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027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后减振器的摩托车,该后减振器被附装到后轮以使得后轮可以上下运动。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传统的摩托车,其中由连接到燃油箱后端的车座之下的挡泥板形成容纳空间。挡泥板从侧面到后面都被车座之下的侧封盖和后封盖所覆盖,并且被车架支撑的后臂经由后减振器附装到后轮,使得后轮可上下运动(例如参见文献1)。
这种支撑后臂的减振器的负载设置在摩托车发货之前进行出厂调节。当摩托车被一人或两人骑乘时,后减振器的负载设置也被用户调节。此外,还进行对布置在后轮的制动设备附近的制动器开关的检查。
日本早期公开专利文献2003-54462(第1-6页,图1-6)发明内容这样,后减振器的负载设置被调节并且制动器开关被检查。但是,由于后封盖和后轮之间的有限空间以及由消声器等造成的妨碍,这样的调节和检查变得困难。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增大后封盖和后轮之间的空间,由此提供允许容易进行调节和检查的摩托车。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并实现此目的,本发明包括以下特征。
本发明第一方面是一种摩托车,其包括其上安装有发动机的车架;布置在所述发动机后上方的车座;形成所述车座之下的存储空间的挡泥板;覆盖所述车座之下的区域的侧封盖;在前端部分经由枢转轴支撑所述车架并且在后端部分附装到后轮的后臂;和支撑所述后臂的后减振器,其中所述后减振器经由连接机构布置在所述车架和所述后臂之间,当从侧面观察时,所述后减振器的一部分在所述车架上沿着所述车架布置,并且所述挡泥板的底部和所述侧封盖的下边缘部分设置在相同位置处。
本发明第二方面是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挡泥板的底部和所述侧封盖的下边缘部分设置在支撑所述车座的后车架的下边缘之下并且在其附近。
本发明第三方面是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摩托车,其中可移动挡泥板被附装到所述后臂。
本发明第四方面是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摩托车,其中当从侧面观察时,设置所述挡泥板的底部和所述侧封盖的下边缘部分的所述相同位置在所述可移动挡泥板的前表面之前的范围内。
本发明第五方面是如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侧封盖的所述下边缘部分具有向上弯曲的凹入形状。
本发明第六方面是如第五方面所述的摩托车,其中附装到所述车架上的脚支架的上边缘部分具有向下弯曲的形状,并且所述侧封盖的下端部分和所述脚支架的上端部分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后面处的相同位置上。
本发明第七方面是如第六方面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后减振器沿着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定位在所述侧封盖的下端部分和所述脚支架的上端部分之前。
本发明第八方面是如第六或第七方面所述的摩托车,其中连接到从所述发动机向后延伸的排气管上的消声器从所述脚支架悬挂。
对于上述特征,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当从侧面观察时,所述后减振器的一部分在所述车架上沿着所述车架布置,并且所述后减振器位于枢转轴之后且不会造成妨碍,所以可以容易地调节或检查后减振器和其他部件。此外,因为所述挡泥板的底部和所述侧封盖的下边缘部分在相同位置处,所以不仅侧封盖和后轮之间的空间被增大,侧封盖的向下凸起也被消除。因此后减振器的负载设置可以被容易地调节,并且其他部件也可以被容易地调节和检查。
除了第一方面外,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挡泥板的底部和所述侧封盖的下边缘部分设置在支撑所述车座的后车架的下边缘之下并且在其附近。因此侧封盖的向下凸起可以被减小到最小。
