抑制噪声的产生的动力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动力装置,包括:

电动机,对车辆的左车轮及右车轮进行驱动;

电动机控制装置,对所述电动机进行控制;

减速机,配置于所述电动机与所述左车轮及所述右车轮的动力传递路径上;

差动装置,将经所述减速机变速的输出分配至所述左车轮及所述右车轮;

壳体,收容所述电动机、所述减速机及所述差动装置;

左车轴,一端部与所述差动装置连接,另一端部从所述壳体延伸而与所述左车轮连接;以及

右车轴,一端部与所述差动装置连接,另一端部从所述壳体延伸而与所述右车轮连接;并且

在所述左车轴及所述右车轴中的至少一个车轴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具有导电性的导电部,

所述导电部包括导电性润滑脂(grease)、以及设置于导电性润滑脂中的一对导电性构件,

所述一对导电性构件中的一者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一对导电性构件中的另一者是以与所述导电性构件中的一者在径向上相向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车轴上。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壳体与车轴之间,设置有具有导电性的导电部,因此能够防止由电动机控制装置产生的噪声放射。并且,车轴通过减速机而使旋转减速,所以能够降低摩擦力(friction)的影响。此外,通过在导电部中使用均具有导电性的导电性润滑脂及一对导电性构件,可以确实地将噪声电流从车轴传递至壳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装置的车辆的一部分的概略的概略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动力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图2的动力装置中所内置的导电部的截面图。

符号的说明

1:动力装置

2:电动机

3a:左车轴

3b:右车轴

4:壳体

5:变速机

6:差动装置

71:内侧油封(第一油封)

72:外侧油封(第二油封)

73:导电性润滑脂

74:外周侧导电性构件(导电性构件)

75:内周侧导电性构件(导电性构件)

inv:逆变器(电动机控制装置)

wl:左车轮

wr:右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一边参照图1,一边对搭载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装置1的车辆v进行说明。

车辆v是以电动机2为驱动源的车辆,作为前轮驱动装置或后轮驱动装置而设置于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电动车辆上。如图1所示,在车辆v上搭载着电池b及动力装置1,经由对电动机2进行控制的逆变器inv将电池b与电动机2加以电性连接,并经由变速机5及差动装置6将电动机2与左车轮wl及右车轮wr加以机械连接。

[动力装置]

以下,基于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装置1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中,符号3a、符号3b分别是与左右的车轮wl、车轮wr连结的左右的车轴,沿车宽方向配置于同轴上。动力装置1的壳体4整体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其内部,配置有车辆驱动用的电动机2、使电动机2的驱动旋转减速的变速机5、以及将经变速机5减速的驱动旋转分配至左右的车轴3a、车轴3b的差动装置6。

壳体4包括收容电动机2的第一壳体41、以及收容变速机5及差动装置6的第二壳体42。在第一壳体41与第二壳体42的边界部上设置有隔壁43,利用所述隔壁43将第一壳体41的内部空间与第二壳体42的内部空间加以间隔。壳体4的底部是作为贮存润滑油的贮存部44而发挥作用,将润滑油贮存至符号l所示的油位为止。

[电动机]

电动机2包括固定于第一壳体41的内周部的定子21、以及可旋转地配置于定子21的内周侧的转子22。在转子22的内周部上,结合着围绕左车轴3a的外周的转子轴23,所述转子轴23以能够与左车轴3a在同轴上相对旋转的方式,经由轴承24、轴承25而支撑于第一壳体41的端部壁41a及隔壁43上。并且,左车轴3a及转子轴23的一端侧贯通隔壁43而延伸至第二壳体42内,左车轴3a的另一端侧贯通第一壳体41的端部壁41a而延伸至壳体4的外侧方。电动机2与设置于壳体4的外部的逆变器inv电性连接。

[变速机]

