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备胎的安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363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备胎的安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备胎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双备胎的安装固定装置,具体适用于商用车上双备胎的安装固定。
背景技术
目前,商用汽车多使用只能装一个备胎的备胎装置,但对于重载型多轴车,其一个轮位多配有两个车轮,故一旦轮胎发生故障,通常是一个轮位的两个车轮同时发生故障,此时,就需要一次性的更换两个备胎,因此,此类车型必须配备能装两个备胎的备胎装置。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拟640876Y,授权公告日为2004年9月15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在车辆上安装固定备胎使用的双胎备胎架结构,包括主机大梁,在主机大梁上固定支撑管,支撑管的一端固定固定盘,固定盘中部为丝杠,在丝杠上套有压块,在压块上设有与丝杠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母。虽然该实用新型能同时安装两个备胎,但其仍有以下缺陷首先,该装置的尺寸太大,结构笨重,总重量超过60千克,不符合车体轻量化的设计目标;其次,该装置的安装面高度较高,一般超过500毫米,增加了备胎的安装难度,同时,该装置自身不能升降备胎,故在安装备胎时需要额外的升降设备与其相配合,进一步增加了备胎的安装难度;再次,该装置在安装备胎后,由于备胎被压块压死,故当地面有较大障碍物时,被障碍物撞击的备胎将会将全部的撞击力传给支撑管,极易损坏支撑管,从而降低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结构笨重、安装难度较大、使用寿命较短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轻便、安装难度较小、使用寿命较长的双备胎的安装固定
直ο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双备胎的安装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支撑部与安装部,所述底座上均勻设置有多个固定孔,底座与支撑部固定连接,支撑部的另一端与安装部固定连接,安装部的另一端与限位部相配合;所述安装固定装置还包括与安装部相配合的杠杆式升降装置;所述支撑部与安装部均为中空结构,其横截面均为倒U形,且支撑部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安装部的横截面面积,安装部上设置有与限位部相配合的一号脚孔与二号脚孔。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底座之间设置有三角型的加强筋,该加强筋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支撑部上近安装部的部位设置有与安装部相平行的卡部,卡部的横截面为倒 U形,且卡部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支撑部的横截面面积。所述限位部为几字型板状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一号竖立板、水平板与二号竖立板,一号竖立板的一端与一号压板相连接,另一端与水平板相连接,水平板的另一端与二号竖立板相连接,二号竖立板的另一端与二号压板相连接,且在水平板上设置有与一号脚孔、二号脚孔相对应的一号顶孔与二号顶孔。所述一号竖立板与一号压板、水平板均垂直,二号竖立板与二号压板、水平板均垂直。所述杠杆式升降装置包括弯钩、限位盘与升降杆,升降杆的一端与弯钩相连接,升降杆的中部设置有限位盘,升降杆的另一端与外接头相连接;所述弯钩与安装部上设置的升降孔相配合。所述升降杆为伸缩杆。所述外接头为圆头。所述升降杆的长度为700毫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由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备胎的安装固定装置中支撑部与安装部均为中空结构, 其横截面均为倒U形,且支撑部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安装部的横截面面积,该设计中的倒U形截面的弧线段与备胎的轮辋内径相吻合,不仅便于安装备胎,而且,由于支撑部与安装部均为中空结构,故大大降低了本装置的安装面高度以及整体体积与重量,其安装面高度一般为150毫米,重量为M千克,不仅降低了安装难度,而且符合车体轻量化设计的目标。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轻便,而且安装难度较低。2、由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备胎的安装固定装置中还包括与安装部相配合的杠杆式升降装置,该杠杆式升降装置包括弯钩、限位盘与升降杆,使用时,先将弯钩插入安装部上设置的升降孔内,然后提高升降杆,即可通过杠杆作用将升降杆上套装的备胎送入支撑部,结构简单,省时省力,大大降低了安装难度,此外,升降杆另一端连接的外接头为圆头, 该设计可使升降杆具有摇杆的功能,可取代举升油泵的摇杆,增加了应用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安装难度较小,而且应用功能较多。3、由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备胎的安装固定装置采取安装部与限位部相配合的方式对安装后的双备胎进行固定,即将安装部上的一号脚孔、二号脚孔与限位部中水平板上设置的一号顶孔、二号顶孔进行连接,此时,限位部两侧的一号竖立板、二号竖立板将会夹住安装部的两侧,而一号压板与二号压板则会卡住支撑部上所安装的备胎的轮辋,从而实现备胎的固定,该种备胎的固定方式可使安装后的备胎仍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即使当地面有较大障碍物时,被障碍物撞击的备胎的内部可绕支撑部转动,外部可沿障碍物滚动, 还可在支撑部上进行一定距离的上下浮动,这就大大降低了备胎受到的撞击力,有效避免将全部的撞击力传给支撑部,使其不易损坏,从而延长使用寿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较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限位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图中底座1,支撑部2,安装部3,一号脚孔31,二号脚孔32,升降孔33,固定孔4, 限位部5,一号顶孔51,二号顶孔52,一号竖立板53,水平板54,二号竖立板55,一号压板56,二号压板57,杠杆式升降装置6,弯钩61,限位盘62,升降杆63,外接头64,加强筋7,卡部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图4,一种双备胎的安装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部2与安装部3, 所述底座1上均勻设置有多个固定孔4,底座1与支撑部2固定连接,支撑部2的另一端与安装部3固定连接,安装部3的另一端与限位部5相配合;所述安装固定装置还包括与安装部3相配合的杠杆式升降装置6 ;所述支撑部2与安装部3均为中空结构,其横截面均为倒 U形,且支撑部2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安装部3的横截面面积,安装部3上设置有与限位部5 相配合的一号脚孔31与二号脚孔32。