除了第一方面外,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可移动挡泥板被附装到所述后臂。因此在后减振器之后形成很大空间,并且可以从后面调节后减振器的负载设置。
除了第三方面外,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当从侧面观察时,设置所述挡泥板的底部和所述侧封盖的下边缘部分的所述相同位置在所述可移动挡泥板的前表面之前的范围内,并且可以在可移动挡泥板的前表面之前形成很大空间。
除了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项外,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所述侧封盖的所述下边缘部分具有向上弯曲的凹入形状。因此后减振器之后的很大空间可以被进一步增大,并且可以从后面或侧面容易地调节后减振器的负载设置。
除了第五方面外,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附装到所述车架上的脚支架的上边缘部分具有向下弯曲的形状,并且所述侧封盖的下端部分和所述脚支架的上端部分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后面处的相同位置上。因此后减振器之后的很大空间可以被进一步增大,并且可以从后面或侧面容易地调节后减振器的负载设置。
除了第六方面外,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后减振器之后的很大空间可以被进一步增大,并且可以从后面或侧面容易地调节后减振器的负载设置。
除了第六或第七方面外,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消声器从所述脚支架悬挂。因此消声器定位得很低,并且后减振器之后的很大空间可以被进一步增大,且可以从后面或侧面容易地调节后减振器的负载设置。


图1是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摩托车的右侧视图。
图3是摩托车的正视图。
图4是摩托车的俯视图。
图5是图示燃油箱的已安装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图示后臂的悬挂部分的侧视图。
图7是图示已附装的侧封盖的侧视图。
图8是图7沿线VIII-VIII的剖视图。
图9是图7沿线IX-IX的剖视图。
图10是图7沿线X-X的剖视图。
图11是图7沿线XI-XI的剖视图。
图12是图7沿线XII-XII的剖视图。
图13是图7沿线XIII-XIII的剖视图。
图14是侧封盖的侧视图。
图15是侧封盖的俯视图。
图16是图示被附装的可移动挡泥板的俯视图。
图17是图示被附装的脚支架的侧视图。
图18是图17沿线XVIII-XVIII的剖视图。
图19是图17沿线XIX-XIX的剖视图。
图20是图示被附装的挡泥板和后封盖的侧视图。
图21是图示被附装的挡泥板和后封盖的俯视图。
图22是图20沿线XXII-XXII的剖视图。
图23是图20沿线XXIII-XXIII的剖视图。
图24是图20沿线XXIV-XXIV的剖视图。
图25是图20沿着线XXV-XXV的剖视图。
图26是挡泥板的侧视图。
图27是挡泥板的俯视图。
图28是挡泥板的后视图。
图29是后封盖的侧视图。
图30是后封盖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中摩托车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仅仅举例说明最佳模式,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以下说明中,任何提及“上”、“下”、“左”、“右”、“前/前面”或“后”方向都是基于摩托车正被驱动的状态。首先,将说明摩托车的概况。图1是摩托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摩托车的右侧视图,图3是摩托车的正视图,图4是摩托车的俯视图,图5是图示燃油箱的已安装状态的侧视图,图6是图示后臂的悬挂部分的侧视图。
摩托车1的车架2是摇篮式车架,并且前叉4设置在车架2之前的转向头管3上使得其可以旋转。前叉4的下部被前轮5支撑,并且车把6附装到前叉4的上部。此外,固定的挡泥板99设置在前叉4的下部处。
