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前碟刹油管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3848阅读:7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前碟刹油管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上对前碟刹油管进行定位的机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的制动方式(刹车方式)主要有碟刹和鼓刹两种,碟刹机构主要由三部分 构成上端的手柄操作部分、中间的油管和下端的刹车部分,油管将手柄操作部分和刹车部 分连接,油管内设有制动油。碟刹机构的原理是通过制动油将手柄操作端的作用力传递到 刹车部分,由刹车部分将车轮上的制动盘抱紧,利用液体的不可压縮性而实现可靠、迅速的 制动。 为了使碟刹油管在车辆上不随意摆动,现有设计在碟刹油管大约中部位置又对其 进行了定位。在前减振左底筒上设有用于固定碟刹油管的油管支架,由于油管支架为一冲 压件,不便于与前减振左底简直接成型或连接,因此在前减振左底筒外壁上另行设置有支 架支耳,该支架支耳与前减振左底筒一体成型,油管支架通过支架支耳固定在前减振左底 筒上,碟刹油管再固定于油管支架上。因此,在固定碟刹油管的时候,有一个油管支架与支 架支耳固定的过程。现有的固定结构为在油管支架与支架支耳上设有对应的连接孔,连接 螺栓穿过两连接孔将油管支架与支架支耳固定。由于连接螺栓只有一处,因此固定过程中 或者固定后油管支架可能绕螺栓转动,如果连接孔和螺栓设置两处,又会增加安装工作量。 为此,现有技术在上述一颗螺栓连接的基础上,在油管支架上进行翻边,通过翻边将支耳对 应端面盖住,防止油管支架转动。但是,如果仅仅在油管支架上部或下部翻边,其作用只能 防止油管支架绕其中一个方向转动,而不能阻止相反方向的转动。而如果油管支架上、下都 翻边,则不容易成型,因为如果限位尺寸过大,虽然容易安装,但油管支架绕螺栓转动的角 度也大;而如果限位尺寸过小,则安装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碟刹油 管油管支架限位可靠的摩托车前碟刹油管定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摩托车前碟刹油管定位机构,包括前减振底筒,
在前减振底筒上通过支架支耳连接有对碟刹油管进行定位的油管支架,支架支耳和油管支
架通过螺栓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油管支架上设有限位凸块,在支架支耳上设有与限位凸块
对应的限位沟槽,限位凸块插入限位沟槽内而实现对油管支架的限位。本限位结构简单,方
便支架支耳和油管支架的安装。限位位置易加工,尺寸容易控制,因此限位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沟槽设于支架支耳外端居中位置,该位置更便于限位沟槽的设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限位凸块和限位沟槽易加工,尺寸容易掌握,因此定位精度 更高,油管支架的限位更可靠。同时,限位凸块和限位沟槽的设置完全不影响支架支耳和油 管支架的安装。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图lA-A剖视图。
其中,l-前减振底筒;2-支架支耳;3-油管支架;4-螺栓;5-限位凸块;6_限位沟
槽;7-碟刹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l和图2,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前碟刹油管定位机构,包 括前减振底筒1 (通常为前减振左底筒),在前减振底筒1上通过支架支耳2连接有对碟刹 油管7进行定位的油管支架3,支架支耳和油管支架上设有连接孔,连接螺栓4穿过连接孔 将两者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于在现有的油管支架3上设有限位凸块5,同时在现有的 支架支耳2上设有与限位凸块对应的限位沟槽6,限位凸块5插入限位沟槽6内而由限位 沟槽上下两个壁面实现对油管支架3的限位。所述限位沟槽6设于支架支耳2外端居中位 置,该位置更便于限位沟槽的设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限位凸块5和限位沟槽6易加工,尺寸容易掌握,因此限位 精度更高,油管支架3的限位更可靠。同时,限位凸块和限位沟槽的设置完全不影响支架支 耳和油管支架的安装。
权利要求摩托车前碟刹油管定位机构,包括前减振底筒(1),在前减振底筒(1)上通过支架支耳(2)连接有对碟刹油管进行定位的油管支架(3),支架支耳(2)和油管支架(3)通过螺栓(4)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油管支架(3)上设有限位凸块(5),在支架支耳(2)上设有与限位凸块对应的限位沟槽(6),限位凸块(5)插入限位沟槽(6)内。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摩托车前碟刹油管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沟槽(6) 设于支架支耳(2)外端居中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前碟刹油管定位机构,在前减振底筒上通过支架支耳连接有对碟刹油管进行定位的油管支架,支架支耳和油管支架通过螺栓连接。在油管支架上设有限位凸块,在支架支耳上设有与限位凸块对应的限位沟槽,限位凸块插入限位沟槽内而实现对油管支架的限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限位凸块和限位沟槽易加工,尺寸容易掌握,因此定位精度更高,油管支架的限位更可靠。同时,限位凸块和限位沟槽的设置完全不影响支架支耳和油管支架的安装。
文档编号B62L3/00GK201457660SQ20092012807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6日
发明者刘东东, 周先龙, 李柱庆, 陈灏, 魏长全 申请人: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