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阻尼/助力机构及座椅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96355发布日期:2022-05-05 17:2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转阻尼/助力机构及座椅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转阻尼/助力机构,特别是一种可以实现旋转物体两个方向旋转扭矩输出的同时,还能满足动力转动轴与旋转物体的旋转轴线不处于同一轴线位置的翻转阻尼/助力机构,以及包括该翻转阻尼/助力机构的座椅及汽车。


背景技术:

2.在各种需要两物体之间相互旋转运动场景中,需要在两物体的铰接关节处设置翻转阻尼/助力机构(铰链),当旋转物体重量过大或者物体旋转速度过快时,需要有机构对旋转物体进行助力或阻尼,从而增强操作者对旋转物体的控制力。
3.特别是旋转物体绕水平轴进行上下方向旋转时,当物体向下旋转过程中,操作者会希望有一个外力阻碍物体向下旋转,降低旋转速度,以保护操作者和旋转物体的安全,当向上旋转时,也需要有一个外力帮助操作者,共同向上旋转,以减轻操作者的操作力。
4.例如,公开号为cn212386362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单扭簧汽车座椅翻转助力机构,包括转轴、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拨板和扭簧,当将汽车座椅翻倒或翻立时,扭簧分别起到了提供阻力和提供助力的作用,减缓了汽车座椅翻转的速度,减少了各个构件碰撞的概率,提高了安全性能。
5.再者,公开号为cn212529390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翻转助力装置,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和芯轴,当第一底座相对于第二底座顺时针转动时,内扭簧提供逐渐变小的偏转助力,外扭簧提供逐渐变大的偏转阻力,当第一底座相对于第二底座逆时针转动时,外扭簧提供逐渐变小的偏转助力,内扭簧提供逐渐变大的偏转阻力,该专利通过助力装置限制了芯轴的转动速度,减少了发生碰撞的概率。
6.上述现有技术虽然能够为汽车座椅提供翻转助力,但其只能提供相对于初始位置的单旋转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助力,而出于对功能的需求,现实中可能要求旋转物体(比如汽车座椅)可以绕一个水平轴,相对于初始位置在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上均可旋转,以便于在两个方向输出扭矩时,都能实现助力/阻尼作用。除此之外,在实际工程中往往还会遇到因空间限制无法将整个机构安装布置的问题,即对于上述现有技术来说,现实中可能存在其阻尼/助力输出机构与动作执行机构的旋转中心不能同轴设置的情况,此时上述翻转助力装置则无法进行安装布置。
7.举例来说,比如汽车上靠座分离的座椅靠背的调节,现实中不仅需要在乘坐位置能为乘员调节提供阻尼或助力,而且在折叠时也能给操作者提供阻尼或助力。与此同时,现有车身结构中,往往因考虑座椅的舒适性、整洁性、轻量化等情况,现有集成化的助力阻尼机构无法安装布置,需要对其功能进行拆分布置安装。
8.基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各种翻转阻尼/助力机构进行改进,设计一种可满足上述特殊需求的阻尼助力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翻转阻尼/助力机构,既能够实现旋转物体相对于初始位置两个方向的旋转扭矩输出,又能够满足动力输出机构和动作执行机构分开布置的需求;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该翻转阻尼/助力机构的座椅以及包括该座椅的汽车。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翻转阻尼/助力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及弹性元件;
11.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能够各自转动的第一芯轴和第二芯轴;所述第二支架与第二芯轴固连,且第二支架能够自初始位置绕所述第二芯轴沿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旋转;所述弹性元件至少具有一能够绕所述第一芯轴旋转的活动端,且所述活动端在其初始位置时通过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支撑部支撑;所述第一芯轴上设有能够与之同步转动的拨件,该拨件具有能够推动所述活动端旋转的拨动部;
12.所述第一芯轴与所述第二芯轴通过一传动机构相连。
13.优选地,所述第一芯轴与第二芯轴相互平行或不平行。
14.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为扭转弹簧或平面涡卷弹簧。
15.优选地,所述第一芯轴上设有止转台,所述拨件上设有与所述止转台相配合的止转孔。
16.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为链传动机构。
17.优选地,所述链传动机构包括设在第一芯轴上的第一链轮和设在第二芯轴上的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间通过链条相连。
18.优选地,所述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上分别设有第一止转槽和第二止转槽,所述第一芯轴上设有与第一止转槽相配合的第一止转键,所述第二芯轴上设有与第二止转槽相配合的第二止转键。
