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乘式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093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骑乘式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骑乘式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已往的此种技术,已知从车辆侧面看,在由机动两轮车的多个车架包围的区 域内配置空气滤清器,在该空气滤清器的下方配置过滤罐,并且,与该过滤罐连接的净化管 通过止回阀与化油器连接(参见专利文献I)。在该结构中,止回阀配置在空气滤清器的前 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766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已往的结构中,在空气滤清器配置在被多个车架包围的区域内并在 该空气滤清器附近配置过滤罐和止回阀时,为了避免空气滤清器与过滤罐的干扰、以及空 气滤清器与止回阀的干扰,空气滤清器的形状和容量有时受到制约。
本发明是鉴于该情形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骑乘式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 构,其中,在空气滤清器配置在由多个车架包围的区域内时,可以抑制过滤罐及止回阀的配 置对空气滤清器的形状、容量等的制约,提高空气滤清器的设计自由度。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I的发明,提供骑乘式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该骑乘式机动两轮车具 有车身架(2)、发动机(12)、燃料箱(10)、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和空气滤清器(45);上述车身 架(2 )具有头管(3 )、从该头管(3 )朝后方伸出的主架(4 )、从上述主架(4 )的后部朝斜后下 方伸出的左右一对中间架(7L、7R)、从上述主架(4)的后部朝后方伸出的左右一对车座架 (5L、5R)、和连接上述中间架(7L、7R)与上述车座架(5L、5R)的副架(8L、8R);上述发动机(12)配置在上述车身架(2)的上述主架(4)的下方,具有收容曲轴的曲轴箱(25)、设在该曲 轴箱(25)的前部的气缸部(26)和设在该气缸部(26)的气缸头(27);上述燃料箱(10)配 置在上述发动机(12)的上方;上述蒸发燃料装置具有通过进料管(65)吸附在上述燃料箱(10)的内部产生的蒸发燃料的过滤罐(55),将已在该过滤罐(55)吸附的燃料从该过滤罐(55)通过净化管(64)供给到上述发动机(12)的进气系统;上述空气滤清器(45),从侧面 看,配置在由上述中间架(7L、7R)、上述车座架(5L、5R)和上述副架(8L、8R)包围的区域内; 其特征在于,上述过滤罐(55),配置在上述燃料箱(10)的下方;在上述过滤罐(55)的下方, 配置着使上述气缸头(27)与上述空气滤清器(45)连通的进气通路(K);上述净化管(64)通 过止回阀(66)与上述进气通路(K)连接;上述止回阀(66)配置在上述过滤罐(55)的下方、 上述进气通路(K)的上方且上述空气滤清器(45)的前方。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I记载的骑乘式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中,上述 止回阀(66)配置在上述中间架(7L、7R)的前方。
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骑乘式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中,上述 止回阀(66)固定在上述中间架(7L、7R)上。
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I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骑乘式车辆的过滤罐配置 结构中,上述进气通路(K)包含化油器(43),上述止回阀(66)配置在上述化油器(43)的上 方。
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I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骑乘式车辆的过滤罐配置 结构中,从侧面看,上述过滤罐(55 )配置在上述止回阀(66 )和化油器(43 )的正上方。
