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于轮辋并绕轮轴可转动的轮胎拆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76463发布日期:2020-06-20 17:30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于轮辋并绕轮轴可转动的轮胎拆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轮胎安装、拆卸或检查的器械或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绕轮轴可转动的或沿轮辋边缘可移动的轮胎拆装工具。



背景技术:

拆装轮胎的普遍形式是到配置有自动拆胎机的修理部,用自动拆胎机进行拆装轮胎,完成补胎、更换雪胎或者轮胎调换,这种形式也是比较省力高效的。但是自动拆胎机体积、重量都比较大,移动不便,更不能随车携带。

汽车作为整体,各方面的可靠性都比较好,但是汽车是行驶在路面上的,路面在人与自然环境共同的参与下,具有许多隐藏的不确定方面,所以,特别是进行长途行驶或在修理不便的区域行驶时,如果轮胎出现了问题,要么找不到修理部,要么距离和时间成本非常高,这种情况下也会使人缺乏安全感。如果用撬别方式拆装轮胎,会使人非常吃力,也存在作用力集中,对轮辋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可以随时随地轻松拆装轮胎,特别是想自助补胎、换胎或者在救援车辆无法到达现场的情况下。

技术方案:

为了更好的实际效果,轮胎拆装工具不需要电、气、液动力,轮胎的拆装既可车轮在车的底盘悬架上进行,也可在车轮被取下时进行。

轮胎拆装工具包括拆装机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可方便的固定在轮辋沿口上,拆装机构上的轮胎拆装钩可钩住胎圈,绕轮轴转动,使胎圈从轮辋中滑出,完成拆胎。在安装轮胎时,轮胎拆装钩顶住胎圈,绕轮轴转动,使胎圈滑入轮辋中,完成轮胎安装。因为轮胎两侧的胎圈内径尺寸相同,所以轮胎拆装钩能在车轮径向上伸缩,以便实现对内侧胎圈的拆装操作。

因为胎圈内径小于轮辋沿口边缘直径,所以轮胎能被拆下的条件是胎圈要先与轮辋沿口分离,进入轮辋直径更小的区域。为保证气密性、安装牢固,胎圈与轮辋之间有比较大的径向夹紧力,为了能更轻松将胎圈与轮辋分离,轮胎拆装钩由螺旋机构驱动机构控制推拉,用于将胎圈与轮辋沿口分离。

虽然轮辋中部的直径小于胎圈内径,轮胎拆装钩沿车轮轴向可将胎圈钩住,但为使轮胎拆装钩更容易钩住胎圈,轮胎拆装钩为沿车轮径向向外弯折形,能绕过轮辋沿口,落入轮辋中部直径最小区域。

为减小固定机构在向轮辋上固定时的手臂负担,拆装机构与固定机构设计为可拆卸。

为更大程度减小固定机构对轮辋产生滑磨的倾向,拆装机构包括两个轮胎拆装钩,能同时绕轮轴相反方向旋转,将胎圈通过拆装机构、固定机构对轮辋产生的扭矩对称抵消。

有益效果:

可随车携带,轮胎的拆装既可车轮在车的底盘悬架上进行,也可在车轮被取下时进行,根据实际环境条件,能够实现更省时、更省力。

纯手动工具,不用电、气、液动力,依赖条件少;

体积小,重量轻,在救援车辆无法通过的情况下,提供了最佳的救援保障方法;

弥补了传统手动拆胎方法和自动拆胎机的不足。

附图说明

一件发明名称为“一种固定于轮辋并绕轮轴可转动的轮胎拆装工具”,其说明书包括27幅附图,这些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总装配图;

图2是拆装机构装配图;

图3是固定机构装配图;

图4是固定机构固定在轮辋上的状态图;

图5是拆装机构绕过轮辋沿口钩住胎圈的状态图;

图6是拆装机构将胎圈拉出状态图;

图7是拆装机构将胎圈推入轮辋状态图;

图8是蜗轮箱零件图;

图9是蜗轮箱盖零件图;

图10是蜗杆箱零件图;

图11是右臂蜗杆零件图;

