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驱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6681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往复驱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是往复驱动自行车。
现有的自行车都是作圆周运动方式蹬车驱动自行车,当自行车行驶到一定坡度路上时,车速慢、惯性力小,当圆周运动方式蹬车处于上下死点时就使不上劲车不能前进,骑车人只好下车推行。另外,传统自行车的驱动力量主要是来自骑车者的人体重量经腿部传送到自行车脚蹬上驱动自行车前进,人的腿部力量大部分没有发挥出来,所以,传统的自行车在山区行驶不尽人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往复运动驱动方式,消除圆周运动驱动方式的上下死点位置,利用可调节前后位置的车座与可调节角度的靠背板使背部能顶住腿部蹬车时的反作用力,充分发挥腿部力量的往复驱动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完成的,它主要包括往复脚蹬装置,棘轮装置,传动装置,可以前后移动位置的车座,可调节角度的靠背板等组成,工作时两只腿分别往复驱动左右脚蹬杆,当一只腿还没有将脚蹬杆推动到极限位置时,另一只腿紧接着推动另一只脚蹬杆加力,使传动装置在任何位置上都在吃力,使自行车在坡度比较大的山区路上能正常行驶,如果在最大的山坡路行驶时,可以前后移动车座位置,调整靠背板角度,使背部能够顶住腿部往复蹬车时的反作用力,发挥腿部的最大蹬车力量,按150斤体重的农民估算,基本上作用在脚蹬部位的力量约150斤,而这位农民腿部蹬车力量在短时间内可达500斤左右,约是体重的3倍左右。这种力量可以在任何坡度的公路上行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上坡路使用时双腿的蹬车力量可以连续不断的传输到自行车动装置上,在更大角度的山坡路上可使用靠背板抵抗双腿蹬车时的反作用力,发挥人体腿部的最大力量。在长距离大角度坡度的山坡公路上能顺利行驶。而且车座位置可以安装得很低,上下车时双脚可以平安的着地。
结合附图描述最佳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附
图1可前后移动位置的车座[16]安装在车架[1]上,车座[16]上加工有定位孔组[21],靠背板[17]安装在车座[16]上靠背板[17]上安装有定位销[18],后轮[20]安装在车座[16]的下边,左脚蹬杆[3]朝上安装在自行车上,上部安装有脚蹬板[2],中部安装有棘爪[4],下部套在轴上。右脚蹬杆[14]也朝上安装在自行车上,上部安装有脚蹬板[5],下部安装有棘爪[15],中部套在轴上。棘轮[12],大链轮[13],左脚蹬杆[3],右脚蹬杆[14]全部安装在同一根轴上,大链轮[13],棘轮[12]是固定在轴上,左脚蹬杆[3],右脚蹬杆[14]是活动套在轴上的,前轮[10]安装在车架[1]前面,可以转向,车把杆[8]通过锣杆[9]可以调节角度,活动车把[6]通过锣杆[7]可以调节长短。工作时左右腿分别推动左右脚蹬杆[3]、[14],棘爪[3]推动棘轮[12]的上半部分位置,棘爪[15]推动棘轮[12]的下半部分位置,使力量源源不断的经大链轮[13]带动小链轮[19]后轮[20]使自行车前进。在大角度山坡路上行驶时,前后移动车座[16]位置,调整靠背板[17]角度,使骑车者背部正好能顶住腿部蹬车时的反作用力。发挥腿部的最大能量。
根据需要本实新型的棘轮[12]可改成磨擦轮,棘爪[4]、[15]可改成磨擦片。
根据需要本实新型脚蹬杆[3]、[14]上可安装回位弹簧。
根据需要本实新型可改装成三轮车。
权利要求1.一种往复驱动自行车,主要包括车架、车轮、传动装置、可前后移动位置的车座、可调节角度的靠背板、往复运动的脚蹬装置、棘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左脚蹬杆[3]与右脚蹬杆[14]朝上安装在自行车上,棘爪[4]安装在棘轮[12]的上部,棘爪[15]安装在棘轮[12]的下部,车座[16]可以前后移动位置,靠背垫[17]可以调节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书所述的往复驱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棘轮与刺爪可采用磨擦轮与磨擦片。
专利摘要一种往复驱动自行车,主要由往复脚蹬装置、传动装置、可前后移动的车座、可调整角度的靠背板构成,上坡路骑车时,由于往复方式蹬车,没有圆周运动方式蹬车时的上下死点,能保持自行车在坡路正常行驶,如在大坡度行驶,可调整车座位置与靠背板角度,使背部顶往蹬车时的反作用力,充分发挥腿部的力量。
文档编号B62M1/24GK2485208SQ0123526
公开日2002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7日
发明者高顺泉 申请人:高顺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