19.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
20.优选地,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设在第一芯轴上的第一齿轮和设在第二芯轴上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三齿轮。
21.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为带传动机构或齿条传动机构或涡轮蜗杆传动机构。
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座椅,该座椅包括靠背和坐垫,还包括所述翻转阻尼/助力机构。
2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所述座椅。
24.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阻尼/助力铰链,可实现旋转物体自初始位置分别向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的旋转,且在两个方向输出扭矩时都能实现助力/阻尼作用;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能实现第二芯轴(动作执行机构)和第一芯轴(阻尼/助力输出机构)的非同轴布置,即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芯轴部分布置在一空间区域,将第二芯轴连同第二支架布置在另一空间区域,同时通过齿轮或链条等传动机构将第一芯轴扭矩传递到第二芯轴上。总之,本实用新型将在实现旋转物体双向翻转阻尼/助力的情况下,又能根据实际安装空间灵活布置,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用于各种空间受限的场合。
25.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与下述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的内容一同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其中:
27.图1是实施例1中所述翻转阻尼/助力机构的分解结构图;
28.图2是实施例1中所述翻转阻尼/助力机构的组合结构图;
29.图3是实施例1中所述翻转阻尼/助力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组合结构图;
30.图4是实施例1中所述第一支架的结构图;
31.图5是实施例1中所述拨件的结构图;
32.图6是实施例1中所述弹性元件的结构图;
33.图7是实施例1中所述第一芯轴的结构图;
34.图8是实施例1中所述第二芯轴的结构图;
35.图9是实施例1中所述链传动机构的结构图;
36.图10是实施例1中所述扭转弹簧组的结构图;
37.图11是实施例2中所述翻转阻尼/助力机构的组合结构图;
38.图12是实施例2中所述翻转阻尼/助力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组合结构图;
39.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齿轮传动机构的结构图;
40.图14是实施例3中所述翻转阻尼/助力机构的组合结构图;
41.图15是实施例3中所述锥齿轮传动轴传动机构的结构图。
42.为更清楚的理解附图,列出附图特征说明如下:
43.1:第一支架,11:第一支撑部,12:第二支撑部,13:第一铰接孔,14:第二铰接孔,15:支撑凹槽,16:底侧壁,17:前侧壁,18:后侧壁;
44.2:拨件,21:止转孔,22:第一拨动部,23:第二拨动部,24:筒壁,25:端侧壁;
45.3:弹性元件,31:第一活动端,32:第二活动端;
46.4:第一芯轴,41:第一止转键,42:止转台,43:外螺纹端一,44:法兰;
47.5:第二芯轴,51:第二止转键,52:法兰面,53:外螺纹端二;
48.6:第二支架;
49.7:链传动机构,711:第一链轮,712:第二链轮,713:链条,714:第一止转槽,715:第二止转槽;
50.721:第一齿轮,722:第二齿轮,723:第三齿轮,724:止转槽一,725:止转槽二;
51.8:润滑套;
52.9:螺母;
53.101:扭转弹簧一,102:扭转弹簧二;
54.141:第一锥齿轮,142:第二锥齿轮,143:固定架;
55.151:第三锥齿轮,152:第四锥齿轮,153: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5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57.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其它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指附图中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58.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实现双向阻尼或助力以及安装受空间限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翻转阻尼/助力机构,其在实现了双向阻尼/助力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实际空间限制进行灵活布置,下文将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并参考相应的附图对该阻尼/助力铰链进行详细的说明。
