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备箱盖板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8811发布日期:2020-05-26 18:40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备箱盖板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后备箱盖板和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的后备箱可用于存放备胎或其他物品等,现有后备箱的盖板的上下两面分别设有上扣手和下扣手,上扣手上设有用于手抠的扣孔,通过手抠进该扣孔拉开盖板以露出后备箱,下扣手用于和上扣手固定将盖板夹持在上扣手和下扣手之间。

目前上扣手和下扣手之间通过螺钉固定以夹持盖板,这就造成在生产和装配汽车时,需要将上扣手和下扣手的螺丝孔先对位,然后再旋拧螺丝将上扣手和下扣手固定,使得装配不方便,且操作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备箱盖板和车辆,装配方便快捷,且装配稳固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后备箱盖板,其包括盖板本体、上扣手和下扣手,下扣手上设有卡扣,上扣手上设有与卡扣配合的卡槽,通过卡扣与卡槽卡合以使上扣手和下扣手在盖板本体的两侧相互扣合。

可选地,上扣手和下扣手均包括壳盖和环绕壳盖的外周由壳盖的端面垂直延伸的侧壁,上扣手与下扣手扣合,上扣手的侧壁和下扣手的侧壁相对,卡槽位于上扣手的侧壁。

可选地,上扣手上设有防脱筋,防脱筋的一端设在上扣手的壳盖与下扣手相对的一侧面、另一端向下扣手延伸,防脱筋位于卡槽的一侧,以使卡扣与卡槽卡合后防脱筋抵持于卡扣上与卡槽卡合的一侧相对的面。

可选地,防脱筋的长度与上扣手的侧壁的高度相同。

可选地,防脱筋延伸向上扣手侧壁的端部设有导向面,以使卡扣可沿导向面卡进卡槽与卡槽卡合。

可选地,卡扣包括本体和与本体连接的导向部,导向部位于卡扣与卡槽卡合的端部,以使卡槽沿导向部与卡扣卡接。

可选地,导向部包括顶面、与顶面平行设置的卡合面以及连接顶面和卡合面的斜面,卡合面抵持于卡槽。

可选地,斜面与顶面之间通过第一圆弧过渡面连接,斜面与卡合面之间通过第二圆弧过渡面连接。

可选地,卡合面与本体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后备箱盖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备箱盖板及车辆,通过下扣手上的卡扣与上扣手的卡槽的卡合,装配时只需将上扣手和下扣手扣合即可安装,使得装配方便、快捷,且通过卡合的这种固定方式使上扣手和下扣手的相互匹配度高,上扣手和下扣手装配在盖板上的稳固性也较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备箱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扣手和下扣手卡合装配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扣手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扣手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扣手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扣手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扣手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扣手和下扣手卡合装配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为图8中a处的放大图。

图标:10-上扣手;11-卡槽;111-底壁;112-槽导向部;12-防脱筋;121-导向面;122-顶紧部;123-加强部;20-下扣手;21-卡扣;210-导向部;211-顶面;212-第一圆弧过渡面;213-斜面;214-第二圆弧过渡面;215-卡合面;216-本体;217-加强筋;30-盖板本体;a-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后备箱盖板,其包括盖板本体30、上扣手10和下扣手20,下扣手20上设有卡扣21,上扣手10上设有与卡扣21配合的卡槽11,通过卡扣21与卡槽11卡合以使上扣手10和下扣手20在盖板本体30的两侧相互扣合。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上扣手10和下扣手20扣合在位于盖板本体30的上下两侧,盖板本体30上设有孔,以配合上扣手10和下扣手20的结构形状,使上扣手10和下扣手20扣合在盖板本体30上。

第二,上扣手10上设有卡槽11,下扣手20上设有卡扣21,卡扣21和卡槽11的数量、结构相互配合,以保证卡扣21和卡槽11卡合。

第三,盖板本体30与现有后备箱的盖板的结构、连接方式均相同,用于和后备箱连接,拉开盖板本体30能露出后备箱。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备箱盖板,通过下扣手20上的卡扣21与上扣手10的卡槽11的卡合,装配时只需将上扣手10和下扣手20扣合即可安装,使得装配方便、快捷,减少了现有技术通过螺钉固定的装配工序,且通过卡合的这种固定方式使上扣手10和下扣手20的相互匹配度高,上扣手10和下扣手20装配在盖板上的稳固性也较好。

可选地,如图3和图6所示,上扣手10和下扣手20均包括壳盖和环绕壳盖的外周由壳盖的端面垂直延伸的侧壁,上扣手10与下扣手20扣合,上扣手10的侧壁和下扣手20的侧壁相对,卡槽11位于上扣手10的侧壁,卡扣21一端位于下扣手20的壳盖上、另一端向下扣手20的侧壁方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上扣手10和下扣手20均包括壳盖和侧壁,壳盖上设有扣孔,有由扣孔的孔壁向侧壁方向凸起的异形结构。上扣手10和下扣手20扣合在盖板本体30两侧时,上扣手10的侧壁和下扣手20的侧壁相对,上扣手10上凸起的异形结构和下扣手20上凸起的异形结构相错以使上扣手10和下扣手20能扣合住,手抠进扣孔后拉开后备箱盖板以露出后备箱。

第二,本实施例中,上扣手10和下扣手20的壳盖均为矩形,那么上扣手10和下扣手20的侧壁沿矩形面垂直延伸,侧壁并不是从矩形壳盖的边延伸,而是缩进矩形壳盖的四边内一部分。

第三,如图3和图4所示,卡槽11位于上扣手10的侧壁,卡槽11的数量有多个,沿侧壁均布设置,本实施例中,卡槽11设置在上扣手10相对的两个侧壁上,每个侧壁上有三个卡槽11,就像在侧壁上形成“窗口”。

