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机的手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972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作业机的手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机体框架上设置有能折叠的手柄的发电机、泵等作业机的手柄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第42^404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具备下述手柄装置的作业机通过将手柄装置设置在钢管制的机体框架上,能够在搬运或移动时将手柄折叠。该手柄装置具备手柄托架,其紧固在设置于机体框架的板状托架上;支撑基板,其利用穿过蝶形弹簧的螺栓以不转动的方式紧固于手柄托架;以及手柄,其利用穿过蝶形弹簧的螺栓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该支撑基板嵌合。手动式的锁定机构在手柄使用位置与手柄托架卡合。日本特开2010-7577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利用定位结构来折叠发电机的牵引手柄的手柄装置。上述定位结构,在将牵引手柄向下转动时,位于牵引手柄的支点附近的止动件与发电机壳体的限制部抵接,所以使得牵引手柄停止向壳体内收纳。在通过将牵引手柄转动至搬运位置以拉出牵引手柄时,止动件反转至设置于与所述限制部呈180°的位置的另一限制部而停止。此时,止动件通过弹性变形的凸状的保持部,因此,在通过保持部后,利用保持部来保持搬运位置。可是,对于42沈404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10-7577号公报所公开的手柄装置,除了该手柄装置的结构复杂外,零件数量也多,存在改良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手柄的结构简单的、作业机的手柄装置。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作业机的手柄装置,其中,搬运移动用手柄以可自由折叠的方式安装于收纳作业装置的框架上,所述搬运移动用手柄朝向该框架的外侧延伸且末端部成为左右的握持部,所述作业机的手柄装置具备具有手柄支撑部的所述框架, 所述手柄支撑部与所述手柄交叉,以所希望的半径形成,且成为所述手柄的转动支点;和手柄转动机构,其支撑所述手柄与所述手柄支撑部交叉的部分、即左右的安装部,所述手柄转动机构具备一对轴把持部件,其夹持所述手柄支撑部;和按压连结部件,其将所述轴把持部件朝向所述手柄支撑部按压。因此,由于折叠手柄时的支点为框架,所以无需专门制造或安装作为折叠手柄时的支点的轴(包含螺栓或小螺钉),结构变得简单。此外,由于以本身强度大的框架作为支点,因此能够充分确保支点部分的强度。此外,能够在以后利用手柄转动机构将能折叠的手柄安装到既有的使用管的框架上。优选的是,所述一对轴把持部件由下述部件构成树脂制的滑动部件,其在所述手柄支撑部的外周面上滑动;和橡胶部件,其被夹在该滑动部件与所述按压连结部件94、95之间。因此,能够利用橡胶部件对手柄的转动产生适当的阻力,只在必要时使手柄转动。此外,在将手柄折叠后的状态下,手柄不动。例如,即使作业机装在机动车上而晃动,手柄也不会摇摆动作。优选的是,所述手柄具有手柄卡脱部,所述手柄卡脱部与该手柄的左右的所述安装部一体地相连,朝向所述框架的内侧延伸,并形成于与所述握持部相反的一侧,通过转动操作将该手柄卡脱部抵接于所述框架侧,从而使所述手柄实质上成为水平,并以此作为所述手柄的使用位置进行使用。这样,能够将手柄卡脱部从安装部一体地进一步向框架的内侧配置,并且将搬运或移动作业机时的载荷分散到手柄卡脱部。即,无需制造与手柄卡脱部相当的其他部件以从安装部向框架的内侧配置,具有使结构变得简单的效果。