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把手的平移及角度调整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8571阅读:24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车把手的平移及角度调整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动车把手的平移及角度调整构造,尤指一电动车的把手部于调整倾仰角度后可确实定位,同时并使把手部顶端的把手角度维持不动的崭新设计者。
背景技术
按,现今的电动车把手调整倾斜角度的结构中,常常于调整把手仰角时,使得电动车把手的倾角过于倾斜,而不适用于骑乘者握持;基此,乃有业者研发出一种如台湾专利公告第579845号的相关专利前案,其主要是利用一平行连杆组予以构设形成把手部,致使把手部于调整倾斜角度时,仍能透过平行连杆组使顶部的把手平行位移,而不随把手部倾斜仍能保持水平状态,且该结构更藉由一设置于连杆组上的控制组予以限制连杆组的移动,使把手部于调整至预定角度时,得以藉由该控制组予以定位者。
详观该结构把手部的角度固定主要是藉由控制组中的卡掣块与控制杆的配合,藉使控制组内的控制杆与卡掣块上的卡掣孔呈同心状时,即得以调整把手部的角度,待调整过后,再放松卡掣块的卡掣孔使其与控制杆非为同心,即得以达到卡掣定位的目的,并使把手部维持固定于某一角度。
在上述的定位结构中,实不难以发觉其尚存有些许不足之处,主要原因是归纳如下该结构的定位上仅藉由控制组内的控制杆与卡掣块的卡掣孔非为同心状而使把手定位,然而,该结构于使用日久后,该卡掣孔内孔缘容易与控制杆产生磨擦,不是使得卡掣孔容易扩孔,就是使控制杆周容易磨损,进而使得把手的定位上并不确实,常有晃动的缺失存在,易与人一种品质不佳的联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于调整电动车把手部的倾斜角度时,不仅可确实使把手部的倾斜角度固定,同时,并能使把手部上方的把手得以保持平行移动的电动车把手的平移及角度调整构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电动车把手的平移及角度调整构造,其包括把手管、平行连杆组、固定座、嵌位片、连动索及弹簧,而设置于电动车的前轮叉杆顶端,其中,把手管顶端是接设一把手,底端则设具枢接座,以供枢接平行连杆组,其中固定座,其是与前轮叉杆相接,而用以枢接平行连杆组及嵌位片;平行连杆组,其底端是固设有具嵌齿轮的枢轴,且令枢轴枢接于固定座上,使平行连杆组可相对固定座倾斜,而把手管则透过平行连杆组而平移;嵌位片,其是对应平行连杆组的嵌齿轮而枢设于固定座中,并于嵌位片上设具与嵌齿轮对应的嵌齿;动索,是与嵌位片固结,而用以控制嵌位片相对平行连杆组的嵌齿轮移动;弹簧,其二端是分别设置于固定座及嵌位片上,而用以牵制嵌位片,使其嵌抵于平行连杆组的嵌齿轮上定位者。
该固定座面上是设有滑槽。
采用上述方案后,藉使嵌位片受连动索带动而拉动弹簧使其嵌齿退离嵌齿轮,以令平行连杆组枢轴的嵌齿轮相对嵌位片转动适当角度后,再令嵌位片受弹簧拉力嵌抵于嵌齿轮上,俾以固定平行连杆组的角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主作动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调整示意图(一);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调整示意图(二)。
1 把手管11把手12握把 13枢接座2 平行连杆组21杆体22枢轴 23嵌齿轮3 固定座31滑槽32滑槽 33固定孔34枢耳 341 枢孔35延伸片351 固结座36定位栓361 螺帽37固定栓371 螺帽4 嵌位片41嵌抵翼411 嵌齿 42固位孔
