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834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构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摩托车的车架。
背景技术
现有骑式摩托车的车架主要由立管、主梁、左右上管、发动机斜撑管、左右中管及左右撑管等焊接而成,其中主梁、立管、发动机斜撑管及左右中管构成车架前部框架;左右 上管、左右中管及左右撑管构成了车架的中后部框架。为了增加车架的整体强度,在某些车 型上用了扁管形车架大板来代替主梁。[0003]发动机斜撑管下端连接发动机托架,由于发 动机斜撑管是一根较长的管状件,发动机的振动容易通过其传递到车架上,造成整个车辆 的振动偏大。发动机除挂装在左右中管的支耳上外,还主要依靠发动机托架进行支撑,发动 机斜撑管与发动机托架之间的装配连接结构整体强度较低,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强度和刚度都得以显著提高的摩托车车架,采用该车架的骑式摩托车振动小,驾乘舒适性好。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车架,含有立管、左右下管、车 架大板、左右上管、左右中管及左右斜撑管,车架大板前端上仰并与立管焊接,左右下管上 端与车架大板的前下部焊接,车架大板后端与车架左右上管焊接,左右中管与车架大板的 后中部焊接,左右斜撑管分别对应连接在左右上管与左右中管之间,左右下管的中部向后 弧形弯折并且后端连接在车架下横管上,左右中管下端向前弧形弯折后与车架下横管相 连,左右中管的中部到弧形弯折部焊接有发动机悬挂板,左右下管之间横向焊接有发动机 托板。由于左右下管连接在车架大板与车架下横管之间,并且左右下管在中部向后弧形 弯折,左右中管下端向前弧形弯折后再与车架下横管相连,从而在车架前部框架上用来安 装发动机的部位形成为兜状结构,发动机的装配更稳固,左右下管的整体性好,提高了整个 车架的强度和刚度,因发动机振动而引起的整车振动大为减小,改善了这类骑式摩托车的 驾乘舒适性。上述左右上管中部向上略微弯折后向后延伸,其弯折点从前方靠近于左右上管与 左右斜撑管的连接点,左右上管与左右斜撑管对应连接的前侧夹角处焊接有加强板。设置 弯折点后,可减小负载时左右上管与左右斜撑管对应连接点的集中应力,提高此部位的强度。上述左右上管的后端之间连接有车架尾管,左右上管端部打扁并形成凹槽后与车 架尾管焊接,车架尾管整体向后并斜向上弯折。车架尾管将左右上管后端连为一体,增强其 整体性和强度,也便于设置车架后部扶手。上述左右斜撑管的中部分别对应地焊接有左右副搁脚支架,当整车需要安装大货 架时,该左右副搁脚支架可用来兼作带大踏板的大货架的安装支座。[0009]本实用新型的车架整体强度、刚度好,采用该车架的骑式摩托车振动小,驾乘舒适 性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车架尾管与右上管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中1.立管1 ;2.车架大板;3.左上管;4.右上管;5.左下管;6.右下管;7.左 中管;8.右中管;9.左斜撑管;10.右斜撑管;11.车架下横管;12.发动机悬挂板;13.发动 机托板;14.加强板;15.车架尾管;16.衬套;17.左主搁脚支座;18.右主搁脚支座;19.左 副搁脚支架;20.右副搁脚支架;21.后减震安装座;22.货架安装座;22a.尾灯连接支耳; 22b.坐垫锁安装孔;23.大踏板安装支耳;24.发动机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摩托车车架,具有立管1、车架大板2、 左上管3、右上管4、左下管5、右下管6、左中管7、右中管8、左斜撑管9和右斜撑管10,车 架大板2前端与立管1焊接,车架大板2后端与车架左右上管3、4焊接,左右中管7、8与车 架大板2的后中部焊接,左右斜撑管9、10分别对应连接在左右上管3、4与左右中管7、8之 间,左右下管5、6上端与车架大板2的前下部焊接,左右下管5、6的中部向后弧形弯折并且 后端连接在车架下横管11上,左右中管7、8下端向前弧形弯折后与车架下横管11相连,左 右中管7、8的中部到弧形弯折部焊接有发动机悬挂板12,左右下管5、6之间横向焊接有发 动机托板13。由于左右下管5、6连接在车架大板2与车架下横管11之间,并且左右下管5、6在 中部向后弧形弯折,左右中管7、8下端向前弧形弯折后再与车架下横管11相连,从而在车 架前部框架上用来安装发动机的部位形成为兜状结构,发动机的装配更稳固,左右下管5、6 的整体性好,提高了整个车架的强度和刚度,因发动机振动而引起的整车振动大为减小,改 善了这类骑式摩托车的驾乘舒适性。如图2所示,左右上管3、4的中部向上略微弯折后向后延伸,其弯折点从前方靠近 于左右上管3、4与左右斜撑管9、10的连接点,左右上管3、4与左右斜撑管9、10对应连接 的前侧夹角处焊接有加强板14。设置弯折点后,可减小负载时左右上管3、4与左右斜撑管 9、10对应连接点的集中应力,提高此部位的强度。