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复合式水壶架容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0591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复合式水壶架容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以用以固定不同口径大小的饮水容器的自行车复合式水壶架容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骑乘自行车时,无论是公路用车或登山车,为解决车手饮水问题,通常会于车架上设置水壶架,以便可以容装装有饮水的水壶,提供车手饮用。
一般水壶架其均须使用特定规格的水壶,对于其它款式的水壶甚至饮水容器例如保特瓶,或是包覆有包温袋的水壶,则无法容装固定,造成车手使用上的困扰,对于此一现象,实有加以改善的必要与迫切性。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人以从事相关产品的设计制造多年所累积的丰富经验,深入分析研究,开发出本自行车复合式水壶架容器固定装置,且于实地试用验证后发现,其确具有可容纳不同大小水壶或饮水容器的功效,诚为一理想的新型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复合式水壶架容器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以软质材料制成,可为一管状本体或袋状本体,并设有束紧带体其可依需求做不同组合或分开使用的搭配,可根据所欲容装的水壶或饮水容器径围大小伸展或缩叠达到紧位固定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自行车复合式水壶架容器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系以软质材料制成,可为一管状本体,于其表面近上、下端处各固定有一束紧带体,且其两端均系穿过固定于该管状本体表面之定位环环孔,以反折构成紧位段与带身结合紧位;可由其束紧带体穿结于水壶架,以该束紧带体先穿过对应之水壶架架身穿孔后,再穿过其定位环环孔后反折紧位;该固定装置可以依所域固定之水壶或饮水容器之径围大小伸展或缩叠,可以有效于自行车水壶架上固定不同径围之水壶或饮水容器。
前述的该束紧带体带面及该紧位段可使用黏扣带结构以达成结合与紧位效果。
前述的该束紧带体两边段于穿过其定位环之前,各先行穿结有一环扣,于该紧位段于反折紧位时,可以穿入至该环扣环孔中定位,达成结合与紧位效果。
前述的该固定装置圈围中可以容装保温袋,该保温袋底部可设一封闭状带体,并串有两个圈环;当将该保温袋穿容于本案前述固定装置的管状本体或带状本体以附装于水壶架上使用时,可以利用其底部两个圈环分置于水壶架底部相对应杆状部位两侧,进一步拉伸以使该封闭状带体带身包围住该杆状部位后,再于杆状部位下方将其中的一圈环穿过另一圈环圈围中,再予以转向可互相卡掣结合定位,致使用者欲抽出保温袋中水壶时保温袋受限制不会吸附水壶壶身,造成取用的困扰。
前述的该固定装置圈围中可以容装保温袋,该保温袋可以活动枢结一扛车肩带,俾可供取下固定于自行车车架后,供扛车通过障碍。
前述的该固定装置可为一袋状本体,即于该保温袋表层设置如同前述及之任一种束紧带体,俾可直接用以固定不同口径大小之容器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该固定装置为软质材料制成,其可制成管状本体或袋状本体,并设有束紧带体,可根据不同需求做不同组合或分开使用的搭配,可根据所欲容装的水壶或饮水容器径围大小伸展或缩叠达到紧位固定的效果。


图1A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B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2A为图1A结构结合于水壶架时的状态示意图;图2B为图1B结构结合于水壶架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应用状态示意图之一;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应用状态示意图之二;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应用状态示意图之三;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应用状态示意图之四;图7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保温袋固定装置外观示意图;图9为图8结构与水壶架的结合状态示意图之一;图10为图9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保温袋附加扛车肩带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结构的应用状态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A及1B,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固定装置为软质材料制成,可为一种管状本体1,在其表面近上、下端处各固定有一束紧带体10,且其两端均穿过固定于该管状本体1表面的定位环11环孔,以反折构成紧位段101,其中,如图1A所示,该束紧带体10带面及该紧位段101可使用黏扣带结构以达到结合与紧位效果;又如图1B所示,该束紧带体10两边段于穿过其定位环11之前,各先行穿结有一环扣12,于该紧位段101于反折紧位时,可以穿入至该环扣12环孔中定位,达成结合与紧位效果。