图12是左臂蜗杆零件图;

图13是蜗杆右轴套零件图;

图14是蜗杆左轴套零件图;

图15是右臂蜗轮零件图;

图16是左臂蜗轮零件图;

图17是右臂传动轴零件图;

图18是左臂传动轴零件图;

图19是左主臂零件图;

图20是左伸缩臂零件图;

图21是推拉臂零件图;

图22是右主臂零件图;

图23是右伸缩臂零件图;

图24是伸缩控制机构部件图;

图25是底座零件图;

图26是底座伸缩臂零件图;

图27是锁紧螺母零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现发明内容中的技术方案,选择如下设计作为最优实施方式。

如图8,蜗轮箱01-01上设有左臂驱动轴轴套01-01-01、蜗轮箱盖连接螺纹孔01-01-02、蜗杆箱连接螺纹孔01-01-03。

如图9,蜗轮箱盖01-02上设有右臂驱动轴轴套01-02-01、蜗轮箱盖方孔01-02-02、蜗轮箱盖连接通孔01-02-03。

如图10,蜗杆箱01-03上设有蜗杆左轴套座01-03-01、蜗杆右轴套座01-03-02、蜗杆箱连接通孔01-03-04、蜗杆箱豁口01-03-03。

如图11,右臂蜗杆01-04上设有驱动齿轮01-04-01、驱动端01-04-02、右臂蜗杆右轴肩01-04-03、右臂蜗杆左轴肩01-04-04,驱动端01-04-02采用外六角形式。

如图12,左臂蜗杆01-05上设有从动齿轮01-05-01、01-05-02左臂蜗杆右轴肩01-05-02、左臂蜗杆左轴肩01-05-03。

如图13,蜗杆右轴套01-06上设有蜗杆右轴套肓孔01-06-01、蜗杆右轴套通孔01-06-02。

如图14,蜗杆左轴套01-07上设有蜗杆左轴套肓孔01-07-01。

如图17,右臂传动轴01-10内部中空,其上设有右臂蜗轮轴肩01-10-01、右臂蜗轮限位轴肩01-10-02、右臂传动轴支撑轴肩01-10-03、右臂轴肩01-10-04。

如图18,左臂传动轴01-11内部中空,其上设有左臂蜗轮轴肩01-11-01、左臂蜗轮限位轴肩01-11-02、左臂传动轴支撑轴肩01-11-03、左臂轴肩01-11-04。

如图19,左主臂01-12上设有左主臂轴套01-12-01、左主臂套筒01-12-02、左主臂方孔01-12-03、左主臂凸台01-12-04。

如图20,左伸缩臂01-13上设有左伸缩臂杆01-13-01、左伸缩臂螺纹01-13-02、左推拉臂套筒01-13-03、左推拉臂套筒豁口01-13-04、左伸缩臂方孔01-13-05。

如图21,推拉臂01-14上设有推拉臂杆01-14-01、推拉臂螺纹01-14-02、轮胎拆装钩01-14-03,轮胎拆装钩01-14-03为弯折形。

如图22,右主臂01-15上设有右主臂轴套01-15-01、右主臂套筒01-15-02、右主臂方孔01-15-03、右主臂凸台01-15-04。

如图23,右伸缩臂01-16上设有右伸缩臂杆01-16-01、右伸缩臂螺纹01-16-02、右推拉臂套筒01-16-03、右推拉臂套筒豁口01-16-04、右伸缩臂方孔01-16-05。

如图24,伸缩控制机构01-17上设有螺杆01-17-01、螺杆支撑座01-17-02,螺杆内部中空,中空截面为六边形。

如图25,底座02-01上设有底座伸缩套筒02-01-01、底座方孔02-01-02、底座支撑轴02-01-03、方形凸台02-01-04、螺柱02-01-05、底座支撑轴肩02-01-06。

如图26,底座伸缩臂02-02上设有底座伸缩臂杆02-02-01、底座伸缩臂螺纹02-02-02、底座伸缩臂通孔02-02-03、轮辋挂钩02-02-04。

如图2,拆装机构01装配过程如下:

