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35608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功能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技术领域,汽车往往会有不同身高体重的人员驾驶,这就要求汽车座椅具有方便快捷地调节前后位置的功能。但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座椅,或者能够方便快捷调节,但性能复杂,成本高昂,或者结构简单,当时操作可靠性不高。而且长时间乘车,容易导致疲劳,大多数的长途汽车上都设置有视频播放设备,其显示器大多都设置在汽车的最前方,导致坐在靠后的乘客不能够良好的观看视频节目,同时不想观看节目的乘客又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汽车座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冋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多功能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靠背,所述靠背的上端面设有头枕,头枕为上凸结构,头枕后部设置有显示器,显示器嵌在头枕内,其上设置有亮度调节按钮、音量调节按钮和电源开关,显示器设置有耳机插孔,所述靠背和头枕均设有按摩凸点;所述座椅本体底部设置多道凹槽,汽车底板上设置多道凸起的滑轨,多道凹槽分别嵌装在多个滑轨内,座椅本体底部设置多个凹孔,一个滑轨侧面设置一个限位杆,限位杆一端通过弹性元件与汽车底板连接,限位杆另一端设置为能够卡装在一个凹孔内的结构,限位杆上设置与限位杆垂直布置的调节杆;所述多道凹槽均设置为从座椅本体底部的底部前端延伸到底部后端的结构,多道凹槽设置为平行布置的结构,多个凹孔之间设置为按间隙布置成一排的凹孔组,布置成一排的凹孔组与凹槽呈平行布置的结构。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杆与调节杆之间固定连接,限位杆卡装在一个凹孔内时,弹性元件设置为处于伸长状态的结构,调节杆向下扳动时,限位杆延伸到凹孔内的一端设置为离开凹孔的结构。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杆通过连接销与滑轨活动连接,每道滑轨上分别设置多个滑轮,每个滑轮分别通过一个连接轴安装在滑轨的安装槽内。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每道凹槽的两个凹槽侧面上分别设置一道凹进的限位槽,所述的安装滑轮的连接轴的两端分别活动卡装在两个凹槽侧面的限位槽内,所述弹性元件为螺旋弹簧结构。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调节汽车座椅的前后位置时,只要向上拉动调节杆,限位杆就会退出凹孔,从而解除对座椅本体的限制,然后驾乘人员可以向前或向后移动汽车座椅,座椅本体就会沿着滑轨移动,实现了位置的调节。位置调节到位后,松开调节杆,限位杆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会再次卡装到一个凹孔中,从而实现对座椅本体的定位;且在座椅的头枕后部设置显示器其上设置有亮度调节按钮、音量调节按钮和电源开关,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是否观看视频节目,根据个人喜好调节亮度、音量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座椅,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座椅本体位置的前后移动和定位,移动时操作方便,定位时定位准确,避免窜动和晃动,工作性能可靠,且适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多功能汽车座椅的主视图;
[0011]图2为多功能汽车座椅的侧视图;
[0012]图中:1-座椅本体、2-靠背、3-头枕、4-显示器、5-按摩凸点、6-凹槽、7_汽车底板、8-滑轨、9-凹孔、10-限位杆、11-弹性兀件、12-调节杆、13-底部面板、14-底部后端、15-凹孔组、16-连接销、17-滑轮、18-连接轴、19-安装槽、20-凹槽侧面、21-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4]请参阅图1-2,一种多功能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I和靠背2,所述靠背2的上端面设有头枕3,头枕3为上凸结构,头枕3后部设置有显示器4,所述显示器4嵌在头枕3内,其上设置有亮度调节按钮、音量调节按钮和电源开关;所述显示器4上设置有耳机插孔,靠背2和头枕3均设有按摩凸点5,且头枕3高度可调;所述的座椅本体I底部设置多道凹槽6,汽车底板7上设置多道凸起的滑轨8,多道凹槽7分别嵌装在多个滑轨8内,座椅本体I底部设置多个凹孔9,一个滑轨8侧面设置一个限位杆10,限位杆10 —端通过弹性元件11与汽车底板7连接,限位杆10另一端设置为能够卡装在一个凹孔9内的结构,限位杆10上设置与限位杆10垂直布置的调节杆12。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当需要调节汽车座椅的前后位置时,只要向上拉动调节杆12,限位杆10就会退出凹孔9,从而解除对座椅本体I的限制,然后驾乘人员可以向前或向后移动汽车座椅,座椅本体I就会沿着滑轨8移动,实现了位置的调节。位置调节到位后,松开调节杆12,限位杆10在弹性元件11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会再次卡装到一个凹孔9中,从而实现对座椅本体I的定位。