59.实施例1
6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翻转阻尼/助力机构,适当的参考图1~图10,本实施例提供的翻转阻尼/助力机构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6及弹性元件3;
61.所述第一支架1上设有能够各自转动的第一芯轴4和第二芯轴5;所述第二支架6与第二芯轴5固连(第二支架6旋转时,能够带动第二芯轴5自转),且第二支架6能够自初始位置(弹性元件3不起作用时第二支架6所处位置)绕所述第二芯轴5沿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旋转;所述弹性元件3至少具有一能够绕所述第一芯轴4旋转的活动端,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3为一扭转弹簧,且该扭转弹簧的两端均为活动端(分别为第一活动端31、第二活动端32),此两个活动端均能够绕所述第一芯轴4向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旋转以产生相应的阻尼/助力扭转力;此外,所述活动端在其初始位置(弹性元件3不起作用时相应活动端所处位置)时通过设置在第一支架1上的支撑部支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上分别设有用于支撑第一活动端31的第一支撑部11和用于支撑第二活动端32的第二支撑部12,而为了避免活动端在相应支撑部的滑动,所述第一支撑部11及第二支撑部12均设有与所述活动端相配合的支撑凹槽15;所述第一芯轴4上设有能够与之同步转动的拨件2,该拨件2具有能够推动所述活动端旋转的拨动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拨件2具有包覆于扭转弹簧外周侧的筒壁24,该筒壁24的左右两个侧端分别为能够推动所述第一活动端31旋转的第一拨动部22及能够推动所述第二活动端32旋转的第二拨动部23,当然,在弹性元件3不起作用的初始位置时,拨件2的拨动部只是与相应活动端相互搭接而无相互推动作用;
62.所述第一芯轴4与所述第二芯轴5通过一传动机构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为链传动机构7(如图9所示),该链传动机构7包括设在第一芯轴4上的第一链轮711和设在第二芯轴5上的第二链轮712,所述第一链轮711与第二链轮712间通过链条713相连。
63.同时,为了便于保证链轮与相应芯轴之间的同步转动,所述第一链轮711和第二链轮712上分别设有第一止转槽714和第二止转槽715,所述第一芯轴4上设有与第一止转槽714相配合的第一止转键41,所述第二芯轴5上设有与第二止转槽715相配合的第二止转键51。
64.此外,为了便于保证拨件2与第一芯轴4的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芯轴4上设有止转台42,所述拨件2的端侧壁25上设有与所述止转台42相配合的止转孔21。
6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芯轴4与第二芯轴5间通过链传动机构7相连,所述第一芯轴4与第二芯轴5相互平行。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链传动机构的应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下方实施例2所述的齿轮传动,也可以应用诸如带传动或涡轮蜗杆传动或齿轮齿条传动或曲轴传动等传动机构,例如采用带传动,则可以将本实施例中的链轮替换为带轮,同时将链条替换为皮带,又例如采用涡轮蜗杆传动机构,可将所述第二芯轴设置为蜗杆形式,而
第一芯轴上设置相应的涡轮,此时不仅能够实现第一芯轴与第二芯轴之间的扭矩传输,还能够实现第一芯轴与第二芯轴间不相互平行的灵活设置。
6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3为扭转弹簧,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诸如平面涡卷弹簧等能够实现旋转扭矩的弹簧,若采用平面涡卷弹簧,为了保证顺时针和逆时针双向旋转时均能够提供相应的阻尼/助力作用,平面涡卷弹簧的数量宜采用多个,其中每个平面涡卷弹簧的一端为固定端(例如可按实际情况设置与第一支架相固定的芯轴套筒,平面涡卷弹簧的固定端固定在芯轴套筒上),另一端为与相应支撑部及拨动部相配合的活动端。
67.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扭转弹簧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例如如图10所示的扭转弹簧组,其由两个扭转弹簧(扭转弹簧一101、扭转弹簧二102)组成,且这两个扭转弹簧为一体成型,当然也可单独成型设置,而且各个扭转弹簧的弹性系数可以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
68.进一步的,所述拨动部与相应活动端的连接方式(即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动端31与第一拨动部22间的连接方式、第二活动端32与第第二拨动部23之间的连接方式)也不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相互搭接方式,除搭接外也可以采用其它连接方式。
