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钩连挂引导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9656发布日期:2019-09-17 20:23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车钩连挂引导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车组配件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车钩连挂引导件。



背景技术:

伴随着动车机车的快速发展,在高铁、动车、轻轨等高速运行的列车中,过渡车钩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配件装置,过渡车钩用于机车组调车作业或者列车救援工作。一般车钩的钩头质量较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车钩会因质量较重而与匹配的另外的钩头之间产生高度差,从而造成不匹配的现象发生,导致机车连挂失败。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 104129401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过渡车钩用辅助连挂装置”,采用挂钩、转轴销等构件实现车钩与前端车钩的手动连挂。但是,这种辅助装置结构复杂,需要人工手动操作,极不方便。因此,急需一种既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又能使车钩实现自动连挂,引导效果好的引导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车钩连挂引导件,采用流线型结构,强度高,引导效果好;在第一引导部分与第二引导部分下面设滚动引导部分,既能对车钩连挂动作起到引导作用,实现车钩的自动连挂动作,又能在滚动的作用下减小摩擦力;在第三引导部分侧面设橡胶保护层,防止车钩连挂时的撞击。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车钩连挂引导件,包括第一引导部分、第二引导部分、第三引导部分和固定底座,所述第三引导部分与固定底座连接,固定底座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过渡车钩钩头上,所述第一引导部分与第二引导部分下面设滚动引导部分,所述第三引导部分侧面设保护层。

上述的一种新型车钩连挂引导件,所述滚动引导部分采用滚珠引导或滚轮引导。

上述的一种新型车钩连挂引导件,所述第一引导部分、第二引导部分、第三引导部分由高强度合金钢制备。

上述的一种新型车钩连挂引导件,所述第三引导部分与固定底座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上述的一种新型车钩连挂引导件,所述第一引导部分、第二引导部分、第三引导部分由高强度合金钢制备。

上述的一种新型车钩连挂引导件,所述保护层采用防撞击的橡胶材料制备。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引导件采用流线型结构,强度高,引导效果好,在第一引导部分与第二引导部分下面设滚动引导部分,既能对车钩连挂动作起到引导作用,实现车钩的自动连挂动作,又能在滚动的作用下减小摩擦力,延长引导件的使用寿命,在第三引导部分侧面设橡胶保护层,防止车钩连挂时的撞击,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车钩引导件示意图;

图2为车钩引导件引导部分仰视图一;

图3为车钩引导件引导部分仰视图二;

图4为车钩引导件与车钩配合使用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车钩,2.过渡车钩,3.过渡车钩钩头,4.引导件,41.第一引导部分,42.第二引导部分,43.第三引导部分,5.固定底座,6.紧固螺栓,7.滚动引导部分,71.滚珠,72.滚轮,8.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新型车钩连挂引导件,包括第一引导部分41、第二引导部分42、第三引导部分43和固定底座5,所述第三引导部分43与固定底座5连接,固定底座5通过紧固螺栓6固定在过渡车钩钩头3上,所述第一引导部分41与第二引导部分42下面设滚动引导部分7,所述第三引导部分43侧面设保护层8。

进一步的,所述滚动引导部分7采用滚珠71引导,如图2所示。

进一步的,所述滚珠采用合金钢材料,滚轮采用合金钢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导部分41、第二引导部分42、第三引导部分43由高强度合金钢制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引导部分43与固定底座5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8采用橡胶材料制备。

【实施例2】

一种新型车钩连挂引导件,包括第一引导部分41、第二引导部分42、第三引导部分43和固定底座5,所述第三引导部分43与固定底座5连接,固定底座5通过紧固螺栓6固定在过渡车钩钩头3上,所述第一引导部分41与第二引导部分42下面设滚动引导部分7,所述第三引导部分43侧面设保护层8。

进一步的,所述滚动引导部分7采用滚轮72引导,如图3所示。

进一步的,所述滚珠采用合金钢材料,滚轮采用合金钢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导部分41、第二引导部分42、第三引导部分43由高强度合金钢制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引导部分43与固定底座5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8采用橡胶材料制备。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