所述支撑部2的一端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三角型的加强筋7,该加强筋7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支撑部2上近安装部3的部位设置有与安装部3相平行的卡部8,卡部8的横截面为倒U形,且卡部8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支撑部2的横截面面积。所述限位部5为几字型板状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一号竖立板53、水平板M与二号竖立板55,一号竖立板53的一端与一号压板56相连接,另一端与水平板M相连接,水平板M的另一端与二号竖立板阳相连接,二号竖立板阳的另一端与二号压板57相连接,且在水平板M上设置有与一号脚孔31、二号脚孔32相对应的一号顶孔51与二号顶孔52。所述一号竖立板53与一号压板56、水平板M均垂直,二号竖立板55与二号压板 57、水平板M均垂直。所述杠杆式升降装置6包括弯钩61、限位盘62与升降杆63,升降杆63的一端与弯钩61相连接,升降杆63的中部设置有限位盘62,升降杆63的另一端与外接头64相连接;所述弯钩61与安装部3上设置的升降孔33相配合。所述升降杆63为伸缩杆。所述外接头64为圆头。所述升降杆63的长度为700毫米。本设计中的支撑部2与安装部3均为铸造或拼焊的梁体,其截面均经仿真优化成倒U形,该倒U形弧线段与备胎轮辋的内径相吻合,且在底座1与支撑部2之间设置有多个三角型的加强筋7,加强筋7能够提高底座1与支撑部2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用时,先在杠杆式升降装置6中的升降杆63上套有待安装的第一个备胎,然后将弯钩61插入安装部3上设置的升降孔33内,再抬高升降杆63,使第一个备胎沿着升降杆63滑入支撑部2,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然后取下弯钩61,再在升降杆63上套有待安装的第二个备胎,随后采取同样的方式将第二个备胎滑入支撑部2上,然后取下弯钩61,再将限位部5上的一号顶孔51、二号顶孔52与安装部3上的一号脚孔31、二号脚孔32通过螺栓进行对应连接,此时,限位部5两侧的一号竖立板53、二号竖立板55会夹住安装部3的两侧,而一号压板56与二号压板57则会卡住备胎的轮辋,从而实现备胎的固定,由于是通过一号压板56、二号压板57压住轮辋的方式来固定备胎,因此,固定后的备胎仍旧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其不仅可以绕支撑部2转动,还可以进行上下浮动,当备胎被较大障碍物撞击时,备胎所具有的活动性可以衰减备胎的大位移,使其仅有小幅度的运动,大大降低了备胎传给支撑部2的撞击力,从而延长支撑部2的使用寿命。此外,根据实际需要,本装置既可只安装一个备胎,也可安装两个以上的备胎,只需调整支撑部2的长度即可。 由上可见,本设计不仅结构轻便、安装难度较低,而且使用寿命较长。
权利要求1.一种双备胎的安装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部(2)与安装部(3),所述底座(1) 上均勻设置有多个固定孔(4),底座(1)与支撑部(2)固定连接,支撑部(2)的另一端与安装部(3)固定连接,安装部(3)的另一端与限位部(5)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固定装置还包括与安装部(3)相配合的杠杆式升降装置(6);所述支撑部(2)与安装部(3)均为中空结构,其横截面均为倒U形,且支撑部(2)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安装部(3)的横截面面积,安装部(3)上设置有与限位部(5)相配合的一号脚孔(31)与二号脚孔(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备胎的安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的一端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三角型的加强筋(7),该加强筋(7)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备胎的安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 (2)上近安装部(3)的部位设置有与安装部(3)相平行的卡部(8),卡部(8)的横截面为倒 U形,且卡部(8)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支撑部(2)的横截面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备胎的安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5)为几字型板状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一号竖立板(53)、水平板(54)与二号竖立板(55),一号竖立板(53)的一端与一号压板(56)相连接,另一端与水平板(54)相连接,水平板(54)的另一端与二号竖立板(55)相连接,二号竖立板(55)的另一端与二号压板(57)相连接,且在水平板(54)上设置有与一号脚孔(31)、二号脚孔(32)相对应的一号顶孔(51)与二号顶孔(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备胎的安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竖立板(53)与一号压板(56)、水平板(54)均垂直,二号竖立板(55)与二号压板(57)、水平板(54) 均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备胎的安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式升降装置(6 )包括弯钩(61)、限位盘(62 )与升降杆(63 ),升降杆(63 )的一端与弯钩(61)相连接,升降杆(63)的中部设置有限位盘(62),升降杆(63)的另一端与外接头(64)相连接;所述弯钩(61)与安装部(3)上设置的升降孔(33)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备胎的安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63) 为伸缩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备胎的安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头(64) 为圆头。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双备胎的安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 (63)的长度为700毫米。
专利摘要一种双备胎的安装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支撑部、安装部与杠杆式升降装置,所述底座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固定孔,底座与支撑部固定连接,支撑部的另一端与安装部固定连接,安装部的另一端与限位部、杠杆式升降装置相配合,支撑部与安装部均为中空结构,其横截面均为倒U形,限位部为几字型板状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一号压板、一号竖立板、水平板、二号竖立板与二号压板,水平板上设置有与安装部上一号脚孔、二号脚孔相对应的一号顶孔与二号顶孔,杠杆式升降装置包括弯钩、限位盘与升降杆,弯钩与安装部上设置的升降孔相配合。本设计不仅结构轻便、安装难度较低,而且使用寿命较长。
文档编号B62D43/02GK202071907SQ20112016102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9日
发明者孙国兵, 曹丹领, 段俊英, 王金胜, 罗以娇, 袁祥 申请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