69.本实施例的具体装配方式为: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底侧壁16及与之相垂直的前侧壁17和后侧壁18,所述第一支撑部11为与所述后侧壁18相连且向内弯折的弯折部,所述第二支撑部12为与所述前侧壁17相连且向内弯折的弯折部;所述前侧壁17及后侧壁18上分别设有第一铰接孔13及第二铰接孔14;
70.将弹性元件3安装在拨盘2内径中实现共轴,并将其整体置于第一支架3内,同时弹性元件3的第一活动端31搭接在第一支撑部11上,第二活动端32搭接在第二支撑部12上;然后将第一芯轴4的轴体沿其轴向依次穿插通过后侧壁18上的第一铰接孔13、第一链轮711、扭转弹簧、拨件2的止转孔21及前侧壁17上的第一铰接孔13,同时第一芯轴4上的法兰44与第一支架1上的后侧壁18的外侧面相贴合起到轴向限位,第一链轮711上的第一止转槽714与第一芯轴4上的第一止转键41配合实现刚性铰接,第一芯轴4的止转台41与拨盘2中的止转孔21实现刚性铰接,第一芯轴4中的外螺纹端一43通过二轴螺母9螺接紧固;
71.将第二芯轴5的轴体沿其轴向依次穿插通过后侧壁18上的第二铰接孔14、第二链轮712、及前侧壁17上的第二铰接孔14,同时第二芯轴5上的法兰面52与后侧壁18的外侧面相贴合起到轴向限位,第二链轮712上的第二止转槽714与第二芯轴5上的第二止转键51配合实现刚性铰接,第二芯轴5中的外螺纹端二53通过螺母紧固,第二支架6与第二转轴5实现刚性连接,视为整体(整体同步转动);
72.第一链轮711与第二链轮712间通过链条713相连实现传动配合。
73.为了使第一芯轴4与第二芯轴5转动更为顺畅,在所述第一支架3与相应芯轴相连接处(即第一铰接孔13和第二铰接孔14处)套装有润滑套8,用于减小芯轴与第一支架间的摩擦系数,使第一芯轴4及第二芯轴5的旋转运动更为顺畅,同时减小了噪音产生的可能性。
74.参照附图1-3,本实施例相关动作原理如下:
75.首先,自初始位置顺时针转动第二支架6时,第二芯轴5与第二链轮712一起做顺时针方向转动,并通过链条713同步带动第一链轮711顺时针转动,第一链轮711同步带动第一芯轴4顺时针转动,第一芯轴4同步带动拨件2顺时针方向转动,拨件2的第二拨动部23推动弹性元件3的第二活动端32顺时针转动(此时弹性元件3的第二活动端32逐渐远离第一支架
1上的第二支撑部12),在弹性件3的扭矩传递作用下,实现对第二支架6的顺时针转动阻尼作用。
76.通过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知,第二支架6顺时针转动到一定角度后,当需要逆时针转动返回时,在弹性元件3的扭矩传递作用下,实现对第二支架6的逆时针助力作用。
77.同理,自初始位置逆时针转动第二支架6时,第二芯轴5与第二链轮712一起做逆时针方向转动,并通过链条713同步带动第一链轮711逆时针转动,第一链轮711同步带动第一芯轴4逆时针转动,第一芯轴4同步带动拨件2逆时针方向转动,拨件2的第一拨动部22推动弹性元件3的第一活动端31逆时针转动(如图2及图3所示,此时弹性元件3的第一活动端31逐渐远离第一支架1上的第一支撑部11),在弹性件3的扭矩传递作用下,实现对第二支架6的逆时针转动阻尼作用。
78.同样的,通过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知,第二支架6逆时针转动到一定角度后,当需要顺时针转动返回时,在弹性元件3的扭矩传递作用下,实现对第二支架6的顺时针助力作用。
79.本实用新型将第一芯轴4的扭矩源与第二支架转动轴(即第二芯轴5)分开布置,并通过不限于链传动的传动机构将第一芯轴4的扭矩输出至第二芯轴5上,进而传输至第二支架6上,可适用于已公开专利产品cn212529390u\cn212386362u布置不下,空间不够的情况。
8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座椅,该座椅包括靠背和坐垫,还包括本实施例所述的翻转阻尼/助力机构。
81.进一步地,为了便于靠背相对于坐垫的角度调节,可将所述第二支架6与所述靠背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一支架3与所述坐垫或固定件固定连接。
8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本实施例所述座椅。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车身,即所述第二支架6与所述靠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3与所述坐垫或车身固定连接。
83.实施例2
8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施例2提供一种阻尼/助力铰链,适当的参考图11-13,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所采用的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其具体包括设在第一芯轴4上的第一齿轮721和设在第二芯轴5上的第二齿轮722,所述第一支架3上设有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721和第二齿轮722相啮合的第三齿轮723。
8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721上设有与第一芯轴4上的第一止转键41相配合的止转槽一724,所述第二齿轮722上设有与第二芯轴5上的第二止转键51相配合的止转槽二725。
86.参照附图11及图12所示,本实施例相关动作原理如下:
87.首先,自初始位置顺时针转动第二支架6时,第二芯轴5与第二齿轮722一起做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齿轮722同步带动第三齿轮723逆时针转动,进而第三齿轮723同步带动第一齿轮721顺时针转动,第一齿轮721同步带动第一芯轴4顺时针转动,第一芯轴4同步带动拨件2顺时针方向转动,拨件2的第二拨动部23推动弹性元件3的第二活动端32顺时针转动(此时弹性元件3的第二活动端32逐渐远离第一支架1上的第二支撑部12),在弹性件3的扭矩传递作用下,实现对第二支架6的顺时针转动阻尼作用。
