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充气式汽车前挡风玻璃防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4445发布日期:2020-05-12 19:36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充气式汽车前挡风玻璃防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充气式汽车前挡风玻璃防雹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普及,很多单位和个人都购置了汽车,由于汽车的本身价值较高,因此对汽车进行保养和防护也就变得重要。例如在车库数量不足等的情况下,车辆常常放置于露天停车位(例如小区街道上),这难免会导致车辆经受风吹雨淋等各种恶劣天气,因此人们设计了车衣来保护汽车。

目前的车衣只具有防尘、防晒以及防雨的功能,但不具备有效的防冰雹(特别是防大冰雹甚至雹灾)的功能。在我国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冰雹砸坏房屋砸死牲畜的情况屡屡发生,而一旦发生重大冰雹天气,汽车的挡风玻璃可能被严重变形损坏或者出现致密的凹坑,这种损坏难以完全修复,因而导致车主的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充气式汽车前挡风玻璃防雹装置,以抵御冰雹对汽车前挡风玻璃的损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充气式汽车前挡风玻璃防雹装置,包括电池、气帘滚筒转轴和充气气帘;充气气帘可展开地卷曲在气帘滚筒转轴上;气帘滚筒转轴的一端与电机连接并由电机驱动转动,充放气泵活动连接于气帘滚筒转轴的另一端,充放气泵通过充放气管与充气气帘连通;电机和充放气泵均与电池连通。

优选地,所述电池为长条形,设于气帘滚筒转轴的上方且平行气帘滚筒转轴设置;电池的底部通过压紧弹簧连接有压板,压板平行气帘滚筒转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弹簧至少设置三个,且沿长度方向均匀地分布在电池与压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充气气帘的展开端的端部连接有配重。

优选地,还包括有电磁铁,电磁铁为长条形,且平行气帘滚筒转轴设置;电磁铁连接于电机和充放气泵的底部,电磁铁与电池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有气帘支撑辊子,气帘支撑辊子的两端分别与电机和充放气泵连接;气帘支撑辊子位于气帘滚筒转轴的下前方。

优选地,所述充气气帘为多孔隙结构。

优选地,所述充放气管上开设有多个充放气孔;所述充气气帘的进气口与充放气管的多个充放气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将展开后充满气的充气气帘覆盖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利用充气气帘的缓冲可防止冰雹对挡风玻璃的直接碰撞,从而保护挡风玻璃不受到冰雹的伤害;充气气帘可充放气、可卷曲收纳,不使用时可折叠后放入后备箱,小巧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配重,2-充气气帘,3-充放气孔,4-充放气管,5-充放气泵,6-电池,7-压紧弹簧,8-压板,9-电源开关,10-气帘释放开关,11-气帘回收开关,12-电机,13-气帘滚筒转轴,14-电磁铁,15-电磁铁开关,16-气帘支撑辊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

本技术:
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充气式汽车前挡风玻璃防雹装置,包括电池6、气帘滚筒转轴13和充气气帘2。充气气帘2可展开地卷曲在气帘滚筒转轴13上。气帘滚筒转轴13的一端与电机12连接并由电机12驱动转动,充放气泵5活动连接于气帘滚筒转轴13的另一端,充放气泵5通过充放气管4与充气气帘2连通。电机12和充放气泵5均与电池6连通。

所述电池6为长条形,设于气帘滚筒转轴13的上方且平行气帘滚筒转轴13设置。电池6的底部通过压紧弹簧7连接有压板8,压板8平行气帘滚筒转轴13设置。

所述压紧弹簧7至少设置三个,且沿长度方向均匀地分布在电池6与压板8之间。

所述充气气帘2的展开端的端部连接有配重1。

还包括有电磁铁14,电磁铁14为长条形,且平行气帘滚筒转轴13设置。电磁铁14连接于电机12和充放气泵5的底部,电磁铁14与电池6连通。

还包括有气帘支撑辊子16,气帘支撑辊子16的两端分别与电机12和充放气泵5连接。气帘支撑辊子16位于气帘滚筒转轴13的下前方。

所述充放气管4上开设有多个充放气孔3。所述充气气帘2的进气口与充放气管4的多个充放气孔3连通。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汽车车顶的前侧位置,打开电磁铁开关15,通过电磁铁14将装置与汽车车顶吸附在一起。当需要取下该装置时,关闭电磁铁开关15,此时磁力消失,可轻松将装置取下,收纳放入汽车后备箱。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机12为直流电机,电池6为可充电的充电电池。本装置中的电机12、电磁铁14和充放气泵5的工作均由电池6供电。

