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395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态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轿车的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各式轿车由发动机、传动装置、转向器、制动器、电子装置和外壳等多个零 部件组成,其结构复杂,其制造需消耗大量的资源,另外,现有的汽车发动机的工作需消耗 油、汽等能源,其运行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有害气体的产生对大气造 成污染,这种需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能源的汽车在未来会被淘汰,其所造成的污染对人类的 生存也存在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汽车结构复杂、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缺点,本实用新 型提供一种生态轿车。本实用新型包括轮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车架、脚踏驱动装置,所述脚踏驱动装 置通过链条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连接在所述轮轴的两端, 所述轮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车架上,在所述轮轴的中部设置大齿轮,所述大齿轮设有内齿, 在所述车架与大齿轮之间设置复合齿轮,所述复合齿轮设有边齿和主齿,所述边齿设置在 主齿的一侧,所述边齿与大齿轮的内齿咬合,在所述复合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设置第三齿 轮,所述第三齿轮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复合齿轮的主齿和第二齿轮咬合,在所述复合齿轮和 第三齿轮的中心分别穿置一根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上,在所述 第三齿轮与车架之间设置压紧装置,在所述复合齿轮和车架之间设置压紧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人力踩脚踏驱动装置,通过链条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的 转动同时带动大齿轮转动,大齿轮通过内齿带动与之咬合的复合齿轮转动,复合齿轮带动 与之咬合的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与之咬合的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的同时 带动轮轴转动,因大齿轮直径大,复合齿轮直径较小,所以复合齿轮的转速较快,同时带动 的第三、第二齿轮转速都很快,轮轴转得也较快,这样使得车子获得较快的行驶速度,人工 踩踏只需消耗很小的力,这种设置既能做到不消耗能源,同时又能做到无污染,此为左后轮 的结构,其他三个轮和左后轮的结构一样,人力驱动车子的前行,无需消耗任何能源,无污染。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轮轴,2、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第三齿轮,5、脚踏驱动装置,6、复合齿 轮,7、边齿,8、主齿,9、车架,10、链条,11、大齿轮,12、内齿,13、固定轴,14、固定轴,15、压紧
装置,16、压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生态轿车包括轮轴1、第一齿轮2、第二齿轮3、车架9、脚踏驱动装 置5,脚踏驱动装置5通过链条10与第一齿轮2传动连接,第一齿轮2和第二齿轮3分别连 接在轮轴1的两端,轮轴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车架9上,在轮轴1的中部设置大齿轮11,大 齿轮11设有内齿12,在车架9与大齿轮11之间设置复合齿轮6,复合齿轮6设有边齿7和 主齿8,边齿7设置在主齿8的一侧,边齿7与大齿轮11的内齿12咬合,在复合齿轮6和第 二齿轮3之间设置第三齿轮4,第三齿轮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复合齿轮6的主齿8和第二齿 轮3咬合,在复合齿轮6和第三齿轮4的中心分别穿置一根固定轴13、14,固定轴13、14的 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9上,在第三齿轮4与车架9之间设置压紧装置15,在复合齿轮6 和车架9之间设置压紧装置16。
权利要求一种生态轿车,包括轮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车架、脚踏驱动装置,所述脚踏驱动装置通过链条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连接在所述轮轴的两端,所述轮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车架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轴的中部设置大齿轮,所述大齿轮设有内齿,在所述车架与大齿轮之间设置复合齿轮,所述复合齿轮设有边齿和主齿,所述边齿设置在所述主齿的一侧,所述边齿与大齿轮的内齿咬合,在所述复合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设置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复合齿轮的主齿和第二齿轮咬合,在所述复合齿轮和第三齿轮的中心分别穿置一根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上,在所述第三齿轮与车架之间设置压紧装置,在所述复合齿轮与车架之间设置压紧装置。
专利摘要一种生态轿车,涉及一种汽车的制造技术领域,包括轮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车架、脚踏驱动装置,脚踏驱动装置通过链条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连接在所述轮轴的两端,所述轮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车架上,在轮轴的中部设置大齿轮,所述大齿轮设有内齿,在车架与大齿轮之间设置复合齿轮,复合齿轮设有边齿和主齿,边齿与大齿轮的内齿咬合,在所述复合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设置第三齿轮,在复合齿轮和第三齿轮的中心分别穿置一根固定轴,固定轴的一端分别固定在车架上,在第三齿轮与车架之间设置压紧装置,在复合齿轮和车架之间设置压紧装置,这种设置使得车子获得较快的速度,人工踩踏只需消耗很小的力,人工骑行省力。
文档编号B62M11/02GK201685970SQ20102017839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2日
发明者吕元鼎 申请人:吕元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