左臂蜗轮01-09与左臂蜗轮轴肩01-11-01过盈配合,左臂蜗轮01-09侧面紧靠左臂蜗轮限位轴肩01-11-02,左臂传动支撑轴肩01-11-03与左臂驱动轴轴套01-01-01间隙配合,左臂轴肩01-11-04与左主臂轴套01-12-01过盈配合,左臂蜗轮限位轴肩01-11-02、左主臂凸台01-12-04与左臂驱动轴轴套01-01-01端面间隙配合。右臂蜗轮01-08与右臂蜗轮轴肩01-10-01过盈配合,右臂蜗轮01-08侧面紧靠右臂蜗轮限位轴肩01-10-02,右臂传动轴01-10从左臂传动轴01-11内穿过,右臂传动轴支撑轴肩01-10-03与左臂传动轴01-11间隙配合,右臂轴肩01-10-04与右主臂轴套01-15-01过盈配合,右臂蜗轮限位轴肩01-10-02与左臂蜗轮轴肩01-11-01端面间隙配合,右主臂凸台01-15-04与左臂驱动轴轴套01-01-01端面间隙配合。蜗轮箱盖连接通孔01-02-03对准蜗轮箱盖螺纹孔01-01-02,用螺栓将蜗轮箱01-01和蜗轮箱盖01-02紧固在一起,右臂驱动轴轴套01-02-01与右臂蜗轮轴肩01-10-01间隙配合。右臂驱动轴轴套01-02-01、右臂传动轴01-10、左臂驱动轴01-11、左臂驱动轴轴套01-01-01相互同轴。

右臂蜗杆右轴肩01-04-03穿过蜗杆右轴套通孔01-06-02、相互间隙配合,蜗杆右轴套盲孔01-06-01与左辟蜗杆右轴肩01-05-02间隙配合。蜗杆左轴套盲孔01-07-11与右臂蜗杆左轴肩01-04-04、左臂蜗杆左轴肩01-05-03间隙配合。驱动端01-04-02对准蜗杆箱豁口01-03-03,蜗杆右轴套01-06安装在蜗杆右轴套座01-03-02上,蜗杆左轴套01-07安装在蜗杆左轴套座01-03-01上。蜗杆箱豁口位于蜗轮箱盖01-02一侧,蜗杆箱连接通孔01-03-04对准蜗杆箱连接螺纹孔01-01-03,用螺栓将蜗轮箱01-01和蜗杆箱01-03紧固在一起。

伸缩控制机构01-17的螺杆支撑座焊装在左主臂方孔01-12-03位置,左伸缩臂杆01-13-01插入左主臂套筒01-12-02,左伸缩臂螺纹01-13-02与螺杆01-17-01接触后,在左主臂套筒01-12-02的另一侧用内内六角扳手旋转螺杆01-17-01,调节左伸缩臂01-12的伸出和缩回。

伸缩控制机构01-17的螺杆支撑座焊装在左伸缩臂方孔01-13-05位置,轮胎拆装钩01-14-03向外,推拉臂杆01-14-01从左推拉臂套筒豁口01-13-04一侧插入左推拉臂套筒01-13-03,推拉臂螺纹01-14-02与螺杆01-17-07接触后,在左推拉臂套筒01-13-03的另一侧用内六角扳手旋转螺杆01-17-01,调节推拉臂01-14的推出和拉回。

伸缩控制机构01-17的螺杆支撑座焊装在右主臂方孔01-15-03位置,右伸缩臂杆01-16-01插入右主臂套筒01-15-02,右伸缩臂螺纹01-16-02与螺杆01-17-01接触后,在右主臂套筒01-15-02的另一侧用内六角扳手旋转螺杆01-17-01,调节右伸缩臂01-16的伸出和缩回。

伸缩控制机构01-17的螺杆支撑座焊装在右伸缩臂方孔01-16-05位置,轮胎拆装钩01-14-03向外,推拉臂杆01-14-01从右推拉臂套筒豁口01-16-04一侧插入右推拉臂套筒01-16-03,推拉臂螺纹01-14-02与螺杆01-17-07接触后,在右推拉臂套筒01-16-03的另一侧用内六角扳手旋转螺杆01-17-01,调节推拉臂01-14的推出和拉回。

