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单双人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8061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单双人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具体的说是一种折叠式单双人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交通难已经是一公认世界性的难题,再加上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使之成为制约城市发展、降低城市生活幸福指数的一大要素,而且这一难题在短时期内将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因此世界各国都纷纷提出节能减排的政策,倡导人们绿色出行、健康出行,由于自行车具有节能、环保、健康等优点,这将给自行车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自行车从问世至今技术虽已日渐成熟,但还是有一些缺陷,就普通自行车消费市场而言,有单人自行车和双人自行车两种,但双人自行车市场却不如单人自行车市场表现的那么出色,这主要是由于两者间的本质区别和设计缺陷所造成的。双人自行车优点是适合俩人结伴出行旅游、观光、休闲、双驱省力等,缺点就是只适合两人使用,一个人时车身大、操作不便、费力根本不实用,而且大多数双人自行车的驱动都在同一侧不便加装变速装置,链条容易滑落,闲置时占用空间大、外型单一死板。但单人自行车就不一样了,凭借灵活的车身时尚的外型和使用方便,加之近年来折叠自行车、小轮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迅速发展等优点,在零售市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个人消费者的喜爱,而且在批发和租赁市场都有较大的份额。也有人针对以上的技术缺点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有的解决了双人自行车体积大不便存放的缺点,但没解决双人自行车只适应两人使用这一缺点,有的解决了关于单人自行车两人使用的问题,但也只是单纯的在上面增加一座垫,问题的本质没有得到解决,而且大多数方案都是针对单一的车型设计的,实用范围很小。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可根据需要,在双人自行车和单人自行车之间随时进行快速转换并使用,还可从单人自行车模式把整车进行再折叠,使整车体积折叠到更小,便于存放,通过改进后的驱动系统可加装变速装置,两人驱动不需同步,加上全新设计的链轮防护套,可轻松实现驱动系统的单双人模式转换,所有转换过程只需用手不用工具的折叠式单双人自行车。本发明的构成由导向系统、主车架系统、后轮车架系统和驱动系统组成,导向系统包括车把、导向杆、前叉、前轮、刹车装置,主车架系统包括主车架、副坐垫插管、副坐垫撑杆、副坐垫、副把手,后轮车架系统包括后轮、后飞轮、后轮车架,座垫撑杆、坐垫、后轮车架有货架、坐垫插管、和主驱动轴套,驱动系统包括主驱动和副驱动、主驱动有主中轴、主链轮、副飞轮、主链条、曲柄和脚踏板,副驱动有副中轴、副链轮、副链条、曲柄和脚踏板,其特征在于主车架是由前车架和后车架组成,前车架和后车架外形可对称,也可不对称,前车架前端与导向杆连接,前车架后端通过速拆连接装置与后车架连接,前车架与后车架通过速拆连接装置转换成单人自行车车架或双人自行车车架,用主车架连接装置与后轮车架连接,副坐垫插管位于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副坐垫撑杆插于副坐垫插管,副把手通过连接套与副坐垫撑杆链接,副驱动有独立的副驱动轴套,副驱动轴套通过接头连接在副坐垫插管下方的连接槽上,接头从连接槽上取下时,副驱动与自行车分离,副链轮和副飞轮通过副链条连接,主链轮和后飞轮通过主链条连接。