43固位孔 5 连动索6 弹簧61螺栓611 螺帽62螺栓7 前轮叉杆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包括把手管1、平行连杆组2、固定座3、嵌位片4、连动索5及弹簧6,而设置于电动车的前轮叉杆7顶端,其中把手管1顶端是接设把手11,把手11上是设有一与连动索5相连动的握把12,把手管1底端则设具枢接座13,以供枢接平行连杆组2;平行连杆组2是设具二杆体21,杆体21顶端是枢接于枢接座13上,底端则设具中空枢轴22,枢轴22的端部上是固设有一嵌齿固定座3是与电动车的前轮叉杆7相接,而于其座面上是设具二长条形的滑槽31、32及二固定孔33,并于固定座3底部延伸出设具枢孔341的枢耳34;又,该固定座3的座顶缘是向内延伸出一延伸片35,并于该延伸片35上设有一固结座351,以供连动索5穿伸其中;嵌位片4是向两侧延伸形成底缘设具嵌齿411的嵌抵翼41,并于嵌位片4上对应固定座3的滑槽31、32而穿设固位孔42、43;连动索5是用以控制嵌位片4在固定座3内上、下移动;弹簧6的二端是配合螺栓61、62而分别固设于固定座3的枢耳34,以及穿伸于滑槽32中与嵌位片4固结连动(于本实施例中,弹簧最好为一拉伸弹簧);藉之,于组设时,如图1、3所示,是令平行连杆组2以其底部的枢轴22配合固定栓37穿伸固定座3的固定孔33后以螺帽371枢结于固定座3中,使平行连杆组2的杆体21得以枢轴22为旋转中心,而相对固定座3旋动。再令定位栓36穿过固定座3的其一滑槽31中,与穿伸于固结座351中的连动索5相互固结后,再穿伸固设于嵌位片4的固定孔42中,并配合螺帽361予以接设,而弹簧6的二端是配合螺栓61、62而分别固设于固定座3枢耳34的枢孔341,以及穿伸于滑槽32中配合一螺帽611而与嵌位片4的固定孔43中予以固结连动,致使嵌位片4得以受弹簧6拉抵而以其嵌抵翼41底缘的嵌齿411恒嵌抵于平行连杆组2底部的嵌齿轮23,使平行连杆组2得以维持固定的角度。
于实施时,如图4所示,是拉动该连动索5,使嵌位片4克服弹簧6的拉力,而以接设于嵌位片4上的定位栓36与螺栓61顺沿固定座3的滑槽31、32而上移,使嵌抵翼41底缘的嵌齿411完全脱离平行连杆组2底部的嵌齿轮23,使平行连杆组2解除定位状态,复而调整平行连杆组2的倾斜角度,该平行连杆组2的杆体21将以其底部的枢轴22相对固定座3上的固定栓37转动,如图5所示,该固设于平行连杆组2底部的枢轴22将带动固设其上的嵌齿轮23相对嵌位片4转动,复而放松连动索5时,该嵌位片4将因弹簧6的回复力所致,而再度下降以其嵌齿411嵌抵于已转动过的嵌齿轮23上定位,而枢接于平行连杆组2顶端的把手11则如图6所示为平行移动的习用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动车把手的平移及角度调整构造,其构造可信心电动车的把手于调整角度时得以平行移动,而不致于调整倾斜角度时一并使把手歪斜,且把手的定位确实,实有异于习见设计,诚已合乎新型相关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车把手的平移及角度调整构造,其包括把手管、平行连杆组、固定座、嵌位片、连动索及弹簧,而设置于电动车的前轮叉杆顶端,其中,把手管顶端是接设一把手,底端则设具枢接座,以供枢接平行连杆组,其特征在于固定座,其是与前轮叉杆相接,而用以枢接平行连杆组及嵌位片;平行连杆组,其底端是固设有具嵌齿轮的枢轴,且令枢轴枢接于固定座上,使平行连杆组可相对固定座倾斜,而把手管则透过平行连杆组而平移;嵌位片,其是对应平行连杆组的嵌齿轮而枢设于固定座中,并于嵌位片上设具与嵌齿轮对应的嵌齿;连动索,是与嵌位片固结,而用以控制嵌位片相对平行连杆组的嵌齿轮移动;弹簧,其二端是分别设置于固定座及嵌位片上,而用以牵制嵌位片,使其嵌抵于平行连杆组的嵌齿轮上定位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把手的平移及角度调整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面上是设有滑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动车把手的平移及角度调整构造,其包括把手管、平行连杆组、固定座、嵌位片、连动索及弹簧,其中,电动车的把手管底端是设具枢接座,以供枢接平行连杆组,该平行连杆组底端是固设有具嵌齿轮的枢轴,适以枢轴枢接于固定座上;嵌位片是枢设于固定座上,其与嵌齿轮相对的缘侧是设具嵌齿;连动索是与嵌位片固结,而用以控制嵌位片相对嵌齿轮移动;弹簧二端是分别设置于固定座及嵌位片上,以令嵌位片受弹簧拉力而嵌抵定位于平行连杆组的嵌齿轮上;藉由嵌位片相对平行连杆组的嵌齿轮退离或嵌卡,而得以调整及固定平行连杆组的角度。
文档编号B62K21/00GK2752156SQ200420057240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7日
发明者何东昇 申请人:康扬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