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点烟孔的续接器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1133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点烟孔的续接器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点烟孔的一种续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一种能在插置时更加稳固地与点烟孔相卡合的插头,且能配合一固定座使用而用以固定移动电话,另具有扬声的结构。
目前汽车的点烟器的插孔规格主要分为两种直径20mm或22mm,分别适用于日本车系及欧洲车系,因此下游的汽车用品制造商,如生产电力接续器的制造商,则必须准备两种不同规格的材料,生产不同尺寸的产品,以符合不同规格的需要,它不仅需要更大的存放仓库,也需要更多的资金周转,易造成制造商的经济负担。另外,目前插置于点烟孔插头都无锁紧装置,仅靠点烟器本身的长度直接插入固定,有时即会因使用时间较久或是结构松动,易使接头插置时松脱掉落,或是由于接头后端所连接的电源引线轻微拉动即松脱,另外在插置时常会发生接触不良以致导电效率低落或发生短路现象,此深为使用者所困扰。
此外,移动电话门号大量的释出,移动电话愈来愈普遍了,汽车是目前多数人都拥有,然而在汽车内要如何放置移动电话则一直为消费者所苦恼,放在身上,铃声一响,一边开车,一边赶快从口袋掏出电话,实在很危险,而很多车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因此就有人发明了许许多多移动电话固定座。但是诸如此类的固定座多数需在车内以螺丝锁固或是以粘胶固定,不仅破坏车内装潢,同时也非常不美观,再者如果有用移动电话固定座而将之折除时,车内则残留着螺丝孔或粘胶屑,真叫使用者又爱又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主要由接头、第一连接部,插孔座、第二连接部和卡掣座所组成的汽车点烟孔的续接器结构,它不仅有利于连接各类的电气用品,而且不破坏车内装潢以及增加安全性,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主要依序包括有接头、第一连接部、插孔座、第二连接部及卡掣部等部分,各构件间并相互连接,另该接头前端设有正极导电片,身部则设有多片负极导电片,其中,该接头身部形成数个凹槽,该负极导电片则设置其中,它延伸至外界形成一弹片,形状似倒钩的弧形,它并与凹槽底部予留一间隙,而该接头尾端螺接着一调整环,该调整环并卡掣着一导件,该导件前端设有数个推部,并置于凹槽内,该推片最前端为圆锥状,该推部的圆锥前端恰置于间隙处,藉此旋转调整环时,能使导件产生向前的位移,而使前端的圆锥能推挤负极导电片使之向外扩张,以增加接头插置点烟孔的牢固性及接触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有一种能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点烟孔的接头,同时更能牢牢地卡合固定,以利于连各类的电器用品。
本实用新型是一个能与移动电话固定座相结合的卡掣部,该卡掣部是与上述的接头枢接而固定于点烟孔处,使移动电话固定座不需破坏车内装潢即可安装;本实用新型其内部除插孔外,也设有一喇叭,藉以配合移动电话使用时,具有扬声的效果,以降低开车时一手拿移动电话,一手握方向盘的危险性。
本实用新型可供一种具有多个调整角度及空间型态的续接器,在配合移动电话使用时,各构件之间或采用枢接,或采用轴接,故藉由弯拆或旋转即可产生各种不同型态的固定架状,以提供各车在内部使用,增加产品的适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
图1中沿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置于点烟孔时的负极导电片接触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汽车移动电话固定座的示意图。
现在结合上述各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如
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接头1,第一连接2、插孔座3、第二插孔座4及卡掣部5等部分。该接头1主体为一圆柱状,前端设有正极导电片11,身部则有数片(本实施例中为四片)负极导电片12,该负极导电片12是以间隔90度分设接头1圆周四凹槽13内,该负极导电片12向外延伸的末端设有一弹片121,其形状似倒钩的弧形,并与接头1凹槽13底部保持一间隙,而接头1内部并设有保险丝14、弹簧15与正极导电片11相接触,而设的电线16则分别与负极导电片12及正极导电片11相接触的弹簧14相接,其特殊之处是在接头1内部并无线电板的设计,它仅利用电线16将由点烟孔处的电源经第一连接部2、插孔座3、第二连接部4传递到卡掣座5内,而续连器的电路板51则安装在该卡掣座5内,以节省插头1的体积,另外该插头1末端螺接着一调整环17,它藉由内部一卡部171卡掣着一导件18,该导件18一端设有四个推部181,分别设置于插头1前端的凹槽13内,该推部181最前端圆锥182,其中该圆锥182的最前端恰卡掣于弹片121的间隙处,该调整环17是以内螺纹螺接于接头1外围的外螺纹19,藉此当调整环17转动前进时,将因卡部171卡掣于导件18的突部183及推部181设置于凹槽13内的关系,使导件18仅能沿轴线方向进行,藉由圆锥182而将负极导电片12向外顶起,使之产生向外扩张的现象,以增加导电性和牢固性。