上述的自行车,前车架前端有一前车架连接装置,前车架连接装置是由内盒和外盒构成,前车架通过前车架连接口与内盒铰接,前车架和内盒可随铰接轴转动,前车架接口外缘有一角度卡齿,角度卡齿可控制前车架与内盒转动的角度,内盒与外盒连接处有导向杆连接口,连接导向杆,内盒和外盒可随导向杆转动,内盒和外盒上各有一个相同的速拆扣,速拆扣上通过螺丝杆连接有固定挂钩,速拆扣与固定挂钩通过螺丝杆可调节长短,通过速拆扣上的固定挂钩与前车架上的固定挂槽连接,将前车架固定在内盒与外盒之间,后车架与前车架折叠后,坼开外盒将后车架并列在前车架上,用外盒与后车架连接,将后车架与前车架固定在外盒与内盒之间,使后车架与前车架并列形成一个整体的单人自行车车架。上述的自行车,主车架连接装置是由速拆连接装置、车架连接扣、车架固定槽、车架挂钩、固定卡齿、车架卡齿、锁舌、车架挂孔和卡槽组成,速拆连接装置连接前车架和后车架,位于副坐垫插管一侧,车架连接扣和车架固定槽都连接在后轮车架的坐垫插管上,车架挂钩在坐垫插管下方,固定卡齿连接在车架连接扣上,车架卡齿和锁舌位于后车架的一端, 车架挂孔在前车架与后车架连接处的下端,当前车架与后车架转换成单人自行车车架时, 车架挂孔与架挂钩连接,固定卡齿插入前车架与后车架连接处的卡槽内,用车架连接扣与速拆连接装置连接并扣紧,形成单人自行车;当前车架与后车架转换成双人自行车车架时, 后车架的一端插入车架固定槽,车架卡齿卡在车架固定槽上,锁舌将后车架一端锁在车架固定槽内,形成双人自行车,其中链接前车架和后车架的速拆连接装置,和前车架与后车架转换成单人自行车车架后与后轮车架的连接方法,可全部采用前车架与后车架转换成双人自行车车架后与后轮车架的链接方法替代,全部采用这种链接方法可将后车架与前车架分开。上述的自行车,后车架上有一加强杆固定装置,加强杆固定装置是由加强杆、固定架、固定扣和速拆锁扣组成,固定架连接在后车架上,固定扣通过一端的螺丝杆铰接在固定架上,速拆锁扣通过螺丝杆铰接在后车架上,固定扣和速拆锁扣都可螺丝杆调节长短,加强杆一端与固定扣连接,另一端连接在后轮车架上。上述的自行车,连接套连接副把手,连接套上有速拆扣A、接口和闲置接口,连接套上的接口或闲置接口与副坐垫上的插口进行连接,连接套与副坐垫撑杆或导向杆上的悬挂器进行连接,速拆扣A将连接套紧固在副坐垫撑杆或悬挂器上,其中的副坐垫也可采用后轮车架系统上的坐垫替换。上述的自行车,前车架和后车架的中部还分别有折叠器,折叠器由铰链和速拆扣B 组成。上述的自行车,后轮车架下端还有车身脚架,车身脚架是由支撑脚、活动槽、控制盒和弹簧构成,两根支撑脚连接于活动槽,活动槽内有一弹簧,弹簧的张力使两根支撑脚向两侧张开,活动槽连接在控制盒内,控制盒上有缺口控制盒连接在后轮车架下端,当两根支撑脚向后收起时弹簧的张力使支撑脚卡在缺口内使支撑脚不再着地。上述的自行车,主驱动的主链轮与副飞轮分别在自行车的两侧,主驱动有套轴,套轴贯穿主驱动轴套,套轴一端有轮盘,另一端连接主链轮,轮盘上铰接有内向棘爪和外向棘爪,带外向棘轮的主中轴贯穿套轴,轮盘外缘有一个带内向棘轮的副飞轮,内向棘爪和外向棘爪的爪向相同,外向棘轮轮齿与内向棘轮轮齿的齿向相同;轴盖与轮盘重合并用螺丝紧固,使主中轴上的外向棘轮轮齿与轮盘上的内向棘爪在副飞轮内形成一个外啮合棘轮机构,轮盘上的外向棘爪与副飞轮上的内向棘轮轮齿在副飞轮内形成一个内啮合棘轮机构, 两个内外啮合的棘轮机构,实现主中轴与副飞轮独自转动而不受彼此影响;主中轴与副飞轮各自驱使套轴同向转动。