参见图1、图3和图4,左右上管3、4的后端之间连接有车架尾管15,左右上管3、4 端部打扁并形成凹槽后与车架尾管15焊接,车架尾管15整体向后并斜向上弯折。车架尾 管15将左右上管3、4后端连为一体,增强其整体性和强度,也便于设置车架后部扶手。车 架尾管15的中部焊接有立向设置的衬套16,用来支撑后扶手,增强后扶手的负载能力。参见图1、图2,左右下管5、6上分别对应地焊接有左右主搁脚支座17、18,简化主 搁脚的装配结构。左右斜撑管9、10的中部分别对应地焊接有左右副搁脚支架19、20,当整车需要安装大货架时,该左右副搁脚支架19、20可用来兼作带大踏板的大货架的安装支座。 左右上管3、4与左右斜撑管9、10对应连接的后侧夹角处焊接有后减震安装座21。后减震安装座21既是后减震和后挡泥板的安装座,又对左右上管3、4与左右斜撑管9、10 之间的连接起到加强作用。左右上管3、4之间的靠后端处连接有货架安装座22,货架安装座22后端的中部设 有尾灯连接支耳22a,货架安装座22上设有坐垫锁安装孔22b。左右上管3、4上对应于货 架安装座22的部位焊接有向下的大踏板安装支耳23。尾灯通过尾灯连接支耳22a和大踏 板安装支耳23连接在车架上,货架安装座22不仅对左右上管3、4之间起连接定位,还对坐 垫起支撑、固定的作用。左右下管5、6之间横向焊接有发动机护板24,该发动机护板24位于发动机托板 13的前方。发动机托板13对发动机起支撑连接作用,而且还与发动机护板24—起,对发动 机起防护作用,防止路面障碍物直接磕碰到发动机。
权利要求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立管、车架大板、左右上管、左右中管及左右斜撑管,车架大板前端与立管焊接,车架大板后端与车架左右上管焊接,左右中管与车架大板的后中部焊接,左右斜撑管分别对应连接在左右上管与左右中管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左右下管,左右下管上端与车架大板的前下部焊接,左右下管的中部向后弧形弯折并且后端连接在车架下横管上,左右中管下端向前弧形弯折后与车架下横管相连,左右中管的中部到弧形弯折部焊接有发动机悬挂板,左右下管之间横向焊接有发动机托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上管中部向上略微弯折后 向后延伸,其弯折点从前方靠近于左右上管与左右斜撑管的连接点,左右上管与左右斜撑 管对应连接的前侧夹角处焊接有加强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上管的后端之间连接有车 架尾管,左右上管端部打扁并形成凹槽后与车架尾管焊接,车架尾管整体向后并斜向上弯 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尾管的中部焊接有立向设置的衬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下管上分别对应地焊接有 左右主搁脚支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斜撑管的中部分别对应地 焊接有左右副搁脚支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上管与左右斜撑管对应连 接的后侧夹角处焊接有后减震安装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上管之间的靠后端处连接 有货架安装座,货架安装座后端的中部设有尾灯连接支耳,货架安装座上设有坐垫锁安装 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上管上对应于货架安装座 的部位焊接有向下的大踏板安装支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下管之间横向焊接有发动 机护板,该发动机护板位于发动机托板的前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车架,具有立管、车架大板、左右上管、左右下管、左右中管及左右斜撑管,车架大板前端与立管焊接,车架大板后端与车架左右上管焊接,左右中管与车架大板的后中部焊接,左右下管上端与车架大板的前下部焊接,左右斜撑管分别对应连接在左右上管与左右中管之间,左右下管的中部向后弧形弯折并且后端连接在车架下横管上,左右中管下端向前弧形弯折后与车架下横管相连,左右中管的中部到弧形弯折部焊接有发动机悬挂板,左右下管之间横向焊接有发动机托板。本实用新型的车架整体强度、刚度好,采用该车架的骑式摩托车振动小,驾乘舒适性好。
文档编号B62K11/02GK201587486SQ20092030474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9日
发明者姜东恩, 李小军, 李小红, 杨关海, 覃永川, 颜斌, 黄远勇 申请人: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