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3508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倾斜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Taumel型倾斜装置,其改变座椅靠背相对于座垫的倾斜角度。
【背景技术】
[0002]在Taumel型倾斜装置中,在座垫侧和座椅靠背侧中的任意一侧上设置有内齿轮,并且在座垫侧和座椅靠背侧中的另一侧上设置有与内齿轮啮合的外齿轮,该外齿轮具有比内齿轮的齿数更少的齿数。Taumel型倾斜装置使内齿轮和外齿轮中的一个齿轮围绕另一个齿轮的旋转轴线偏心移动同时改变内齿轮与外齿轮的啮合位置的,从而改变座椅靠背相对于座垫的倾斜角度。
[0003]图10是用于说明根据现有技术的Taumel型倾斜装置的视图。如图10所示,在圆孔I的内表面与圆筒3的外表面之间的偏心环形空间中,安置有一对楔形部件5和7。该对楔形部件5和7利用弹簧9而在楔入偏心环形空间中的方向(箭头A方向和箭头B方向)上偏置。
[0004]楔形部件5和7分别挤压圆孔I的内表面和圆筒3的外表面,从而在增加内齿轮与外齿轮的旋转轴线之间的偏心量的方向上,挤压内齿轮和外齿轮。因此,内齿轮的内齿与外齿轮的外齿彼此深度啮合,从而座椅靠背变成座椅靠背不倾斜的锁定状态。
[0005]解锁凸轮11的抵靠表面Ila能够抵抗弹簧9的偏置力而挤压楔形部件5或7的顶侧的端表面5a或端表面7a,从而在楔形部件拉拔方向(与楔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与箭头A或B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挤压楔形部件5或楔形部件7。如果楔形部件5或楔形部件7由解锁凸轮11挤压从而移动,则楔形部件5或楔形部件7施加到圆孔I的内表面和圆筒3的外表面的挤压力减小,并且内齿和外齿的啮合变浅,因而座椅靠背变得能够倾斜。
[0006]当楔形部件5或楔形部件7中的一个部件开始移动时,楔形部件7或楔形部件5中的另一个部件由于其与圆孔I的内表面和圆筒3的外表面的摩擦而是静止的。然而,如果一个楔形部件在楔形部件拉拔方向上移动,则另一个楔形部件利用弹簧9的弹性排斥力而在使楔形楔入偏心环形空间中的方向上快速运动。尽管重复该操作,维持内齿轮与外齿轮之间的偏心率,并且啮合部变化,从而座椅靠背倾斜。即,座椅靠背变成解锁状态(例如,参见专利文献I)。
[0007]引用列表
[0008]专利文献1:
[0009]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0.2012-056530

【发明内容】

[0010]技术问题
[0011]然而,在具有图10中所示的构造的倾斜装置的锁定状态下,存在这样的情况,由于座椅靠背的载荷或座椅靠背上的就座者的载荷,楔形部件5或楔形部件7由圆孔I的内表面和圆筒3的内表面强力地保持,而后,楔形部件5或楔形部件7在拉拔方向上移动。于是,存在内齿与外齿的啮合变浅并且在座椅靠背处产生咔嗒声的问题。
[0012]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难以产生咔嗒声的倾斜装置。
[0013]技术方案
[0014]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倾斜装置,该倾斜装置包括:外齿轮,其具有形成在外表面处的外齿,并且该外齿轮设置在座垫侧和座椅靠背侧的其中一侧的构件上;内齿轮,其具有内齿,所述内齿与所述外齿轮的外齿啮合并且具有比所述外齿更多的齿数,并且该内齿轮设置在所述座垫侧和所述座椅靠背侧的其中另一侧的构件上;筒状部分,其使所述外齿轮的旋转轴线和所述内齿轮的旋转轴线中的一个旋转轴线作为中心,并且该筒状部分设置在所述外齿轮和所述内齿轮中的一个齿轮处;圆形孔部,其使所述外齿轮的旋转轴线和所述内齿轮的旋转轴线中的另一个轴线作为中心,并且该圆形孔部设置在所述外齿轮和所述内齿轮中的另一个齿轮处,并且在所述圆形孔部与所述筒状部分之间形成环形空间;第一楔形部件和第二楔形部件,所述第一楔形部件和第二楔形部件具有大致圆弧形状并且具有朝着楔形件楔入方向逐渐变细的形状,并且设置成能够在所述环形空间内沿圆周方向移动;挤压构件,其能够在使所述内齿轮的内齿与所述外齿轮的外齿啮合的方向上挤压所述第一楔形部件和所述第二楔形部件,从而形成锁定状态;和驱动环,其设置成能够在所述圆形孔部的内表面与所述筒状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移动,并且具有抵靠在所述第一楔形部件和所述第二楔形部件上的抵靠部分,其中,当所述内齿轮和所述外齿轮处于所述锁定状态下时,所述驱动环的抵靠部分形成为能够产生这样的力:该力使所述第一楔形部件和所述第二楔形部件在所述内齿轮的内齿与所述外齿轮的外齿的啮合变得更深的方向上移动。
[0015]由于用于实施下述本发明的附图和实施例,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更明显。
[0016]发明的有利效果
[0017]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座椅靠背处难以产生咔嗒声的倾斜装置。