上述的自行车,副链轮与副飞轮和副链条上还有链轮护罩,链轮护罩由两段相同的链套和两个相同的链轮罩构成,链套成管状体,两端分别有一个连接插口,管状体的链套上有一拉链可将其拉开;链轮罩为两个相对称的护壳连接在副链轮或副飞轮上形成滑槽, 护壳上均勻分布有滑轮,C形护段A和C形护段B卡在滑槽内,用C形护段B两端的连接扣扣在C形护段A两端的丝口上并用螺丝紧固,形成一个圆形的护罩并可在滑槽内的滑轮上转动,C形护段B的两端还分别连接有相同的护手护手与C形护段B的连接处有一锞弹簧 A、弹簧A将护手闭合在C形护段B上,护手一端的连接口处有小链轮和用螺丝紧固的轮卡, 护手的连接口与链套的连接插口连接。后轮车架上还有一货架,货架有连接槽,副驱动从副坐垫插管下方的连接槽上取下后通过接头与货架上的连接槽连接后车架和后轮车架上还有刹车线卡,在自行车进行单双人转换时,用于收放刹车线。自行车从双人状态转换到单人状态时,将双人自行车状态下的加强杆从后车架上取下,收回到后轮车架上,将后车架一端从车架固定槽内取出,并通过速拆连接装置与前车架折叠,用前车架连接装置上的外盒与后车架连接,将后车架与前车架固定在外盒与内盒之间,使后车架与前车架并列形成一个整体的单人自行车车架,再将副驱动从副坐垫插管下方的连接槽上取下放置在货架上,还要将副座垫和副把手从副坐垫撑杆上拆下并悬挂在导向杆上的悬挂器上,然后通过主车架连接装置与后轮车架连接,形成单人自行车,自行车从单人状态转换到双人状态时,反之。从成单人自行车折叠到更小的状态时,将外盒与后车架拆开,再将前车架和后车架上的折叠器拆开,然后将前车架和后车架分别往两侧翻折,使自行车折叠到更小的状态存放,展开使用时,反之。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一车两用,能从双人自行车状态转换成单人自行车状态后使用,也能从单人自行车状态转换成双人自行车状态后使用,且两者之间相互转换方便快捷。2、能折叠到比单人自行车体积更小的状态,使整车体积更小,便于存放。3、全新设计的链轮防护罩,在驱动系统进行单双人模式转换过程中,使副链条始终保持在副链轮和副飞轮上不滑落,便于转换,还可避免骑车人的裤脚与链轮上的机油接触。4、改进后的驱动系统,由于主链轮与副飞轮不在同一侧,使主链轮一侧有较大的空间可加装变速装置,且两人驱动不需同步互不影响。5、从双人自行车状态向单人自行车状态转换时,副座垫和副把手可快速拆下并组合成类似牛头的形态后,再悬挂在导向杆上的悬挂器上,使整车造型独具特色,更加美观。
图1为单人自行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双人自行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折叠后状态图;图4为主车架结构示意图图5为后轮车架结构示意图;图6为副驱动活动连接示意图图7为前车架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图8-1为主车架连接装置单人车架的活动连接示意图;图8-2为后轮车架主车架连接装置示意图;图8-3为主车架接口示意图;图9-1为主车架连接装置双人车架的活动连接示意图;图9-2主车架与后轮车架分离示意图;图10为加强杆固定装置示意图;图11-1为副坐垫、副把手活动连接示意图;图11-2副坐垫和副把手取下悬挂示意图;图11-3副把手后视示意图;图12为折叠器结构示意图;图13为车身脚架结构示意图;图14为主驱动结构示意图;图15为副飞轮内部棘轮机构示意图;图16为链轮护罩结构示意图;图17为链轮护罩装配示意图;图18为链轮护罩闭合状态图;图中1、前车架,2、后车架,3、导向杆,4、速拆连接装置,5、主车架连接装置,6、副坐垫插管,7、副坐垫撑杆,8、副把手,9、连接套,10、副驱动,11、副驱动轴套,12、接头,13、连接槽,14、副链轮,15、副飞轮,16、副链条,17、主链轮,18、后飞轮,19、主链条,20、前车架连接装置,21、前车架连接装置,22、外盒,23、前车架连接口,24、角度卡齿,25、导向杆连接口, 26、速拆扣,27、固定挂槽,28、车架连接扣,29、车架固定槽,30、车架挂钩,31、固定卡齿,32、 