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4048发布日期:2021-01-08 11:04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洗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清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洗轮装置。



背景技术:

洗轮机又称作洗车台,能够对各类工程车辆的轮胎底盘设计高压多方位冲洗设备。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9700621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市政施工用洗轮机,包括底盘、设置于底盘两侧的侧架以及供水系统,两个侧架位于底盘长度方向,两个侧架均设有多根与供水系统相连通的供水管,供水管包括多根呈上下平行设置于侧架中间的横向水管和多根竖直设置于横向水管两端的竖向水管,多根竖向水管沿其长度方向均间隔设有多个侧向喷嘴,多个侧向喷嘴均朝向横向水管一侧倾斜。

虽然该市政施工用洗轮机通过设置竖向水管并在竖向水管上设置倾斜的侧向喷嘴,使得侧向喷嘴喷出的水柱呈倾斜喷射,从而对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侧壁进行冲洗,扩大侧架的清洗面积。

但是,该市政施工用洗轮机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开口朝上的集水槽,集水槽底部朝向一侧呈向下倾斜设置,且集水槽倾斜底端设有排污管,从该市政施工用洗轮机的说明书附图中可以看出,排污管的出水口朝向集水槽的外部。当集水槽内部污水高度与排污管进水口高度一致时,集水槽内部的水会通过排污管流出外部施工工地上,不能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轮装置,其具有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用水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洗轮装置,包括清洗地基,所述清洗地基的上方固设有洗轮机架,所述洗轮机架设置有若干过水孔,所述洗轮机架上设置有若干喷淋孔,所述清洗地基设置有沉淀池,若干过水孔和沉淀池相连通,所述清洗地基设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抽水口设置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延伸至沉淀池内部,抽水管能够抽取沉淀池上方的集水,所述抽水泵的排水口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和洗轮机架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抽水泵,在抽水泵的作用下吸取沉淀池上方的清水,清水经过排水管进入喷淋孔后对车辆进行清洗,清洗后污水携带车辆上的泥沙掉落至清洗地基上,部分大颗粒的泥沙在过水孔的作用下被遮挡、部分小颗粒的泥沙进入沉淀池的内部,污水中携带的泥沙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在沉淀池的底部。当车辆经过洗轮机架时,利用沉淀池上方沉淀后的水源清洗车辆,实现对车辆的清洗,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用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洗地基的下方铺设有排水管道,若干所述过水孔与排水管道的入水口相连通,所述排水管道的出水口和沉淀池相连通,排水管道的入水口高于排水管道的出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洗车辆后的水先通过排水管道后进入沉淀池的内部,水在排水管道内部流动的过程中,部分泥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沉降至排水管道的内部,进一步实现对水的沉淀。通过排水管道的设置可以使清洁后的水进入沉淀池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道下方固设有若干支管,若干所述支管沿排水管道的轴线方向等间隔设置,所述支管远离排水管道的一端固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设置于排水管道的下方,所述支管的一端和排污管连通、另一端和排水管道连通,所述排污管的出水口设置有止污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降于排水管道内部的泥沙通过支管进入排污管的内部,一方面,避免在排水管道内部积聚的泥沙堵塞排水管道,另一方面,便于实现对排水管道内部泥沙的收集,便于清理排水管道内部的泥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道内壁固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于其中心处开设有通水孔,排水管道内部的泥沙沿导流板进入支管的内部,所述导流板的数量和支管的数量一一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板的设置实现对排水管道内部水中泥沙的遮挡,水中部分的泥沙在导流板的作用下被遮挡,加速泥沙进入支管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水孔的直径从迎水面至背水面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泥沙沿通水孔内周壁滑落至支管,沿支管进入排污管的内部,避免泥沙在通水孔内周壁上的积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靠近排水管道出水口一端的导流板固设有滤布,所述滤布密封通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滤布的设置进一步提高导流板对泥沙的遮挡效果,避免泥沙通过排水管道出水口的进入沉淀池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布和支管分别设置于导流板的两侧,所述排水管道内部设置有用于防止滤布堵塞的碰撞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泥沙粘附在滤布上时,通过碰撞组件的设置使滤布振动,进而避免泥沙堵塞滤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碰撞组件包括固设于排水管道内部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和导流板沿水输送方向顺次设置,所述固定板于其中心处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内穿设有导向杆,位于所述滤布和固定板之间的导向杆外部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导向杆靠近滤布的一端固设有击打板,压缩弹簧于自然状态时,击打板和滤布贴合,且击打板密封通水孔,所述固定板开设有若干透水孔,若干透水孔呈圆周阵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水输送至排水管道内部时,水推动击打板,击打板带动导向杆向远离导流板的一侧运动,同时击打板挤压压缩弹簧,当泥沙堵塞滤布时,压缩弹簧回复自然状态,压缩弹簧带动击打板回复原位,击打板和滤布接触,实现对滤布的振动,滤布振动的过程中将泥沙震落,从而避免泥沙堵塞滤布。通过设置导向杆,保持击打板沿排水管道的长度方向运动,进而保持击打板在回复原位时仍能保持和滤布的接触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抽水泵电连接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洗轮机架入车口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从入车口进入洗轮机架内部时,传感器感应到车辆进入,由此触发抽水泵启动,抽水泵开始从沉淀池内抽水,水经过排水管进入喷淋孔后对车辆进行清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通过抽水泵吸取沉淀池上方的清水,然后通过喷淋孔后对车辆进行清洗,清洗后污水携带车辆上的泥沙掉落至清洗地基上,部分大颗粒的泥沙在过水孔的作用下被遮挡、部分小颗粒的泥沙进入沉淀池的内部,污水中携带的泥沙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在沉淀池的底部。当车辆经过洗轮机架时,利用沉淀池上方沉淀后的水源清洗车辆,实现对车辆的清洗,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用水;