变速机5包括:第一齿轮51,与电动机2机械连接;第二齿轮52,具有与所述第一齿轮51相同的旋转轴心,并与差动装置6的差动壳体61机械连接;多个小齿轮(piniongear)53,与第一齿轮51及第二齿轮52咬合;以及小齿轮架(pinionholder)54,能够自转且无法公转地支撑多个小齿轮53;并且,当从第一齿轮51输入电动机2的驱动旋转时,将经由小齿轮53及第二齿轮52而减速的驱动旋转输出至差动装置6的差动壳体61。

第一齿轮51包括外齿轮,与转子轴23形成为一体。小齿轮53包括包含外齿轮的大径齿轮53a、包含外齿轮的小径齿轮53b、以及可一体旋转地支撑大径齿轮53a及小径齿轮53b的小齿轮轴53c。大径齿轮53a与小齿轮轴53c的电动机2侧结合,并与第一齿轮51咬合。小径齿轮53b与小齿轮轴53c的差动装置6侧形成为一体,并与第二齿轮52咬合。小齿轮轴53c将电动机2侧的端部经由轴承55而可旋转地支撑于隔壁43,将差动装置6侧的端部经由轴承56而可旋转地支撑于小齿轮架54的小齿轮支撑部54a。

本实施方式的变速机5例如包括三个小齿轮53,三个小齿轮53是以第一齿轮51为中心沿圆周方向等间隔(120°间隔)地配置。

第二齿轮52中,齿轮部52a包含内齿轮,与小齿轮53的小径齿轮53b咬合。第二齿轮52包括从齿轮部52a跨越小齿轮架54(小齿轮支撑部54a)的外周侧而延伸至差动装置6侧的连接部52b,将所述连接部52b经由花键(spline)等连接元件而与差动装置6的差动壳体61机械连接。

小齿轮架54包括经由轴承56而可旋转地支撑小齿轮53的小齿轮轴53c的三个小齿轮支撑部54a、固定于隔壁43上的三个固定部54b、以及形成于小齿轮架54的中心部(小齿轮支撑部54a及固定部54b的内径侧)的圆筒部54c。

小齿轮支撑部54a配置在比第二齿轮52与小齿轮53的小径齿轮53b的咬合部m更靠差动装置6的差动壳体61侧的位置,所述第二齿轮52与差动装置6的差动壳体61机械连接。由此,通过使一端侧经由轴承55而支撑于隔壁43上的小齿轮轴53c的另一端侧经由轴承56支撑于小齿轮支撑部54a,而能够以两端支承状态适当地支撑小齿轮53。

三个固定部54b位于在圆周方向上邻接的小齿轮支撑部54a的中间部,分别经由螺栓57而紧固于隔壁43上。由此,隔壁43兼用于小齿轮轴53c的支撑构件与小齿轮架54的支撑构件。

圆筒部54c经由轴承65而可旋转地支撑着差动壳体61的一端侧。由此,小齿轮架54兼用于小齿轮53的支撑构件与差动壳体61的支撑构件。

[差动装置]

差动装置6为了一边将从第二齿轮52输入至差动壳体61的驱动旋转分配至左右的车轴3a、车轴3b,一边允许左右的车轴3a、车轴3b的旋转差,包括差动壳体61、差动小齿轮轴62、差动小齿轮63及左右的侧齿轮(sidegear)64a、侧齿轮64b。

差动壳体61包括收容差动小齿轮轴62、差动小齿轮63及左右的侧齿轮64a、侧齿轮64b的球状的差动壳体本体61a,从差动壳体本体61a的外周部沿径向延伸而与第二齿轮52机械连接的输入板61b,以及从差动壳体本体61a的两侧部沿轴方向延伸的左右的延伸部61c、延伸部61d。其中一个延伸部61c在内周部上旋转自如地支撑着左车轴3a,并且将外周部经由轴承65而可旋转地支撑于小齿轮架54上。并且,另一个延伸部61d在内周部上旋转自如地支撑着右车轴3b,并且将外周部经由轴承66而可旋转地支撑于第二壳体42的端部壁42a。轴承66通过被供给伴随着第二齿轮52的旋转而溅起的贮存部44的润滑油,而维持润滑性能。