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作业机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手柄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3-3线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2的4-4线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图2所示的手柄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6A是示出手柄装置的一个轴把持部件的立体图,图6B是轴把持部件的主视图, 图6C是沿着图6B的c-c线的剖视图。图7A是示出手柄装置的另一轴把持部件的立体图,图7B是轴把持部件的侧视图, 图7C是沿着图7B的c-c线的剖视图。图8A 图8C是示出将手柄装置的手柄向使用位置转动时的动作的图。图9是示出对手柄的转动施加阻力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作业机11以发电机作为一个例子示出,但是其也能够适用于与水等流体相关的泵装置。如图1所示,作业机11具备载置于框架13的作业装置12。该作业装置12包括驱动装置(发动机)15和发电部16。利用手柄装置21能够折叠手柄22。参照图1和图2,手柄装置21以手柄22可沿着箭头al方向自由折叠的方式安装于框架13上。参考标号U是手柄22的使用位置,参考标号S是手柄22的折叠位置。在手柄22处于使用位置U的状态下,通过用手握住手柄22并利用车轮23向前推,由此使作业机11移动。在为了将作业机11装上机动车而搬运时,可以由两个人握住手柄22和框架13 来上提。框架13形成为大致四角形,且框架13由下述部分构成下框部沈;设于该下框部 26上的4根纵框架部27 ;以及与该纵框架部27连续的上框部观。换而言之,框架13具备安装于管框架上的部件,例如下横底板(下々口 7《一 7板)31、31和上横框架部(上夕口 ^ 7 > — A部)32。车轮23和横底板31、31安装于下框部沈上。发动机15和发电机16载置于横底板31、31上。上框部28由下述部分构成安装有手柄22的第1横框架部34 ;与第1横框架部 34相连的第1和第2侧框架部35、36 ;第2横框架部37 ;以及第1横框架部34附近的上横框架部32。手柄22安装于第1横框架部34的手柄支撑部41。手柄22是将钢管弯曲而制作成的。具体而言,将支撑在框架13上的支撑部44塑性加工为U字形。在该U字状的支撑部44的一端连续地安装有第1臂部45。在该U字状的支撑部44的另一端安装有第2臂部46。俯视观察时,第1臂部45和第2臂部46以朝向作业机11的后方外侧扩展的方式延伸。第1臂部45和第2臂部46在各自的端部具有第 1握持部47和第2握持部48。通过将第1弯曲部51和第2弯曲部52塑性加工成90°,U字状的支撑部44具有沿机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手柄卡脱部(止动件)53、和沿机体的前后方向平行地延伸的第1 安装部M和第2安装部55。在将手柄22转动到使用位置U时,手柄卡脱部53与设置在上横框架部32上的夹紧机构62卡合/脱开。第1安装部M和第2安装部55与框架13的第1横框架部34正交,且第1安装部M和第2安装部55被安装成相对于第1横框架部34自由转动(绕箭头al方向)。在手柄22处于使用位置U的状态下通过上提手柄22来上提作业机11时,在手柄卡脱部53上如箭头a2那样产生力,并传递到作业机11的上横框架部32。下面,基于图1 图5对实施例的作业机11的手柄装置21的结构进行说明。手柄装置21为下述这样的结构搬运移动用手柄22以可自由折叠的方式安装于载置有发电机等作业装置12的框架13上,所述搬运移动用手柄22朝向机体后方延伸,并在末端部具有第1握持部47和第2握持部48。框架13中的至少与手柄22交叉的手柄支撑部41以所希望的半径r (图3)形成。 手柄22以支点P为中心进行转动。手柄22的与手柄支撑部41交叉的左右安装部、即第1 安装部M和第2安装部55被手柄转动机构61支撑。如图3 图5所示,手柄转动机构61具备作为一对轴把持部件的第1轴把持部件91和第2轴把持部件92,其以夹持手柄支撑部41的方式分开;和作为按压连结部件的第1按压连结部件94和第2按压连结部件95,其分别将第1轴把持部件91和第2轴把持部件92朝向手柄支撑部41按压。