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386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低底板式踏板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在这种小型摩托车型车辆上具有由车座摆动可开闭其上部开口的头盔收纳箱,如日专利特开平1-223091号公报所展示的那样,在头盔收纳箱前方配置空气滤清器,在头盔收纳箱后部,一体形成了收纳电池的电池收纳箱。
由于将空气滤清器、头盔收纳箱、电池前后顺序地配置,车身前后长度加大。
因此,如改变空气滤清器与电池的配置,维护等作业会比较麻烦。
本发明是鉴于此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加大车身前后长度便可容易地对空气滤清器与电池进行维护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低底板式踏板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中,借摆动车座的摆动可开闭其上部开口的头盔收纳箱可向上自由拆装地被支承着,沿前述头盔收纳箱底壁在下方配置着空气滤清器与电池。
由于沿头盔收纳箱底壁在下方配置着空气滤清器与电池,可缩小车身前后长度。
由于头盔收纳箱可向上自由拆装地被支承着,如向上方脱开头盔收纳箱,可很容易地进行空气滤清器与电池的维护等作业。
权利要求2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中,前述电池被收纳进支承于车身构架上的、向上方开口的电池收纳箱中。
如向上方脱开头盔收纳箱,由于收纳于电池收纳箱中的电池露出,可很容易地进行电池的维护等作业。
权利要求3所记述的发明之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或2所记述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中,在前述头盔收纳箱底壁的一部分上,用自由开闭的盖构件构成了对应于前述电池的部分。
不需脱开头盔收纳箱,只需打开在头盔收纳箱底壁的一部分上构成的盖构件,即可很方便地进行电池的维护等作业。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整体侧视图;图2是表示内燃机悬挂构造的去掉罩的要部侧视图;图3是图2的HI-HI剖视图;图4是图2的IV-IV剖视图;图5是省略了一部分的局部俯视图;图6是图5的VI-VI剖视图。
下边,以图1~6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行图示说明。图1上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1的整体侧视图。
车身构架2为1根下构架4从头管3大致向下地延伸,其下端向后方弯曲,从该弯曲部起向左右分支、并为左右对称的一对主构架6、6向后方延伸。
连结左右主构架6、6间的横管5的中央部,连接于下构架4(该构架4延伸到主构架6、6的下方)的向后方弯曲的下端,加强了下构架4与主构架6、6的结合,提高其刚性。
该主构架6、6,从下构架4分支、大致水平地向后方延伸出去,构成底板部6a、6a;而后向斜上方立起,构成倾斜部6b、6b;其上部再向水平后方弯曲,形成水平部6c、6c,并与后辅架7相连接。
后辅架7,从上面看弯曲成コ字形,其后端连结起来。
在该车身构架2的前部头管3上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着的操纵轴10的下部连结于前叉11上;在前叉11上,通过前减振板12轴支承着前轮13;在操纵轴10的上部设有把手14。
在主构架6、6的倾斜部6b、6b间,于规定高度位置连结着横管8;在该横管8上通过后述的4个连结杆15,吊设着左右一对呈L形的托架16、16;由其水平部前端支轴50和比垂直部中央稍向下方的支轴51支承着变速箱25c的上部与后部,来悬架起内燃机25;该内燃机25搭载于主构架6、6的踏板部6a、6a间。