差动小齿轮轴62朝向与车轴3a、车轴3b正交的方向而支撑于差动壳体本体61a上,在差动壳体本体61a的内部可旋转地支撑着包含锥齿轮(bevelgear)的两个差动小齿轮63。即,差动小齿轮轴62一边对应于差动壳体61的旋转而使差动小齿轮63公转,一边允许差动小齿轮63的自转。

左右的侧齿轮64a、侧齿轮64b包含锥齿轮,以从两侧方与差动小齿轮63咬合的方式而可旋转地支撑于差动壳体本体61a的内部,并且经由花键等连接元件而与左右的车轴3a、车轴3b机械连接。在差动小齿轮63不自转而公转的状态下,例如,在直线行驶时,左右的侧齿轮64a、侧齿轮64b等速旋转,而将其驱动旋转传递至左右的车轴3a、车轴3b。并且,当弯道行驶时或左右转弯时,通过差动小齿轮63自转,而使左右的侧齿轮64a、侧齿轮64b相对旋转,允许左右的车轴3a、车轴3b的旋转差。

左车轴3a通过设置于第一壳体41的端部壁41a上的轴承26而旋转自如地支撑着一端部,将另一端部旋转自如地支撑于差动壳体61的延伸部61c。并且,在左车轴3a与端部壁41a之间,在比轴承26更靠外侧的位置上,设置有后述导电部70。并且,在右车轴3b与端部壁42a之间也设置有后述导电部70。

在如上所述而构成的动力装置1中,如上所述,存在将由控制电动机2的逆变器inv产生的噪声电流传递至左右的车轴3a、车轴3b,左右的车轴3a、车轴3b成为天线而使无线电噪声放射的情况。因此,对动力装置1实施应对无线电噪声的措施。以下,说明动力装置1的应对无线电噪声的措施。

[应对无线电噪声的措施]

在动力装置1中,如图2所示,在左车轴3a与壳体4的端部壁41a之间及右车轴3b与壳体4的端部壁42a之间,设置有具有导电性的导电部70。导电部70通过其自身的导电性而使传递至左车轴3a或右车轴3b的噪声电流反馈至壳体4,从而抑制来自左右的车轴3a、车轴3b的放射噪声。再者,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说明设置于右车轴3b与壳体4的端部壁42a之间的导电部70,关于设置于具有相同结构的左车轴3a与壳体4的端部壁41a之间的导电部70的说明则予以省略。

导电部70如图3所示,包括在壳体4的端部壁42a与右车轴3b之间隔开而配置的内侧油封(oilseal)71及外侧油封72、封入于内侧油封71与外侧油封72之间的空间内的导电性润滑脂73、以及设置于导电性润滑脂73中的一对外周侧导电性构件74及内周侧导电性构件75。

内侧油封71是所谓双液分离型的油封,靠近轴承66而配置。内侧油封71包括:大致t字形状的芯棒(coredbar)91;弹性构件92,包覆芯棒91,包括夹着芯棒91而配置的一对主唇(lip)92a、主唇92b;以及一对卡紧弹簧93a、卡紧弹簧93b,分别安装于主唇92a、主唇92b的外周面上。在内侧油封71中,通过卡紧弹簧93a、卡紧弹簧93b,而将主唇92a、主唇92b朝向径向紧固于右车轴3b。

外侧油封72包括大致l字形状的芯棒94、包覆芯棒94并且包括主唇95a及副唇95b的弹性构件95、以及安装于主唇95a的外周面上的卡紧弹簧96,配置于在轴方向上比内侧油封71更靠外侧的位置上。在外侧油封72中,通过卡紧弹簧96,而将主唇95a朝向径向紧固于右车轴3b。