技术方案6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I至5中任一项记载的骑乘式车辆的过滤罐配置 结构中,上述发动机(12)以上述气缸部(26)的气缸轴线(C2)大致水平的方式配置;上述净 化管(64)通到上述中间架(7L、7R)之中一方的车宽方向外侧,连接于与上述一方对应的位 于上述进气通路(K)的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上述止回阀(66)以其与上述净化管(64)的连 接部沿着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
技术方案7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I至5中任一项记载的骑乘式车辆的过滤罐配 置结构中,上述净化管(64),在上述主架(4)的下方,夹着上述主架(4)地从车宽方向的一 方通到另一方,连接于与上述另一方对应的位于上述进气通路(K)的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 上述止回阀(66)以其与上述净化管(64)的连接部沿着车宽方向的方式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I记载的发明,将过滤罐及止回阀配置在燃料箱与进气通路之间, 可有效地利用空间,紧凑集约地配置过滤罐、止回阀及它们之间的各种配管。另外,将过滤 罐配置在燃料箱下方,将止回阀配置在进气通路的上方且空气滤清器前方的空间内,从而 可将过滤罐及止回阀有效地配置在远离空气滤清器的位置,配置在由中间架、车座架和副 架所包围的区域内的空气滤清器的形状、容量等不容易受制约,空气滤清器的设计自由度 也可提闻。
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由于配置在由中间架、车座架及副架所包围的区域 内的空气滤清器与止回阀相距足够远,所以,空气滤清器的设计自由度进一步提高。
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通过将止回阀固定在作为车身架一部分的中间架 上,在靠近进气通路的位置,可以用稳定的状态固定止回阀。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可以缩短从止回阀到化油器的配管长度,可以减少配管 的弯曲。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可以缩短从过滤罐到止回阀、以及从止回阀到化油器的配管长度。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通过使止回阀的与净化管的连接部沿着上下方向,可防 止将止回阀在车辆前后方向配置于大范围内。另外,净化管通到中间架之中一方的车宽方 向外侧,连接于与该一方对应的位于进气通路的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此时,通过使止回阀 的与净化管的连接部沿上下方向,可极力抑制将净化管连接到止回阀上时的净化管的弯 曲,可以使配管紧凑。尤其是,相对于水平发动机的朝前后方向的振动,由于使止回阀的与 净化管的连接部沿着与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所以,可以抑制发动机的振动对止回阀的影 响。
根据技术方案7的发明,通过使止回阀的与净化管的连接部沿车宽方向,可以防止将止回阀在车辆前后方向配置于大范围内。另外,净化管在主架的下方,夹着主架地从车宽方向一方通到另一方,连接于与该另一方对应的位于进气通路的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 此时,通过使止回阀的与净化管的连接部沿车宽方向,可极力抑制将净化管连接到止回阀上时的净化管的弯曲,可以使配管紧凑。


图1是具有本发明第I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机动两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第I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的右侧视图。
图3是第I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的要部左侧视图。
图4是第I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的要部右侧视图。
图5是第I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的要部俯视图。