在通过4点连结杆15吊设的L形托架16、16上,通过架设于其垂直部间的枢轴17枢支着后叉18前端,从而可自由摆动地连结着后端。
在后叉18的后端轴支承着后轮19,在该后端与主构架6、6的倾斜部6b、6b的上部之间夹装着后缓冲器20、20。
在托架16、16的垂直部下端枢支承着主支架21。
支承着托架16、16的4点连结杆15为如下的构造,从前述横管8向前方突设着左右一对支承构架52a、52a,如图3所示,在两支承构架52a、52a之间一体地架设着支轴53,在支轴53上通过橡胶衬套55同轴地支承着外筒57。
在外筒57的左右,外环构件60、60通过连结构件59被一体地吊设在下方,通过左右外环构件60、60内的橡胶衬套61、61,支承着其左右端地将支轴50架设起来。
另外,从横管8向后方突设了左右一对支承构架52b、52b,在两支承构架52b、52b之间一体地架设着支轴54,与前方的支轴53一样,通过橡胶衬套56支承着外筒58。在外筒58上通过连结构件64外环构件65、65被一体吊设于下方,通过左右外环构件65、65内的橡胶衬套66、66支承其左右端地将支轴67架设起来。
在该指向左右水平方向而架设的前侧支轴50与后侧支轴67上,左右一对L形托架16、16,其水平部前后被贯穿地支承着。
从而,通过横管8与支承构架52a、52b,吊设着与车身构架2一体的前后支轴53、54以及托架16、16的前后支轴50、67形成了4点连结杆15。
弹性限制外筒57、58转动的机构设于横管8与前侧外筒57间。
即,在横管8上,矩形箱体70其开口向着外筒57倾斜被设置,其内部嵌入橡胶71,另外,从外筒57向斜上方突设的突起72插入箱体70的橡胶71内。
在托架16上沿前后方向施加负载时,基于橡胶衬套61、61的弹性变形,外环构件60、65前后位移,前侧外环构件60的位移,通过连结构件59借助橡胶衬套55的弹性变形使外筒57以支轴53为中心进行转动;而后侧外环构件65的位移,通过连结构件64借助橡胶衬套56的弹性变形使外筒58以支轴54为中心进行转动。
外筒57以支轴53为中心的转动通过突起72使橡胶71弹性变形而受到抑制。
在该托架16、16上,内燃机25被支轴50与支轴51支承着;后叉18的前端则由枢轴17枢支承着。
从而,内燃机25的振动借助夹设于4点连结杆15中的橡胶衬套55、56、61、66与橡胶71可以降低其向车身构架2的传递。
另外,从横管8向斜上方突设着支撑80,而在主构架6、6的水平部6c、6c的前部之横向件81a上立设着支撑81,由前侧支撑80与后侧支撑81支承着头盔收纳箱22。
头盔收纳箱22,其箱体部22a的后壁的上端向后方弯曲而形成大致水平延伸的遮檐部22b。
头盔收纳箱22的箱体部22a的底壁之规定部位抵接在前侧支撑80的上端水平面上,并以螺栓82、82螺纹固定其左右2部位;将头盔收纳箱22的遮檐部22b的下面规定部位抵接在后侧支撑81的上端水平面上,并以螺栓83、83螺纹固定其左右两部位。
在各支撑80、81的上端水平部的下面分别固定着螺母82a、83a,从上方拧入螺栓82、83,即由该螺栓82、83将头盔收纳箱22连结支承于支撑80、81上。
从而,取下4个螺栓82、83,即可很简单地将头盔收纳箱22从车身上取下。
在该头盔收纳箱22的后方,由横向构件81a与后部辅助构架7支承着燃料箱24,头盔收纳箱22的遮檐部22b覆盖着燃料箱24的上方。
支撑80支撑着头盔收纳箱22的箱体部22a之底壁的前后方向中央部,从该支承部往后的后半部底壁上形成了大致成矩形的开口;以盖构件24A可自由开闭地从上方闭塞该开口。
从该开口的周围向下方延伸出略成矩形的周壁22c。
在盖构件24A与从其下方的前述横管8向后方突出的支承构架52b之间的空间里,由螺栓85b、85b将电池收纳箱85固定支承于支承构架52b上。
电池收纳箱85大致呈矩形箱状,将其上端开口部留有间隙地插入向头盔收纳箱22下方延伸出来的周壁22c内,使上端开口相对并接近盖构件24A以及其右方的底壁部分。
在该电池收纳箱85中靠左侧收纳着电池86,并以带87将其捆紧固定。