[0018]本发明的其它优势将由于用于实施下述本发明的附图和实施例而变得更明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实施例的倾斜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0020]图2为当从相反方向观看图1的倾斜装置时的分解透视图。
[0021]图3为当从箭头III方向观看图1的组装的倾斜装置时的前视图。
[0022]图4为沿着图3的剖面线IV-1V的端视图。
[0023]图5为示出图1所示的锁定装置的锁定状态的视图。
[0024]图6是示出锁定解除部件已经从图5的锁定状态运转从而使驱动环旋转的状态的视图。
[0025]图7是图6的驱动环、第一楔形部件和第二楔形部件的放大图。
[0026]图8是示出从图7的状态操作的视图。
[0027]图9是配备有实施例的倾斜装置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0028]图10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倾斜装置的视图。
[0029]参考标记列表
[0030]61 内齿轮
[0031]61c内齿
[0032]63外齿轮
[0033]63 a 外齿
[0034]71第一楔形部件
[0035]73第二楔形部件
[0036]75驱动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37]首先,将利用图9描述配备有实施例的倾斜装置的座椅。图9是装备有实施例的倾斜装置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0038]如图中所示,倾斜装置51设置在座垫53与座椅靠背55之间。
[0039]接着,将使用图1至图5来描述倾斜装置51。图1为实施例的倾斜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为当从相反方向观看图1的倾斜装置时的分解透视图。图3为当从箭头III方向观看图1的组装的倾斜装置时的前视图。图4为沿着图3的剖面线IV-1V的端视图。图5为示出图1所示的锁定装置的锁定状态的视图。
[0040]在图1和图2中,内齿轮61具有圆形底部61a和沿着该底部61a的圆周部分形成的筒状立起壁部61b。内齿轮61大致以一侧是开口侧的带底筒状而形成。在立起壁部61b的内周表面处,内齿61c形成为遍及圆周方向上的整个区域。而且,在内齿轮61的底部61a的中心处形成通孔61d。筒状立起壁部61e沿着孔61d的内周表面形成为朝着开口侧突出。在该筒状立起壁部61e的内部形成圆形孔部。
[0041]在内齿轮61的底部61a的外表面处形成四个弧形凸部61f。凸部61f嵌合到在座垫53的框架中形成的四个弧形孔中。这些嵌合部分通过诸如焊接或填缝这样的方法而固定,从而使内齿轮61装接到座垫53。
[0042]在具有带底筒状的内齿轮61的内部安置外齿轮63。在外齿轮63的外表面处,遍及周向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形成有外齿63a。外齿轮63的外齿63a能够与内齿轮61的内齿61c嗤合。外齿轮63的外齿63a的数量被设置成小于内齿轮61的内齿61c的数量。在外齿轮63的中央部分处形成有通孔63b。在外齿轮63的面对内齿轮61的表面侧上,沿着孔63b的开口的边缘部分,筒状立起壁部63c形成为朝着内齿轮61突出。筒状立起壁部63c的外径被设置成小于内齿轮61的筒状立起壁部61e的内径,并且外齿轮63的该筒状立起壁部63c充当被插入到内齿轮61的筒状立起壁部61e中的筒状部,所述筒状立起壁部61e是圆形孔部。
[0043]在外齿轮63的外表面处形成有四个凸部63f。凸部63f嵌合到在座椅靠背55的框架中形成的四个孔中。这些嵌合部分通过诸如焊接或填缝这样的方法固定,从而使外齿轮63装接到座椅靠背55。
[0044]如图5所示,在外齿轮63的外齿63a与内齿轮61的内齿61c相啮合的状态下,内齿轮61的旋转轴(筒状立起壁部61e (圆形孔部)的中心)Ol与外齿轮63的旋转轴(立起壁部63c(筒状部分)的中心)02是不同的。即,圆形孔部和筒状部分是偏心的。因此,在内齿轮61的筒状立起壁部61e (圆形孔部)的内表面与外齿轮63的筒状立起壁部63c (筒状部分)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偏心环形空间K。
[0045]如图3和图5中所示,在偏心环形空间K中设置有第一楔形部件71和第二楔形部件73。此外,在该偏心空间K中,驱动环75被设置成与外齿轮63的筒状立起壁部63c (筒状部分)的外表面协作来保持第一楔形部件71和第二楔形部件73。第一楔形部件71、第二楔形部件73和驱动环75被构造成能够在偏心环表空间K内部沿着圆周方向移动。
[0046]第一楔形部件71和第二楔形部件73具有平面对称的形状。第一楔形部件71的内表面71a和第二楔形部件73的内表面73a具有与外齿轮63的立起壁部63c的外周表面相对应的形状。第一楔形部件71的外表面71b的曲率和第二楔形部件73的外表面73b的曲率大于内表面71a和内表面73a的曲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