车架卡齿,33、锁舌,34、车架挂孔,35、卡槽,36、坐垫插管,37、加强杆固定装置,38、加强杆, 39、固定架,40、固定扣,41、速拆锁扣,42、速拆扣A,43、接口,44、闲置接口,45、副坐垫,46、 插口,47、悬挂器,48、折叠器,49、铰链,50、速拆扣B,51、车身脚架,52、支撑脚,53、活动槽, 54、控制盒55、弹簧,56、缺口,57、主驱动,58、套轴,59、主驱动轴套,60、轮盘,61、内向棘爪, 62、外向棘爪,63、主中轴,64、外向棘轮轮齿,65、内向棘轮轮齿,66、轴盖,67、小链轮,68、链套,69、链轮罩,70、连接插口,71、拉链,72、护壳,73、滑槽,74、滑轮,75、C形护段A,76、C形护段B, 77、连接扣,78、丝口,79、护手,80、弹簧A。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折叠式单双人自行车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参见图1-18,本发明的一种折叠式单双人自行车,由导向系统、主车架系统、后轮车架系统和驱动系统组成,导向系统包括车把、导向杆3、前叉、前轮、刹车装置,主车架系统包括主车架、副坐垫插管6、副坐垫撑杆7、副坐垫45、副把手8,后轮车架系统包括后轮、后飞轮18、后轮车架,座垫撑杆、坐垫、后轮车架有货架、坐垫插管36、和主驱动轴套59,驱动系统包括主驱动57和副驱动10、主驱动57有主中轴63、主链轮17、副飞轮15、主链条19、 曲柄和脚踏板,副驱动10有副中轴、副链轮14、副链条16、曲柄和脚踏板,主车架是由前车架1和后车架2组成,前车架1和后车架2外形可相同或不相同,前车架1前端与导向杆3 连接,前车架1后端通过速拆连接装置4与后车架2连接,前车架1与后车架2通过速拆连接装置4可转换成单人自行车车架或双人自行车车架后,并用主车架连接装置5与后轮车架连接,副坐垫插管6位于前车架1与后车架2之间,副坐垫撑杆7插于副坐垫插管6,副把手8通过连接套9与副坐垫撑杆7链接,副驱动10有独立的副驱动轴套11,副驱动轴套11 通过接头12连接在副坐垫插管6下方的连接槽13上,接头12从连接槽13上取下时,副驱动10与自行车分离,副链轮14和副飞轮15通过副链条16连接,主链轮17和后飞轮18通过主链条19连接。上述的自行车,前车架1前端有一前车架连接装置20,前车架连接装置20是由内盒21和外盒22构成,前车架1通过前车架连接口 23与内盒21铰接,前车架1和内盒21 可随铰接轴转动,前车架接口 23外缘有一角度卡齿M,角度卡齿M可控制前车架1与内盒 21转动的角度,内盒21与外盒22连接处有导向杆连接口 25,连接导向杆3,内盒21和外盒 22可随导向杆3转动,内盒21和外盒22上各有一个相同的速拆扣沈,速拆扣沈上通过螺丝杆连接有固定挂钩,带拆扣26与固定挂钩通过螺丝杆可调节长短,通过速拆扣沈上的固定挂钩与前车架1上的固定挂槽27连接,将前车架1固定在内盒21与外盒22之间,前车架1与后车架2转换成单人自行车车架时外盒22还可将后车架2回定在前车架1上,使后车架2与前车架1并列形成一个整体的单人自行车车架,前车架连接装置20的主要作用是使转换成单人自行车车架后的前车架1和后车架2与导向杆3保持视觉上的协调和重力上的平衡。上述的自行车,主车架连接装置5是由速拆连接装置4、车架连接扣观、车架固定槽四、车架挂钩30、固定卡齿31、车架卡齿32、锁舌33、车架挂孔34和卡槽35组成,速拆连接装置4连接前车架1和后车架2,位于副坐垫插管6 —侧,车架连接扣28和车架固定槽四都连接在后轮车架的坐垫插管36上,车架挂钩30在坐垫插管3615内形成一个内啮合棘轮机构,两个内外啮合的棘轮机构,实现主中轴63与副飞轮15独自转动而不受彼此影响;主中轴63与副飞轮15各自驱使套轴58同向转动,由于主中轴63连接的是主驱动57的曲柄和脚踏板,副飞轮15又通过副链条16连接副驱动10,因此可实现两人驱动不需同步。