在电池收纳箱85中,在靠左侧配置的电池86的右侧还有空间,在该空间内配设着控制部件88与点火部件89等。
因而,只要取下盖构件24A,便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电池86的维护与更换等作业。
另外,由于在电池收纳箱85的上部、在与向头盔收纳箱22的下方延伸的周壁22c之间存在有间隙,电池86的热量不会滞留地可以散发出去。
而且,从电池收纳箱85的后壁与底壁向下方及后方延设着后挡泥板85a。
内燃机25是具有OHC型气门机构的4冲程内燃机,曲轴箱25b与变速箱25c一体形成,一起内藏了变速机;从前侧曲轴箱25b突出来的气缸25a倒伏到近于水平状态,向上延伸出去的吸气管26向后方弯曲并与气化器27连接;从气化器27向后方延伸的吸气导管28向上方弯曲并连接到空气滤清器29上。
空气滤清器29在支撑80的前方沿头盔收纳箱22的箱体部22a的前半部底壁配置于头盔收纳箱22的下方;如图5所示,从俯视来看,它沿着头盔收纳箱22的形状呈半圆形,有效地利用了空间。
而且,头盔收纳箱22其底壁一部分凹进去,以避开该空气滤清器29的吸气导管29a。
像以上这样,由于沿着头盔收纳箱22的箱体部22a的底壁前后配置空气滤清器29与电池86,故不会由于空气滤清器29与电池86而加大车身的前后长度。
如取下头盔收纳箱22,空气滤清器29即暴露出来,故也可很简单地对其进行维护作业等。
在取下头盔收纳箱22时,也可同时对控制部件88与点火部件89进行维护等。
在车身前部,有前罩30与护腿罩31覆盖着头管3的前后,护腿罩31向左右展开、并沿下构架4向下方延伸。
在护腿31下半部中央的凹部中,与前叉11一体安装有前后覆盖着前轮13的上方的前挡泥板32。
在操纵轴10的上部包覆着操纵部罩33。
车身中央部,构成为通道状的底板隧道罩34从上方覆盖配置于车身宽度方向中央的内燃机25,底板隧道罩34的向左右展开的踏脚用的脚踏板36、36支承于主构架6、6的底板部6a、6a上。
底板隧道罩34为,上壁34a从护腿罩31的下端起倾斜地覆盖于内燃机25与气化器27的上方,左右侧壁34b、34b呈风道状地覆盖其侧方;同时,左右侧壁34b、34b进一步向后方延伸,一直到主构架6、6的倾斜部6b、6b的侧方,左右侧壁34b、34b的后部之间俯视略成U字形地开着口。
该左右侧壁34b、34b的前半部形成着大开口34c、34c,网格35、35可自由装拆地嵌入该开口34c、34c,由该网格35、35覆盖气缸头周围。
该开口34c、34c形成于从内燃机25的气缸头到气化器27的侧方;外气通过网格35、35排风,可冷却内燃机25,同时,可在不取下网格35、35的情况下,利用网格的孔维护气化器27。
沿底板隧道罩34的后部U字形开口、从头盔收纳箱22的前方起覆盖左右侧方的后罩37进一步向后方延伸、在后部燃料箱24的后方一直覆盖到后轮19的上方。
后罩37的上方开口为车座39可自由开闭地覆盖着,车座39具有下盖38,其前端部由支轴39a枢支于头盔收纳箱22的前端部。
嵌装于从内燃机25的变速箱25c的后部突出出来的输出轴40上的驱动链轮41、和一体设于后轮19上的从动链轮42之间架设着链条43,通过它们来传递动力。
从变速箱25c向左方突出着变速轴96,在其前端配装着变速杆97。
另一方面,在内燃机25的曲轴箱25b的左侧前端部,在上下两处由螺栓90、91固定着其后端的安装支撑92,如图2与图5所示地沿气缸25a在底板风道罩34的内侧向前方延设,在其前端上通过螺栓94可自由摆动地轴支承着变速踏板95。
如图2所示安装支撑92,从侧面看是大体呈三角形的中空板状构件,在安装支撑92的后部,三角形的2个角部分居于上下,这些角部由螺栓90、91固定于曲轴箱25b的左侧前端部。
从固定于曲轴箱25b的后部92c向前方延伸的前部上还有一个角部,并形成从该角部向上方延伸延出部92a。
在该延出部92a上沿水平方向向左突设着螺栓94。
在底板隧道罩34的左侧壁34b上,从下端缘起呈倒U字形地切出的开口34d形成于开口34c(前述网格35嵌入该开口34c)的下部,前述螺栓94向左外方贯穿该开口34d(参照图5与图6)。
