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套作履带式小型多功能底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521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作物套作履带式小型多功能底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作物套作履带式小型多功能底
O
背景技术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发挥早种早育的农时作用,延长作物生长期,提高粮食产量, 套作是目前广大农村普遍推广应用的一项实用技术。所述“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 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套作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共生期 只占生育期的一小部分时间,是一种解决前后季作物间季节矛盾的复种方式。套作在中国 起源甚早,6世纪《齐民要术》中已有大麻套种芜菁的记载。明代麦、棉套种和早、晚稻套种 等已有一定发展。中国是世界上实行套作最普遍的国家之一。套作的主要方式包括小麦 套玉米或再套甘薯或大白菜;麦、油菜或蚕豆套棉花;稻套紫云英和水稻套甘蔗、黄麻、甘 薯等。套作的主要作用是争取时间以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利 后季作物适时播种;缓和用工矛盾和避免旱涝或低温灾害。套作应选配适当的作物组合,调 节好作物田间配置,掌握好套种时间,解决不同作物在套作共生期间互相争夺日光、水分、 养分等矛盾,促使后季作物幼苗生长良好。四川、贵州、广西、云南等在内的西南6省区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该区地形 复杂,多以丘陵和山地为主,旱地新3熟"麦/玉/豆"套作种植模式是该区旱地的主体种 植模式。套作种植模式开厢方式采用带状2米开厢的“双三零”或“三五、二五”模式,即1 米种5行小麦,1米种2行玉米,小麦收后种3行大豆,第二年玉米和大豆换茬轮作。目前,西南地区绝大多数采取的套作技术的农村都是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耕作、 播种、收获,劳动强度非常大,且生产效率低,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及人力;另外,近年来,随着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劳动力减少,这些都迫切需要机械化替代传统手工种植方式。 现有普通的耕作农机具,一般结构较复杂且体积大,难以在套作模式下的窄行距有限空间 内工作。因此在西南丘陵和山地地区,人们常使用小型耕作机械一微耕机一进行耕种,但 是微耕机存在以下问题1)采用轮式行走,轮子抓地能力差,容易打滑,作业运转不平稳, 无法适应西南地区粘质土壤和地形;2)采用手扶式控制,行走不直容易弯曲,不能保证行 距,尤其在转弯处不灵活,人为不好控制;3)动力不足,爬坡、翻越能力差;4)挂接其它农具 时费时费力;5)在倒档时机器后端容易翘起伤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作物套作履带式小型多功能底盘,该履 带式小型多功能底盘适合用于作物套作模式,使用灵活方便,可方便挂接各种小型农业机 具,省时省力,大大的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作物套作履带式小型 多功能底盘,它包括驾驶台、机架、发动机、履带式行走装置、静液压系统、减速箱和悬挂机构;所述机架上设有驾驶台、发动机,在所述机架的后端可拆卸地设置悬挂机构,所述悬挂 机构由液压油缸和悬挂架组成,所述悬挂机构通过螺栓与机架连接,所述机架下方设有履 带式行走装置;所述履带式行走装置包括行走履带和驱动行走履带的履带驱动轮,所述减 速箱与履带式行走装置中的履带驱动轮连接;所述静液压系统设置在减速箱的上部,所述 静液压系统通过皮带与发动机的输出传动轮连接,所述履带式行走装置通过减速箱与静液 压系统连接,所述静液压系统为静液压传动(HST)系统。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作物套作履带式小型多功能底盘,体积小、重量轻,可自行 在套作田间完成各项作业,并可完全避免现有微耕机倒退时机器后端翘起伤人的情况。(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作物套作履带式小型多功能底盘设置了一个可拆卸的液压 式悬挂机构,其中悬挂架使机器工作范围扩大,方便配套不同的小型农机具,可完成耕作、 播种、施肥、喷洒农药及灌溉等作业。在作物收获季节,拆去悬挂架,把液压油缸移至机架前 端,做升降割台使用。另外,机器在行走时,可通过悬挂机构把悬挂的小型农具升起做短途 运输,当机器工作转弯时,也可升起挂件,大大减少了机器的摩擦,使机器转弯灵活省力。(3)本实用新型所述作物套作履带式小型多功能底盘上的行走装置采用履带式, 适合西南地区粘质土壤,通过性好,改善了机器的附着性能,减少了接地压力和滑移,机动 性好,具有较小的转弯半径,作业运转平稳,行走路径直线度好。(4)本实用新型所述作物套作履带式小型多功能底盘带有驾驶台,能轻松自如操 纵使用,省力省时,节约大量人力。(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作物套作履带式小型多功能底盘采用静液压驱动装置实现 行走的无级变速,易于布局,低速稳定性好,特别适于结构形态多样化,行驶速度不高的农 业机械。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作物套作履带式小型多功能底盘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作物套作履带式小型多功能底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驾驶台;2.机架;3.发动机;31.多级输出带轮;4.履带式行走装置; 41.行走履带;42.履带驱动轮;5.静液压系统;6.减速箱;7.悬挂机构;71.液压油缸;72 悬挂架;8.三角带;9.行走张紧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
