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57005阅读:来源:国知局
,位于左、右的纵板5B、5C之间并以能够仰俯动作的方式安装有作业装置4。在回转框架5的后侧,设有后述的配重7、发动机8等。
[0035]驾驶室6搭载于回转框架5的左前侧。该驾驶室6用于操作员搭乘。在驾驶室6的内部,配设有供操作员就座的驾驶席、行驶用的操作杆、作业用的操作杆(均未图示)。另一方面,配重7安装于回转框架5的后端部,该配重7用于取得与作业装置4的重量平衡。
[0036]发动机8设置在回转框架5的后侧,该发动机8以在上部回转体3 (车体)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横置状态搭载。如图2、图3所示,在发动机8的左侧,设有用于向后述的换热器10供给冷却风的冷却风扇8A。另一方面,在发动机8的右侧,设有后述的液压栗11。并且,在发动机8的前侧的上部,以与废气歧管SB连接的方式设有后述的增压器9。发动机8经由四个防振支架SC(图3以及图6中仅图示两个)以防振状态支撑于回转框架5。
[0037]增压器(涡轮增压器)9构成发动机8的一部分,该增压器9位于发动机8的前侧并与废气歧管8B连接,朝向上部回转体3的左、右方向的右侧开有排气口 9A。在此,增压器9的排气口 9A用于排出来自发动机8的废气,在该增压器9的排气口 9A连接有后述的排气管26。
[0038]换热器10配设于发动机8的左侧,该换热器10与发动机8的冷却风扇8A对置地设置。在此,换热器10包括对发动机冷却水进行冷却的散热器、对工作油进行冷却的油冷却器、对发动机8吸入的空气进行冷却的中间冷却器等。
[0039]液压栗11设于发动机8的右侧,该液压栗11由发动机8驱动。液压栗11将从后述的工作油箱12供给的工作油作为压力油朝向控制阀装置(未图示)吐出。
[0040]工作油箱12位于液压栗11的前侧并设于回转框架5的右侧,该工作油箱12用于储存对设于下部行驶体2、作业装置4的驱动器进行驱动的工作油。另一方面,燃料箱13位于工作油箱12的前侧并设于回转框架5。
[0041]舱室罩14用于从侧方以及上方覆盖发动机8、换热器10、包含后述的第一、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16、21的设备。该舱室罩14位于驾驶室6与配重7之间并设于回转框架5上。如图1、图3所示,舱室罩14构成为包括:覆盖换热器10的左侧的左面罩部14A ;覆盖液压栗11的右侧的右面罩部14B ;以及位于各罩部14A、14B的上侧并覆盖发动机8的上侧的上面罩部14C。
[0042]在上面罩部14C设有进行发动机8的维护作业时开闭的发动机罩部14D。发动机罩部14D形成为,成为第一、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16、21的上侧的部位比其他部位高一段,并设有用于使后述的尾管25向上侧突出的开口。此外,也可以在发动机罩部一体地安装尾管,并在该尾管连接从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延伸的排出管。
[0043]支撑托架15位于发动机8的右侧并设于回转框架5上,该支撑托架15相对于回转框架5支撑后述的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和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21。支撑托架15大致包括:从位于液压栗11的前方侧的伸出梁5F上升到液压栗11的上方的前脚部15A ;隔着液压栗11与该前脚部15A对置且从位于液压栗11的后方侧的伸出梁5F上升到液压栗11的上方的后脚部15B ;以及在液压栗11的上方沿水平方向在前脚部15A与后脚部15B之间延伸的后处理装置安装框15C。
[0044]后处理装置安装框15C使用螺栓等安装有后述的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和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21。S卩,支撑托架15以在前、后方向上跨越液压栗11的状态,将后述的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和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21双侧支撑于回转框架5上。
[0045]接着,对用于将从发动机8排出的废气向上部回转体3的外部排出的结构进行说明。
[0046]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经由支撑托架15安装于回转框架5,该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位于液压栗11的上侧并设于后述的排气管26的出口侧。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相比后述的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21,在上部回转体3的左、右方向上位于靠近发动机8的一侦U。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包括:在使用螺栓等固定于支撑托架15的后处理装置安装框15C的状态下,轴线Ol - 01沿上部回转体3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筒体17 ;以及配置于该筒体17内的氧化催化剂18。