图6是具有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机动两轮车的要部左侧视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的要部右侧视图。
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的要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说明采用的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箭头LH表示车辆左方。
<第I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所示的机动两轮车I的车身架2具有构成前端的头管3 ;从头管3朝斜后下方伸出的主架4 ;从主架 4的后部朝后方伸出的左右一对车座架5L、5R ;从主架4的前方朝下方伸出后又朝后方伸出的左右一对下架6L、6R ;从主架4的后部朝斜后下方伸出后又朝下方伸出而分别与下架6L、6R的后部连接的左右一对中间架7L、7R ;以及从前方朝斜后上方伸出并连接中间架7L、7R与车座架5L、5R的左右一对副架8L、8R。
由车座架5L、5R、中间架7L、7R和副架8L、8R包围的区域,从侧面看呈三角形状。另夕卜,在下架6L、6R的上部之间,设有连接这些下架6L、6R并与主架4的下部连接的横管6C。
在头管3上可旋转地安装着前叉9,在前叉9的下部支承着前轮WF。在主架4的上部安装着燃料箱10。从侧面看,燃料箱10跨越主架4和车座架5L、5R的前部地设置,覆盖这些主架4和车座架5L、5R的侧方。
在中间架7L、7R的下部安装着左右一对枢支板11L、1 IR。在该枢支板11L、IlR上支承着由发动机12和变速器13构成的动力单元14。另外,摆动臂15可上下摆动地支承 (可摆动地枢支)在枢支板11L、I IR上,S卩,摆动臂15经由枢支板IlLUlR支承在中间架7L、 7R上。另外,在车座架5L、5R上支承着车座16和设在后部左侧方的后部侧方防护部件17。
前叉9是用顶梁19和配置在该顶梁19下方的底梁20连接左右一对单体叉18L、 18R而构成的。在顶梁19上安装着杆式把手21。在顶梁19和底梁20的前方,支承着前罩 24。另外,在下架6L、6R上固定着发动机防护部件22,该发动机防护部件22是从前方保护发动机12的矩形框体。
发动机12位于主架4的下方,具有收容曲轴的曲轴箱25、设在曲轴箱25前部的气缸部26、和设在气缸部26的气缸头27。在气缸部26的内部,可滑动地收容着活塞。气缸部26以其气缸轴线Cl的延长线至少与前轮WF交叉、即指向前轮WF大致水平的方式安装 于曲轴箱25。
在燃料箱10的下方配置着收纳箱33。收纳箱33位于主架4与发动机12的气缸 部26之间。位于燃料箱10后方的车座16沿着车座架5L、5R朝前后方向延伸,在车座16 的后部两端部的下方配置着左右一对后罩28L、28R。另外,在车座架5L、5R的后部安装着从 后罩28L、28R之间朝斜后下方伸出的后部后挡泥板29R。
车座16的后部可供同乘者乘坐,在车座16的下方配置着供同乘者搁脚用的左右 一对后部踏脚板30L、30R。后部踏脚板30L、30R安装在从副架8L、8R朝斜后下方伸出的左 右一对踏脚板架31L、31R的下端部。另外,踏脚板架31L、31R的下端部与从枢支板IlLUlR 朝后方伸出的左右一对支承架32L、32R的后端部连接而被加强。
摆动臂15由左右一对臂部件34L、34R构成,在后端部可旋转地支承后轮WR。左右 一对后缓冲件36L、36R的各下端安装在臂部件34L、34R的后端部。后缓冲件36L、36R的上 端安装在左右一对加固板35L、35R上,该一对加固板35L、35R以跨于车座架5L、5R和副架 8L、8R的方式固定在车座架5L、5R和副架8L、8R上。加固板35L、35R具有从车座架5L、5R 和副架8L、8R的连接部的下方朝后方伸出的形状。
在发动机12的气缸头27上,连接着进气装置40和排气装置41。作为进气系统的 进气装置40由化油器43和空气滤清器45构成。化油器43是经由进气管42与气缸头27 的上面连接的燃料供给装置。空气滤清器45经由连接管44与该化油器43连接。从侧面 看,进气管42与气缸头27的上面连接并朝后方伸出。另外,化油器43当然也可以是燃料 喷射装置用的节气门本体。这里,把由进气管42、化油器43和连接管44构成的部位称为进 气通路K。
另外,排气装置41由与气缸头27的下面连接的排气管46和安装在该排气管46 后端的消音器47构成。
上述空气滤清器45是将元件(未图示)收容在用树脂材料构成的框体、即空气滤清 器箱48内而构成的,配置在由车座架5L、5R、中间架7L、7R和副架8L、8R包围的、侦愐看为 三角形的区域内。空气滤清器45经由未图示的支架安装在主架4的后部、车座架5L、5R的 前部等。另外,该空气滤清器45的左右两侧被左右一对中间罩38L、38R覆盖。这些中间罩 38L、38R从侧面看是梯形,沿着被车座架5L、5R、中间架7L、7R和副架8L、8R包围的区域,覆 盖这些上述各架。