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驾驶台1、机架2、具有23 27马力的柴油机 3、履带式行走装置4、静液压传动(HST)系统5、减速箱6和悬挂机构7 ;所述驾驶台1通过 螺栓固定在机架2的前端,所述柴油机3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2的中部,在靠近驾驶台1位 置的机架2上设置减速箱6,所述机架2的下方设有履带式行走装置4,所述履带式行走装 置4包括行走履带41和驱动行走履带41的履带驱动轮42 ;所述机架2的后端可拆卸地设 置悬挂机构7,所述悬挂机构7由液压油缸71和悬挂架72组成,所述悬挂机构7通过螺栓与机架2连接,所述驾驶台1上的几个操纵手柄分别和柴油机3、减速箱6等连接;履带式 行走装置4的履带驱动轮42通过减速箱6与静液压传动(HST)系统5连接,静液压传动 (HST)系统5与柴油机3的多级输出带轮31通过三角带8连接,所述柴油机3的多级输出 带轮31和静液压传动(HST)系统5连接的三角带8上设有行走张紧轮9,以保障三角带8 在发动机3的多级输出带轮31和静液压传动(HST)系统5传动轮之间的张力,防止三角带 脱落。本实用新型作物套作履带式小型多功能底盘,如
图1和图2所示,在耕作前把小型 农用机具挂接在悬挂架72上,通过液压油缸71可升降挂接的农具。在耕作时,操作者发动 机器,通过液压油缸71降下悬挂架72,使农具与地面接触,达到工作位置,接着拉下驾驶台 1的操纵手柄,把柴油机3的动力通过多级输出带轮31,驱动三角带8传递动力给静液压传 动(HST)系统5,由静液压传动(HST)系统5传递到减速箱6,减速箱6的输出轴带动履带 驱动轮42转动,从而实现机器前进。当机器在路上行走或转弯时,通过液压油缸71提升起 悬挂架72,可抬起悬挂的农具进行行走和转弯;机器在路上行走时,可挂上高速档,使机器 快速行走;柴油机3的多级输出带轮31可用作机器其它作业的动力传递,如当灌溉时,柴油 机3的多级输出带轮31可把动力传递给灌溉系统中的泵(图中未显示),为灌溉设备提供 动力;当机器用于收获时,拆去悬挂架72,把液压油缸71移至机架2的前端,作为升降割台 使用,柴油机3的多级输出带轮31还可给收获系统提供动力。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 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 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 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之列。
权利要求一种作物套作履带式小型多功能底盘,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驾驶台(1)、机架(2)、发动机(3)、履带式行走装置(4)、静液压系统(5)、减速箱(6)和悬挂机构(7);所述机架(2)上设有驾驶台(1)、发动机(3),在所述机架(2)的后端可拆卸地设置悬挂机构(7),所述悬挂机构(7)由液压油缸(71)和悬挂架(72)组成,所述悬挂机构(7)通过螺栓与机架(2)连接,所述机架(2)下方设有履带式行走装置(4);所述履带式行走装置(4)包括行走履带(41)和驱动行走履带(41)的履带驱动轮(42),所述减速箱(6)与履带式行走装置(4)中的履带驱动轮(42)连接;所述静液压系统(5)设置在减速箱(6)的上部,所述静液压系统(5)通过皮带(8)与发动机(3)的输出传动轮(31)连接,所述履带式行走装置(4)通过减速箱(6)与静液压系统(5)连接,所述静液压系统(5)为静液压传动系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作物套作履带式小型多功能底盘,它包括驾驶台、机架、发动机、履带式行走装置、静液压系统、减速箱和悬挂机构;所述机架上设有驾驶台、发动机,在所述机架的后端可拆卸地设置悬挂机构,所述悬挂机构由液压油缸和悬挂架组成,所述悬挂机构通过螺栓与机架连接,所述机架下方设有履带式行走装置;所述履带式行走装置包括行走履带和驱动行走履带的履带驱动轮,所述减速箱与履带式行走装置中的履带驱动轮连接;所述静液压系统设置在减速箱的上部,所述静液压系统通过皮带与发动机的输出传动轮连接,所述履带式行走装置通过减速箱与静液压系统连接,所述静液压系统为静液压传动系统。该履带式小型多功能底盘适合用于作物套作模式,使用灵活方便,可方便挂接各种小型农业机具,省时省力,大大的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62D55/08GK201709101SQ20102026579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1日
发明者吕小荣, 吕小莲, 张黎骅, 程新平, 马荣朝 申请人:吕小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