如图3,固定机构02装配过程如下:

伸缩控制机构01-17的螺杆支撑座焊装在底座方孔02-01-02位置,底座伸缩臂杆插入底座伸缩套筒,底座伸臂螺纹02-02-02与螺杆01-17-01接触后,用内六角扳手穿过底座伸缩臂通孔02-02-03旋转螺杆01-17-01,调节底座伸缩臂02-02的伸出和缩回。

如图1,拆装机构01与固定机构02组装过程如下:

右臂驱动轴01-10套入底座支撑轴02-01-03、相互间隙配合,蜗轮箱盖方孔01-02-03套在方形凸台02-01-04上,锁紧螺母03在螺柱02-01-05上旋紧,锁紧螺母03与底座支撑轴02-01-06将蜗轮箱盖方孔01-02-03夹紧;右臂轴肩01-10-04端面与底座支撑轴肩02-01-06端面间隙配合。

轮胎拆卸步骤如下:

本设计方案既适用于取下车轮,也适用于不取下车轮,以车轮在底盘悬架上为例。将车轮制动,用千斤顶使车轮悬空,取下气门芯。在轮辋沿口04-01上端位置垫上抹布保护轮辋,用撬棍撬开胎圈05-01,将固定机构02的轮辋挂钩02-02-04挂在轮辋沿口04-01上,轮辋挂钩02-02-04与轮辋沿口04-01之间垫上抹布保护轮辋,用内六角扳手旋转螺杆01-17-01调节底座伸缩臂02-02,相同操作,将其余轮辋挂钩02-02-04挂在轮辋04-01上,将底座伸缩臂02-02的伸出长度调节基本相同,轻轻旋紧各螺杆01-17-01,如图4。

将拆装机构01安装到固定机构02上,分别用扳手旋转左主臂01-12、右主臂01-15上的螺杆01-17-01,调节轮胎拆装钩01-04-03对准轮胎侧面,再分别用内六角扳手旋转左伸缩臂01-13、右伸缩臂01-06上的螺杆01-17-01,调节轮胎拆装钩01-04-03推动轮胎侧面使胎圈05-01与轮辋沿口04-01分离。整体调节左伸缩臂01-13、右伸缩臂01-16、轮胎拆装钩01-04-03,使两个轮胎拆装钩01-04-03绕过轮辋沿口04-01钩住胎圈05-01,如图5。

整体调节左伸缩臂01-13、右伸缩臂01-16、轮胎拆装钩01-04-03,使两个轮胎拆装钩01-04-03绕过轮辋沿口04-01胎圈05-01被钩住的部分拉出,如图6。用外六角扳手旋转驱动端01-04-02,驱动齿轮01-04-01驱动从动齿轮01-05-01同时旋转,两组蜗轮蜗杆机构同时驱动两个轮胎拆装钩01-04-03绕底座支撑轴02-01-03向相反方向旋转,胎圈05-01逐渐从轮辋沿口04-01滑出。用手拽住拆出来的胎圈05-01并晃动,使另一侧胎圈05-01与另一侧轮辋沿口04-01分离,相同操作,拆出另一侧胎圈,将轮胎取下。

轮胎安装步骤如下:

将轮胎的胎圈05-01挂在轮辋沿口上,整体调节左伸缩臂01-13、右伸缩臂01-16、轮胎拆装钩01-04-03,使两个轮胎拆装钩01-04-03接触胎圈05-01。用外六角扳手旋转驱动端01-04-02,驱动齿轮01-04-01驱动从动齿轮01-05-01同时旋转,两组蜗轮蜗杆机构同时驱动两个轮胎拆装钩01-04-03绕底座支撑轴02-01-03向相反方向旋转,胎圈05-01逐渐从轮辋沿口04-01滑入,如图7。相同操作,将另一个胎圈装入轮辋内,轮胎安装完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