第二、导流板的设置实现对排水管道内部水中泥沙的遮挡,水中部分的泥沙在导流板的作用下被遮挡进入支管的内部,从而避免在排水管道内部积聚的泥沙堵塞排水管道;

第三、通过滤布的设置进一步提高导流板对泥沙的遮挡效果,避免泥沙通过排水管道出水口的进入沉淀池的内部,保持沉淀池内部水源的清洁。

附图说明

图1是洗轮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洗轮装置中支撑台、支撑板、抽水泵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的b-b向剖视图;

图6是图5中的c部放大图;

图7是图5中的d部放大图。

图中,1、清洗地基;2、支撑台;21、斜面;22、过渡腔;3、洗轮机架;31、底架;311、过水孔;32、侧架;4、喷淋孔;5、支撑板;6、竖管;7、排水管道;8、排污管;81、插接孔;82、插接环槽;9、沉淀池;10、抽水泵;20、抽水管;30、排水管;40、支管;50、止污阀;60、导流板;601、通水孔;70、滤布;80、碰撞组件;801、固定板;8011、透水孔;802、导向杆;803、击打板;804、压缩弹簧;90、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洗轮装置,包括清洗地基1,清洗地基1的上表面浇筑有支撑台2,支撑台2的截面呈梯形设置,支撑台2的进车处和出车处均设置为斜面21。

结合图1和图2,支撑台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洗轮机架3,洗轮机架3呈u型设置,洗轮机架3的u型开口端朝向上设置。洗轮机架3包括一个水平设置的底架31和两个竖向设置的侧架32,两个侧架32相对且平行设置。洗轮机架3呈中空设置,底架31和侧架32朝向车辆的一侧均开设有若干喷淋孔4,若干喷淋孔4的喷射方向覆盖车辆待清洗处,设置于底架31上的喷淋孔4实现对车辆下方的清洗,设置于两个侧架32上的喷淋孔4分别能够实现对车辆两侧的清洗。

结合图1和图3,支撑台2开设有具有上端开口的过渡腔22,支撑台2于过渡腔22的上端开口处浇筑有若干支撑板5,支撑板5横向跨设于过渡腔22的上端开口,支撑板5的上表面抵接于底架31的下表面,通过支撑板5提供洗轮机架3的支撑作用,避免车辆位于底架31上方时,底架31在车辆的重力作用下被压弯。

结合图2和图3,底架31开设有若干过水孔311,若干过水孔311和过渡腔22相连通,且若干支撑板5的设置不妨碍过水孔311和过渡腔22相连通。

结合图4和图5,过渡腔22的竖向截面呈倒三角形设置,倒三角形的最低点连通有竖管6,竖管6沿其轴线方向从上至下顺次设置有排水管道7和排污管8,排水管道7和排污管8平行且间隔设置。排水管道7远离竖管6的一端延伸至支撑台2的外部,排水管道7从靠近竖管6的一端至位于支撑台2外部的一端从上至下呈倾斜设置。清洗地基1设置有沉淀池9,位于支撑台2外部的排水管道7延伸至沉淀池9的内部,排水管道7和沉淀池9相连通。过渡腔22内部的水通过排水管道7的入水口进入排水管道7内部后通过排水管道7的出水口排入沉淀池9,实现水于沉淀池9内部的沉积。排水管道7的入水口高于排水管道7的出水口。

结合图3和图5,沉淀池9的内部安装有抽水泵10,抽水泵10的抽水口连通有抽水管20,抽水管20延伸至沉淀池9底部,抽水管20能够抽取沉淀池9内部的积水,抽水泵10的排水口连通有排水管30,排水管30和洗轮机架3相连通。洗轮机架3入车口处安装有传感器90,传感器90包括光电传感器90,传感器90和抽水泵10电连接,当车辆从入车口进入洗轮机架3内部时,传感器90感应到车辆进入,由此触发抽水泵10启动,抽水泵10开始从沉淀池9内抽水,水经过排水管30进入洗轮机架3内部,随着洗轮机架3中水量的积聚,洗轮机架3内部的水压不断增大,最后从喷淋孔4喷出,若干喷淋孔4喷射处的水对车辆进行清洗。

