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单行星轮系动力耦合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8481563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混合动力汽车单行星轮系动力耦合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动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单行星轮系动 力耦合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简称HEV)是能源危机背景下的重要 科技产物,它克服了传统燃油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的缺点,依靠多个动力转化装置的耦合关 系实现多种工作模式,从而获得最佳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动力耦合系统是不同混合 动力汽车间最大的差别所在,其结构与耦合方式决定了 HEV动力系统研宄开发的水平和方 向,是HEV开发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如何实现动力耦合装置既具有结构紧凑、控制简易 的特点,又能够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行车工况以达到省油、减排、提高动 力性能的目的,是动力耦合装置技术研发的重点课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单行星轮系动力耦合装置,其既具有结 构紧凑、控制简易的特点,又能够实现不同的工作模式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行车工况,能够改 善汽车的燃油特性以及动力性能。
[0004] 本发明所述混合动力汽车单行星轮系动力耦合装置,其包括发动机、电机,以及由 太阳轮、行星架、齿圈及行星轮构成的行星轮系;所述发动机与所述行星架之间通过第一离 合器连接、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太阳轮之间通过第二离合器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太阳轮连 接;在所述行星架上设有第一制动器,在所述齿圈上设有第二制动器;所述齿圈通过动力 输出齿轮与外部传动机构连接,以将动力传递至汽车驱动轮。
[0005]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单行星轮系,使得整个动力耦合装置的机构更加 紧凑,节省布置空间,控制更为简易,且承载能力大、传动效率高;(2)通过控制第一离合 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等执行元件的接合/分离状态以及电机的工作状 态,可实现多种典型工作模式,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行车工况,能够改善汽车的燃油特性以及 动力性能。
【附图说明】
[0006]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07] 图中:1-发动机,2-第一离合器,3-第二离合器,4-第一制动器,5-齿圈,6-行星 架,7-太阳轮,8-电机,9-动力输出齿轮,10-第二制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09] 如图1所示,所述混合动力汽车单行星轮系动力耦合装置,其包括发动机1、电机 8,以及由太阳轮7、行星架6、齿圈5及行星轮构成的行星轮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与 所述行星架之间通过第一离合器2连接、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太阳轮之间通过第二离合器3 连接;所述电机8与所述太阳轮连接;在所述行星架上设有第一制动器4,在所述齿圈上设 有第二制动器10 ;所述齿圈5通过动力输出齿轮9与外部传动机构连接,以将动力传递至 汽车驱动轮。
[0010] 通过控制第一离合器2、第二离合器3、第二制动器4、第二制动器10等执行元件的 接合/分离状态以及电机8的工作状态,可实现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驱动、发电机驱动、行 车充电、混合驱动、再生制动、驻车发电等多种典型工作模式,各种模式下执行元件的接合 状态参见下表,其中"鲁"表示执行元件接合,"〇"表示执行元件分离。
[0011] 各种模式下执行元件的接合状态
[0012]
【主权项】
