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机后配套台车掉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10093阅读:8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盾构机后配套台车掉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盾构机后配套台车掉头装置,包括底盘和转盘,所述底盘的底部安装有能够沿着第一直线轨道滚动的底盘行走轮,所述第一直线轨道沿着盾构机掘进方向安装在基板上,所述基板为盾构机掘进隧道的车站内混凝土路面,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第一直线轨道平行设置,所述底盘行走轮的数量为多个,每根第一直线轨道上最少有两个底盘行走轮滚动;所述底盘的顶部开有圆形轨道,所述转盘的底部安装有能够沿着圆形轨道滚动的转盘行走轮,所述转盘行走轮的数量为多个。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同时调头时间短,工作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成本低。
【专利说明】一种盾构机后配套台车掉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掉头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盾构机后配套台车掉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地铁车站处都开有盾构机后配套台车吊装井口,这样当盾构机掘进至一个车站时,可在盾构机后配套台车吊装井口处将盾构机后配套台车分节吊上来,然后将吊出来的各节后配套台车在始发站吊下去,在洞内组装即可进行掘进。但是由于地面交通疏解原因,许多地铁车站无法提供盾构机后配套台车吊装井口,使得盾构机到达地铁车站后后配套台车必须进行站内暗调头方能进行二次始发。
[0003]盾构机后配套台车的传统暗调头方式有两种:(I)将多节盾构机后配套台车分组从洞内退回原点站井口,吊起在车站内旋转180度,再分别吊放下去推至另一区间站,始发端连接组装,继续返程开挖施工;(2)在盾构机后配套台车调头区域铺设两层钢板,调头时将台车拉至钢板上,通过两层钢板间的滑动完成调头过程。这两种掉头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均存在调头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和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盾构机后配套台车掉头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同时调头时间短,工作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成本低。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盾构机后配套台车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和转盘,所述底盘的底部安装有能够沿着第一直线轨道滚动的底盘行走轮,所述第一直线轨道沿着盾构机掘进方向安装在基板上,所述基板为盾构机接收车站内混凝土路面,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第一直线轨道平行设置,所述底盘行走轮的数量为多个,每根第一直线轨道上最少有两个底盘行走轮滚动;所述底盘的顶部开有圆形轨道,所述转盘的底部安装有能够沿着圆形轨道滚动的转盘行走轮,所述转盘行走轮的数量为多个。
[0006]上述的一种盾构机后配套台车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的顶部安装有第二直线轨道,所述第二直线轨道的数量为两道,两道所述第二直线轨道平行设置。
[0007]上述的一种盾构机后配套台车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的数量为四根。
[0008]上述的一种盾构机后配套台车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行走轮的数量为八个,相邻两个所述底盘行走轮与底盘的中心之间成45°夹角,每根第一直线轨道上有两个底盘行走轮滚动。
[0009]上述的一种盾构机后配套台车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行走轮的数量为十个,其中五个转盘行走轮设置在转盘的一侧,另外五个转盘行走轮设置在转盘的另一侧。
[0010]上述的一种盾构机后配套台车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轨道的直径为9m ~10m。
[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2]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效果好。
[0013]2、本实用新型使用操作方便,操作过程中仅需要利用电瓶车将需要掉头的后配套台车拉上掉头装置,然后通过推动掉头装置,利用底盘行走轮在第一直线轨道滚动将盾构机后配套台车从车站左线/右线移动至车站右线/左线,利用转盘行走轮在转盘上的圆形轨道上滚动使盾构机后配套台车掉头,与传统的两种掉头方式相比,该掉头装置大大减小了盾构机后配套台车的调头难度,增加了施工可操作性。
[0014]3、本实用新型工作效率高,传统的两种掉头方式完成一次后配套台车调头需要花费15天左右的时间,使用本实用新型掉头装置完成一次后配套台车调头仅需要2~3天的时间,大大缩短了站内调头的作业时间,使工效提高了 5倍。
[0015]4、本实用新型使用安全可靠,使用将后配套台车拉回始发车站调头的方式进行调头,容易出现在铺设轨道过程中钢轨砸伤人员的事故,而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调头,大大降低了人员受伤事故,使得调头过程安全可控。
[0016]5、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可直接节约人员工费十倍以上,130吨吊车租赁费用节约5万元以上,提前进入施工周期12天以上。
