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罩与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4392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罩与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瓦孿托车罩(cowl )与摩托车,尤其涉及罩住摩托车侧部的摩
托车用罩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罩住摩托车(motorcycle, 二轮摩托车)的罩(外壳)中,具有用于将 由例如散热器,发动机,排气管(air exhaust pipe)等热产生部分所产 生的热排放到车辆侧面的开口的罩作为用于罩住车辆侧部的侧罩已经是/> 知的。为了有效地从这样的开口排放热,在大多数传统的侧罩中,侧罩具 有在其表面上形成的凹陷,该凹陷从开口的位置向车辆后方延伸。由此, 在开口中产生负压,以形成从軍内侧流向罩外侧的气流(参见以下将要描
述的专利文献1和2)。
专利文献1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2001-80559专利文献2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9-7696
发明内容
然而,在传统的侧罩中,更优先抑制车辆宽度,这就导致将侧罩以侧 罩与车身压接(press contact)的方式设置。因此,这就使得形成足够深 的凹陷变得困难,并且因此产生的负压不足够大。另一方面,当侧罩向外 延伸以形成足够深的凹陷时,容易出现侧罩强度不够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以上提及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提供一种摩托 车罩,其能够获得足够的排热效果,并且能够确保足够的强度;以及包括该摩托车罩的摩托车。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罩包括管道,其布置于摩 托车的側部,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且具有形成于其中的内侧开口与 外侧开口 ,所述内侧开口沿车辆宽度方向位于内侧并且面向车身的内侧, 所述外侧开口沿车辆宽度方向位于外侧并且面向车身的外侧;和面板,其 用于罩住所述外侧开口的一部分,其中,从侧面观察时所述外侧开口中的 未被所述面板罩住的部分在从前面观察时被所述面板遮挡。
根据本发明,通过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管道确保用于摩托车的罩的 强度。而且,从侧面观察时的外侧开口中的未被面板罩住的该部分从前面 观察时被面板遮挡,使得在该部分上产生足够的负压,并且因此形成用于 冷却的足够的气流。


图i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侧视图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前视图3以放大的比例显示侧罩的邻近区域的侧视图4沿图3中所示的剖切线IV-IV的截面图5沿图3中所示的剖切线V-V的截面图6以放大的比例显示侧罩的排气口的邻近区域的透视图。
符号说明
l()-摩托车,12-前轮,14-前叉,16-车把手,18-翼子板,20-前罩,22-内侧 罩,22a-内侧开口, 22b-外侧开口, 22c-管道(duct) , 22d-凹陷,23-夕卜 侧罩,23a-台阶,24-车身框架,26-燃料箱,27-排气口, 28-骑乘者的座位, 29-侧罩,30-发动机,32-下罩,34-后轮,36-枢轴,38-摇臂,40-散热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将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为摩托车的前视 图。图3为以放大的比例显示摩托车的侧罩的邻近区域的侧视图。图4为 沿图3中的剖切线IV-IV的侧罩的端^L图。图5为沿图3中的剖切线V-V 的侧罩的端视图。图6为当从车辆的左后侧斜着观察摩托车的侧罩部分时 的放大的透视图。
如图1所示,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摩托车10中,可旋转地支撑前轮12 的轮轴的前叉14具有固定于其顶部的车把手16,并且可以通过车把手16 操作前轮12的方向向左和向右。前叉14具有固定于其上的翼子板18 (fender),翼子板18罩着前轮12的上部。包括头灯20a与防风板20b (windbreak plate )的前罩20布置于车把手16的前方。
用于支撑车把手16的头管24a布置于车把手16的下方,并且一对左 右车身框架24, 24从该头管24a向后下方延伸。燃料箱26布置于车身框 架24, 24的上方,并且骑乘者的座位28布置于燃料箱26的后方。由燃料 箱26供给的汽油驱动的发动机30通过车身框架24, 24悬挂,并且由下罩 32罩住发动才几30的下部。
发动机30的驱动力经由链条(未示出)传递至后轮34。后轮34的轮 轴由摇臂38支撑,该摇臂38由枢轴36支撑以4吏得能够自由摆动,枢轴 36布置于车身框架24, 24的后端部。这样能够驱动摩托车10前进,同时 根据路面状况上下移动后轮34。散热器40布置于发动机30的前方,以使 得面对车辆的前方,并且该散热器40通过流动的风(行驶风)冷却发动机 30的冷却水。
而且,摩托车10具有固定于其上的侧罩29,侧罩29包括内侧罩22 与外側罩23,其罩住车辆的两侧部分。内侧罩22与外侧罩23为树脂成形 的单独的元件。成形在内侧罩22上的固定座22e通过螺栓固定于外侧罩 23的内侧,藉此,侧罩22, 23整体固定。外侧罩23具有固定于其上的闪 光灯25, 25。
内侧罩22具有整体成形的管道22c,管道22c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
6并且其开口的横截面向外扩大。管道22c具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形成于内侧 端处的内侧开口 22a,内侧开口 22a面向车身内侧。管道22c具有沿车辆 宽度方向形成于外侧端处的外侧开口 22b,外侧开口 22b面向车身的外侧 并且大于内侧开口 22a。当从侧面观察摩托车10时,内侧开口 22a位于外 侧开口22b的内侧。而且,边缘部分22f从外侧开口 22b的周边延伸,并 且当从侧面观察摩托车10时,边缘部分22f的上部遮住车身框架24的一 部分。内侧开口 22a以沿车身框架24向车身下后方延伸的形状形成。内侧 开口 22a的上边缘位于车身框架24的底面之下,该车身框架的横截面以接 近矩形形状形成。而且,相似地,外侧开口 22b也以沿车身框架24向车身 下后方延伸的形状形成。外侧开口 22b的上边缘位于车身框架24的底面之 上(参见图3)。由于这个原因,来自发动机30与散热器40的热风可以 通过管道22c流畅地引向车身框架24的上方。