上述的自行车,副链轮14与副飞轮15和副链条16上还有链轮护罩,链轮护罩由两段相同的链套68和两个相同的链轮罩69构成,链套68成管状体,两端分别有一个连接插口 70,管状体的链套68上有一拉链71可将其拉开;链轮罩69为两个相对称的护壳72 连接在副链轮14或副飞轮15上形成滑槽73,护壳72上均勻分布有滑轮74,C形护段A75和C形护段B76卡在滑槽73内,用C形护段B76两端的连接扣77扣在C形护段A75两端的丝口 78上并用螺丝紧固,形成一个圆形的护罩并可在滑槽73内的滑轮74上转动,C形护段B76的两端还分别连接有相同的护手79护手79与C形护段B76的连接处有一锞弹簧 A80、自行车成双人状态时副链条16的拉力将护手79拉张开,将副驱动10从副坐垫插管6 下方的连接槽13上取下时,弹簧A80将护手79闭合在C形护段B76上,护手79 —端的连接口处有小链轮67和用螺丝紧固的轮卡,将护手79闭合时轮卡将副链轮或副飞轮卡主使其不再转动,护手79的连接口与链套68的连接插口 70连接,链轮防护罩,在驱动系统进行单双人模式转换过程中,使副链条16始终保持在副链轮14和副飞轮15上不滑落,便于转换,还可避免骑车人的裤脚与链轮上的机油接触。后轮车架上根据需要加装避震弹簧。后轮车架上还有一货架,货架有连接槽,副驱动从副坐垫插管下方的连接槽上取下后通过接头与货架上的连接槽连接后车架和后轮车架上还有刹车线卡,在自行车进行单双人转换时,用于收放刹车线。自行车从双人状态转换到单人状态时,将双人自行车状态下的加强杆从后车架上取下,收回到后轮车架上,将后车架一端从车架固定槽内取出,并通过速拆连接装置与前车架折叠,用前车架连接装置上的外盒与后车架连接,将后车架与前车架固定在外盒与内盒之间,使后车架与前车架并列形成一个整体的单人自行车车架,再将副驱动从副坐垫插管下方的连接槽上取下放置在货架上,还要将副座垫和副把手从副坐垫撑杆上拆下并悬挂在导向杆上的悬挂器上,然后通过主车架连接装置与后轮车架连接,形成单人自行车,自行车从单人状态转换到双人状态时,反之。从成单人自行车折叠到更小的状态时,将外盒与后车架拆开,再将前车架和后车架上的折叠器拆开,然后将前车架和后车架分别往两侧翻折,使自行车折叠到更小的状态存放,展开使用时,反之。本发明可根据需要,在双人自行车和单人自行车之间随时进行快速转下方,固定卡齿31连接在车架连接扣观上,车架卡齿32和锁舌33位于后车架2的一端,车架挂孔34 在前车架1与后车架2连接处的下端,当前车架1和后车架2转换成单人自行车车架时,车架挂孔34与架挂钩30连接,固定卡齿31插入前车架1与后车架2连接处的卡槽35内,用车架连接扣观与速拆连接装置5连接并扣紧,形成单人自行车;当前车架1与后车架2转换成双人自行车车架时,后车架2的一端插入车架固定槽四,车架卡齿32卡在车架固定槽 29上,锁舌33将后车架2 —端锁在车架固定槽四内,形成双人自行车,其中链接前车架1 和后车架2的速拆连接装置4,和前车架1与后车架2转换成单人自行车车架后与后轮车架的连接方法,可全部采用前车架1与后车架2转换成双人自行车车架后与后轮车架的链接方法替代,全部采用这种链接方法可将后车架2与前车架1分开。上述的自行车,后车架2上有一加强杆固定装置37,加强杆固定装置37是由加强杆38固定架39、固定扣40和速拆锁扣41组成,固定架39连接在后车架2上,固定扣40通过一端的螺丝杆铰接在固定架39上,速拆锁扣41通过螺丝杆铰接在后车架2上,固定扣40 和速拆锁扣41都可螺丝杆调节长短,也达到加强杆38与后车架2的最佳连接状态,使加强杆38发挥最佳的加强效果,加强杆38 —端与固定扣40连接,另一端连接在后轮车架上。[0059]上述的自行车,连接套9连接副把手8,连接套9上有速拆扣A42、接口 43和闲置接口 44,连接套9上的接口 43或闲置接口 44与副坐垫45上的插口 46进行连接,连接套9 与副坐垫撑杆7或导向杆上的悬挂器47进行连接,速拆扣A42将连接套9紧固在副坐垫撑杆7或悬挂器47上,其中的副坐垫45也可用后轮车架系统上的坐垫替换。