第1轴把持部件91由下述部件构成树脂制的第1滑动部件97,其在手柄支撑部 41的外周面上滑动;和橡胶部件98,其被第1滑动部件97和第1按压连结部件94夹持。第2轴把持部件92由下述部件构成树脂制的第2滑动部件101,其在手柄支撑部41的外周面上滑动;和橡胶部件102,其被第2滑动部件101和第2按压连结部件95夹持。手柄装置21具有手柄卡脱部53,所述手柄卡脱部53形成为与作为手柄22的左右安装部的第1安装部讨和第2安装部55 —体地相连,朝向框架13的内侧(图2、图3的箭头a3的方向)延伸,并位于与第1握持部47和第2握持部48的位置相反的一侧。通过使手柄卡脱部53向框架13侧的箭头al方向转动来使手柄22成为大致水平,从而形成手柄22的使用位置U。即,将手柄卡脱部53向设置于框架13的上横框架部32上的夹紧机构62的固定部件74侧转动。在没有设置夹紧机构62时,通过与上横框架部32抵接也能够形成手柄22的使用位置U。此时,为了使手柄22成为大致水平,需要对上横框架部32的高度进行调整。下面,对本实施例的手柄转动机构61进行说明。手柄转动机构61由前述的第1轴把持部件91、第2轴把持部件92、第1按压连结部件94以及第2按压连结部件95构成。如图6A 图6C所示,第1轴把持部件91呈第1橡胶部件98与第1滑动部件97 相接合的接合结构。第1滑动部件97具有半圆形状的第1管嵌合部141,该第1管嵌合部141与设置在框架13 (图幻的第1横框架部34上的手柄支撑部41嵌合。第1管嵌合部141具有比手柄支撑部41的外径r稍大的半径。第1管嵌合部141的内周长比手柄支撑部41的外周长的50%稍短。即,第1轴把持部件91形成为具有间隙δ (参照图9)。第1橡胶部件98具有第1橡胶主体144,第1橡胶主体144具有朝向下方的第1 侧面145、第2侧面146、第3侧面147以及第4侧面148。第3侧面147和第4侧面148的朝向是任意的。在第1侧面145形成有半圆形状的接合凹部151,所述接合凹部151与第1管嵌合部141接合。在与第1侧面145对置的第2侧面146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形成有凸台152。 在两个凸台152、152之间的第2侧面146、第3侧面147以及第4侧面148,以预定的间距 Pt形成有多个调整槽154。第2侧面146如图4所示的那样由第1按压连结部件94支撑。如图2 图5所示,第1按压连结部件94具有半圆形状的管接合部157,所述管接合部157形成为与手柄22的第1安装部M和第2安装部55嵌合。管接合部157以比第 1安装部M或第2安装部55的外径稍大的半径形成。沿着管接合部157的长度方向一体地形成有凸缘部158。在凸缘部158的中央形成有供凸台152嵌合的限制孔161。通过将凸台152与限制孔161嵌合,从而在组装时对第 1橡胶部件98进行定位,并防止第1橡胶部件98在使用时移动。为了将第1按压连结部件94与第2按压连结部件95连结,在凸缘部158形成有紧固用的孔162。第1和第2按压连结部件94、95利用小螺钉163经由孔162进行紧固。如图7Α 图7C所示,第2轴把持部件92由第2滑动部件101、和与第2滑动部件 101接合的第2橡胶部件102构成。第2滑动部件101具有半圆形状的第2管嵌合部165,该第2管嵌合部165与设置在框架13 (图幻的第1横框架部34上的手柄支撑部41嵌合。第2管嵌合部165形成为具有比手柄支撑部41的外径r稍大的半径。第2管嵌合部165的内周长与第1管嵌合部 141(图6A)的内周长大体一致。即,在第2轴把持部件92与第1轴把持部件91之间形成有间隙S (图9)。第2橡胶部件102具有半圆筒状的第2橡胶主体167。第2橡胶主体167的内周部168以与第2管嵌合部165接合那样的半径形成。第2橡胶主体167在其外周部171上具有凸台172,所述凸台172形成于轴长方向的中央且圆周方向的中央。在第2橡胶主体167的外周部171上以预定的间距Pc形成有多个调整槽173。外周部171被第2按压连结部件95 (图4)按压。