螺栓94轴支着套筒94a,并拧入前述安装支撑92的伸出部92a上,在套筒94a的外端部嵌装着变速踏板95。该变速踏板95可自由摆动地被支承着。
变速踏板95沿底板隧道罩34的外面侧被设置,踏板臂从枢支承部向前后延伸,分别在顶端设踏部95a、95b,同时,杠杆部95c从枢支部向下方延伸,该杠杆部95c向下方贯穿矩形孔36a,而该矩形孔36a连通前述倒U字形开口34d地形成于底板36上。
向下方贯穿该底板36的杠杆部95c的下端、和嵌装于前述变速轴96的变速杆97之间连结着连结杆98;变速踏板95的操作、通过连结杆98使变速轴96转动,通过切换变速齿轮的啮合而进行变速。
这里的连结杆98,也有用钢索的。
变速踏板95,靠左底板36的右侧、沿底板隧道罩34设置,变速踏板95的前后踏部95a、95b分别位于左底板36的上方所需位置。
在变速踏板95的左侧有踏足部,驾驶者可很容易操作变速踏板95。
由于在一体延设于曲轴箱25b上的安装支撑92上、枢支承着变速踏板95,所以内藏于与曲轴箱25b一体的变速箱25c中的作为变速齿轮的变速作动部的变速杆97和变速踏板95处于被固定的位置关系,可不受内燃机25相对车身的相对移动的影响地通过连结杆98将变速踏板95的操作准确传递给变速杆97。
另外,由于在安装变速踏板95时不要求考虑了与变速杆97的位置关系的高的安装精度,故安装作业容易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仅变速踏板95配置于底板隧道罩34等罩的外侧,内燃机25其他安装支撑92等处在罩内侧,突设于安装支撑92上的支承变速踏板95的螺栓94所贯穿的底板隧道罩34的倒U字形开口34d设定为最小限度尺寸,该最小限度尺寸为与变速踏板95的枢支部分、枢支部近旁的摆动以及与内燃机25一同位移的位移不产生干涉的最小限度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变速踏板通过安装支撑进行安装,但也可以直接安装到内燃机上。
在底板隧道罩34的右侧壁34b上,在大致对应于左侧壁34b的倒U字形开口34d的部位形成开口34e,配设于内燃机25的气缸头上的点火塞99面临该开口34e,可从该开口对点火塞99进行维护。
通常,该开口34e由盖构件100封闭。
权利要求
1.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它是具有低底板式踏板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其特征在于,由车座的摆动可开闭其上部开口的头盔收纳箱可向上方自由装拆地被支承着;沿前述头盔收纳箱的底壁在其下方配置着空气滤清器与电池。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其特征在于,被支承于车身构架上的、向上方开口的电池收纳箱中收纳着前述电池。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记述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头盔收纳箱的底壁的一部分上,用自由开闭的盖构件构成对应于前述电池的部分。
全文摘要
一种不加大车身长度地可容易进行空气滤清器与电池的维护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在具有低底板式踏板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上,由车座39的摆动可开闭其上部开口的头盔收纳箱22可向上自由拆装地被支承着,沿前述头盔收纳箱22底壁在其下方配置着空气滤清器29与电池86。
文档编号B62J9/00GK1268457SQ0010477
公开日2000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30日
发明者八木泽胜一, 菊野顺二, 立石清一, 远城贞通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