上述的自行车,前车架1和后车架2的中部还分别有折叠器48,折叠器48由铰链 49和速拆扣B50组成,折叠器48可使前车架1与后车架2进行再折叠上述的自行车,后轮车架下端还有车身脚架51,车身脚架51是由支撑脚52、活动槽53、控制盒M和弹簧55构成,两根支撑脚52连接于活动槽53,活动槽53内有一弹簧 55,弹簧55的张力使两根支撑脚52向两侧张开,活动槽53连接在控制盒M内,控制盒M 上有缺口 56控制盒M连接在后轮车架下端,当两根支撑脚52进行收放时控制盒M可控制两根支撑脚52向两侧张开的宽度,两根支撑脚52向后收起时弹簧55的张力使支撑脚52 卡在缺口 56内使支撑脚52不再着地。上述的自行车,主驱动57的主链轮17与副飞轮15分别在自行车的两侧,主驱动 57有套轴58,套轴58贯穿主驱动轴套59,套轴58 —端有轮盘60,另一端连接主链轮17,轮盘60上铰接有内向棘爪61和外向棘爪62,带外向棘轮的主中轴63贯穿套轴58,轮盘60 外缘有一个带内向棘轮的副飞轮15,内向棘爪61和外向棘爪62的爪向相同,外向棘轮轮齿 64与内向棘轮轮齿65的齿向相同;轴盖66与轮盘60重合并用螺丝紧固,使主中轴63上的外向棘轮轮齿64与轮盘60上的内向棘爪61在副飞轮15内形成一个外啮合棘轮机构, 轮盘60上的外向棘爪62与副飞轮15上的内向棘轮轮齿65在副飞轮换并使用,还可从单人自行车状态把整车进行再折叠,使整车体积折叠到更小,便于存放,通过改进后的驱动系统,由于主链轮与副飞轮不在同一侧,使主链轮一侧有较大的空间可加装变速装置,且两人驱动不需同步互不影响,加上全新设计的链轮防护套,可轻松实现驱动系统的单双人模式转换。可根据需要生产时加装轮毂式传动,使其具备电动助力的功能。特别是本设计方案中的副扶手和副座垫可以快速拆下便组合成具有动物形态的牛头型然后悬在前导杆上,使整车造型独具特色,更加美观。而且本发明的车架设计方案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外型再设计空间,也可用传统的三角架车型或现有市场上的大多数自行车车型都可用于本设计方案中的车架外形设计。还可根据需要生产出大轮径、中轮径、小轮径,高、中、低档等多种外型的折叠式单双人自行车,将改变自行车或单人或双人的设计传统,为自行车家族添加新成员,给自行车行业发展注入一股新鲜的力量,特别是对双人自行车,将为其打开零售市场的大门,与单人自行车一争高下,相信本发明独特的设计方案也将为其在自行车行业赢得独有的市场份额和消费者全体,受到包括个人、情侣、家庭、学生在内的广大消者的喜爱,将会成为新一代自行车消费者的新宠。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单双人自行车,由导向系统、主车架系统、后轮车架系统和驱动系统组成,导向系统包括车把、导向杆(3)、前叉、前轮、刹车装置,主车架系统包括主车架、副坐垫插管(6)、副坐垫撑杆(7)、副坐垫(45)、副把手(8),后轮车架系统包括后轮、后飞轮(18)、 后轮车架,座垫撑杆、坐垫、后轮车架有货架、坐垫插管(36)、和主驱动轴套(59),驱动系统包括主驱动(57)和副驱动(10)、主驱动(57)有主中轴(63)、主链轮(17)、副飞轮(15)、主链条(19)、曲柄和脚踏板,副驱动(10)有副中轴、副链轮(14)、副链条(16)、曲柄和脚踏板, 其特征在于主车架是由前车架⑴和后车架⑵组成,前车架⑴前端与导向杆⑶连接,前车架(1)后端通过速拆连接装置(4)与后车架( 连接,前车架(1)与后车架(2)通过速拆连接装置(4)转换成单人自行车车架或双人自行车车架,用主车架连接装置(5)与后轮车架连接,副坐垫插管(6)位于前车架(1)与后车架( 之间,副坐垫撑杆(7)插于副坐垫插管(6),副把手⑶通过连接套(9)与副坐垫撑杆(7)链接,副驱动(10)有独立的副驱动轴套(11),副驱动轴套(11)通过接头(1 