第四,卡扣21一端位于下扣手20的壳盖上、另一端向下扣手20的侧壁方向延伸,卡扣21和下扣手20的侧壁平行设置,卡扣21距离下扣手20的侧壁有一定的距离,卡扣21有两排,每排有三个卡扣21,卡扣21与卡槽11配合卡接,以使上扣手10和下扣手20卡合。

通过卡槽11与卡扣21的配合,才能使在盖板本体30的上下两侧方向上将上扣手10和下扣手20扣合紧,装配时也方便。

可选地,如图3所示,上扣手10上设有防脱筋12,防脱筋12的一端设在上扣手10的壳盖与下扣手20相对的一侧面、另一端向下扣手20延伸,防脱筋12位于卡槽11的一侧,以使卡扣21与卡槽11卡合后防脱筋12抵持于卡扣21上与卡槽11卡合的一侧相对的面。

防脱筋12位于上扣手10的侧壁内,一端设在壳盖上,另一端向侧壁方向延伸,也就是上扣手10和下扣手20扣合后向下扣手20方向延伸,防脱筋12位于卡槽11的一侧,面向卡槽11设置,卡扣21与卡槽11卡合后,卡扣21是在防脱筋12和卡槽11之间的,设置防脱筋12是为了顶紧卡扣21,防止卡扣21从卡槽11上松脱,避免上扣手10和下扣手20挣脱开。

本实施例中,卡扣21上与卡槽11卡合的一侧为正面,与正面相对的另一侧为背面,防脱筋12顶紧卡扣21的背面,如图5所示,防脱筋12包括顶紧部122以及相对设置且平行的两个连接顶紧部122的加强部123,形成凹槽结构,顶紧部122用于顶紧卡扣21的背面,两个加强部123以加强防脱筋12的结构强度。防脱筋12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同以图5为例,位于上扣手10的一侧的侧壁中间的防脱筋12为上述凹槽结构,该防脱筋12两边的防脱筋12为具有两侧壁折合连接的结构,只要防脱筋12能抵紧卡扣21即可,以结构方便为佳。

可选地,防脱筋12的长度与上扣手10的侧壁的高度相同。

防脱筋12一端设在上扣手10壳盖上,另一端向上扣手10侧壁方向延伸,其长度与上扣手10侧壁的高度相同,以方便安装,且又能保证最大程度上顶紧卡扣21。

可选地,防脱筋12延伸向上扣手10侧壁的端部设有导向面121,以使卡扣21可沿导向面121卡进卡槽11与卡槽11卡合。

防脱筋12的端部设在上扣手10的壳盖上,防脱筋12延伸向上扣手10侧壁的端部即为防脱筋12的底部,装配时卡扣21从防脱筋12的底部向上伸,伸入卡槽11后和卡槽11卡合,防脱筋12底部有导向面121给卡扣21以导向的作用,设有卡槽11的上扣手10侧壁也设有槽导向部112,导向面121和槽导向部112均可以用于引导卡扣21使卡扣21能顺利地伸进卡槽11。

可选地,如图6所示,卡扣21包括本体216和与本体216连接的导向部210,导向部210位于卡扣21与卡槽11卡合的端部,以使卡槽11沿导向部210与卡扣21卡接。

卡扣21包括本体216和与本体216连接的导向部210,卡扣21的底端设在下扣手20的壳盖上,顶端向侧壁方向延伸,位于同一排的卡扣21,在卡扣21延伸方向上,面向靠近侧壁的一侧为正面,正面相对的一面为背面,连接正面和背面的两个面为侧面,卡扣21的延伸方向为高度方向,卡扣21高度超出下扣手20侧壁的高度,卡扣21的顶端伸进卡槽11,与卡槽11卡合,卡槽11在下扣手20侧壁方向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卡槽壁,卡槽壁包括位于卡槽11底部的底壁111,顶端上设有导向部210,其作用是当卡扣21的顶端接触到卡槽11的底壁111后,使卡扣21能顺利地伸进卡槽11以卡合。

具体地,导向部210包括顶面211、与顶面211平行设置的卡合面215以及连接顶面211和卡合面215的斜面213,卡合面215抵持于卡槽11。

如图7所示,导向部210的顶面211位于卡扣21的顶端,卡合面215是用来和卡槽11的底壁111相抵持的面,通过卡合面215与底壁111抵持,使卡扣21和卡槽11扣合。卡合面215位于导向部210底面,卡合面215与本体216的正面连接,斜面213面向下扣手20的壳盖的侧壁,顶面211通过第一圆弧过渡面212与斜面213连接,卡合面215通过第二圆弧过渡面214与斜面213连接,通过圆弧过渡面使导向部210各面连接圆滑,避免面与面连接处的尖角划伤装配者。

如图7所示,顶面211、卡合面215和斜面213形成的卡合部的截面为一个类似三角形的面,卡合面215接触卡槽11的底壁111,以使卡扣21卡进卡槽11。

如图7所示,卡合面215和卡扣21本体216的正面之间有夹角a,且夹角a为钝角。这样卡扣21卡进卡槽11后,如图8和9所示,从卡扣21侧面方向看,卡扣21的头部(即导向部210)向上翘起,卡合面215与卡槽11的底壁111为线接触,而避免卡合面215完全贴合底壁111的面,以减小卡扣21卡进卡槽11时卡合面215与底壁111接触的摩擦力,使卡扣21能更容易的卡进卡槽11。

如图7所示,卡扣21的背面还设有加强筋217,加强筋217一端连接在卡扣21的背面,一端连接在下扣手20的壳盖上,以加强卡扣21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意一项的后备箱盖板。该车辆包含与前述实施例中的后备箱盖板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效果。后备箱盖板的结构和有益效果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