88.通过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知,第二支架6顺时针转动到一定角度后,当需要逆时针转动返回时,在弹性元件3的扭矩传递作用下,实现对第二支架6的逆时针助力作用。
89.同理,自初始位置逆时针转动第二支架6时,第二芯轴5与第二齿轮722一起做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齿轮722同步带动第三齿轮723顺时针转动,进而第三齿轮723同步带动第一齿轮721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721同步带动第一芯轴4逆时针转动,第一芯轴4同步带动拨件2逆时针方向转动,拨件2的第一拨动部22推动弹性元件3的第一活动端31逆时针转动(如图11及图12所示,此时弹性元件3的第一活动端31逐渐远离第一支架1上的第一支撑部11),在弹性件3的扭矩传递作用下,实现对第二支架6的逆时针转动阻尼作用。
90.同样的,通过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知,第二支架6逆时针转动到一定角度后,当需要顺时针转动返回时,在弹性元件3的扭矩传递作用下,实现对第二支架6的顺时针助力作用。
91.当然,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721和第二齿轮722间只设有一个第三齿轮723,但在实际应用环境中第一齿轮721和第二齿轮722间并不限于只设置一个中间传动齿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两个甚至更多中间齿轮。
92.实施例3
9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施例3提供一种阻尼/助力铰链,适当的参考图14-15,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所采用的传动机构为锥齿轮传动轴传动机构,其具体包括设在第一芯轴4上的第一锥齿轮141和设在第二芯轴5上的第二锥齿轮142,所述第一支架3上设有一固定架143,该固定架上设有可以自由转动的传动轴153,该传动轴153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锥齿轮141相啮合第三锥齿轮以151及与第二锥齿轮142相啮合的第四锥齿轮152。
94.参照附图14所示,本实施例相关动作原理如下:
95.首先,自初始位置顺时针转动第二支架6时,第二芯轴5与第二锥齿轮142一起做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锥齿轮142同步带动第四锥齿轮152进而带动传动轴及第三锥齿轮以151逆时针转动,进而第三锥齿轮以151同步带动第一锥齿轮141逆时针转动,第一锥齿轮141同步带动第一芯轴4逆时针转动,第一芯轴4同步带动拨件2逆时针方向转动,拨件2的第一拨动部22推动弹性元件3的第一活动端31逆时针转动(如图14所示,此时弹性元件3的第一活动端31逐渐远离第一支架1上的第一支撑部11),在弹性件3的扭矩传递作用下,实现对第二支架6的逆时针转动阻尼作用。
96.通过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知,第二支架6逆时针转动到一定角度后,当需要顺时针转动返回时,在弹性元件3的扭矩传递作用下,实现对第二支架6的顺时针助力作用。
97.同理,自初始位置逆时针转动第二支架6时,第二芯轴5与第二锥齿轮142一起做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锥齿轮142同步带动第四锥齿轮152进而带动传动轴及第三锥齿轮以151顺时针转动,进而第三锥齿轮以151同步带动第一锥齿轮141顺时针转动,第一锥齿轮141同步带动第一芯轴4顺时针转动,第一芯轴4同步带动拨件2顺时针方向转动,拨件2的第二拨动部23推动弹性元件3的第二活动端32顺时针转动(此时弹性元件3的第二活动端32逐渐远离第一支架1上的第二支撑部12),在弹性件3的扭矩传递作用下,实现对第二支架6的顺时针转动阻尼作用。
98.同样的,通过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知,第二支架6顺时针转动到一定角度后,当需要逆时针转动返回时,在弹性元件3的扭矩传递作用下,实现对第二支架6的逆时针助力作用。
9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翻转阻尼助力机构,可用于各种翻转旋转需要阻尼助力的场合,包括但不限于汽车、家居、户外等,比如设置在靠座分离的汽车座椅上,为减缓汽车座椅靠背的折叠速度,同时为了能在乘坐位置能给乘员对靠背的调节提供随背的助力及突破实际安装空间的限制只需将第一支架固定连接在车身上,另一支架固定连接在座椅靠背上,便可实现上述功能。
100.总之,本实用新型在实现旋转物体双向翻转阻尼/助力的情况的基础上,还能够根据实际安装空间灵活布置,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用于各种空间受限的场合。
101.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变形,这些简单变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02.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103.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