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折叠式矿车平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7537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的折叠式矿车平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折叠式矿车平移器。
背景技术
岩巷掘进基本采用矿车出碴,出碴占整个循环时间的比例最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矿车出碴需要铺设正规道岔形成车场,进行矿车周转,每次铺设正规道岔需要8 10人工作一个小班,并随着生产的推进,车场与扒矸机距离逐渐拉大,最远时达到IOOm以上,轻(空)重矿车周转时间随之增加,影响正规循环,制约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一种新型的折叠式矿车平移器,它具有缩短了矿车周转时间,加快矿车周转速度,提高了岩巷掘进的单进水平,提高工作效率50%左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折叠式矿车平移器,包括第一副轨道1、第二副轨道
2、第三主轨道3、第四主轨道4、第一槽钢竖杆5、第一圆钢竖杆6、第二槽钢横杆7、第二圆钢竖杆8、第二槽钢横杆9、第二槽钢竖杆10、第一轴承12、第二轴承13、第三轴承14、第四轴承15、跑道上部槽钢轨道16及跑道下部槽钢轨道17,所述第一副轨道1、第二副轨道2、第三主轨道3和第四主轨道4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在地面上;所述跑道上部槽钢轨道16和跑道下部槽钢轨道17分别横向设置在依次排列的第一副轨道1、第二副轨道2、第三主轨道3和第四主轨道4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第一槽钢竖杆5、第二槽钢横杆7、第二槽钢横杆9和第二槽钢竖杆10焊接成井字型;所述第一圆钢竖杆6和第二圆钢竖杆8从左到右分别焊接在第二槽钢横杆7和第二槽钢横杆9上;所述第一圆钢竖杆6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12和第三轴承14 ;所述第二圆钢竖杆8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二轴承13和第四轴承
15;所述第一轴承12和第二轴承13卡设在跑道上部槽钢轨道16上的凹槽内;所述第三轴承14和第四轴承15卡设在跑道下部槽钢轨道17的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跑道上部槽钢轨道16包括跑道上部第一横轨道161和跑道上部第二横轨道162,所述跑道上部第一横轨道161和跑道上部第二横轨道162首尾相连,通过跑道第一销子11活动固定;所述跑道上部第二横轨道162左端设置有第一凸头凹槽。进一步地,所述跑道下部槽钢轨道17包括跑道下部第一横轨道171和跑道下部第二横轨道172,所述跑道下部第一横轨道171和跑道下部第二横轨道172首尾相连,通过跑道第二销子18活动固定,所述跑道下部第二横轨道172左端设置有第二凸头凹槽。进一步地,所述跑道上部槽钢轨道16及跑道下部槽钢轨道17上分别设置有四个背部卡槽19,该八个背部卡槽19分别卡设在第一副轨道1、第二副轨道2、第三主轨道3和第四主轨道4上。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它具有缩短了矿车周转时 间,加快矿车周转速度,提高了岩巷掘进的单进水平,提高工作效率50%左右。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副轨道;2、第二副轨道;3、第三主轨道;4、第四主轨道;5、第一槽钢竖杆; 6、第一圆钢竖杆; 7、第二槽钢横杆;8、第二圆钢竖杆; 9、第二槽钢横杆; 10、第二槽钢竖杆10 ;11、跑道第一销子;12、第一轴承;13、第二轴承;14、第三轴承;15、第四轴承;16、跑道上部槽钢轨道;17、跑道下部槽钢轨道;18、跑道第二销子;19、背部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折叠式矿车平移器,包括第一副轨道