1.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单行星轮系动力耦合装置,其包括发动机(1)、电机(8),以及由 太阳轮(7)、行星架(6)、齿圈(5)及行星轮构成的行星轮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与所 述行星架之间通过第一离合器(2)连接、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太阳轮之间通过第二离合器 (3) 连接;所述电机(8)与所述太阳轮连接;在所述行星架上设有第一制动器(4),在所述齿 圈上设有第二制动器(10);所述齿圈(5)通过动力输出齿轮(9)与外部传动机构连接,以将 动力传递至汽车驱动轮。
2. 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实现动力耦合输出的方法,其包括: 1) 纯电动模式下:该模式下,第一离合器(2)分离、第二离合器(3)均分离,第一制动器 (4) 接合,第二制动器(10)分离,所述电机(8)根据负载输出功率; 2) 发动机驱动模式:当车辆以较高车速行驶,所需的驱动功率处于发动机的高效工作 区,此时采用发动机单独驱动模式,该模式下,第一离合器(2)接合、第二离合器(3)接合, 第一制动器(4)分离、第二制动器(10)分离,行星齿轮机构自锁,在发动机(1)的带动下作 为一个整体运转,所述电机(8)将随太阳轮(7)空转; 3) 行车充电模式:当行车负载较小,达不到发动机的最佳工作负荷时,则采用行车充电 模式,该模式下,第一离合器(2)接合、第二离合器(3)接合,第一制动器(4)分离、第二制动 器(10)分离,行星齿轮机构自锁,在发动机(1)的带动下作为一个整体运转,所述电机(8) 以发电模式运行,发电储能; 4) 混合驱动模式分为两个子模式: 混合驱动模式I :当汽车在爬坡、超车或加速等大负荷工况下行驶,所需驱动功率远大 于发动机的最优功率时,电机补充动力,使得发动机仍工作在"最优曲线"上,该模式下,第 一离合器(2)、第二离合器(3)接合,第一制动器(4)、第二制动器(10)分离,行星齿轮机构 自锁,在发动机(1)的带动下作为一个整体运转,而所述电机(8)正转输出功率; 混合驱动模式II :当汽车高速巡航时,为保持车速,并使得发动机处于稳定工作状态, 可利用电机调速,该模式下,第一离合器(2)接合,第二离合器(3)分离,第一制动器(4)分 离、第二制动器(10)分离,所述电机(8)正转输出较小功率,用于调速; 5) 再生制动模式分为有发动机拖动再生制动(B档)和无发动机拖动再生制动(D档)两 种子模式: 发动机拖动制动模式(B档):当汽车下陡坡时,采用电动机与发动机联合制动,该模式 下,第一离合器(2)接合、第二离合器(3)接合,第一制动器(4)分离、第二制动器(10)分离, 行星齿轮机构自锁,作为一个整体运转;所述电机(8)以发电模式运行; 无发动机拖动制动模式(D档):该模式下,第一离合器(2)分离、第二离合器(3)分离, 第一制动器(4)接合,第二制动器(10)分离;所述电机(8)以发电模式运行; 6) 驻车发电模式:当汽车短暂停车时,为了避免发动机频繁起停,从而提高整车燃油经 济性,同时维持电量水平,则采用驻车发电模式,该模式分为两个子模式: 驻车发电模式I :该模式下,第一离合器(2)分离,第二离合器(3)接合,第一制动器 (4)分离,第二制动器(10)接合;所述电机(8)以发电模式运行; 驻车发电模式II :该模式下,第一离合器(2)接合,第二离合器(3)分离,第一制动器 (4)分离,第二制动器(10)接合;所述电机(8)以发电模式运行; 7) 纯电动倒车模式:在电池余量足够时,则采用纯电动倒车模式,该模式下,第一离合 器(2)、第二离合器(3)分离,第一制动器(4)接合,第二制动器(10)分离;所述电机(8)正 转输出功率; 8) 发动机倒车模式:当电池余量不足时,则采用发动机倒车模式,该模式下,第一离合 器(2)分离,第二离合器(3)接合,第一制动器(4)接合,第二制动器(10)分离,所述电机8 空转; 9) 发动机启动模式:启动发动机有两种子模式,包括电机直接启动和电机减速启动: 电机直接启动:该模式下,第一离合器(2)分离,第二离合器(3)接合,第一制动器(4) 分离,第二制动器(10)接合,所述电机(8)正转启动发动机; 电机减速启动:该模式下,第一离合器(2)接合,第二离合器(3)分离,第一制动器(4) 分离,第二制动器(10)接合,齿圈固定,所述电机(8)正转启动发动机。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单行星轮系动力耦合装置及方法,所述动力耦合装置包括发动机、电机,以及由太阳轮、行星架、齿圈及行星轮构成的行星轮系;所述发动机与所述行星架之间通过第一离合器连接、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太阳轮之间通过第二离合器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太阳轮连接;在所述行星架上设有第一制动器,在所述齿圈上设有第二制动器;所述齿圈通过动力输出齿轮与外部传动机构连接,以将动力传递至汽车驱动轮。该动力耦合装置既具有结构紧凑、控制简易的特点,又能够实现不同的工作模式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行车工况,能够改善汽车的燃油特性以及动力性能。
【IPC分类】B60K6-38, B60K6-365
【公开号】CN104802628
【申请号】CN201510217000
【发明人】石万凯, 秦鹏飞, 陈小红, 左利静, 杨亚联, 余三成
【申请人】重庆蓝黛动力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