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把手的调整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9651阅读:35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车把手的调整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动车把手的调整构造,尤指一可多段式调整把手倾斜角度,且其角度定位确实的崭新设计者。
背景技术
按,目前常见的电动车把手调整构造中,乃有一种如台湾专利公告第547418号所示的专利相关前案,其主要是包括龙头底杆、固定座、定位栓、固定片及拨片(其细部构造请参其专利公报),其主要是藉由拨片上端向内压按或松放,使拨片向外拉出或回推定位栓的圆钮,而令定位栓的栓杆脱离或穿入固定座的对接片的定位孔,让电动车龙头得以自由调整前倾、后仰角度或锁住固定。
详观前述电动车把手调整构造中,其主要是藉由定位栓的栓杆相对该对接片上的定位孔穿伸而定位,然而,该种定位角度常常受限于对接片上定位孔的孔数,使得该龙头把手角度无法多角度调整。
再加上,该种定位构造是利用定位栓的栓杆相对对接片上的定位孔伸缩而得以达到角度控制的目的,然而,依该习用前案所揭的构造中,整个把手仅靠一定位栓予以定位,一旦定位栓未确实伸入定位孔中时,把手即容易意外折收,其定位使用上相当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提供一种可调整把手的倾斜角度且定位确实的电动车把手的调整构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电动车把手的调整构造,其包括固定座、扣掣单元、连动索及定位齿座,而设置于电动车的把手管底端与前轮叉杆顶端,其特征在固定座是与把手管相接,而用以枢接扣掣单元及定位齿座;扣掣单元是包括二掣动块、一弹簧及一套筒,该掣动块的其一端部是设具通孔,而另一端部则形成扣掣端,并于掣动块缘侧凸设供连动索固结其上的枢接耳,套筒是穿伸枢结于二掣动块的通孔中,使二掣动块彼此枢连,并供固设于固定座上,而弹簧则设于二掣动块间;定位齿座是与前轮叉杆相接,定位齿座上是设有具嵌齿的嵌齿块,并于嵌齿块面上穿设以供固接于固定座的套筒。
该定位齿座是设具二相互并列的嵌齿块,且二嵌齿块上所设具的嵌齿齿向互为相反。
该二掣动块上是设有限位杆,而固定座面上则对应设有限位孔,以限制二掣动块依预定路径而在固定座内张合动作。
该套筒内是为内螺孔,并进一步配合螺栓固结于固定座。
采用上述方案后,藉使固定座连同扣掣单元相对定位齿座相接,二掣动块恒为相向而以其扣掣端分别扣抵于二嵌齿块的嵌齿上,并受连动索控制而张开退离,以供把手管连动固定座相对定位齿座倾斜调整后,再藉掣动块的扣掣端再度嵌抵于定位齿座的嵌齿块上定位。本实用新型利用二掣动块以不同方向分别扣掣于定位齿座上的嵌齿块上,提供双方向上的定位,其定位确实,使用调整上相当的安全,且由于嵌齿块周缘是布设有嵌齿,故可提供把手管的角度调整范围较大,实具有一极佳的灵活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主作动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调整示意图。
1 固定座11固位杆12 固定孔13限位孔2 扣掣单元 21掣动块211 通孔 212 扣掣端213 枢接耳214 固位孔22 弹簧 221 螺栓222 限位杆23套筒231 内螺孔232 螺栓3 连动索31分线器311 拉索 312 拉索4 定位齿座 41延伸杆42、42A 嵌齿块421、421A 嵌齿422 枢接孔43套筒431 内螺孔432 螺栓5 把手管51把手52 握把 6 前轮叉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包括固定座1、扣掣单元2、连动索3及定位齿座4,而设置于电动车把手管5底端与前轮叉杆6顶端;该把手管5上是接设把手51,而于把手51上设置一与连动索3相接的握把52,其中固定座1上是设具与把手管5相接的固位杆11,并于二侧座面上设具用以枢接扣掣单元2及定位齿座4的固定孔12,且于侧座面上开设二斜向的长条形限位孔13;扣掣单元2是包括二掣动块21、一弹簧22及套筒23,该掣动块21的其一端部是设具通孔211,而另一端部则渐缩形成扣掣端212,并于掣动块21缘侧凸设枢接耳213,以供连动索3固结其中,且掣动块21中段是设具固位孔214,以供弹簧22(于本实施例中,弹簧22最好是为一拉伸弹簧)配合螺栓221及限位杆222固设其中;又,套筒23二端是为内螺孔231而相对二掣动块21的通孔211予以穿伸枢结,以供二掣动块21得以套筒23为枢接点而张合动作;连动索3是受枢设于把手51上的握把52所控制,并于连动索3上设具分线器31,而将同一条的连动索3分设成二拉索311、312,适予分别枢设于二掣动块21的枢接耳213上,而用以连动掣动块21动作;定位齿座4底端是延设一与电动车的前轮叉杆6相接的延伸杆41上,并于定位齿座4上设有二并列的嵌齿块42、42A,每一嵌齿块42、42A的周缘是布设有互为相反齿向的嵌齿421、421A,且于嵌齿块42、42A侧块面上居中设有枢接孔422,以供二端部设具内螺孔431的套筒43容伸其中;藉的,于组设时,如图3所示,使扣掣单元2的套筒23配合螺栓232固接于固定座1的固定孔12中,使固定座1与套筒23为固接不动,而套筒23与二掣动块21为活动枢接的组合状态,而弹簧22二端则配合螺栓221与限位杆222而分别固设于二掣动块21的固位孔214(请参图1所示)上,令二掣动块21之间可受弹簧22的牵制力而恒维持相向的状态,而限位杆222则凸伸于掣动块21的表面上,适穿伸于固定座1的限位孔13中。
