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9404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有车座罩和拉杆(glove bar)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传统上,此类型的摩托车例如包括专利文献1(JP-A-5-286469(第2-3页,图1、10、11、13))中公开的摩托车。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摩托车包括车座罩,其从左右两侧和后部覆盖车座后部的下部。车座罩被安装到车身框架并在其后部上设置有拉杆,拉杆在车身的横向上突出。
当就座在车座后部上的同乘者稳定身体上部,或者驾驶员抬起车身后部以支起主支架时,拉杆被抓握并且通过支柱而安装到车身框架和车座罩,该支柱设置在车身纵向上的两端处以在车身内侧延伸。
安装到车身框架的拉杆具有延伸穿过车座罩和车身内侧的支柱,并且支柱的车身内侧端部安装到车身框架。安装到车座罩的拉杆具有安装到车座罩的支柱的车身内侧末端。
此外,除了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现有技术文献信息所指定的现有技术文献外,直到本申请的递交日为止本申请的申请人也未能发现与本发明密切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

发明内容
对于上述传统摩托车,其中拉杆安装到车身框架的构造导致拉杆的支柱和车座罩中用于通过拉杆的孔之间的间隙在许多情况下变得不均匀而损害外观的问题。此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拉杆通过螺栓安装到车身框架并且车座罩通过模制而制造,所以包括比普通加工更大的公差和制造误差,从而频繁地导致支柱位置和用于通过拉杆的孔的位置之间的不一致。为了使得连接部分上的间隙均匀,需要以高精度进行拉杆的制造和组装以及车座罩的模制,因此不能避免成本增大。
另一方面,其中拉杆安装到车座罩的构造引起这样的问题,即因为与驾乘者上身重量相对应的重量从拉杆施加到车座罩(这使得需要增强车座罩刚度),所以车座罩重量增大。
本发明意在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其目的是在力图减小成本的同时防止在拉杆和车座罩之间的连接部分上形成间隙而损害外观,以及能够通过提供减小从拉杆施加到车座罩的负荷的结构来实现车座罩的轻量化。
如下实现此目的。
(1)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包括设置在车座之后的车座罩和设置在所述车座后部附近的一对左右拉杆,所述拉杆的后部和所述车座罩一体地形成,并且所述拉杆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安装到车身框架。
(2)除了根据(1)中所述发明的摩托车构造外,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还包括前安装件和后安装件,所述拉杆的前部通过所述前安装件从侧面安装到车身,所述拉杆的后部通过所述后安装件从上方安装到所述车身,所述拉杆被布置成至少其前部在侧视图中观察时向前下方倾斜,并且所述前安装件布置在所述拉杆的前部的前延长线上。
(3)除了根据(2)中所述发明的摩托车构造外,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所述后安装件被所述车座从上方覆盖。
(4)除了根据(1)中所述发明的摩托车构造外,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所述车座罩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个侧壁弯曲形成为当从所述车身的后部观察时向所述车身外侧凸起。
(5)除了根据(4)中所述发明的摩托车构造外,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座罩的侧壁的内表面上以垂直延伸的增强肋。
(6)除了根据(5)中所述发明的摩托车构造外,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还包括安装到所述增强肋的尾灯。
(7)除了根据(5)中所述发明的摩托车构造外,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所述增强肋设置在所述后安装件附近。
(8)除了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发明的摩托车构造外,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所述拉杆和所述车座罩用具有玻璃纤维的增强塑料模制成型。
根据本发明,因为车座罩与拉杆一体形成,就外观而言不会引起在两者之间的连接部分上形成间隙的问题,即使两者如同分别形成拉杆和车座罩的情况下一样不以高精度形成。此外,由于一体成型而可以实现制造工艺的简化和成本的显著下降。
