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铺包间侧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8705发布日期:2018-06-19 21:16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卧铺包间侧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卧铺包间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卧铺包间侧墙结构。



背景技术:

列车结构紧凑复杂,侧墙作为列车的主要零部件之一,在安装中难免会因为精度误差需要在安装线上进行调校,但由于安装现场条件有限,使得调校存在较大困难。

另外,侧墙具有列车内饰件的作用,当侧墙出现局部损伤时,对侧墙的更换,导致了列车的造价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卧铺包间侧墙结构,来解决现场调校困难大和由于更换导致列车造价高的问题。

一种卧铺包间侧墙结构,包括侧墙本体,所述侧墙本体包括上、下设置的上侧墙和下侧墙,所述上侧墙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上侧墙、上窗侧墙以及第二上侧墙,所述第一上侧墙和第二上侧墙分别可拆装连接在上窗侧墙的两侧;所述下侧墙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下侧墙、下窗侧墙以及第二下侧墙,所述第一下侧墙和第二下侧墙分别可拆装连接在下窗侧墙的两侧;所述第一下侧墙和第一上侧墙对应,所述下窗侧墙与上窗侧墙对应,所述第二下侧墙与第二上侧墙对应。

上述卧铺包间侧墙结构,将卧铺包间的侧墙本体按照上、下位置拆分成上侧墙和下侧墙,上侧墙根据车窗的位置拆分成可拆卸连接的第一上侧墙、上窗侧墙以及第二上侧墙,下侧墙根据车窗的位置拆分成可拆卸连接的第一下侧墙、下窗侧墙以及第二下侧墙。根据上、下位置关系和车窗位置关系将卧铺包间的侧墙本体以模块化的形式拆分成多个侧墙单元,侧墙单元结构尺寸小、现场调校搬运方便,加工精度高、调校容易。在搬运和安装过程中可根据各个模块的特性做有针对的搬运保护;同时在搬运、安装以及使用中,可以根据更换局部受损的侧墙模块,降低了整体更换侧墙本体的成本,降低了列车的工程造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上侧墙设有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二上侧墙上设有第二连接部,在所述上窗侧墙上设有与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第三连接部和与第二连接部对应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上侧墙的第一连接部与上窗侧墙的第三连接部通过搭扣结构可拆装连接,所述第二上侧墙的第二连接部与上窗侧墙的第四连接部通过搭扣结构可拆装连接;在所述第一下侧墙设有第五连接部,在所述第二下侧墙上设有第六连接部,在所述下窗侧墙上设有与第五连接部对应的第七连接部和与第六连接部对应的第八连接部,所述第一下侧墙的第五连接部与下窗侧墙的第七连接部通过搭扣结构可拆装连接,所述第二下侧墙的第六连接部与下窗侧墙的第八连接部通过搭扣结构可拆装连接。通过搭扣结构可拆装连接的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扣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搭扣本体和第二搭扣本体;所述第一搭扣本体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搭钩,相邻第一搭钩配合形成第一搭钩空间,所述第二搭扣本体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搭钩,相邻第二搭钩配合形成第二搭钩空间,位于第一搭钩空间内的第二搭钩和位于第二搭钩空间内的第一搭钩钩挂配合。第一搭扣本体和第二搭扣本体相互钩挂,且二者的变形小,连接可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上窗侧墙上设有第一送风管道,所述第一送风管道具与列车空调系统连接的第一进风口和将空调风导向铺位的第一出风口;在所述下窗侧墙上开设有第二送风管道,所述第二送风管道具有与空调系统连接的第二进风口和将空调风导向铺位的第二出风口。通过与铺位对应的第一送风管道和第二送风管道,加快了卧铺包间内的气体流动,改善了乘车环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下侧墙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架,在所述第二下侧墙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用于与将空调风引入第二进风口的空调管道连接。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的设置方便了空调管道的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上侧墙、上窗侧墙和第二上侧墙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安装码,所述安装码用于将第一上侧墙、上窗侧墙和第二上侧墙连接在车身上;在所述第一下侧墙、下窗侧墙和第二下侧墙的顶部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将第一下侧墙、下窗侧墙和第二下侧墙连接在车身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上侧墙、上窗侧墙和第二上侧墙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码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安装座增大了第一上侧墙、上窗侧墙和第二上侧墙的承载连接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上侧墙、上窗侧墙、第二上侧墙、第一下侧墙、下窗侧墙以及第二下侧墙上与车身配合的面上设有交错的加强筋。加强筋的设置增加了第一上侧墙、上窗侧墙、第二上侧墙、第一下侧墙、下窗侧墙以及第二下侧墙的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上侧墙和第二下侧墙上设置有挂钩。在第二上侧墙和第二下侧墙上设置的挂钩可以用于钩挂乘客衣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上窗侧墙上设置有第一窗帘机构,所述第一窗帘机构用于与上窗侧墙具有的第一窗户配合;在所述下窗侧墙上设置有第二窗帘机构,所述第二窗帘机构用于与下窗侧墙具有的第二窗户配合。在乘客需要休息时,可以通过第一窗帘机构和第二窗帘机构遮住与之对应的第一窗户和第二窗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卧铺包间侧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的卧铺包间侧墙结构的A向视图;