转向头管3由斜向下延伸到后面的左右主车架7和向下延伸的左右下管8连接;并且风冷式4缸发动机9安装在被主车架7和下管8所围绕的空间处。发动机9包括稍微向前倾斜的直立气管9a。发动机9还包括油冷却器10。油冷却器10由穿过气管9a前面的下管8支撑,并位于气管9a的前上部。油冷却器10的周边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护罩11所覆盖,并且流动空气由护罩11导向来冷却油冷却器10。
支撑车座12的左右车座轨13连接到主车架7的上部。后撑条14连接在车座轨13和主车架7的后部之间,并且车座轨13被后撑条14支撑。车座轨13和后撑条14构成车架的后部;并且虽然车架的后部由多根管的组合构成,但其也可以由铝铸件等的一体部件构成。
燃油箱15设置在车座轨13和主车架7的连接部分处,并且跨装在车座轨13和主车架7之间的空间中。燃油箱15位于发动机9的顶部上,并且车座12连接到燃油箱15的后部。
如图5所示,燃油箱15包括设置在箱体左右内侧处的前啮合部分15a和设置在箱体后侧处的后啮合部分15b。在主车架7和下管8之间设置横构件20,并且在横构件20上设置套环21。此外,在车座轨13上设置横构件22,并且在横构件22上设置附装凸台23。燃油箱15通过将前啮合部分15a啮合到套管21、将后啮合部分15b啮合到附装凸台23、将附装板24连接到附装凸台23和将固定螺栓25紧固到附装凸台23中而被固定。在燃油箱15的后部处设置车座啮合部分15c,并且车座啮合部分15c啮合并被固定到车座12的前部处的啮合构件12a。
如图6所示,枢转轴固定支架26固定到主车架7的后下部分7a,并且枢转轴27由枢转轴固定支架26支撑。后臂16的前部16a在枢转轴27上枢转,使得后臂16可以上下运动。后臂16的后部16b由后轮17支撑。后臂16由悬架30支撑。
悬架30由连接机构31和后减振器32构成。连接机构31包括第一连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4。第一连接件33的一侧被支架36支撑使得第一连接件33可旋转,支架36通过支撑销35固定到主车架7的后下部分7a。第二连接件34的一侧被支架38支撑使得第二连接件34可旋转,支架38由支撑销37固定到后臂16。第二连接件34的另一侧通过连接销39连接到第一连接件33,以使得第二连接件34可旋转。后减振器32的下部32a通过连接销40连接到第一连接件33,以使得后减振器32可旋转。后减振器32的上部32b连接到支架42使得后减振器32可旋转,支架42通过支撑销41固定到主车架7的后上部分7b。
来自发动机9的动力经由链条43传递到后轮17。链条43被链条封盖44所覆盖。如图6所示,链条封盖44通过固定螺栓46固定到后臂16的紧固撑条45。此外,可移动挡泥板47通过固定螺栓48固定到后臂16。
车座12的前下部分被从燃油箱15的后下部分延伸的侧封盖49所覆盖。此外,车座12从侧部到后部的周边下面区域的部分被后封盖50所覆盖。此外,脚支架51固定到主车架7的后下部分7a。如图2所示,右侧上的脚支架51被从发动机9延伸到后面的排气管52支撑。
下面,将说明侧封盖的附装结构。图7是图示已附装的侧封盖的侧视图,图8是图7沿线VIII-VIII的剖视图,图9是图7沿线IX-IX的剖视图,图10是图7沿线X-X的剖视图,图11是图7沿线XI-XI的剖视图,图12是图7沿线XII-XII的剖视图,图13是图7沿线XIII-XIII的剖视图,图14是侧封盖的侧视图,图15是侧封盖的俯视图。
面板53附装到侧封盖49,并且侧封盖49和面板53两者都由合成树脂模制成型。面板53可以被具有各种颜色的设计的面板所代替。在面板53的内侧上形成附装凸台53a。面板53与侧封盖49的台阶部分49a接触,并且附装螺钉54从侧封盖49的内侧拧入并紧固到附装凸台53a。
在侧封盖49上形成啮合销49b、49c、附装凸台49d和附装开口49e、49f。销阻尼器55固定到附装凸台49d。侧封盖49通过将啮合销49b固定到燃油箱15的套环56、将啮合销49c固定到主车架7的后上部分7b处的套环57、以及将销阻尼器55附装到后封盖50而被附装。附装开口49e通过附装螺钉58被固定到后封盖50,并且附装开口49f通过附装螺钉79被固定到挡泥板59。护罩11和后封盖50之间的空间被侧封盖49覆盖,并且侧封盖49进一步延伸以覆盖脚支架51的上部。
