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婴儿车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5717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婴儿车扶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用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新型婴儿车扶手。
技术背景
目前的婴儿车,除提供乘座的位置给婴童乘坐之外,为了避免 婴儿从座位上跌落车外起见,在座位的两侧或前方位置都设以扶手, 一是对儿童的侧身具有一阻挡作用;二是便于儿童的手臂有所依扶 作用,传统的婴儿车,有一个护杆直接和架体连接,用护杆来防止 婴儿从座位上跌落,这样的结构在婴儿离开婴儿车时,需将护杆取 下放一边,护杆与婴儿车车架是分离的,特别是在户外活动时,护 杆与婴儿车车架分离易导致护杆丢失,同时也不便于携带;在婴儿 放入座位时,要两只手一起协力,才能安装好护杆,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婴儿 车扶手,其结构设计科学,使用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婴 儿车扶手,其包括护杆、架体、座体,护杆呈"T"形,护杆的两端 与架体连接,护杆的另一端通过旋转轴活动连接在座体上,座体安 装于架体内。
所述的护杆的两端设有连接头,架体上设有连接孔,护杆、架 体通过连接头与连接孔锁接;所述的护杆的另一端通过旋转轴与座体铰接; 所述的护杆的外表面设有柔性保护膜。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护杆呈"T"形,护杆的两端与架体连 接,护杆的另一端通过旋转轴活动连接在座体上,在不使用时护杆 不分离架体,克服以前不使用时护杆分离架体,护杆易丢失、不便 于携带的问题,同时婴儿放入座位时随手一推护杆就能安装好护杆, 克服以前还要两只手一起才能安装好护杆的麻烦操作;护杆的外表 面设有柔性保护膜,防护性能好,能有效保护婴儿不受到碰伤。

: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l、 2、 3所示其包括护杆l、架体2、座体3,护杆l 呈"T"形,护杆1的两端与架体2连接,护杆1的另一端通过旋转 轴4活动连接在座体3上,座体3安装于架体1内。
所述的护杆1的两端设有连接头11,架体2上设有连接孔21, 护杆l、架体2通过连接头11与连接孔21锁接;
所述的护杆1的另一端通过旋转轴4与座体3铰接。
所述的护杆1的外表面设有柔性保护膜,柔性保护膜可有效防 止婴儿与护杆1发生碰撞而碰伤。
要将婴儿从婴儿车上抱下时,用力拉下护杆1,使护杆1的连接头11与座体3分离,护杆1两端的连接头11从连接孔21中分离解 锁后,绕旋转轴4旋转,呈图2状态,此时可将婴儿从婴儿车抱下, 这时护杆1与座体3是连接的,这样护杆1不易丢失、便于携带; 特别是在户外活动时护杆1不分离座体3,不用担心护杆1的存放和 丢失问题。
将婴儿放入座位后,随手一推动护杆l,护杆1绕旋转轴4转动, 连接头11与架体2上的连接孔21扣接锁合,这样就能安装好护杆1, 呈图1状态,婴儿就由护杆1安全地固定于婴儿车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 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 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婴儿车扶手,其包括护杆(1)、架体(2)、座体(3),护杆(1)呈“T”形,其特征在于,护杆(1)的两端与架体(2)连接,护杆(1)的另一端通过旋转轴(4)活动连接在座体(3)上,座体(3)安装于架体(2)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婴儿车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护杆(1)的两端设有连接头(11),架体(2)上设有连接孔(21),护杆(1)、架体(2)通过连接头(11)与连接孔(21)锁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婴儿车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杆(1)的另一端通过旋转轴(4)与座体(3)铰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婴儿车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杆(1)的外表面设有柔性保护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用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新型婴儿车扶手,其包括护杆、架体、座体,护杆呈“T”形,护杆的两端与架体连接,护杆的另一端通过旋转轴活动连接在座体上,座体安装于架体内,护杆的两端设有连接头,架体上设有连接孔,护杆、架体通过连接头与连接孔锁接,护杆的外表面设有柔性保护膜,其结构设计科学,同时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B62B9/00GK201264637SQ20082004688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5日
发明者陈而瑞 申请人:陈而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