复令固定座1连同扣掣单元2而相对定位齿座4套设,并以螺栓432相对嵌齿块42(以下图式中,由于嵌齿块42A与嵌齿块42重合,故不予标示)上的套筒43二端锁设组接,使二掣动块21得以其扣掣端212分别扣抵于定位齿座4的二嵌齿块42的嵌齿421齿间内定位,进而使把手管5因固定座1与定位齿座4为固定状态,而无法相对前轮叉杆6旋动调整,俾以使把手管5得以维持固定角度。
如于调整把手管5的角度时,如图4、5所示,是握抵设置于把手51上的握杆52,使其连动连动索3拉紧,进而使连动索3所分出的拉索311、312得以分别拉动二掣动块21的枢接耳213,使二掣动块21得以套筒23为旋动中心张开,进而带动弹簧22撑张,而二掣动块21的扣掣端212将因二拉索311、312的连动而脱离嵌齿块42上的嵌齿421,同时,该二掣动块21的张合动作将受到其限位杆222及固定座1的限位孔13予以限制,使二掣动块21得以依预定路径张开移动,而得以解除与嵌齿421啮合的定位状态。
而于二掣动块21的扣掣端212脱离嵌齿块42嵌齿421的同时,是令把手管5相对前轮叉杆6弯折,该把手管5底部固设的固定座1将以容伸于定位齿座4上的套筒43为旋动中心而相对定位齿座4倾斜适当角度后,再放开握把52使连动索3放松二拉索311、312,使二掣动块21的扣掣端212再度因弹簧22的牵制力而嵌抵于定位齿座4的嵌齿块42上定位,由于该嵌齿块42周缘是布设有嵌齿421,故其调整范围相当的大,调整使用上亦具有一极佳的灵活性。
如此一来,乘坐者仅需藉由握紧设置于把手51上的握把52,并予弯折把手管5,即得以调整把手管5角度,其定位上由于是以扣掣单元2中掣动块21的扣掣端212直接嵌抵于定位齿座4中二嵌齿块42、42A的嵌齿421、421A齿间,其定位相当确实,使用上实具有一极佳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动车把手的调整构造,其结构可多向调整把手角度,实较习用结构更具一进步性,而有异于习见设计,诚已合乎新型相关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车把手的调整构造,其包括固定座、扣掣单元、连动索及定位齿座,而设置于电动车的把手管底端与前轮叉杆顶端,其特征在于固定座是与把手管相接,而用以枢接扣掣单元及定位齿座;扣掣单元是包括二掣动块、一弹簧及一套筒,该掣动块的其一端部是设具通孔,而另一端部则形成扣掣端,并于掣动块缘侧凸设供连动索固结其上的枢接耳,套筒是穿伸枢结于二掣动块的通孔中,使二掣动块彼此枢连,并供固设于固定座上,而弹簧则设于二掣动块间;定位齿座是与前轮叉杆相接,定位齿座上是设有具嵌齿的嵌齿块,并于嵌齿块面上穿设以供固接于固定座的套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把手的调整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齿座是设具二相互并列的嵌齿块,且二嵌齿块上所设具的嵌齿齿向互为相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把手的调整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二掣动块上是设有限位杆,而固定座面上则对应设有限位孔,以限制二掣动块依预定路径而在固定座内张合动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把手的调整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套筒内是为内螺孔,并进一步配合螺栓固结于固定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动车把手的调整构造,其包括固定座、扣掣单元、连动索及定位齿座,而设置于电动车的把手管底端与前轮叉杆顶端,其中,该固定座是与把手管相接,而于座内枢接扣掣单元后与定位齿座接设;而扣掣单元是包括二掣动块及一弹簧,该二掣动块间是设有一弹簧相互牵制,且二掣动块分别受二连动索固结而连动;而定位齿座是设具嵌齿块而与前轮又管相接;藉使二掣动块分别受弹簧扣抵于定位齿座的二嵌齿块上,并受连动索控制而退离嵌齿块,以供把手管连动固定座相对定位齿座倾斜调整后,再藉扣掣块再度嵌抵于定位齿座的嵌齿块上定位,提供双方向上的定位,其定位确实,把手管的角度调整范围较大。
文档编号B62K21/00GK2743211SQ200420117090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7日
发明者何东昇 申请人:康扬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