接着,将说明可移动挡泥板、脚支架、挡泥板和后封盖的附装结构。图16是图示被附装的可移动挡泥板的俯视图,图17是图示被附装的脚支架的侧视图,图18是图17沿线XVIII-XVIII的剖视图,图19是图17沿线XIX-XIX的剖视图,图20是图示被附装的挡泥板和后封盖的侧视图,图21是图示被附装的挡泥板和后封盖的俯视图,图22视20沿线XXII-XXII的剖视图,图23是图20沿线XXIII-XXIII的剖视图,图24是图20沿线XXIV-XXIV的剖视图,图25是图20沿着线XXV-XXV的剖视图,图26是挡泥板的侧视图,图27是挡泥板的俯视图,图28是挡泥板的后视图,图29是后封盖的侧视图,图30是后封盖的俯视图。
如图16所示,链条封盖44和可移动挡泥板47形成为单个合成树脂件,并且可移动挡泥板47覆盖后轮17的前上部分。在没有可移动挡泥板47的情况下,需要降低侧封盖49的下端到较低位置以保护驾乘者的腿不被泥溅。但是,通过装备可移动挡泥板47,可以阻挡来自后轮17的泥溅。因此与没有可移动挡泥板47的情况相比,侧封盖49的下端可以位于较高位置。
如图17至19所示,支撑撑条60、61被固定到主车架7的后下部分7a。在脚支架51的端部51a处设置台阶69,并且在脚支架51的基部51b处形成上附装部分51c和下附装部分51d。脚支架51的上附装部分51c通过固定螺栓62固定到支撑撑条60,并且下附装部分51d通过固定螺栓63固定到支撑撑条61。
换档手柄64通过支撑销65支撑在下附装部分51d处,以使得换档手柄64可旋转。换档杆(shift rod)66连接到换档手柄64并根据换档手柄64的操作经由连接件67驱动换档轴。
挡泥板59布置在车座12之下并形成车座下的存储空间。如图26至28所示,挡泥板59包括电气部件室59a、小存储室59b和挡泥板部分59c。电气部件室59a设置在前面,小存储室59b在中间而挡泥板部分59c在后面。在电气部件室59a和小存储室59b之间形成防水导向件59d以防止水流入电气部件室59a。此外,附装开口59f分别形成在挡泥板59的左右边缘59e的3个位置处。附装开口59g分别形成在小存储室59b的左右壁上。
后封盖50覆盖从侧封盖49(其设置在车座12之下)通过挡泥板59的侧部延伸到挡泥板59之后的区域的部分。如图29和30所示,后封盖50包括前附装部分50a、50b、下附装部分50c、上附装部分50d、50e和后附装部分50f、50g。
如图20和22所示,后封盖50和挡泥板59的下部在下附装部分50c和附装开口59f处通过螺钉80和弹性螺母81固定到彼此。此外,挡泥板59的底部59m和后封盖50的下边缘部分50m在相同的位置处。
如图20、21、23至25所示,左右后封盖50的后部经由连接封盖90连接到彼此。连接封盖90分别在左边和右边配备有连接部分90a-90c。连接封盖90的连接部分90a如图23所示通过螺钉82和弹性螺母83固定到上附装部分50e,连接部分90b如图24所示通过螺钉84固定到后附装部分50f,并且连接部分90c如图25所示地啮合后附装部分50g。
后封盖50的前附装部分50a如图7和10所示通过附装螺钉58固定到侧封盖49的附装开口49e,并且前附装部分50a还如图7和20所示通过固定螺栓98固定到后撑条14的撑条14a。后封盖50的上附装部分50d如图20和21所示通过固定螺栓85固定到与左右车座轨13连接的横构件100。此外,挡泥板59的附装开口59g如图20所示通过固定螺栓86固定到左右车座轨13的撑条13a。如图20和21所示,后把手87通过固定螺栓88固定到左右车座轨13。
根据本实施例并如图6和17所示,悬架30包括连接机构31和后减振器32。当从侧面观察时,后减振器32的一部分在构成车架的主车架7的后上部分7b上沿着其布置;并且后减振器32位于枢转轴27之后并在其附近。此外,可移动挡泥板47附装到后臂16,并且消声器52从脚支架51悬挂使得消声器52定位得比后轮17的上边缘更低。
所以当从侧面观察时,如图1、2和17所示,形成由侧封盖49、脚支架51、后封盖50和可移动挡泥板47围绕的很大空间K。此外,因为后减振器32位于枢转轴27之后并在其附近而不会造成妨碍,如图2所示,所以可以容易地对设置在后臂16内侧和可移动挡泥板47之前的制动器开关SW和其他部件进行调节与检查。此外,在可移动挡泥板47的前表面上形成向后弯曲的凹入部分47a,并且空间K由于此凹入部分47a而被增大,由此进一步允许容易地进行调节。
此外,如图17所示,因为挡泥板59的底部59m和侧封盖49的下边缘部分49m在相同的位置处,所以不仅侧封盖49和后轮17之间的空间K被增大,侧封盖49的向下凸起也被消除了。此外,侧封盖的下边缘部分49m具有向上弯曲的形状,并且后减振器32之后的很大空间K由此可以被进一步增大,并且可以从后面或侧面容易地调节后减振器32的负载设置。