如图3所示,接头1的动作方式主要是在插置于点烟座6的点烟孔61时,其前端正极导电片11先与内部电极62相接触,而负极导电片12除利用本身的弹性而接触导通外,再利用调整环17旋转而使导件18产生轴向的移动(向正极导电片11的方向移动),利用圆锥182推挤负极导电片12,使它向外扩张及挤压,一方面使接触效果更佳,一方面利用多达四片负极导电片12与点烟孔61内壁挤压的效果,使得接头1牢牢插置固定,不易松脱,如果点烟座6的点烟孔61较大时,也可利用此方式就可将它固定,故能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点烟孔61,以节省产品制造时的成本负担(如减少储存仓库空间及材料,模具成本)而如需将接头1拔起时,仅需将调整环17反方向旋转,使导件18脱离负极导电片12处,而负极导电片12即运用本身的弹力恢复到未挤压的状态,即可轻松拆下,方便迅速,而本实用新型接头1此部分的结构更能运用于各种用到点烟座6的电器用品处,极具市场竟争力。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是将接头1配合本实用新型另设计的第一连接部2、插孔座3、第二连接部4与卡掣部5,使之发挥最大的效果,其中该第一连接部2与第二连接部4的形状相同,主要是在两端分设枢接部21、41及轴接部22、42(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另设有旋钮23、43贯穿连接部,以利旋紧固定,其中枢接部21是利用齿部24的关系在旋紧时能固定,如在接头1尾端设有一枢接块191,其上也设有齿部192,藉此使两者能依中心线方向为轴作大角度的旋转角调整,另在第一连接部2后端则以轴接部22与插孔座3的轴部31相结合,使插孔座3与第一连接部2具有以轴线方向为轴作大角度的旋转特性,而利用旋钮23转动,即可将调整后的接头1、第一连接部2与插孔座3之间的角度及位置固定,同理插孔座3、第二连接部4及卡掣部5,也以相同的方向固定及结合,另外在插孔座3内设有一个插孔32及一扩音用喇叭33,该喇叭33可用以放大移动电话的声音。该卡掣部5最后面设有一个T字形的卡条52,用以与移动电话固定座相连接,因此,卡条52的形状与结构欲结合于移动电话的固定座形状相配合。另在该卡掣部5内部装置一电路板51,用以作为接续器的电力转换电路。
如图5所示,整体的运作与使用方式,是藉由接头1插置汽车点烟孔而将本实用新型固定于点烟孔处,藉由改变枢接及轴接的方向及角度,而将第一连接部2、插孔座3、第二连接部4及卡掣部5改变为不同的空间形态,以利移动电话的固定座6,如图6所示,可插置于卡掣部5的卡条52处,再将移动电话7放置座6处,即可同时固定移动电话7,再配合插孔座3的喇叭及另外加设的传声器,即可使消费者免持听筒即可使用移动电话7,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且不需破坏车内装潢即可固定移动电话7。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作一详细说明,但以上所说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作的相似变化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点烟孔的接续器结构改良,由前至后依序包括有接头、第一连接部、插孔座、第二连接部及卡掣部各部分,各构件间并相互连接,另该接头前端设有正极导电片,各构件间并相互连接,另该接头前端设有正极导电片,身部则设有多片负极导电片,其特征在于,该接头身部形成数个凹槽,该负极导电片则设置其中,它延伸至外界形成一弹片,形状似倒钩的弧形,它并与凹槽底部予留一间隙,而该接头尾端螺接着一调整环,该调整环并卡掣着一导件,该导件前端设有数个推部,并置于凹槽内,该推片最前端为圆锥状,该推部的圆锥前端恰置于间隙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汽车点烟孔的接续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插孔座,它至少设有一个插孔。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汽车点烟孔的接续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插孔座,其内部设有喇叭。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汽车点烟孔的接续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第一连接部,其两端分设有一枢接座及轴接座,其中该枢接座是枢接于插头末端,而轴接座是轴接于插孔座前端。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汽车点烟孔的接续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第二连接部,其两端分设有一枢接座及轴接座,其中该枢接座是枢接于插孔座末端,而轴接座轴接于卡掣座前端。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汽车点烟孔的续接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卡掣部,其后面设有一卡条,其形状是与欲结合于移动电话的固定座开关相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点烟孔的续接器结构,它主要由接头、第一连接部、插孔座、第二连接部和卡掣所组成,各相邻的两构件采用枢接和轴设方式连接,使各构件之间能产生不同角度及空间形态的调整,而位于最后的卡掣座并可插置一移动电话的固定座,另外在接头圆周外围套设有一导件,并受螺接于接头尾端的调整环所控制,本实用新型除可作汽车电源的续接器外,另具有固定移动电话及扬声的功能而具有实用性。
文档编号B60N3/00GK2310700SQ9725060
公开日1999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12日
发明者范裕雄 申请人:范裕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