此外,因为拉杆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安装到车身框架,所以虽然车座罩与拉杆一体形成,但施加到拉杆的负荷的主要部分可以有效地由车身框架承载,并且从拉杆施加到车座罩的负荷可以降低。所以,车座罩可以被形成为在厚度上较薄,由此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和轻量化。
根据(2)中所述的发明,将拉杆的前端安装到车身框架的安装螺栓位于负荷的作用线上,并且负荷的传递路径被形成为直线,因此拉杆前端的安装到车身框架的那些部分可以形成为紧凑并具有高强度。此外,工人可以在从上往下看的同时夹紧安装螺栓(拉杆的后部通过其安装到车身框架),因此可以容易地将拉杆安装到车身框架。
根据(3)中所述的发明,因为车座可以防止拉杆后部的安装到车身框架的那些部分从车身的外观显露出来,所以与使用封盖来覆盖并隐藏拉杆后部的安装部分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并实现成本降低。
根据(4)中所述的发明,因为与车座罩的两个侧壁形成为呈现垂直延伸平板的形状的情况相比,两个侧壁在刚度上被增强,所以车座罩可以形成为厚度更薄。所以,可以进一步实现成本降低和轻量化。
根据(5)中所述的发明,因为增强肋增强了车座罩侧壁的刚度,所以车座罩可以形成为厚度更薄。所以,可进一步实现成本降低和轻量化。
根据(6)中所述的发明,因为尾灯可以安装到车座罩而无需使用专门安装尾灯的任何支架,所以可实现将尾灯安装到车座罩上的成本降低。
根据(7)中所述的发明,因为施加到增强肋的负荷可以由车身框架承载,所以车座罩在刚度上可以被进一步增强。
根据(8)中所述的发明,因为虽然由拉杆和车座罩构成的一体成型件与传统拉杆相比形成为尺寸很大,但其可以被形成为具有较轻重量。所以,拉杆和车座罩可以一体地形成,同时车身重量的增大被减到最小。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的后视图。
图4是以放大比例示出车座部分的侧视图。
图5是以放大比例示出拉杆安装部分的侧视图。
图6是以放大比例示出拉杆安装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拉杆和车座罩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拉杆和车座罩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拉杆和车座罩的后视图。
图10是示出拉杆和车座罩的立体图。
图11是沿着图7中线XI-XI所取并示出拉杆和车座罩的横截面图。
图12是沿着图4中线XII-XII所取的横截面图。
图13是沿着图4中线XIII-XIII所取的横截面图。
图14是沿着图4中线XIV-XIV所取的横截面图。
图15是沿着图4中线XV-XV所取的横截面图。
图16是沿着图5中线XVI-XVI所取的横截面图。
此外,图中标号2表示拉杆,8表示车身框架,13表示车座,15表示车座梁,16表示横构件,24表示车座罩,25表示杆,26表示把手,27表示撑条,28表示前安装支架,29表示后安装支架,30表示加固板,31表示安装车架,32、34表示安装螺栓,36表示尾灯,41表示侧壁,42表示上壁,并且43表示增强肋。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至16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该摩托车的俯视图,而图3是示出该摩托车的后视图。图4是以放大比例示出车座部分的侧视图,图5是以放大比例示出拉杆安装部分的侧视图,图6是示出该拉杆安装部分的俯视图,图7是示出拉杆和车座罩的侧视图,图8是示出该拉杆和车座罩的俯视图,图9是示出该拉杆和车座罩的后视图,而图10是示出该拉杆和车座罩的立体图。
图11是沿着图7中线XI-XI所取并示出该拉杆和车座罩的横截面图,图12是沿着图4中线XII-XII所取的横截面图,图13是沿着图4中线XIII-XIII所取的横截面图,图14是沿着图4中线XIV-XIV所取的横截面图,图15是沿着图4中线XV-XV所取的横截面图,而图16是沿着图5中线XVI-XVI所取的横截面图。此外,在图12至图16中仅绘出了车身相对于车身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C的左侧。
在图中,标号1表示设置有根据此实施例的拉杆2的摩托车。标号3表示摩托车1的前轮,4表示前叉,5表示转向车把,6表示前罩,7表示燃油箱,8表示车身框架,9表示水冷式4冲程4缸发动机,10表示排气管,11表示后臂,12表示后轮,并且13表示车座。
排气管10形成为使得每缸的排气通道在发动机9之后汇集成一个排气管,并且从汇集部分向上延伸通过后臂11的前端以连接到位于车座13和后轮12之间的消声器14(参见图4和5)。通过一体地形成驾驶员车座13a和同乘者车座13b来形成车座13,并且车座13被支撑在形成车身框架8后部的一对左右车座梁15(参见图4至6)上。
车座梁15分别由如图12至15所示具有圆形横截面的管形成,并且其后端通过如图6和15所示的横构件16连接到彼此。安装到横构件16的是下述拉杆2的后部和消声器14。
消声器14形成为整体上呈现薄的盒体形状,并且通过焊接到消声器上表面在纵向方向上的大体中部的安装支架17和安装到安装支架17的安装板18,而安装到横构件16,如图5和6所示。安装板18在被放置于横构件16上的状态下通过安装螺栓19从上安装到横构件16,并且通过垫圈20将安装支架17安装到其上。垫圈20在其轴向方向定向在车身纵向方向上的情况下被安装。