[0015]所述的多道凹槽6均设置为从座椅本体I底部的底部前端13延伸到底部后端14的结构,多道凹槽6设置为平行布置的结构,多个凹孔9之间设置为按间隙布置成一排的凹孔组15,布置成一排的凹孔组15与凹槽6呈平行布置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当限位杆10位于凹孔组15的不同凹孔9内时,座椅本体I前后位置即不同,能通过限位杆10卡装在不同凹孔9内,方便可靠地实现汽车座椅位置的前后调节。
[0016]所述的限位杆10与调节杆12之间固定连接,限位杆12卡装在一个凹孔9内时,弹性元件11设置为处于伸长状态的结构,这样的设置,能够确保限位杆12卡装在凹孔9内时,弹性元件11对限位杆10起到向上的推力,避免在座椅本体I晃动时,限位杆10能够很容易地弹出凹孔9,导致座椅本体I的前后移动,调节杆12向下扳动时,限位杆10延伸到凹孔9内的一端设置为离开凹孔9的结构。上述结构设置,调节杆12时,能够方便实现限位杆10座椅本体I的分离,可以调节限位杆10卡装在另一个凹孔9内,实现对汽车座椅前后位置的调节,操作简便省力。
[0017]所述调节杆10通过连接销16与滑轨8活动连接,每道滑轨8上分别设置多个滑轮17,每个滑轮17分别通过一个连接轴18安装在滑轨8的安装槽19内。
[0018]所述每道凹槽6的两个凹槽侧面20上分别设置一道凹进的限位槽20,安装滑轮17的连接轴18的两端分别活动卡装在两个凹槽侧面20的限位槽21内,这样的结构,在能够对座椅本体I和滑轨8的相对位置进行控制,确保座椅本体I只能相对于座椅本体I前后移动,方便实现对汽车座椅I前后移动的控制。
[0019]所述弹性元件11为螺旋弹簧结构。
[0020]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座椅本体位置的前后移动和定位,移动时操作方便,定位时定位准确,避免窜动和晃动,工作性能可靠。
[0021]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多功能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的上端面设有头枕,头枕为上凸结构,头枕后部设置有显示器,显示器嵌在头枕内,其上设置有亮度调节按钮、音量调节按钮和电源开关,显示器设置有耳机插孔,所述靠背和头枕均设有按摩凸点;所述座椅本体底部设置多道凹槽,汽车底板上设置多道凸起的滑轨,多道凹槽分别嵌装在多个滑轨内,座椅本体底部设置多个凹孔,一个滑轨侧面设置一个限位杆,限位杆一端通过弹性元件与汽车底板连接,限位杆另一端设置为能够卡装在一个凹孔内的结构,限位杆上设置与限位杆垂直布置的调节杆;所述多道凹槽均设置为从座椅本体底部的底部前端延伸到底部后端的结构,多道凹槽设置为平行布置的结构,多个凹孔之间设置为按间隙布置成一排的凹孔组,布置成一排的凹孔组与凹槽呈平行布置的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与调节杆之间固定连接,限位杆卡装在一个凹孔内时,弹性元件设置为处于伸长状态的结构,调节杆向下扳动时,限位杆延伸到凹孔内的一端设置为离开凹孔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通过连接销与滑轨活动连接,每道滑轨上分别设置多个滑轮,每个滑轮分别通过一个连接轴安装在滑轨的安装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每道凹槽的两个凹槽侧面上分别设置一道凹进的限位槽,所述的安装滑轮的连接轴的两端分别活动卡装在两个凹槽侧面的限位槽内,所述弹性元件为螺旋弹簧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靠背,靠背的上端面设有头枕,头枕后部设置有显示器,显示器嵌在头枕内,其上设置有亮度调节按钮、音量调节按钮和电源开关,座椅本体底部设置凹槽,座椅本体底部设置多道凹槽,汽车底板上设置多道凸起的滑轨,多道凹槽分别嵌装在多个滑轨内,座椅本体底部设置多个凹孔,一个滑轨侧面设置一个限位杆,限位杆一端通过弹性元件与汽车底板连接,限位杆另一端设置为能够卡装在一个凹孔内的结构,限位杆上设置与限位杆垂直布置的调节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方便快捷地实现座椅本体位置的前后移动和定位,移动时操作方便,定位时定位准确,避免窜动和晃动,工作性能可靠,适用范围广泛。
【IPC分类】B60R11/02, B60N2/08
【公开号】CN204687872
【申请号】CN201520440840
【发明人】刘记
【申请人】刘记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