如图2 图7C以及图9所示,第2按压连结部件95具有U字状的橡胶撑托部( W, “ , 176,该U字状的橡胶撑托部176形成为与第2橡胶主体167的外周部171 接触。U字形的橡胶撑托部176沿着第1橡胶部件98的第3侧面147和第4侧面148。艮口, 橡胶撑托部176以与第1橡胶部件98和第2橡胶部件102嵌合的状态对它们进行支撑。在橡胶撑托部176的中央具有限制孔177(图3、图9),该限制孔177形成为供凸台部172嵌合。通过将凸台172与限制孔177嵌合来对第2橡胶部件102进行定位,并防止手柄22在使用时移动。与橡胶撑托部176连续的凸缘部178形成为与第1按压连结部件94的凸缘部158 平行。在橡胶撑托部176的凸缘部178与第1按压连结部件94的凸缘部158之间形成有间隙S。虽然只在图9中示出了间隙δ,但实际上在没有示出间隙δ的图3和图8Α的部位也形成有间隙S。该间隙δ根据第1按压连结部件94和第2按压连结部件95等部件的偏差而变化。如图5所示,为了连结第1按压连结部件94和第2按压连结部件95,在第2按压连结部件95的凸缘部178上以与形成于第1按压连结部件94的孔162的位置对应的方式形成有紧固用孔181。下面,对利用夹紧机构62锁定手柄22的状态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将手柄22如箭头bl那样从折叠位置S转动到使用位置U时,手柄 22的手柄卡脱部(止动部)53自动地被夹紧机构62锁定。具体而言,如图8A所示,在将手柄22折叠后,夹紧机构62通过弹簧65张开而在开待机位置(開待機位置)W待机。为了使手柄22成为使用状态,使手柄22沿箭头bl的方向转动。然后,如图8B所示,手柄卡脱部53与夹紧机构62的转动部件66的起动突部67 抵接。进一步转动手柄22时,手柄卡脱部53按压起动突部67,所以,起动突部67如图 8C所示那样以铰链(第1基座铰链部113和第1铰链部127)为支点克服弹簧65而如箭头 b3那样开始转动。同时,转动部件66也向箭头b3的方向开始转动。进一步转动手柄22时,与转动部件66的末端71相连的推压面1 推动可动卡爪部件88的接触面133,从而使可动卡爪部件88以铰链(第2基座铰链部115和第2铰链部 135)为支点克服复位弹簧87而如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向箭头b4的方向开始转动。接着,在起动突部67被手柄卡脱部53按压而使得起动突部67和转动部件66 (转动主体121)进一步转动时,起动突部67进入固定部件74的收纳部107。转动部件66的末端71与固定部件74 (基座主体10 的分割端(开口端78)接触或接近。如图3所示,转动部件66到达了闭合位置K,所以推压面1 从接触面133脱离。 可动卡爪部件88借助复位弹簧87转动(向图8C的箭头沾的方向),转动部件66的固定卡爪部86卡挂于可动卡爪132。因此,能够在使用位置U自动地将手柄卡脱部53锁定于框架13上。在折叠手柄22时,克服复位弹簧87而按压夹紧机构62的可动卡爪部件88的操作部134(图8A),则可动卡爪部件88如双点划线所示那样转动,所以可动卡爪132从固定卡爪部86脱离。
然后,将手柄22朝向折叠位置S转动,则夹紧机构62的转动部件66借助于弹簧 65的复位力而转动,如图8A的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张开(开待机位置W)。即,夹紧主体64 的转动部件66与手柄卡脱部53同步转动,此后,利用弹簧65保持在开待机位置W。下面,基于图5和图9对手柄转动机构61的组装要点进行说明。首先,通过进行焊接(角焊)将第1按压连结部件94与手柄22的第1安装部M 在焊接部(包括焊道)一体地接合。同样地将第1按压连结部件94与第2安装部55也接合。然后,将第1轴把持部件91的第1滑动部件97与框架13的第1横框架部34嵌合。也可以在将凸台152嵌入与手柄22的第1安装部M及第2安装部55接合的第1按压连结部件94后,再将第1轴把持部件91与第1横框架部34嵌合。接着,将第2轴把持部件92与第1横框架部34嵌合。预先,将第2轴把持部件92的凸台172嵌入第2按压连结部件95的限制孔177。 将第2轴把持部件92与第1横框架部34嵌合,并利用小螺钉163将第2按压连结部件95 与第1按压连结部件94紧固。此时,通过所希望的力(力矩管理)拧紧小螺钉163,从而施加紧固力(轴向力)。 由此,手柄转动机构61的组装完成。下面,对实施例的作业机11的手柄装置21的作用进行说明。