此外,排气管10的下游端连接到消声器14在车身右前侧上的端部,并且两根尾管21突出地设置在消声器位于车身后侧上的端部处以在左右方向上对齐。此外,安装到消声器14后部的是用于隔热的保护器23,其被构造为覆盖下述后侧封盖22的向外暴露部分,如图1和4所示。
如图7至10所示,拉杆2形成为在车身的左右方向上对称,并且在其后端上一体地形成有下述车座罩24。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车身左侧上的拉杆2和车身右侧上的拉杆2分别在其后端处一体地形成有车座罩24的两侧并且通过车座罩24连接到彼此。
用于一体模制形成拉杆2和车座罩24的材料使用具有玻璃纤维的增强塑料,通过在尼龙树脂中混合增强玻璃纤维以提供约50%的体积比例来获得该材料。
如图8所示,各个拉杆2包括沿车身纵向方向在车身内侧延伸的杆25、从杆25的前端突出到车身之外以向着车身后部延伸的把手26、以及连接在把手26的后端和杆25的后端之间的撑条27。
杆25和把手26在图4和7的侧视图中观察时向前下方倾斜(在车身的向前方向上向下倾斜),并且形成为其后端在图8的俯视图中观察时相对于其前端位于车身内侧。根据此实施例的把手26形成为其在纵向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突出到车身之外而弯曲,并且相对于撑条27向着车身后部突出而在车身内侧弯曲。这样,通过采用其中把手26的后端从撑条27向后突出的构造,由把手26的突出部分防止了捆绑在撑条27上的行李带的钩(未示出)松开。
此外,拉杆2可以由把手26和撑条27构成而无需使用杆25。
通过将前安装支架28(其突出地设置拉杆2的前端以向下定向)和后安装支架29(其设置为从杆25的后端在车身内侧延伸)分别安装到车身框架8来将拉杆2安装到车身。
如图5和7所示,前安装支架28形成为位于向前下方延伸的把手26的前端的延长线上,并且如图12所示通过安装螺栓32从车身外侧安装到安装板31,安装板31焊接到车身框架8的加固板30上。前安装支架28构成根据权利要求2的发明中所引用的前安装件。
如图4、5和12所示,加固板30用来将后撑条33的上端连接到车座梁15,并且形成为垂直地延伸以分别焊接到车座梁15和后撑条33靠车身外侧的部分。
后安装支架29在如图15所示被放置于横构件16上的状态下,通过安装螺栓34从上方安装到横构件16。
此外,仅通过图5中的虚线绘出了安装螺栓34的头。后安装支架29构成根据权利要求2的发明中所引用的后安装件。
拉杆2安装到车身框架8的那些部分如图1和4所示由前侧封盖35和后侧封盖22从侧面覆盖,并如图2所示由车座13从上方覆盖,以防止在车身的外观中显露出来。此外,因为下述尾灯36设置在拉杆2的安装部分之后,所以从车身的后部看不见安装部分。
前侧封盖35被形成为具有如图12所示向车身外侧凸起的折线形横截面,并且通过安装销37安装到车座梁15和后侧封盖22(参见图4和13),安装销37设置在车身纵向方向上的两端上以向着车身内侧突出。销37可拆卸地与垫圈38配合,垫圈38如图13所示支撑在车身框架8或者后侧封盖22上。
后侧封盖22沿着拉杆2的杆25纵向延伸,并且形成为当在俯视图中观察时为U形以向着车身的前部开口。后侧封盖22在车身左右侧上的部分在尾灯36之下连接到彼此。此外,如图13所示,后侧封盖22的前端形成为在车身内侧面对前侧封盖35的后端,并且在其位于车身内侧的部分上设置有垫圈38。
此外,后侧封盖22的上端设置为在车身内侧的杆25上延伸而与其啮合,使得不能从杆25之下看见后侧封盖22的内部,如图14所示。在车身的纵向上以一定间隔形成多个杆25的啮合孔25a(后侧封盖22的上端与其啮合),如图7所示。前侧封盖35、后侧封盖22和下述车座罩24环绕车座13的下部。
与拉杆2的后端一体形成的车座罩24由车身左右方向上的两个侧壁41、41和水平延伸以将两个侧壁41、41的上端连接起来的上壁42形成,如图7至11所示。
两个侧壁41、41形成为从把手26和上壁42向车身后方延伸,并且在从车身后方观察时制成向车身外侧凸起的状态下弯曲,如图11所示。此外,侧壁41在其内侧上形成有垂直延伸的增强肋43。增强肋43形成在拉杆2的安装到车身框架8的那些后部附近,以连接在侧壁41的下端和上壁42之间,如图7和8所示。
此外,增强肋43在其垂直中间部分上形成有半圆U形槽44,这些槽向车身内侧开口,如图9和11所示,并且用于支撑尾灯的垫圈45(参见图16)被安装到U形槽44。尾灯36的支柱36a如图16所示通过自攻丝螺钉46安装到垫圈45。就是说,增强肋43用来增强车座罩24,并用作支架来将尾灯36安装到车座罩24。
尾灯36在其向着车身前部的端部面向车座罩24内侧的状态下,通过增强肋43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个位置处安装到车座罩24。
对于以上述方式构造的摩托车1,因为左右拉杆2的后端通过与拉杆2的后端一体形成的车座罩24连接起来,所以即使这两者如同分别提供拉杆2和车座罩24的情况下一样不以高精度形成,在拉杆2和车座罩24的连接部分上也不形成间隙。所以,可以实现成本降低并且同时保持外观。
此外,因为拉杆2的前端和后部分别安装到车身框架8,车座罩24因此位于拉杆2的支撑系统之外。所以,虽然车座罩24与拉杆2一体形成,但可以使得从拉杆2施加到车座罩24上的负荷比传统情况下的更小。就是说,因为施加到拉杆2上的负荷可以由车身框架8有效地承载,所以可以减小由于该负荷所产生的加到车座罩24上的负荷。
