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前视功能的车辆后视镜

文档序号:31408885发布日期:2022-09-03 08:1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前视功能的车辆后视镜

1.本发明涉及车辆后视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前视功能的车辆后视镜。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车辆的增加,交通拥堵日益严重,驾驶员仅通过挡风玻璃无法看到汽车前方两侧的路况,往往对前方障碍物或者来车避之不及。尤其在车辆转弯时,驾驶员能够看到的前方视野十分有限,并且车辆a柱通常会对视野造成一定影响,导致驾驶员无法准确判断前方是否有来车或者其他障碍物,从而经常发生碰撞事故。
3.随着时代发展,现有技术中逐渐出现了一些具有前视功能的后视镜,如申请号为“201910849418.2”,名称为“一种汽车右侧前后可视镜”的发明专利中,包括:右侧后视镜(镜面除外)、镜面显示模块、高清昼/夜可视广角摄像头、图像传输处理模块、信号控制模块;汽车正常行驶时右后视镜和普通后视镜的功能一样,显示车辆后方的场景,当需要右侧变道或者超车时,通过驾驶室的控制开关,启动安装在后视镜背面的摄像头采集右前方图像信息,镜面显示器同时进行实时显示,由于镜面显示器上面后视镜采用单向透光玻璃的作用,在显示模块打开时,反射镜部分区域即刻转变为显示屏,显示出车辆右前方的场景;但是其不仅结构复杂,会明显增加加装成本,而且其直接在后视镜上设置镜面显示器,在显示前方图像信息时,会极大地影响后视镜的后视作用,且需要驾驶员根据实际情况手动启闭,提高了驾驶员的驾驶操作难度。
4.申请号为“200520087844.0”,名称为“复合前后视镜”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前视镜为凸镜,并通过球关节设置在后视镜的外侧下边,但是其不仅容易被触碰损害,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并不能知晓前视镜的具体结构。
5.因此,设计一种实用的、具有前视功能的后视镜对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前视功能的车辆后视镜,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将车辆前方两侧较大范围内的图像呈现在与后视镜共面的观察面上,具有较大的可视范围,明显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前视功能的车辆后视镜,包括后视镜壳体,所述后视镜壳体中设置有后视镜片、前视镜,所述前视镜包括镜体,沿车辆的行进方向,所述镜体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连接的锥形的镜头段、柱状的缩径段和锥形的扩径段,所述镜头段的端面为球形的镜头面,所述扩径段的端面为平面的观察面;所述后视镜片上远离车辆的一端具有缺口,所述观察面位于所述缺口中,并与所述后视镜片共面,所述后视镜壳体上设置有开口,所述镜头面自所述开口伸出。
8.优选的,所述镜体通过调节支架固定在所述后视镜壳体中,所述调节支架包括固定在所述后视镜壳体中的支架底座和球形支架本体,所述球形支架本体套设在所述缩径
段,所述支架底座中设置有球形槽,所述球形支架本体设置在所述支架底座中。
9.优选的,所述球形支架本体由柔性材质制成,且所述球形槽与所述球形支架本体过盈配合。
10.优选的,所述支架底座包括上底座与下底座,所述上底座与所述下底座均具有弧形槽,且二者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所述上底座与所述下底座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后,两所述弧形槽拼接形成所述球形槽。
11.优选的,所述车辆后视镜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用于填补所述镜体与所述开口之间的缝隙。
12.优选的,所述缺口位于所述后视镜片远离车辆一端的下部,且所述观察面呈方形,并与所述缺口、所述后视镜壳体的形状适配。
13.优选的,所述镜体的侧面敷设有遮光涂层。
14.优选的,所述镜头面的半径为30mm~50mm,所述镜头段的锥形角度为40
°
~50
°