[0047]氧化催化剂18构成对废气进行净化的一个处理部件,该氧化催化剂18例如由陶瓷制的隔室状筒体构成,在其轴向上形成有多个贯通孔,在内表面涂覆有贵金属等。氧化催化剂18通过在规定的温度下使废气流通到各贯通孔来对该废气中所含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等进行氧化并除去。另一方面,氧化催化剂18也能够根据需要而使粒子状物质(PM)燃烧并除去。
[0048]另一方面,筒体17通过对其两端进行闭塞而形成为密闭容器。在筒体17的成为上游侧的前侧部位设有流入口 17A,该流入口 17A由向筒体17的径向外侧延伸的管体构成。
[0049]如图3、图5所示,该流入口 17A设置在隔着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筒体17的轴线01 — 01而与发动机8相反的一侧。具体而言,流入口 17A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插入到筒体17内,另一端朝向右面罩部14B侧向径向外突出。该流入口 17A设置在比发动机8的增压器9的排气口 9A靠上方,在突出端侧利用螺栓连接后述的排气管26的出口侧。
[0050]由此,后述的排气管26的长度尺寸(路径)能够较长地形成于排气口 9A与流入口 17A之间。因此,成为如下结构:通过增长排气管26的波纹管28,能够有效地吸收发动机8和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相对的位移。
[0051]并且,在流入口 17A中插入到筒体17内的部分设有多个贯通孔17B(参照图8)。这些各贯通孔17B用于降低排气音(消音)。在筒体17的成为下游侧的后侧部位,以朝向上方开口的方式设有流出口 17C。在该流出口 17C连接后述的连接管19的入口侧。
[0052]连接管19与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筒体17的流出口 17C连接,该连接管19将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与后述的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21之间连接。连接管19包括:筒部19A,其在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筒体17的正上侧,而且配置在液压栗11的上方的空间内,且由与该筒体17的轴线01 - 01平行延伸的圆筒体构成;上游盖板19B,其对该筒部19A的成为上游侧的入口侧的端缘进行闭塞;以及下游盖板19C,其对上述筒部19A的成为下游侧的出口侧的端缘进行闭塞。
[0053]就连接管19而言,入口侧(后侧)与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筒体17的流出口17C连接,出口侧(前侧)与后述的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21的筒体22的供气口 22A连接。由此,连接管19能够将从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排出的废气导入到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
21ο
[0054]尿素水喷射喷嘴20设于连接管19,该尿素水喷射喷嘴20构成NOx净化装置的一部分。尿素水喷射喷嘴20安装于连接管19的连接端部的轴线上的上游盖板19Β,经由栗(均未图示)连接于贮存尿素水溶液的尿素水箱。尿素水喷射喷嘴20朝向流通于筒部19Α内的废气喷射尿素水溶液。
[0055]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21经由支撑托架15安装于回转框架5,该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21设于连接管19的出口侧,并且配置于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上侧。
[0056]在此,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21包括:在使用螺栓等固定于支撑托架15的后处理装置安装框15C的状态下、轴线02 - 02沿上部回转体3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筒体22 ;配置于该筒体22内且利用氨使氮氧化物(NOx)选择性地进行还原反应而分解成水和氮的选择性还原催化剂23 ;配置于该选择性还原催化剂23的下游侧且利用该选择性还原催化剂23使氮氧化物还原后剩余的残留氨氧化而分离成氮和水的氧化催化剂24 ;以及位于该氧化催化剂24的下游侧并从筒体22朝向上侧突出的尾管25。
[0057]如图4、图8所示,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21的筒体22通过对两端进行闭塞而形成为密闭容器,成为比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筒体17稍微长的圆筒体。第二废气后处理装置21在比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靠上侧,且配置于液压栗11的上方的空间内。筒体22的轴线02 - 02在从与第一废气后处理装置16的筒体17的轴线01 — 01相同的垂直平面上向右面罩部14B侧偏移的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