而且,如图3与5所示,内侧罩22的内侧开口 22a面向发动机30, 特别地,介于气釭盖30a与散热器40之间,因此,来自发动机30与散热 器40的热风可以迅速引入内侧开口 22a。进一步,如图5所示,内侧开口 22a的车辆后侧上的边缘比它的车辆前侧上的边缘更靠近内侧距离d。也就 是说,内侧开口 22a面向的方向倾向于车辆侧。由此,流动的风流畅地引 入内側开口 22a,以形成流过管道22c的气流(参见附图中示出的箭头H)。
而且,外侧罩23与内侧罩22相比近乎以较大的钩状形成,并且沿车 辆的上下方向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很大程度地弯曲(参见图2,图4与图5)。 更进一步,外侧罩23具有形成于其上部的台阶23a,台阶23a向外侧罩23 的边缘的外侧突出。以这种方式,外侧罩23以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外突出的
形状形成。
外侧罩23布置于比内侧罩22更进一步地偏向车辆的前方与车辆的下 方的位置。当从侧面观察摩托车10时,外侧罩23罩住内侧罩22的外侧开 口 22b的车辆的前方与车辆的下方部分。因此,当从侧面观察摩托车时, 外侧开口 22b的未被外侧罩23罩住的部分,也就是,外侧开口 22b的车辆的后方与车辆的上方的部分沿车辆宽度方向暴露在外侧。该部分为来自
发动机30与散热器40的热风的排气口 27。外侧罩23的上边缘沿车身框 架24向后下方延伸。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内侧罩22的外侧开口 22b的 上边缘还沿车身框架24向后下方延伸。为此,排气口 27沿车身框架24 向后下方延伸。以这种方式,形成排气口 27,以避开车身框架24,从而扩
大尺寸。
台阶23a布置于排气口 27的车辆的前侧(参见图1)。由此,当从前 方观察摩托车10时,排气口 27完全被外侧罩23遮挡,尤其被台阶23a 遮挡(参见图2)。以这种方式,通过流动的风在排气口 27附近产生负压, 以容易地将来自发动机30与散热器40的热风排向车辆外侧。而且,在内 侧罩22的边缘部分22f中,排气口 27的上方部分具有形成于其中的凹陷 22d,凹陷22d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由此,穿过凹陷22d的高速气流 位于排气口27的上方,借此,从排气口 27排出的热风通过气流迅速传送 至车辆的后方。
根据上述的摩托车10,当从前方观察摩托车IO时,形成于内侧罩22 上的管道22c的外侧开口 22b的部分被外侧罩23罩住,并且暴露的部分由 外侧罩23遮挡。因此,通过流动的风,围绕排气口 27产生足够的负压, 因此,热风能够有效地排出到车辆的外侧。而且,形成有沿车辆宽度方向 延伸的管道22c的内侧罩22固定于外侧罩23的内侧。因此,侧罩29作为 整体具有足够的强度。
权利要求
1. 一种摩托车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包括管道,其布置于摩托车的侧部,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且具有形成于其中的内侧开口与外侧开口,所述内侧开口沿车辆宽度方向位于内侧并且面向车身的内侧,所述外侧开口沿车辆宽度方向位于外侧并且面向车身的外侧;和面板,其用于罩住所述外侧开口的一部分,其中,从侧面观察摩托车时所述外侧开口中的未被所述面板罩住的部分在从前面观察摩托车时被所述面板遮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为与所述面板分离的部分,并且整体成形。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罩,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开口大于所述内侧开口。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罩, 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开口面向的方向倾向于车辆的前侧。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开口面向安装于摩托车的发动机与布置于发动 机前方且用于冷却发动机冷却水的散热器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罩,其特征在于,摩托车包括一对从头管向后下方延伸的左、右车身框架,以及所述内侧开口的上边缘位于所述车身框架的底面之下,并且所述外侧 开口的上边缘位于所述车身框架的底面之上。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罩, 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开口的上边缘向后下方延伸。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摩托车罩,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开口的上边缘向后下方延伸。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罩,其特征在于,从侧面观察摩托车时的外侧开口中的未被所述面板罩住 的部分以向后下方延伸的形状形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罩, 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以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外突出的形状形成。
11. 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罩的摩托
全文摘要
提供摩托车罩,其能够获得足够的热排放效果,并且其能够确保足够强度;以及包括摩托车罩的摩托车。摩托车的侧罩(29)包括管道(22c),其布置于摩托车的侧部,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且具有形成于其中的内侧开口(22a)与外侧开口(22b),内侧开口(22a)沿车辆宽度方向定位于内侧,并且面向车身的内侧,外侧开口(22b)沿车辆宽度方向定位于外侧,并且面向车身框架的外侧;罩住外侧开口(22b)的一部分的外侧罩(23)。从侧面观察摩托车时外侧开口(22b)中的未被外侧罩(23)罩住的部分在从前面观察摩托车时被外侧罩(23)遮挡。
文档编号B62J17/00GK101423085SQ20081017079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31日
发明者若松克光, 高桥邦之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