[0017]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盘与底盘行走轮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盘与转盘行走轮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的B处放大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I一底盘;2—转盘;3—第一直线轨道;
[0025]4一底盘行走轮;5—基板;6—圆形轨道;
[0026]7—转盘行走轮;8—第二直线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盘I和转盘2,所述底盘I的底部安装有能够沿着第一直线轨道3滚动的底盘行走轮4,所述第一直线轨道3沿着盾构机掘进方向安装在基板5上,所述基板5为盾构机掘进隧道的车站内混凝土路面,所述第一直线轨道3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第一直线轨道3平行设置,所述底盘行走轮4的数量为多个,每根第一直线轨道3上最少有两个底盘行走轮4滚动;所述底盘I的顶部开有圆形轨道6,所述转盘2的底部安装有能够沿着圆形轨道6滚动的转盘行走轮7,所述转盘行走轮7的数量为多个。
[0028]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转盘2的顶部安装有第二直线轨道8,所述第二直线轨道8的数量为两道,两道所述第二直线轨道8平行设置,两道第二直线轨道8之间的距离与盾构机后配套台车上两行走轮之间的距离相等,不仅可保证盾构机后配套台车顺利放置在转盘2上,且确保了盾构机后配套台车放置在转盘2上的稳定性。
[0029]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直线轨道3的数量为四根,确保底盘I受力均匀。
[0030]如图2所示,所述底盘行走轮4的数量为八个,相邻两个所述底盘行走轮4与底盘I的中心之间成45°夹角,每根第一直线轨道3上有两个底盘行走轮4滚动,以确保底盘I受力均匀。
[0031]如图4所示,所述转盘行走轮7的数量为十个,其中五个转盘行走轮7设置在转盘2的一侧,另外五个转盘行走轮7设置在转盘2的另一侧,以确保转盘2受力均匀,不发生倾倒现象。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圆形轨道6的直径为9m?10m,以保证盾构机后配套台车不从转盘2上掉下去。
[00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盾构机掘进至一个车站时,需要将盾构机后配套台车掉头时,首先断开盾构机后配套台车与盾构机主机的连接,然后在调头区域混凝土路面上安装第一直线轨道3,将本实用新型掉头装置放置在第一直线轨道3上,并在隧道内混凝土路面上安装便于台车移动的台车轨道,且台车轨道与第二直线轨道8对接起来,使用电瓶车将盾构机后配套台车拉上掉头装置的转盘2上,通过底盘行走轮4在第一直线轨道3滚动将盾构机后配套台车从车站左线/右线移动至车站右线/左线,在移动过程中利用转盘行走轮7在转盘2上的圆形轨道6内360度范围自由滚动使盾构机后配套台车掉头,即完成了盾构机后配套台车的掉头。
[00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盾构机后配套台车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I)和转盘(2),所述底盘(O的底部安装有能够沿着第一直线轨道(3)滚动的底盘行走轮(4),所述第一直线轨道(3)沿着盾构机掘进方向安装在基板(5)上,所述基板(5)为盾构机接收车站内混凝土路面,所述第一直线轨道(3)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第一直线轨道(3)平行设置,所述底盘行走轮(4)的数量为多个,每根第一直线轨道(3)上最少有两个底盘行走轮(4)滚动;所述底盘(I)的顶部开有圆形轨道(6),所述转盘(2)的底部安装有能够沿着圆形轨道(6)滚动的转盘行走轮(7),所述转盘行走轮(7)的数量为多个。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机后配套台车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2)的顶部安装有第二直线轨道(8),所述第二直线轨道(8)的数量为两道,两道所述第二直线轨道(8)平行设置。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盾构机后配套台车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轨道(3)的数量为四根。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盾构机后配套台车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行走轮(4)的数量为八个,相邻两个所述底盘行走轮(4)与底盘(I)的中心之间成45°夹角,每根第一直线轨道(3)上有两个底盘行走轮(4)滚动。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盾构机后配套台车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行走轮(7)的数量为十个,其中五个转盘行走轮(7)设置在转盘(2)的一侧,另外五个转盘行走轮(7)设置在转盘(2)的另一侧。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盾构机后配套台车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轨道(6)的直径为9m?10m。
【文档编号】B61J1/02GK203410474SQ201320516374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2日
【发明者】裴保林, 卓普周, 林建平, 杨永强, 樊嘉栋, 邵海清, 陆洪平, 孙彦周, 谭博, 郭向青 申请人: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