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电动滑板车的双避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4250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轮电动滑板车的双避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轮电动滑板车的双避震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以前一、后两车轮形态构成的三轮电动滑板车,在业者的以往观念认为既然 只是很传统的三轮车,通常并不会考虑到骑乘时的如何做好保护措施,但由于三轮电动滑 板车运行速度较快,当遇到路面不平时容易使身体的重心失去平衡,以致发生摔倒情形;究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此种车体的避震设计不周所致。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三轮电动滑板车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 种三轮电动滑板车的双避震装置。藉由本实用新型装置,三轮电动滑板车遇到路面不平时, 可将震动力道给释除排散开,使车体因此而减少震晃。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三轮电动滑板车的双避震装置, 其创新点在于,在车体末端位置组装有两连杆、一组合体、两后车轮座及两呈不同轴向的弹 簧避震器,连杆两端分别与车体末端、组合体连接;直列方向的弹簧避震器一端枢设于车体 末端,另一端和组合体固定连接;组合体左、右两边分别枢结后车轮座,两后车轮座之间枢 设水平方向的弹簧避震器。相对于现有技术,骑乘当中遇到路面不平时,本实用新型藉由车体末端与组合体 间的枢设及以两不同轴向的弹簧避震器作用下,可以将受到的震动力道给释除排散开,达 到整辆车体因而减少震晃的实用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一)。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二)。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三)。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后的局部放大图(一)。图6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后的局部放大图(二)。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图(一)。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图(二)。其中1为车体;2为连杆;3为组合体;4为后车轮座;5为弹簧避震器;6为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 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 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首先,敬请配合参阅图1-4详细说明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三轮 电动滑板车的双避震装置中,车体系由前一、后两车轮6形态构成的三轮式车体1,其中在 车体1末端以两连杆2与组合体3做结合,而组合体3左、右两边则分别枢结一后车轮座4, 直列方向的弹簧避震器5 —端枢设于车体1末端,另一端和组合体3固定连接;而两后车轮 座4之间亦枢设有一呈水平方向的弹簧避震器5。如此一来,由于两呈不同轴向的弹簧避震器5两端分别与组合体3、车体1,以及两 后车轮座4之间为枢设,并且由两连杆2来与组合体3、车体1做结合形态下(如图5-6), 因此在骑乘当中若遇到路面不平时,遂可将车体1所受到的震动力道藉由两弹簧避震器5 给立即地释除排散开(图7-8),这样便可使骑乘中的人获得适时的保护效果,就不会因一 时的震晃导致心慌而造成失控伤害发生。
权利要求一种三轮电动滑板车的双避震装置,其特征是,在车体末端位置组装有两连杆、一组合体、两后车轮座及两呈不同轴向的弹簧避震器,连杆两端分别与车体末端、组合体连接;直列方向的弹簧避震器一端枢设于车体末端,另一端和组合体固定连接;组合体左、右两边分别枢结后车轮座,两后车轮座之间枢设水平方向的弹簧避震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轮电动滑板车的双避震装置,在车体末端位置组装有两连杆、一组合体、两后车轮座及两呈不同轴向的弹簧避震器,连杆两端分别与车体末端、组合体连接;直列方向的弹簧避震器一端枢设于车体末端,另一端和组合体固定连接;组合体左、右两边分别枢结后车轮座,两后车轮座之间枢设水平方向的弹簧避震器。如此一来,使在骑乘当中遇到路面不平时,则藉由车体末端与组合体间的枢设及以两轴方向设置的弹簧避震器作用下,即可将震动力道给释除排散开,以为达到整辆车体因而减少震晃的实用效果。
文档编号B62K25/04GK201751293SQ20102019911
公开日2011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0日
发明者赖燕膑 申请人:昆山奇正商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