如图2A及2B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其束紧带体10穿结于水壶架2,其以该束紧带体10先穿过对应的水壶架2架身穿孔20后,再穿过其定位环11环孔后反折紧位。
如图3及图5所示,可以于该管状本体1圈围中置入大口径的水壶3,再利用其束紧带体10予以束紧定位;又如图4及图6所示,当容装小口径饮水容器4例如保特瓶时,则利用其管状本体1软质材料可以压缩的特性,以该束紧带体10施力拉伸,以使该管状本体1部分管身受到压迫而叠靠,致可有效缩小该管状本体1的径围,最后得以紧位该小口径饮水容器4。
本实用新型更可以容装一保温袋7,以便可以提供水壶或饮水容器保温之用,其中,在该保温袋7底部可设一封闭状带体70,并串有如参阅图8所示的两个圈环71、72;当将该保温袋7穿容于本案前述的管状本体1或带状本体5中以附装于水壶架2上使用时,请参阅图10所示,可以利用其底部两个圈环71、72分置于水壶架2底部相对应杆状部位21两侧,进一步拉伸以使该封闭状带体70带身包围住该杆状部位21后,再于杆状部位71下方将其中的一圈环71穿过另一圈环72圈围中,再予以转向令其环身卡掣结合定位于圈环72表面处,令使用欲抽出保温袋7中水壶时保温袋7受限制不会吸附水壶壶身,造成取用的困扰;参阅图8、图9。
在该保温袋7更可以活动枢结一扛车肩带73,请参阅图11,当将该保温袋7容束于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容围中时,可将该扛车肩带73取下,以其两端固定于如图12所示,车体8手把81与座垫82竖管等适合固定位置,俾当行车至须下车扛车通过地点时,可利用该扛车肩带73将车扛在肩上行走通过障碍。
相对的,该扛车肩带73可以做为保温袋7暨其容器的携行使用也为其应用方式之一。
请参阅图13所示,该固定装置可为袋状本体,亦即若于该保温袋7表层设置如同前述般的任一种束紧带体7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能实施方式之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复合式水壶架容器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设有管状本体、束紧带体和定位环环孔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为一软体管状本体,在其表面近上、下端处各固定有一束紧带体,且其两端均穿过固定于该管状本体表面的定位环环孔,以反折构成紧位段与带身结合紧位;可由其束紧带体穿结于水壶架,以该束紧带体先穿过对应的水壶架架身穿孔后,再穿过其定位环环孔后反折紧位;依所固定的水壶或饮水容器的径围大小伸展或缩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复合式水壶架容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束紧带体带面及该紧位段使用黏扣带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复合式水壶架容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束紧带体两边段在穿过其定位环的前,各先行穿结有一环扣,于该紧位段于反折紧位时穿入至该环扣环孔中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复合式水壶架容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固定装置圈围中可以容装保温袋,该保温袋底部设一封闭状带体,并串有两个圈环;当将该保温袋穿容于前述固定装置的管状本体或带状本体以附装于水壶架上使用时,利用其底部两个圈环分置于水壶架底部相对应杆状部位两侧,进一步拉伸以使该封闭状带体带身包围住该杆状部位后,再于杆状部位下方将其中的一圈环穿过另一圈环圈围中,予以转向互相卡掣结合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复合式水壶架容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固定装置圈围中可以容装保温袋,该保温袋可以活动枢结一扛车肩带,可供取下固定于自行车车架后,供扛车通过障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复合式水壶架容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亦可为一袋状本体,即于所述保温袋表层设置直接用以固定不同口径大小的容器的任一种束紧带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复合式水壶架容器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为软质材料制成,其可制成管状本体或袋状本体,并设有束紧带体,可根据不同需求做不同组合或分开使用的搭配,可根据所欲容装的水壶或饮水容器径围大小伸展或缩叠达到紧位固定的效果。
文档编号B62J11/00GK2827833SQ20052000547
公开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1日
发明者陈嘉滨, 赵国志 申请人:陈嘉滨, 赵国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