1、第二副轨道2、第三主轨道3、第四主轨道4、第一槽钢竖杆5、第一圆钢竖杆6、第二槽钢横杆7、第二圆钢竖杆8、第二槽钢横杆9、第二槽钢竖杆10、第一轴承12、第二轴承13、第三轴承14、第四轴承15、跑道上部槽钢轨道16及跑道下部槽钢轨道17,所述第一副轨道1、第二副轨道2、第三主轨道3和第四主轨道4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在地面上;所述跑道上部槽钢轨道16和跑道下部槽钢轨道17分别横向设置在依次排列的第一副轨道1、第二副轨道2、第三主轨道3和第四主轨道4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第一槽钢竖杆5、第二槽钢横杆7、第二槽钢横杆9和第二槽钢竖杆10焊接成井字型;所述第一圆钢竖杆6和第二圆钢竖杆8从左到右分别焊接在第二槽钢横杆7和第二槽钢横杆9上;所述第一圆钢竖杆6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12和第三轴承14 ;所述第二圆钢竖杆8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二轴承13和第四轴承15 ;所述第一轴承12和第二轴承13卡设在跑道上部槽钢轨道16上的凹槽内;所述第三轴承14和第四轴承15卡设在跑道下部槽钢轨道17的凹槽内。所述跑道上部槽钢轨道16包括跑道上部第一横轨道161和跑道上部第二横轨道162,所述跑道上部第一横轨道161和跑道上部第二横轨道162首尾相连,通过跑道第一销子11活动固定;所述跑道上部第二横轨道162左端设置有第一凸头凹槽。所述跑道下部槽钢轨道17包括跑道下部第一横轨道171和跑道下部第二横轨道172,所述跑道下部第一横轨道171和跑道下部第二横轨道172首尾相连,通过跑道第二销子18活动固定,所述跑道下部第二横轨道172左端设置有第二凸头凹槽。所述跑道上部槽钢轨道16及跑道下部槽钢轨道17上分别设置有四个背部卡槽19,该八个背部卡槽19分别卡设在第一副轨道1、第二副轨道2、第三主轨道3和第四主轨道4上。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副轨道I和第二副轨道2之间形成副道;第二副轨道2和第三主轨道3之间形成轨道;第三主轨道3和第四主轨道4之间形成主道;本实用新型由三部分构成,(I)辅道装置,由第二副轨道2和第三主轨道3之间形成轨道组成,用来存放空车皮,根据需要可长可短;(2)可移动轨道装置,由第一槽钢竖杆5、第一圆钢竖杆6、第二槽钢横杆7、第二圆钢竖杆8、第二槽钢横杆9、第二槽钢竖杆10、第一轴承12、第二轴承13、第三轴承14和第四轴承15组成,其中第一槽钢竖杆5、第二槽钢横杆7、第二槽钢横杆9和第二槽钢竖杆10为四根相同的槽钢,焊接成井字型钢架;其中第一圆钢竖杆6和第二圆钢竖杆8为相同的两根圆钢,焊接在井字型钢架上;其中第一轴承12、第二轴承13、第三轴承14和第四轴承15为型号相同的轴承(轴承不要太大,如果太大可移动轨道部分太高的话,推车上去就困难);在第一圆钢竖杆6上分别焊接第一轴承12和第三轴承14 ;在第二圆钢竖杆8分别焊接第二轴承13和第四轴承15 ; (3)跑道装置,由跑道上部槽钢轨道16及跑道下部槽钢轨道17组成,两根跑道上部槽钢轨道16及跑道下部槽钢轨道17中间可以对折,分别通过跑道第一销子11和跑道第二销子18,保证折叠的跑道能自由张合;在跑道上部槽钢轨道
16及跑道下部槽钢轨道17下部焊接有8个背部卡槽19,背部卡槽19大小正好主副4根轨道(第一副轨道1、第二副轨道2、第三主轨道3和第四主轨道4)上,大小适中,要求稳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1、双行轨道施工时,在副道未与主道闭合前,将两股轨道通过折叠式矿车平移器进行桥接(见图1),轻(空)车全部从副道进入,通过折叠式矿车平移器平移进入主道扒矸机下装车运出,形成循环,提高出货速度。2、在单行轨道施工时,可铺设临时用辅助轨道,辅助轨道两端通过折叠式矿车平移器与主道进行桥接,形成车场,用于存放和周转轻(空)车,一次可根据辅道长短确定进入轻(空)车的数量。单轨道施工有两种形式:(I)将折叠式矿车平移器置于扒矸机后,轻(空)车从主道进入后通过折叠式矿车平移器平移至辅助轨道,重车推出折叠式矿车平移器位置以外后,再将副道中的空车通过折叠式矿车平移器平移至主轨道,利用扒矸机装货并将货运出,形成循环,提高出货速度。(2)将折叠式矿车平移器放置在与扒矸机卸货槽平行的位置,出货时将几辆轻(空)车一次性通过折叠式矿车平移器平移至辅助轨道中,利用扒矸机装货并一车车的将货运出,形成循环,减少倒车距离,提高出货速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1、与以往的施工工艺相比,生产工效提高了 50%左右。2、使用本实用新型前,巷道进尺20米左右时,须停头集中出货钉道(延伸轨道)一次,每次停头2 3个小班出货,从而使正常生产循环停顿。使用本实用新型后,则无须再停头出货,可以及时钉道前移,使生产工艺得到进一步优化。3、以每班出货60车计算,在使用平移器前,约需要5个小时出完,而使用后,只需要3小时左右,节约2个小时,大大的提高了工时利用。