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管定位单避震前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762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管定位单避震前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震前叉,尤其是指一种中管定位单避震前叉。
背景技术
自行车、电动车等的前叉用于固定前轮并支撑把手,为减轻在颠簸路段时 车辆的震动,常在前叉处设避震结构。当前,前叉避震结构由早期设于前叉两 叉脚处、笨重且不美观的双避震结构发展至设于前叉的竖管处的单避震结构。
常见的单避震结构如第096205606号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揭露的一种自行车 前叉避震结构,其以一内管(即中管)可上下位移地套设于一竖管内,内管上 段部为多边形横截面的管状体,竖管内缘壁预定部位环设至少一嵌槽;竖管内 设一定位心轴组,包括一心轴及一固定座,心轴下段部位穿设内管内,而上端 利用固定座稳固接设于竖管内缘预定部位;竖管及内管之间设有第一限位组, 其包括一具有与内管上段部相配合的多边形横截面的套管,内管可于套管内作 上下位移,套管外管壁沿径向朝外凸设有至少一恰可嵌设于竖管的嵌槽内的凸 肋条;内管上方设有与内管同步上下位移的第二限位组,第二限位组包括阶状 环体的一承座,承座中央供心轴穿设,承座下方固设于内管上方内壁,承座上 方的外周面有效抵接于该竖管内壁;内管内下方设有一缓冲组,包括一弹簧以 提供内管往上位移后可有效朝下回复移动的弹力。借助上述构件,利用套管为 工程塑料材质且其与上段部为多边形横截面设计的内管相配合,以及第一限位 组、第二限位组具有二道辅助控制同轴作动功效,而使内管在承受冲击力时可 有效防止径向旋转以增强缓冲效果,同时具有弥补竖管及内管间的加工误差。
由于现有这种单避震前叉是在竖管内设置套管再由套管与内管多边形横截 面的上段相配合来起到避免内管、竖管相对旋转的功效,但竖管内部高度有限, 设置套管会縮短竖管上下活动的缓冲行程,从而对避震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中管定位单避震前叉,其避震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管定位单避 震前叉,包括竖管、固定于前叉座套上并自下向上地插设于竖管内的中管及定 位轴杆,所述中管内部上下贯通,其上段内部固设有一定位塑胶套,所述定位 塑胶套设有上下贯通且具有非圆形横截面的贯通孔,定位塑胶套下方的中管内 还设有内缓冲组件,中管底端管口由一可调锁紧塞盖封闭住;所述定位轴杆呈 "T"形,包括位于顶端并固定于竖管内壁上的横杆部及垂直连接于横杆部中段 的竖杆部,竖杆部底端向下穿设于定位塑胶套的贯通孔内,且竖杆部具有与贯 通孔横截面相匹配的横截面,竖杆部底端还锁固有一位于定位塑胶套下方以避 免竖杆部从贯通孔中向上脱出的限位件;内缓冲组件的上下两端分别抵接于限 位件和可调锁紧塞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塑胶套贯通孔的横截面为如下横截面形状中的任意一 种多角形、多边形、梅花形、沟槽形、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中管内固定一定位塑胶套,其设有非圆 形横截面的贯通孔,再由定位轴杆的具有相匹配横截面的竖杆部插入所述贯通 孔内进行配合而实现有效定位,避免了中管与竖管相对旋转而增强了缓冲避震 效果;而且将具有定位功能的定位塑胶套设置于中管内,可有效增大竖管的活 动行程,使避震效果更佳。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管定位单避震前叉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管定位单避震前叉,包括竖管1 、 固定于前叉座套2上并自下向上地插设于竖管1内的中管3、定位塑胶套4、定 位轴杆5、内缓冲组件6及外缓冲组件7。
其中,所述竖管1为中空管件,其下端与前叉座套2之间还设有外缓冲组 件7,所述外缓冲组件7—般采用一外弹簧70,为了美观及安全,在外弹簧70 外部再套设一弹簧套72将外弹簧70封闭起来。
所述中管3内部上下贯通,其底端固定于前叉座套2上,而上端插入竖管1内,所述内管3与竖管1之间还设有塑料材质的滑套10,从而避免均为金属材 质的竖管1、中管3直接碰撞,以减轻噪音。中管3底端管口由一可调锁紧塞盖 30封闭住,为装设所述可调锁紧塞盖30,在所述中管3下端管口内侧壁设有内 螺纹,而可调锁紧塞盖30设有与之配合的外螺纹,所述可调锁紧塞盖30即借 助于螺纹配合锁固于中管席的下端管口处。
所述定位塑胶套4固定于中管3的上段内部,所述定位塑胶套4设有上下 贯通且具有非圆形横截面的贯通孔40,例如,贯通孔40的横截面可为如下横 截面形状中的任意一种多角形、多边形、梅花形、沟槽形、椭圆形。所述定 位塑胶套4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凹孔42,而中管3内壁上对应设有凸点32,所述 凸点32对应卡入所述凹孔42内而固定住定位塑胶套4,在具体实现时,可以 是先将具有凹孔42的定位塑胶套4置于中管3内,再从外部侧向冲压使中管3 管壁向内凹入形成若干个凸点32而卡入凹孔42内,从而使定位塑胶套4相对 于中管3无法活动。