结合图5和图6,排水管道7和排污管8之间设置有若干竖向设置的支管40,支管40的轴线和竖管6平行设置。若干支管40沿排水管道7的轴线方向等间隔设置,支管40远离排水管道7的一端和排污管8相连通,支管40的一端和排污管8连通、另一端和排水管道7连通。水在排水管道7内部流动的过程中,部分泥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沉降至排水管道7的底部,沉降后的泥沙通过支管40进入排污管8的内部。

排污管8位于排水管道7的下方,且排污管8的进水口和竖管6相连通,排污管8的出水口延伸至支撑台2的外部,排污管8的进水口高于排污管8的出水口。位于支撑台2外部的排污管8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防止排污管8内部污泥脱出的止污阀50。止污阀50包括止污板,排污管8的侧壁开设有供止污板穿过的插接孔81,排污管8内部对应止污板处开设有插接环槽82,止污板的下端贯穿于插接孔81后插接于插接环槽82的内部,止污板密封排污管8的出水口。将止污板从插接孔81中移出后,便于移除排污管8内部积聚的污泥。

结合图5和图7,排水管道7内部沿其轴线方向固设有若干导流板60,导流板60的数量和支管40的数量一一对应,支管40和导流板60沿水输送方向顺次设置。导流板60的边缘处焊接于排水管道7的内周壁,导流板60于其中心处开设有通水孔601,排水管道7的轴线过通水孔601的圆心处,通水孔601的直径从迎水面至背水面逐渐减小。流动至排水管道7内部的水,水中部分泥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沉降至支管40的内部,部分泥沙随水继续流动,泥沙在导流板60的作用下被遮挡后沿导流板60的迎水面进入支管40的内部。

结合图5和图7,靠近排水管道7出水口一端的导流板60固定安装有滤布70,滤布70密封通水孔601。排水管道7内部设置有用于防止滤布70堵塞的碰撞组件80。

参照图7,碰撞组件80包括固定板801、导向杆802、击打板803以及压缩弹簧804,导流板60、击打板803以及固定板801沿水输送方向顺次设置。

固定板801呈圆形设置,固定板801的边缘和排水管道7的内周壁焊接,固定板801的圆心和导流板60的圆心处于一条直线上。固定板801于其中心处开设有导向孔,导向杆802的一端贯穿于导向孔、另一端焊接于击打板803的背水面。击打板803呈圆形设置,击打板803圆心和导流板60圆心处于一条直线上,导向杆802焊接于击打板803的圆心处,击打板803的迎水面和滤布70贴合。

参照图7,压缩弹簧804设置于击打板803和固定板801之间,压缩弹簧804套设于导向杆802的外部,压缩弹簧804的一端和击打板803的背水面固定连接、另一端和固定板801的迎水面固定连接。当压缩弹簧804处于非自然状态时,击打板803远离滤布70,水顺次通水孔601和滤布70以及固定板801;当泥沙堵塞滤布70时,压缩弹簧804带动击打板803回复原位,击打板803作用于滤布70,将滤布70上的泥沙震落。滤布70和支管40分别设置于导流板60的两侧,从滤布70上震落的泥沙掉落至支管40的内部。

固定板801开设有若干透水孔8011,若干透水孔8011以固定板801的圆心为中心呈圆周阵列,便于引导水通过固定板801,使固定板801的设置不妨碍水于排水管道7内部的流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车辆从入车口进入洗轮机架3内部时,传感器90感应到车辆进入,由此触发抽水泵10启动,抽水泵10开始从沉淀池9内抽水,水经过排水管30进入喷淋孔4后对车辆进行清洗。清洗后水携带车辆上的泥沙掉落至清洗地基1上,部分大颗粒的泥沙在过水孔311的作用下被遮挡、部分小颗粒的泥沙进入排水管道7的内部,水在排水管道7内部流动的过程中,部分泥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沉降至排水管道7的底部,沉降于排水管道7底部的泥沙通过支管40进入排污管8的内部,避免泥沙堵塞排水管道7。通过导流板60和滤布70的设置进一步增强对水的清洁效果,保证进入沉淀池9的内部水的清洁性。当车辆经过洗轮机架3时,利用沉淀池9上方沉淀后的水源清洗车辆,实现对车辆的清洗,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用水。

当有水通过导流板60时,压缩弹簧804处于非自然状态,击打板803远离滤布70,水顺次通水孔601和滤布70以及固定板801;当泥沙堵塞滤布70时,压缩弹簧804带动击打板803回复原位,击打板803作用于滤布70,将滤布70上的泥沙震落,从滤布70上震落的泥沙掉落至支管40的内部,从而避免泥沙堵塞滤布70,进而保持排水管道7的输水状态。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