4、平巷施工时,不仅减少巷道掘进过程中拨车场的次数,而且许多地方不需要铺设正规车场,使用平巷折叠式矿车平移器和铺设临时辅道即可(辅道可随主轨道延伸前移,重复使用),从而减少铺设车场带来人力、物力等资源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避免掉后期拆除车场等工作。减少资源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并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大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它具有缩短了矿车周转时间,加快矿车周转速度,提高了岩巷掘进的单进水平,提高工作效率50%左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的折叠式矿车平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副轨道(I)、第二副轨道(2)、第三主轨道(3)、第四主轨道(4)、第一槽钢竖杆(5)、第一圆钢竖杆(6)、第二槽钢横杆(7)、第二圆钢竖杆(8)、第二槽钢横杆(9)、第二槽钢竖杆(10)、第一轴承(12)、第二轴承(13)、第三轴承(14)、第四轴承(15)、跑道上部槽钢轨道(16)及跑道下部槽钢轨道(17),所述第一副轨道(I)、第二副轨道(2)、第三主轨道(3)和第四主轨道(4)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在地面上;所述跑道上部槽钢轨 道(16)和跑道下部槽钢轨道(17)分别横向设置在依次排列的第一副轨道(I)、第二副轨道(2)、第三主轨道(3)和第四主轨道(4)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第一槽钢竖杆(5)、第二槽钢横杆(7)、第二槽钢横杆(9)和第二槽钢竖杆(10)焊接成井字型;所述第一圆钢竖杆(6)和第二圆钢竖杆(8)从左到右分别焊接在第二槽钢横杆(7)和第二槽钢横杆(9)上;所述第一圆钢竖杆(6)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12)和第三轴承(14);所述第二圆钢竖杆(8)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二轴承(13)和第四轴承(15);所述第一轴承(12)和第二轴承(13)卡设在跑道上部槽钢轨道(16)上的凹槽内;所述第三轴承(14)和第四轴承(15)卡设在跑道下部槽钢轨道(17)的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折叠式矿车平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跑道上部槽钢轨道(16)包括跑道上部第一横轨道(161)和跑道上部第二横轨道(162),所述跑道上部第一横轨道(161)和跑道上部第二横轨道(162)首尾相连,通过跑道第一销子(11)活动固定;所述跑道上部第二横轨道(162)左端设置有第一凸头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折叠式矿车平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跑道下部槽钢轨道(17)包括跑道下部第一横轨道(171)和跑道下部第二横轨道(172),所述跑道下部第一横轨道(171)和跑道下部第二横轨道(172)首尾相连,通过跑道第二销子(18)活动固定,所述跑道下部第二横轨道(172)左端设置有第二凸头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折叠式矿车平移器,它包括第一副轨道(1)、第二副轨道(2)、第三主轨道(3)、第四主轨道(4)、第一槽钢竖杆(5)、第一圆钢竖杆(6)、第二槽钢横杆(7)、第二圆钢竖杆(8)、第二槽钢横杆(9)、第二槽钢竖杆(10)、第一轴承(12)、第二轴承(13)、第三轴承(14)、第四轴承(15)、跑道上部槽钢轨道(16)及跑道下部槽钢轨道(17);它具有缩短了矿车周转时间,加快矿车周转速度,提高了岩巷掘进的单进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61J1/12GK203078548SQ20122075366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5日
发明者王健, 张义勇, 刘宜平, 欧东东, 程岗, 徐启雷, 郑年华, 李小云 申请人: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任楼煤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