连接在副坐垫插管(6)下方的连接槽(13) 上,副链轮(14)和副飞轮(15)通过副链条(16)连接,主链轮(17)和后飞轮(18)通过主链条(19)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单双人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前车架(1)前端有一前车架连接装置(20),前车架连接装置00)是由内盒和外盒0 构成,前车架(1)通过前车架连接口与内盒铰接,前车架接口外缘有一角度卡齿(M),内盒与外盒0 连接处有导向杆连接口(25),连接导向杆(3),内盒和外盒0 上各有一个相同的速拆扣(26),速拆扣06)上通过螺丝杆连接有固定挂钩,通过速拆扣06)上的固定挂钩与前车架(1)上的固定挂槽07)连接,将前车架(1)固定在内盒与外盒 (22)之间,后车架( 与前车架(1)折叠,用外盒0 与后车架( 连接,将后车架(2)与前车架⑴固定在外盒02)与内盒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单双人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主车架连接装置(5)是由速拆连接装置(4)、车架连接扣08)、车架固定槽09)、车架挂钩(30)、固定卡齿(31)、车架卡齿(32)、锁舌(33)、车架挂孔(34)和卡槽(3 组成,速拆连接装置(4)连接前车架(1) 和后车架0),位于副坐垫插管(6) —侧,车架连接扣08)和车架固定槽09)都连接在后轮车架的坐垫插管(36)上,车架挂钩(30)在坐垫插管(36)下方,固定卡齿(31)连接在车架连接扣08)上,车架卡齿(3 和锁舌(3 位于后车架的一端,车架挂孔(34)在前车架(1)与后车架( 连接处的下端,车架挂孔(34)与架挂钩(30)连接,固定卡齿(31) 与前车架⑴与后车架⑵连接处的卡槽(35)连接,车架连接扣08)与速拆连接装置⑷ 连接,车架卡齿(3 连接车架固定槽( )、锁舌(3 将后车架( 一端锁在车架固定槽 (29)内。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单双人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后车架(2)上有一加强杆固定装置(37),加强杆固定装置(37)是由加强杆(38)固定架(39)、固定扣00)和速拆锁扣Gl)组成,固定架(39)连接在后车架( 上,固定扣GO)通过一端的螺丝杆铰接在固定架(39)上,速拆锁扣Gl)通过螺丝杆铰接在后车架( 上,加强杆(38) —端与固定扣 (40)连接,另一端连接在后轮车架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单双人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连接套(9)连接副把手 (8),连接套(9)上有速拆扣A(42)、接口 (43)和闲置接口(44),连接套(9)上的接口 (43)或闲置接口 G4)与副坐垫05)上的插口 06)进行连接,连接套(9)与副坐垫撑杆(7)或导向杆上的悬挂器G7)进行连接,速拆扣^^4 将连接套(9)紧固在副坐垫撑杆(7)或悬挂器(47)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单双人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前车架⑴和后车架(2)的中部还分别有折叠器(48),折叠器08)由铰链09)和速拆扣B(50)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单双人自行车,其待征在于后轮车架下端还有车身脚架(51),车身脚架(51)是由支撑脚(52)、活动槽(53)、控制盒(54)和弹簧(55)构成,两根支撑脚(5 