15.优选的,所述后视镜壳体中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后视镜角度的后视镜支架。
16.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固定在车辆上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后视镜壳体铰接。
17.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8.1、本发明能够将车辆前方两侧较大范围内的图像呈现在与后视镜共面的观察面上,具有较大的可视范围,便于驾驶员通过观察面观察前方是否存在来车或者障碍物,并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避让,可以明显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19.2、本发明直接利用透镜的成像原理形成前视镜,无需其他电子设备,结构更加简单,省去了布线安装步骤,并且实时成像,更利于驾驶员时刻对前方视野进行观察;
20.3、本发明中前视镜的镜体设置在后视镜壳体中,整体结构上更加紧凑,且利用已有的后视镜壳体能够对镜体进行充分保护,使得前视镜更加实用;
21.4、本发明中镜体固定在调节支架上,能够调节镜体的视角。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发明中车辆后视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的后视图;
25.图3为车辆后视镜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镜体与调节支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镜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其中,1、后视镜壳体;2、后视镜片;3、镜体;31、镜头段;32、缩径段;33、扩径段;34、镜头面;35、观察面;4、调节支架;41、支架底座;32、球型支架本体;5、密封垫;6、固定座;7、后视镜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前视功能的车辆后视镜,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将车辆前方两侧较大范围内的图像呈现在与后视镜共面的观察面上,具有较大的可视范围,明显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31.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2.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前视功能的车辆后视镜,包括后视镜壳体1,后视镜壳体1中设置有后视镜片2、前视镜,前视镜包括镜体3,沿车辆的行进方向,镜体3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连接的锥形的镜头段31、柱状的缩径段32和锥形的扩径段33,镜头段31的端面为球形的镜头面34,扩径段33的端面为平面的观察面35;后视镜片2上远离车辆的一端具有缺口,观察面35位于缺口中,并与后视镜片2共面,后视镜壳体1上设置有开口,镜头面34自开口伸出。
33.使用时,镜头面34朝向车辆前方,能够收集前方的图像,由于镜头面34是球面,其收集范围较大,并将缩小后的图像呈现在a面上,由于镜体3中部的缩径段32为柱形,所以a面与b面的图像大小是相等的,然后再将图像扩大之后呈现在c面上,从而实现将车辆前方两侧较大范围内的图像呈现在与后视镜共面的观察面35上,并具有较大的可视范围,便于驾驶员通过观察面35观察前方是否存在来车或者障碍物,并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避让,可以明显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34.另外,本实施例中直接利用透镜的成像原理形成前视镜,无需其他电子设备,结构更加简单,省去了布线安装步骤,并且能够实时成像,观察面与后视镜片共面更利于驾驶员时刻对前方视野进行观察;同时,本实施例中前视镜的镜体3设置在后视镜壳体1中,整体结构上更加紧凑,且利用已有的后视镜壳体1能够对镜体3进行充分保护,使得前视镜更加实用。
35.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镜体3通过调节支架4固定在后视镜壳体1中,调节支架4包括固定在后视镜壳体1中的支架底座41和球形支架本体42,球形支架本体42套设在缩径段32,支架底座41中设置有球形槽,球形支架本体42设置在支架底座41中;通过手动扭转镜体3,能够调节镜体3的视角;具体的,支架底座41包括上底座与下底座,上底座与下底座均具有弧形槽,且二者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上底座与下底座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后,两弧形槽拼接形成球形槽。
36.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球形支架本体42由柔性材质制成,且球形槽与球形支架本体42过盈配合,从而既能够保证球形支架本体42对镜体3的固定作用,还允许球形支架本体42在球形槽中可以转动。
37.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车辆后视镜还包括密封垫5,密封垫5用于填补镜体3与开口之间的缝隙,防止后视镜壳体1内部进入雨水或其他杂质。
38.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缺口位于后视镜片2远离车辆一端的下部,即左后视镜中,
镜体3设置在后视镜的左下角,右后视镜中,镜体3设置在后视镜的右下角,避免镜体1影响后视镜片2的正常成像;且观察面35呈方形,并与缺口、后视镜壳体1的形状适配。
39.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镜体3用高级透明玻璃一次成型,镜头面34和观察面35经抛光处理,表面光洁度极高,镜体3的侧面用黑色遮光图层处理,防止外面光线干扰及内部光线散失,从而保证良好的成像效果。
40.进一步的,镜头面34的半径为30mm~50mm,优选30.89mm,镜头段31的锥形角度为40
°
~50
°
,优选46
°
,可观察前方半径为4.30米内的范围;当然,镜头面34的具体半径尺寸和镜头段31锥形角度的大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41.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后视镜壳体1中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后视镜角度的后视镜支架7;后视镜支架7可采用现有装置,与调节支架4互不影响,后视镜支架7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不作赘述。
42.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包括用于固定在车辆上的固定座6,固定座6与后视镜壳体1铰接。
43.根据实际需求而进行的适应性改变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44.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