此外,侧封盖49的下端部分49n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后面位置与脚支架51的上端部分51n的后面位置相同。后减振器32比侧封盖49的下端部分49n和脚支架51的上端部分51n沿车辆前后方向更加靠前。因此在后减振器32之后可以形成更大空间K,并且可以从后面或侧面容易地调节后减振器32的负载调节。
工业应用的可能性因为从侧面观察时,上述摩托车的后减振器的一部分在车架上沿着车架布置,挡泥板的底部和侧封盖的下边缘部分位于相同位置,并且后减振器位于枢转轴之后并不会造成妨碍,所以可以容易地调节或检查后减振器和其他部件。此外,因为挡泥板的底部和侧封盖的下边缘部分在相同位置,所以不仅侧封盖和后轮之间的空间被增大,侧封盖的向下凸起也被消除了。因此后减振器的负载设置可以被容易地调节,并且其他部件也可以被容易地调节和检查。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包括其上安装有发动机的车架;布置在所述发动机后上方的车座;形成所述车座之下的存储空间的挡泥板;覆盖所述车座之下的区域的侧封盖;在前端部分经由枢转轴支撑所述车架并且在后端部分附装到后轮的后臂;和支撑所述后臂的后减振器,其中所述后减振器经由连接机构布置在所述车架和所述后臂之间,当从侧面观察时,所述后减振器的一部分在所述车架上沿着所述车架布置,并且所述挡泥板的底部和所述侧封盖的下边缘部分设置在相同位置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挡泥板的所述底部和所述侧封盖的所述下边缘部分设置在支撑所述车座的后车架的下边缘之下并且在其附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可移动挡泥板被附装到所述后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其中当从侧面观察时,设置所述挡泥板的所述底部和所述侧封盖的所述下边缘部分的所述相同位置在所述可移动挡泥板的前表面之前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侧封盖的所述下边缘部分具有向上弯曲的凹入形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其中附装到所述车架上的脚支架的上边缘部分具有向下弯曲的形状,并且所述侧封盖的下端部分和所述脚支架的上端部分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后面处的相同位置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后减振器沿着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定位在所述侧封盖的所述下端部分和所述脚支架的所述上端部分之前。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摩托车,其中连接到从所述发动机向后延伸的排气管上的消声器从所述脚支架悬挂。
全文摘要
为了增大后封盖和后轮之间的空间以允许容易的调节和检查操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摩托车(1),其包括其上安装发动机(9)的车架(2);布置在发动机(9)后上方的车座(12);形成车座(12)之下的存储空间的挡泥板(59);覆盖车座(12)之下的区域的侧封盖(49);在前端部分经由枢转轴(27)支撑车架(2)并且在后端部分附装到后轮的后臂(16);和支撑后臂(16)的后减振器(32),其中后减振器(32)经由连接机构(31)布置在车架(2)和后臂(16)之间,当从侧面观察时后减振器(32)的一部分在车架(2)上沿着车架(2)布置,并且挡泥板(59)的底部和侧封盖(49)的下边缘部分设置在相同位置处。
文档编号B62K11/00GK1749097SQ20051010340
公开日2006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6日
发明者小屋孝男, 池田幸太, 小野田朗, 乃一文彦, 野口丰胜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