图3为图2中所述的卧铺包间侧墙结构的B-B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上侧墙,110、第一上侧墙,111、第一连接部,120、上窗侧墙,121、第三连接部,122、第四连接部,123、第一送风管道,124、第一进风口,126、第一窗户,130、第二上侧墙,131、第二连接部,141、安装码,142、安装座,200、下侧墙,210、第一下侧墙,211、第五连接部,212、第一连接架,220、下窗侧墙,221、第七连接部,222、第八连接部,223、第二送风管道,224、第二进风口,226、第二窗户,230、第二下侧墙,231、第六连接部,232、第二连接架,240、安装部,300、搭扣结构,310、第一搭扣本体,311、第一搭钩,312、第一搭钩空间,313、第一基条,320、第二搭扣本体,321、第二搭钩,322、第二搭钩空间,323、第二基条,410、加强筋,420、挂钩,500、连接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结合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卧铺包间侧墙结构,包括侧墙本体,所述侧墙本体包括上、下设置的上侧墙100和下侧墙200,所述上侧墙100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上侧墙110、上窗侧墙120以及第二上侧墙130,所述第一上侧墙110和第二上侧墙130分别可拆装连接在上窗侧墙120的两侧;所述下侧墙200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下侧墙210、下窗侧墙220以及第二下侧墙230,所述第一下侧墙210和第二下侧墙230分别可拆装连接在下窗侧墙220的两侧;所述第一下侧墙210和第一上侧墙110对应,所述下窗侧墙220与上窗侧墙120对应,所述第二下侧墙230与第二上侧墙130对应。

上述卧铺包间侧墙结构,将卧铺包间的侧墙本体按照上、下位置拆分成上侧墙100和下侧墙200,上侧墙100根据车窗的位置拆分成可拆卸连接的第一上侧墙110、上窗侧墙120以及第二上侧墙130,下侧墙200根据车窗的位置拆分成可拆卸连接的第一下侧墙210、下窗侧墙220以及第二下侧墙230。根据上、下位置关系和车窗位置关系将卧铺包间的侧墙本体以模块化的形式拆分成多个侧墙单元,侧墙单元结构尺寸小、现场调校搬运方便,加工精度高、调校容易。在搬运和安装过程中可根据各个模块的特性有针对性地做搬运保护;同时在搬运、安装以及使用中,可以更换局部受损的侧墙模块,降低了整体更换侧墙本体的成本,降低了列车的工程造价。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侧墙210与第一上侧墙110上下对应,所述下窗侧墙220与上窗侧墙120上下对应,所述第二下侧墙230与第二上侧墙130上下对应。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上侧墙110设有第一连接部111,在所述第二上侧墙130上设有第二连接部131,在所述上窗侧墙120上设有与第一连接部111对应的第三连接部121和与第二连接部131对应的第四连接部122,所述第一上侧墙110的第一连接部111与上窗侧墙120的第三连接部121通过搭扣结构300可拆装连接,所述第二上侧墙130的第二连接部131与上窗侧墙120的第四连接部122通过搭扣结构300可拆装连接;在所述第一下侧墙210设有第五连接部211,在所述第二下侧墙230上设有第六连接部231,在所述下窗侧墙220上设有与第五连接部211对应的第七连接部221和与第六连接部231对应的第八连接部222,所述第一下侧墙210的第五连接部211与下窗侧墙220的第七连接部221通过搭扣结构300可拆装连接,所述第二下侧墙230的第六连接部231与下窗侧墙220的第八连接部222通过搭扣结构300可拆装连接。通过搭扣结构300可拆装连接的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具体地,参见图3,所述搭扣结构300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搭扣本体310和第二搭扣本体320;所述第一搭扣本体310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搭钩311,相邻第一搭钩311配合形成第一搭钩空间312,所述第二搭扣本体32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搭钩321,相邻第二搭钩321配合形成第二搭钩空间322,第一搭钩311卡设在对应的第二搭扣空间322内,第二搭钩321卡设在对应的第一搭扣空间312内。第一搭扣本体310和第二搭扣本体320相互钩挂,且二者的变形小,连接可靠。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搭扣本体310还包括第一基条313,第一搭钩311设置于第一基条313上,第一基条313粘接在第七连接部221上。所述第二搭扣本体320还包括第二基条323,第二搭钩321设置于第二基条323上,第二基条323粘接在第五连接部211上。

具体地,第一搭钩311包括第一连接柱和第一卡接头,第一连接柱的一端与第一基条313连接,第一连接柱的另一端与第一卡接头连接,所述第一卡接头卡接在第二卡接空间322内。

