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空腔隔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02511发布日期:2021-06-11 19:20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空腔隔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隔声降噪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辆空腔隔断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行驶过程中,行李箱侧护面与后侧围钣金形成一个空腔,相比于车身其他空腔,此空腔体积大,排气噪声传播此处时容易产生中低频的空腔噪声问题,影响车内nvh品质。如图1所示,体现噪声传播路径,在空腔中容易传播加强。

现有技术与本实用新型最相近似的实现方案:

此处空腔通常很大,无法采用涂装时用eva在电泳时发泡隔断,所以很多车企采用pet吸音棉进行吸声隔断,如图2所示。

专利文献1(cn101139851b)涉及一种全频吸声构件及其制作方法,全频吸声构件中的表面穿孔吸声板由金属板制成,微穿孔吸声膜由高分子非金属材料制成;微穿孔吸声膜分别对支撑表面穿孔吸声板和护面板的两侧支撑架沿折线方向进行交叉缠绕,并形成三角形谐振腔;且微穿孔吸声膜分别对两侧的表面穿孔吸声板和护面板沿折线方向进行交叉连接,形成三角形谐振腔。本实用新型采用数控设备进行加工,采用双层微穿孔吸声膜(薄板)共振吸声结构和表面穿孔吸声板共振吸声结构相结合,且背后谐振腔深度都是连续变化的,使全频吸声构件对各频段噪音的吸收性能均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适用于净化要求比较高、需要强降噪的场合。

专利文献2(cn105136284a)中公开了一种自主成型的薄膜吸声体及其吸声结构。薄膜吸声体包括至少两层从内到外依次包裹噪声源的薄膜吸声结构,并且,相邻的两层薄膜吸声结构之间设置有间隙。每层薄膜吸声结构包括薄膜体以及骨架,薄膜体内填充有气体,骨架为中空。骨架围设在噪声源周围,薄膜体围设于骨架内部的空间内或包裹骨架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的薄膜吸声体骨架对薄膜体具有支撑作用,无需利用墙面固定薄膜体,避免了于噪声源上安装墙面的麻烦操作,也不会对噪声源的外表面造成影响。同时,骨架自主成型,从而薄膜体的形状能跟随噪声源外轮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特别适合于给噪声源周围存在的某些特定的不规则空间吸声。

专利文献3(us20050217933a1)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吸声材料,包括至少两层,一层具有高表面密度层,另一层具有低表面密度层,其中高密度层集中地位于大大改善车辆噪声问题的部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包括可回收利用,改善吸声性能和减轻重量。

专利文献1中,采用的是微穿孔膜,不能防潮或防止气味散发。专利文献2中,含有骨架及两侧薄膜,使其包裹声源,与本实用新型充气式成型差异较大填充空腔差异较大。专利文献3中,只是两种密度不同材料,与本实用新型薄膜+吸声泡沫有较大差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空腔隔断结构,隔断空腔,解决汽车空腔噪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车辆空腔隔断结构,其特征在于:

主要由吸声泡沫1、膜2组成;

所述膜2设有充气口3,吸声泡沫1对折后从充气口3处填入膜2中。

技术方案中所述膜2一端为尖劈状。

技术方案中所述吸声泡沫1材质为pur。

技术方案中所述膜2材质为pe或pp。

技术方案中所述吸声泡沫1和膜2整体塞入汽车空腔中,吸声泡沫1处于被压缩的折叠状态,紧贴后侧围外钣金5和后侧围内钣金6。

技术方案中所述膜2能够通过充气口3进行充气,使膜2与汽车空腔更加贴合。

技术方案中所述吸声泡沫1根据汽车空腔截面制作形状,与汽车空腔贴合。

材质为pe的膜2的面密度为30g/m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pur吸声泡沫+特定形状pe膜。

2、本实用新型的pur吸声泡沫可根据空腔截面制作一定的形状,与空腔环境贴合好,隔断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因pe膜可以阻隔pur吸声泡沫气味散发、防老化,所以可在此处可使用pur发泡材料。pur发泡材料流阻大,中低频隔吸声性能较好。并且和pe膜形成“pe膜+pur吸声泡沫+pe膜”的典型的“隔吸隔”式双层墙隔声结构,进一步提高声学隔断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行李箱侧护面与后侧围钣金形成一个空腔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采用pet吸音棉进行吸声隔断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辆空腔隔断结构示意图;

图4为将吸声泡沫对折后填入pe膜中示意图;

图5为吸声泡沫处于被压缩的折叠状态,紧贴后侧围外钣金和后侧围内钣金示意图;

图中:

1、吸声泡沫;

2、膜;

3、充气口;

4、薄膜尖劈;

5、后侧围外钣金;

6、后侧围内钣金;

7、行李箱侧护面;

8、汽车中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车上有很多空腔,如行李箱侧护面与后侧围钣金形成的空腔等,容易形成空腔共振,形成低频轰鸣声,另外因为空腔没有阻隔,轮胎声排气声等中低频噪声都容易从此处传递到后排人耳。此处空腔通常很大,无法采用涂装时用eva在电泳时发泡隔断,所以很多车企在总装时塞入吸音棉,进行吸声隔断。实际中,汽车常用的pur泡沫对空腔中低频噪声吸声更好,但pur气味大,易老化,潮湿处容易发霉,所以不会采用。针对此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空腔隔断结构。

一种车辆空腔隔断结构由吸声泡沫1、膜2、充气口3和薄膜尖劈4共四部分组成。

吸声泡沫1材质为pur;

膜2材质为pe;

5为后侧围外钣金,6为后侧围内钣金,7为行李箱侧护面,8为汽车中轴线,如图3所示。

工作原理:

1、首先根据汽车空腔形状,设计并制作可贴合的pe膜2,打开充气口3,将吸声泡沫1对折后1填入pe膜2中,如图4所示。

2、紧接着,将吸声泡沫1和pe膜2整体塞入汽车空腔中,此时,吸声泡沫1处于被压缩的折叠状态,紧贴后侧围外钣金5和后侧围内钣金6,如图5所示。

3、关闭充气口3中,进行充气,使pe膜2与空腔更加贴合,完成操作。

4、pur吸声泡沫可根据空腔截面制作一定的形状,与空腔环境贴合好,隔断效果好。因pe膜可以阻隔pur吸声泡沫气味散发、防老化,所以可在此处可使用pur发泡材料。pur发泡材料流阻大,中低频隔吸声性能较好。并且和pe膜形成“pe膜+pur吸声泡沫+pe膜”的典型的“隔吸隔”式双层墙隔声结构,进一步提高声学隔断效果。另外尖劈状pe膜也有利于促进声音无规则反射,抑制低频声振耦合问题的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pur吸声泡沫对折后装入pe膜中,pe膜含有充气口,pe膜一端为尖劈状

pe膜2推荐为30g/m2,g/m2是一种面密度单位,可换成其他面密度其他材质的塑料膜。可换成pp材质的塑料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体现如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