对于根据此实施例的摩托车1,将拉杆2的前端安装到车身框架8的安装螺栓32位于把手26的向前延长线上,因此即使就座于车座13上的驾乘者抓握拉杆2而以向下推拉杆的方式在其上施加负荷,向前下方倾斜的拉杆2也通过安装螺栓32倾斜向前下方施加负荷到车身框架8。所以,负荷传递路径被形成为直线,拉杆2前端的安装到车身框架8的那些部分可以形成为很紧凑并具有高强度。
另一方面,工人在从上往下看的同时可以容易地夹紧安装螺栓34(拉杆2的后部通过其安装到车身框架8)。
对于根据此实施例的摩托车1,拉杆2后部的安装到车身框架8的那些部分被车座13从上方覆盖,因此车座13可以防止安装部分从车身的外观显露出来。所以,不需要专门覆盖并隐藏拉杆2后部的安装部分的任何封盖。
在根据此实施例的摩托车1中,因为车座罩24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个侧壁41形成为在从车身后部观察时制成向车身外侧凸起的状态下弯曲,所以与车座罩24的两个侧壁41形成为呈现垂直延伸平板的形状的情况相比,这两个侧壁41的刚度可以提高。
对于根据此实施例的摩托车1,垂直延伸的增强肋43设置在车座罩24的侧壁41的内侧上,并且增强肋43连接在侧壁41的下端和上壁42之间,因此增强肋43可以进一步提高车座罩24的侧壁41的刚度。
因为根据此实施例的摩托车1采用其中增强肋43用作安装尾灯的支架的构造,所以不需要专门安装尾灯36的任何支架。
对于根据此实施例的摩托车1,因为增强肋43设置在拉杆2的安装到车身框架8的那些后部附近,所以对于从拉杆2中在左右方向上的一个的安装到车身框架8的部分通过车座罩24传递到拉杆2中的另一个的负荷,车座罩24可以被增强。所以,虽然采用了车座罩24与拉杆2一体形成的构造,但可以可靠地防止车座罩24变形。
对于根据此实施例的摩托车1,因为拉杆2和车座罩24的一体成型件是从具有玻璃纤维的增强树脂模制成型的,所以虽然该一体成型件与传统拉杆相比尺寸很大但其可以被形成为具有较轻重量。此外,作为形成该一体成型件的材料,可以使用通过在除尼龙树脂外的塑性材料中混合玻璃纤维或除玻璃纤维外的增强纤维而获得的具有玻璃纤维的增强塑料,或者铝合金也可以。
虽然已经参照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可以应用各种变化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工业应用>
本发明可以应用到如上所述设有车座罩和拉杆的摩托车,在除了摩托车之外的其他车辆的车架和设置来覆盖该车架的树脂构件之间的关系中,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可以应用到那些意于增大强度、轻量化和改善外观的部分。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包括设置在车座之后的车座罩和设置在所述车座后部附近的一对左右拉杆,并且其中所述拉杆的后部和所述车座罩一体地形成,并且所述拉杆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安装到车身框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还包括前安装件和后安装件,所述拉杆的所述前部通过所述前安装件从侧面安装到车身,所述拉杆的所述后部通过所述后安装件从上方安装到所述车身,并且其中所述拉杆被布置成至少其所述前部在侧视图中观察时向前下方倾斜,并且所述前安装件布置在所述拉杆的所述前部的前延长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后安装件被所述车座从上方覆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车座罩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个侧壁弯曲形成为当从所述车身的后部观察时向所述车身外侧凸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座罩的侧壁的内表面上以垂直延伸的增强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还包括安装到所述增强肋的尾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增强肋设置在所述后安装件附近。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拉杆和所述车座罩用具有玻璃纤维的增强塑料模制成型。
全文摘要
一种摩托车(1),其中拉杆(2)的后部和车座罩(24)一体地形成,并且所述拉杆(2)的前部和后部安装在车身框架(8)上。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防止了在拉杆与车座罩的连接部分处形成损害其外观的间隙,并且通过减小从拉杆施加到车座罩的负荷而减小了车座罩的重量。
文档编号B62J6/00GK1798679SQ20048001512
公开日2006年7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日
发明者岩永定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