在经内侧油封71及外侧油封72密封的壳体4的端部壁42a与右车轴3b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导电性润滑脂73。因此,将噪声电流从右车轴3b经由导电性润滑脂73传递至壳体4,使来自右车轴3b的放射噪声得到抑制。

在这里,通过将内侧油封71设为双液分离型的油封,可以防止伴随着第二齿轮52的旋转而溅起的贮存部44的润滑油通过轴承66而与导电性润滑脂73混合。由此,能够抑制导电部70的导电性能变差。

并且,在导电性润滑脂73中,将设置于端部壁42a上的外周侧导电性构件74、与设置于右车轴3b上的内周侧导电性构件75配置成经由微小的间隙而在径向上相向。外周侧导电性构件74及内周侧导电性构件75均为铜制的卡簧(circlip)。

通过将外周侧导电性构件74及内周侧导电性构件75均设为导电率高的铜制,而能够更确实地将噪声电流从右车轴3b传递至壳体4。并且,通过将外周侧导电性构件74及内周侧导电性构件75均设为卡簧,可以分别容易地与设置于端部壁42a及右车轴3b上的槽部嵌合,使组装变得容易。

再者,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可以适当进行变形、改良等。

动力装置1也可以取代溅起式的润滑方式,或者与溅起式的润滑方式一并,采用使用油泵的强制润滑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至少记载有以下的事项。再者,在括号内,表示了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相对应的结构要素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1)一种动力装置(动力装置1),包括:

电动机(电动机2),对车辆(车辆v)的左车轮(左车轮wl)及右车轮(右车轮wr)进行驱动;

电动机控制装置(逆变器inv),对所述电动机进行控制;

变速机(变速机5),配置于所述电动机与所述左车轮及所述右车轮的动力传递路径上;

差动装置(差动装置6),将经所述变速机减速的输出分配至所述左车轮及所述右车轮;

壳体(壳体4),收容所述电动机、所述变速机及所述差动装置;

左车轴(左车轴3a),一端部与所述差动装置连接,另一端部从所述壳体延伸而与所述左车轮连接;以及

右车轴(右车轴3b),一端部与所述差动装置连接,另一端部从所述壳体延伸而与所述右车轮连接;并且

在所述左车轴及所述右车轴中的至少一个车轴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具有导电性的导电部(导电部70),

所述导电部包括导电性润滑脂(导电性润滑脂73)、以及设置于导电性润滑脂中的一对导电性构件(外周侧导电性构件74、内周侧导电性构件75),

所述一对导电性构件中的一者(外周侧导电性构件74)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一对导电性构件中的另一者(内周侧导电性构件75)是以与所述导电性构件中的一者在径向上相向的方式而固定在所述车轴上。

根据(1),其中在壳体与车轴之间,设置有具有导电性的导电部,因此能够防止由电动机控制装置产生的噪声放射。并且,车轴通过减速机而使旋转减速,所以能够降低摩擦力的影响。此外,通过在导电部中使用均具有导电性的导电性润滑脂及一对导电性构件,可以确实地将噪声电流从车轴传递至壳体。

(2)根据(1)所述的动力装置,其中

导电部还包括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车轴之间隔开而配置的第一油封(内侧油封71)及第二油封(外侧油封72),

所述导电性润滑脂及所述一对导电性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油封与所述第二油封之间的空间内。

根据(2),其中导电部还包括在壳体与车轴之间隔开而配置的第一油封及第二油封,导电性润滑脂及一对导电性构件设置于第一油封与第二油封之间的空间内,因此能够防止壳体内的润滑油与导电性油封混合,从而能够抑制导电部的导电性能变差。

(3)根据(1)或(2)所述的动力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导电性构件为铜制。

根据(3),其中一对导电性构件为导电率高的铜制,所以能够更确实地将噪声电流从车轴传递至壳体。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导电性构件为卡簧。

根据(4),一对导电性构件是卡簧,所以能够容易地组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