由于在手柄装置21中是将手柄转动机构61紧固于框架13上,因此能够在以后将能折叠的手柄22安装到既有的框架上。在利用手柄装置21折叠手柄22时、或将手柄22向使用位置U转动时,借助于手柄转动机构61以框架13为支点P进行使用。这样,就无需在框架上形成作为折叠手柄22 时的支点P的轴,结构变得简单。手柄装置21通过手柄转动机构61将手柄22保持在任意位置(从使用位置U至折叠位置S的范围内)。换而言之,能够在非必要时使手柄22静止。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第1滑动部件97和第2滑动部件101、与第1横框架部34 之间的滑动变得光滑(摩擦系数以外的重要原因,例如表面粗糙度等),第1滑动部件97和第2滑动部件101的转动、即手柄22的转动所需要的力变小。但是,受到了小螺钉163的紧固力、即从第2按压连结部件95朝向箭头cl方向的按压力的第1橡胶部件98和第2橡胶部件102,利用朝向箭头c2方向的弹性力而产生相对于第1横框架部34紧固第1和第2 按压连结部件94、95的紧固力,因此,能够防止非必要时的手柄22的转动(绕箭头al的方向)°例如,即使在转动手柄22的中途将手拿开,手柄22也不会因自重而转动,因此手柄22能够保持在使用位置U,并且能够保持在折叠位置S。在利用机动车运输作业机11时, 能够防止折叠着的手柄22发生摇摆(绕箭头al的方向)。此外,如图6A和图7A所示,由于在第1橡胶部件98上形成有调整槽154、在第2 橡胶部件102上形成有调整槽173,因此吸收了第1按压连结部件94和第2按压连结部件 95的形状偏差、第1橡胶部件98和第2橡胶部件102的形状偏差、第1横框架部34的形状偏差。本发明的手柄装置优选为发电机、泵等作业机。
权利要求
1.一种作业机(11)的手柄装置(21),其中,搬运移动用手柄0 以可自由折叠的方式安装于收纳作业装置(12)的框架(13),所述搬运移动用手柄02)向该框架的外侧延伸且末端部成为左右的握持部07、48),所述作业机(11)的手柄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作业机(11)的手柄装置具备具有手柄支撑部Gl)的所述框架(13),该手柄支撑部Gl)与所述手柄0 交叉,以所希望的半径形成,且成为所述手柄0 的转动支点(P);和手柄转动机构(61),其支撑所述手柄0 与所述手柄支撑部Gl)交叉的部分、即左右的安装部(54,55),所述手柄转动机构(61)具备一对轴把持部件(91、92),其夹持所述手柄支撑部;和按压连结部件(94、95),其将所述轴把持部件(91、9幻朝向所述手柄支撑部Gl)按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轴把持部件(91、92)由下述部件构成树脂制的滑动部件(97、101),其在所述手柄支撑部的外周面上滑动;和橡胶部件(98、102),其被夹在该滑动部件(97、101)与所述按压连结部件(94、95)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0 具有手柄卡脱部(53),所述手柄卡脱部(5 与该手柄的左右的所述安装部64、5幻一体地相连,所述手柄卡脱部(5 朝向所述框架(1 的内侧延伸,并形成于与所述握持部(47、48)相反的一侧,通过转动操作将该手柄卡脱部(5 抵接于所述框架 (13)侧,从而使所述手柄02)实质上成为水平,并以此作为所述手柄02)的使用位置进行使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手柄(22)相对于框架(13)折叠的作业机的手柄装置(21)。手柄装置(21)包含框架(13),框架(13)具有作为手柄(22)的转动中心的手柄支撑部(41)。手柄(22)与手柄支撑部(41)交叉。手柄(22)与手柄支撑部(41)交叉的部分、即左右的安装部(54、55)被手柄转动机构(61)以适当的压力支撑着。
文档编号B62B5/06GK102295016SQ20111017027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2日
发明者小野寺泰洋, 山下忠志, 水口博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