需要放下充气气帘2时,首先打开电源开关9,再打开气帘释放开关10,此时电机12正向旋转,带动气帘滚筒转轴13旋转,将充气气帘2缓慢释放,同时充放气泵5开始工作,将压缩空气吹入充放气管4,经过充放气孔3对充气气帘2进行充气。在配重1的作用下,充气气帘2在气帘支撑辊子16的支撑下会平稳下降,不会被风吹动乱飘。当充气气帘2下降完成后,电机12停止工作,同时充放气泵5根据充气气帘2内的压力自动选择继续充气或者停止充气,当充气气帘2内的气压力达到预定值后,充放气泵5停止工作。

充气气帘2为多孔隙结构,采用轻质尼龙材质制成,充气后厚度可以达到5毫米,完全能够抵御直径5厘米大小的冰雹对汽车前挡风玻璃造成的破坏。

当需要回收充气气帘2时,按下气帘回收开关11,此时充放气泵5首先开始抽气,通过充放气孔3和充放气管4将充气气帘2内的空气抽取出去。然后电机12开始反向旋转,将充气气帘2卷在气帘滚筒转轴13上。压板8在压紧弹簧7的作用下,对充气气帘2产生一定压力,卷曲在气帘滚筒转轴13的充气气帘2被紧紧压住,不会散开。充气气帘2回收到位后,电机12停止工作,充放气泵5停止工作,然后再关闭电源开关9。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充气式汽车前挡风玻璃防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6)、气帘滚筒转轴(13)和充气气帘(2);充气气帘(2)可展开地卷曲在气帘滚筒转轴(13)上;气帘滚筒转轴(13)的一端与电机(12)连接并由电机(12)驱动转动,充放气泵(5)活动连接于气帘滚筒转轴(13)的另一端,充放气泵(5)通过充放气管(4)与充气气帘(2)连通;电机(12)和充放气泵(5)均与电池(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充气式汽车前挡风玻璃防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6)为长条形,设于气帘滚筒转轴(13)的上方且平行气帘滚筒转轴(13)设置;电池(6)的底部通过压紧弹簧(7)连接有压板(8),压板(8)平行气帘滚筒转轴(13)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充气式汽车前挡风玻璃防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弹簧(7)至少设置三个,且沿长度方向均匀地分布在电池(6)与压板(8)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充气式汽车前挡风玻璃防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气帘(2)的展开端的端部连接有配重(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充气式汽车前挡风玻璃防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电磁铁(14),电磁铁(14)为长条形,且平行气帘滚筒转轴(13)设置;电磁铁(14)连接于电机(12)和充放气泵(5)的底部,电磁铁(14)与电池(6)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充气式汽车前挡风玻璃防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气帘支撑辊子(16),气帘支撑辊子(16)的两端分别与电机(12)和充放气泵(5)连接;气帘支撑辊子(16)位于气帘滚筒转轴(13)的下前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充气式汽车前挡风玻璃防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气帘(2)为多孔隙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充气式汽车前挡风玻璃防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管(4)上开设有多个充放气孔(3);所述充气气帘(2)的进气口与充放气管(4)的多个充放气孔(3)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充气式汽车前挡风玻璃防雹装置,包括电池、气帘滚筒转轴和充气气帘;充气气帘可展开地卷曲在气帘滚筒转轴上;气帘滚筒转轴的一端与电机连接并由电机驱动转动,充放气泵活动连接于气帘滚筒转轴的另一端,充放气泵通过充放气管与充气气帘连通;电机和充放气泵均与电池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展开后充满气的充气气帘覆盖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利用充气气帘的缓冲可防止冰雹对挡风玻璃的直接碰撞,从而保护挡风玻璃不受到冰雹的伤害;充气气帘可充放气、可卷曲收纳,不使用时可折叠后放入后备箱,小巧实用。

技术研发人员:宋雪;赵瑜;孙倞楠;杨昊;朱继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9.29
技术公布日:2020.0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