具体地,第二搭钩321包括第二连接柱和第二卡接头,第二连接柱的一端与第二基条323连接,第二连接柱的另一端与第二卡接头连接,所述第二卡接头卡接在第一卡接空间312内。

安装中,可以同切换第一搭扣本体310和第二搭扣本体320之间的搭接位置,来调节下窗侧墙220和第一下侧墙210相对位置。

此处是以下窗侧墙220上的第七连接部221和第一下侧墙210上的第五连接部211之间的搭扣结构300为例具体说明搭扣结构300的具体结构。此种搭扣结构300也可以引用到第二连接部131和第四连接部122之间、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三连接部121之间以及第六连接部231和第八连接部222之间,其具体结构与图3中搭扣结构300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地,结合图1、图2,在所述上窗侧墙120上设有第一送风管道123,所述第一送风管道123具与列车空调系统连接的第一进风口124和将空调风导向铺位的第一出风口(图中未示出);在所述下窗侧墙220上开设有第二送风管道223,所述第二送风管道223具有与空调系统连接的第二进风口224和将空调风导向铺位的第二出风口(图中未示出)。通过与铺位对应的第一送风管道123和第二送风管道223,加快了卧铺包间内的气体流动,改善了乘车环境。

具体地,第一送风管道123的进风口处的外壁上设置有法兰,第一送风管道123通过法兰与列车空调系统连接。

具体上,上述的第一出风口可以开设于第一窗户126的窗框内,亦或者开设于第一窗户126的上侧或者下侧。上述的第二出风口也可以开设于第二窗户226的窗框内,亦或者开设于第二窗户226的上侧或者下侧。

优选地,结合图1,在所述第一下侧墙21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架212,在所述第二下侧墙23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架232,所述第一连接架212和第二连接架232用于与将空调风引入第二进风口224的空调管道连接。第一连接架212和第二连接架232的设置方便了空调管道的安装。

具体地,第一连接架212设置于第一下侧墙210的室内面上,第二连接架231设置于第二下侧墙230的室内面上。

具体地,在所述第一上侧墙110、上窗侧墙120和第二上侧墙130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安装码141,所述安装码141用于将第一上侧墙110、上窗侧墙120和第二上侧墙130连接在车身上;在所述第一下侧墙210、下窗侧墙220和第二下侧墙230的顶部设置有安装部240,所述安装部240用于将第一下侧墙210、下窗侧墙220和第二下侧墙230连接在车身上。

另外,在第一上侧墙110、上窗侧墙120、第二上侧墙130、第一下侧墙210、下窗侧墙220以及第二下侧墙230上还可以设置用于车身连接固定的其他安装结构。

例如,在第一窗户126下侧的上窗侧墙120上开设第一沉槽,在第一沉槽的槽底开设第一连接孔,通过穿过第一连接孔的紧固件将上窗侧墙120固定在车身上,在第一沉槽的槽口设置于第一沉槽配合的第一盖板,通过与第一沉槽配合第一盖板来遮挡第一沉槽。

例如,在第二窗户226下侧的下窗侧墙220上开设第二沉槽,在第二沉槽的槽底开设第二连接孔,通过穿过第二连接孔的紧固件将下窗侧墙220固定在车身上,在第二槽的槽口设置于第二沉槽配合的第二盖板,通过与第二沉槽配合第二盖板来遮挡第二沉槽。

例如,在第一上侧墙110、第二上侧墙130、第一下侧墙210以及第二下侧墙230上设置连接码500,通过连接码500将第一上侧墙110、第二上侧墙130、第一下侧墙210以及第二下侧墙230安装在车身上。

具体地,在所述第一上侧墙110、上窗侧墙120和第二上侧墙130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座142,所述安装码141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42上。安装座142增大了第一上侧墙110、上窗侧墙120和第二上侧墙130的承载连接面。

上述安装座142可以是粘接在第一上侧墙110、上窗侧墙120和第二上侧墙130的金属板。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上侧墙110、上窗侧墙120、第二上侧墙130、第一下侧墙210、下窗侧墙220以及第二下侧墙230上与车身配合的面上设有交错的加强筋410。加强筋410的设置增加了第一上侧墙110、上窗侧墙120、第二上侧墙130、第一下侧墙210、下窗侧墙220以及第二下侧墙230的强度。

优选地,结合图1,在所述第二上侧墙130和第二下侧墙230上设置有挂钩420。在第二上侧墙130和第二下侧墙230上设置的挂钩420可以用于钩挂乘客衣帽。

优选地,在所述上窗侧墙120上设置有第一窗帘机构(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窗帘机构用于与上窗侧墙120具有的第一窗户126配合;在所述下窗侧墙220上设置有第二窗帘机构(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窗帘机构用于与下窗侧墙220具有的第二窗户226配合。在乘客需要休息时,可以通过第一窗帘机构和第二窗帘机构遮住与之对应的第一窗户126和第二窗户226。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