所述定位轴杆5呈"T"形,包括位于顶端并固定于竖管1内壁上的横杆部 50及垂直连接于横杆部50中段的竖杆部52,所述横杆部50与竖杆部52可以 为一体成型而成的或者是焊接成一体。横杆部50的两端设有锁固孔(图未标示), 另由锁紧螺丝502穿过竖管1管壁锁入所述锁固孔内而将横杆部50固定于竖管 1内。而竖杆部52底端向下穿设于定位塑胶套4的贯通孔40内,且竖杆部52 具有与贯通孔40横截面相匹配的横截面,从而竖杆部52通过与贯通孔40配合 限位而不会相对于贯通孔40绕中轴线旋转,但可沿贯通孔40轴向滑动。竖杆 部52底端还锁固有一位于定位塑胶套4下方以避免竖杆部52从贯通孔40中向 上脱出的限位件54。所述限位件54包括钢套垫片540及一螺栓542,在所述 竖杆部52的底端设有一螺母520,所述螺杆542穿过所述钢套垫片540后螺锁 于所述螺母520内。
所述内缓冲组件6设于定位塑胶套4下方的中管3内,内缓冲组件6包括 一弹簧60及两缓冲垫62,所述弹簧60借助于设于其上下两端的缓冲垫62抵 压于限位件54及可调锁紧塞盖30上。通过调整可调锁紧塞盖30锁入的深度即 可调节所述弹簧60预压縮量,即调节了弹簧60的预压弹力。
在车辆受到冲击震动时,竖管1沿中管3下移时,定位轴杆5向下压内缓 冲组件6,由内缓冲组件6与外缓冲组件7同时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中管定位单避震前叉,包括竖管、固定于前叉座套上并自下向上地插设于竖管内的中管及定位轴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内部上下贯通,其上段内部固设有一定位塑胶套,所述定位塑胶套设有上下贯通且具有非圆形横截面的贯通孔,定位塑胶套下方的中管内还设有内缓冲组件,中管底端管口由一可调锁紧塞盖封闭住;所述定位轴杆呈“T”形,包括位于顶端并固定于竖管内壁上的横杆部及垂直连接于横杆部中段的竖杆部,竖杆部底端向下穿设于定位塑胶套的贯通孔内,且竖杆部具有与贯通孔横截面相匹配的横截面,竖杆部底端还锁固有一位于定位塑胶套下方以避免竖杆部从贯通孔中向上脱出的限位件;内缓冲组件的上下两端分别抵接于限位件和可调锁紧塞盖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管定位单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贯通孔的横截 面为如下横截面形状中的任意一种多角形、多边形、梅花形、沟槽形、椭圆形。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管定位单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部与 竖杆部为一体成型而成或者焊接成一体,横杆部的两端设有锁固孔,另由锁紧 螺丝穿过竖管管壁锁入所述锁固孔内而将横杆部固定于竖管内。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管定位单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塑胶 套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凹孔,而中管内壁上对应设有凸点,所述凸点对应卡入所 述凹孔内而固定住定位塑胶套。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管定位单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 括钢套垫片及一螺栓,在所述竖杆部的底端设有一螺母,所述螺杆穿过所述钢 套垫片后螺锁于所述螺母内。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管定位单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缓冲组 件包括一弹簧及两缓冲垫,所述弹簧借助于设于其上下两端的缓冲垫抵压于限 位件及可调锁紧塞盖上。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管定位单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下端 管口内侧壁设有内螺纹,而可调锁紧塞盖设有与之配合的外螺纹,所述可调锁 紧塞盖借助于螺纹配合锁固于中管的下端管口处。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管定位单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与竖 管之间还设有滑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管定位单避震前叉,包括竖管、固定于前叉座套上并插设于竖管内的中管及定位轴杆。中管上段内部固设一定位塑胶套,定位塑胶套设有非圆形横截面的贯通孔,定位塑胶套下方的中管内设有内缓冲组件,中管底端管口由可调锁紧塞盖封闭;定位轴杆呈“T”形,包括固定于竖管内壁上的横杆部及竖杆部,竖杆部底端穿设于贯通孔内,竖杆部具有与贯通孔横截面相匹配的横截面,竖杆部的底端还锁固有一限位件;内缓冲组件上下两端分别抵接于限位件和可调锁紧塞盖上。通过定位塑胶套的非圆形横截面的贯通孔和定位轴杆的竖杆部配合而实现有效定位,避免了中管与竖管相对旋转;且定位塑胶套设于中管内,增大了竖管活动行程,避震效果更佳。
文档编号B62K21/02GK201283980SQ20082014742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1日
发明者林佑宪 申请人:林佑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