连接于活动槽(53),活动槽(5 内有一弹簧(55),活动槽(5 连接在控制盒 (54)内,控制盒(54)上有缺口 (56)控制盒(54)连接在后轮车架下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单双人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主驱动(57)的主链轮(17) 与副飞轮(1 分别在自行车的两侧,主驱动(57)有套轴(58),套轴(58)贯穿主驱动轴套 (59),套轴(58) —端有轮盘(60),另一端连接主链轮(17),轮盘(60)上铰接有内向棘爪 (61)和外向棘爪(62),带外向棘轮的主中轴(63)贯穿套轴(58),轮盘(60)外缘有一个带内向棘轮的副飞轮(15),内向棘爪(61)和外向棘爪(62)的爪向相同,外向棘轮轮齿(64) 与内向棘轮轮齿(65)的齿向相同;轴盖(66)与轮盘(60)重合并用螺丝紧固,使主中轴 (63)上的外向棘轮轮齿(64)与轮盘(60)上的内向棘爪(61)在副飞轮(15)内形成一个外啮合棘轮机构,轮盘(60)上的外向棘爪(62)与副飞轮(15)上的内向棘轮轮齿(65)在副飞轮(15)内形成一个内啮合棘轮机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单双人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副链轮(14)与副飞轮(15) 和副链条(16)上还有链轮护罩,链轮护罩由两段相同的链套(68)和两个相同的链轮罩 (69)构成,链套(68)成管状体,两端分别有一个连接接插口(70),管状体的链套(68)上有一拉链(71);链轮罩(69)为两个相对称的护壳(72)连接在副链轮(14)或副飞轮(15)上形成滑槽(73),护壳(72)上均勻分布有滑轮(74),C形护段A (75)和C形护段B (76)卡在滑槽(73)内,用C形护段B(76)两端的连接扣(77)扣在C形护段A(75)两端的丝口(78) 上并用螺丝紧固,形成一个圆形的护罩并可在滑槽(73)内的滑轮(74)上转动,C形护段 B (76)的两端还分别连接有相同的护手(79),护手(79)与C形护段B (76)的连接处有弹簧 A (80),弹簧A (80)将护手(79)闭合在C形护段B (76)上,护手(79) —端的连接口处有小链轮(67)和用螺丝紧固的轮卡,护手(79)的连接口与链套阳8)的连接插口(70)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单双人自行车,由导向系统、主车架系统、后轮车架系统和驱动系统组成,前车架前端与导向杆连接,前车架后端通过速拆连接装置与后车架连接,前车架与后车架通过速拆连接装置可转换成单人自行车车架或双人自行车车架后,用主车架连接装置与后轮车架连接,副坐垫插管位于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副坐垫撑杆插于副坐垫插管,副把手通过连接套与副坐垫撑杆链接,副驱动有独立的副驱动轴套,副驱动轴套通过接头连接在副坐垫插管下方的连接槽上,副链轮和副飞轮通过副链条连接,主链轮和后飞轮通过主链条连接。可根据需要,在双人自行车和单人自行车之间随时进行快速转换并使用,还可从单人自行车状态把整车进行再折叠,使整车体积折叠到更小,便于存放,且外形美观。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1999141SQ201020681519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7日
发明者张模 申请人:张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