上述化油器43与过滤罐55连通,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罐55配 置在燃料箱10的下方。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料箱10的纵剖面呈U字形或V字形, 主架4以穿过的方式配置在该U字形或V字形的开放部分的内侧。在燃料箱10的底板部 分的下方配置过滤罐55。另外,在燃料箱10的底板中的与过滤罐55对应的部分,形成了以 包围过滤罐55的上方和右侧方以及过滤罐55前后的方式凹入的凹部100。过滤罐55收容 在该凹部100内地配置在燃料箱10的下方,位于由上述进气管42、化油器43及连接管44 构成的进气通路K的上方。
过滤罐55呈圆筒形,其长度方向即其轴线C2沿着主架4,换言之,轴线C2沿着车 辆前后方向。如图5所示,过滤罐55具有收容吸附材料的筒状部56、覆盖筒状部56的前端 部的前端防护部57和覆盖筒状部56的后端部的后端防护部58。
在此,在主架4的右侧面固定着用于支承过滤罐55的支承撑架61,支承撑架61呈 V字形或U字形,其两端部朝右方伸出,用该两端部支承过滤罐55。由弹性部件(橡胶部件) 构成的筒状套62嵌在过滤罐55的筒状部56上,在该套62上形成有一对在径方向相向的、 朝过滤罐55的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卡合片63、63(见图3、图4)。支承撑架61的两端部插入 该卡合片63、63,从而过滤罐55被支承在主架4上并位于主架4的右侧方。
下面对过滤罐55的配管进行说明。在过滤罐55的前端防护部57上,连接着净化 管64和进料管65。过滤罐55通过净化管64与化油器43连接,通过进料管65与燃料箱 10连接。
净化管64从过滤罐55的前端防护部57朝后下方引出,在主架4的下方从右侧穿 到左侧,再弯曲,如图3所示,与化油器43的左侧面连接。净化管64通过配设在途中的止 回阀66与化油器43连接。该止回阀66配置在过滤罐55的下方、进气通路K的上方、且空 气滤清器45的前方。止回阀66是根据净化管64的管内压力开放以容许蒸发燃料朝向化 油器43侧的流动的单向阀。
止回阀66,从侧面看,位于中间架7L、7R的前方,固定在撑架80上,该撑架80固定 在左边的中间架7L上。止回阀66位于化油器43的上方,过滤罐55位于止回阀66及化油 器43的正上方。更具体地说,从侧面看,止回阀66配置在化油器43的后上方,过滤罐55配 置在化油器43及止回阀66的正上方。如图5所示,从平面上看,化油器43配置在与主架 4重叠的位置,止回阀66配置在与主架4 一部分重叠的位置且化油器43的左后方。另外, 过滤罐55配置在主架4的右侧方且止回阀66及化油器43的右侧方。如图5所示,止回阀 66的与净化管64连接的上游侧连接部66A及下游侧连接部66B是朝向车宽方向配置的。
进料管65从过滤罐55朝前方引出后,朝后上方弯曲,插入燃料箱10的内部。进 料管65,在燃料箱10的内部与配置在上方的气液分离部67连接。气液分离部67例如具有 密封部件,使液体燃料不供给到进料管65。
而在过滤罐55的后端防护部58,设有使过滤罐55与大气连通的筒状的新鲜空气 导入部68,并且连接着用于将过滤罐55内的废弃物排出的排放管69。新鲜空气导入部68 在燃料箱10的内侧、即在凹部100内开放。另外,排放管69在左右的中间架7L、7R之间, 沿着该中间架7L、7R朝后下方引出,在中间架7L的下方开放排放管69的下端。
如上所述,该机动两轮车I具有如下结构过滤罐55配置在燃料箱10的下方,在 过滤罐55的下方配置由连通气缸头27和空气滤清器45的进气管42、化油器43及连接管 44构成的进气通路K,净化管64通过止回阀66与上述进气通路K的化油器43连接,止回 阀66配置在过滤罐55的下方、上述进气通路K的上方且空气滤清器45的前方。
在该结构中,过滤罐55和止回阀66,配置在燃料箱10与进气通路K之间,可以有 效使用空间,紧凑集约地配置过滤罐55、止回阀66及它们之间的各种配管。另外,由于把过 滤罐55配置在燃料箱10的下方,把止回阀66配置在进气通路K的上方且空气滤清器45 前方的空间内,所以,可以把过滤罐55和止回阀66有效地配置在远离空气滤清器45的位 置,这样,配置在由中间架7L、7R、车座架5L、5R和副架8L、8R包围的区域内的空气滤清器 45的形状、容量等不容易受制约,空气滤清器45的设计自由度也可提高。
另外,该机动两轮车I具有止回阀66配置在中间架7L、7R的前方的结构,在该结 构中,由于空气滤清器45和止回阀66相距足够远,所以,空气滤清器45的设计自由度进一步提高。另外,止回阀66固定于中间架7L,在该结构中,通过将止回阀66固定在作为车身 架一部分的中间架7L上,在靠近进气通路K的位置,可以用稳定的状态固定止回阀。
另外,该机动两轮车I具有上述进气通路K包含化油器43且止回阀66配置在化 油器43的上方的结构,该结构中,可以缩短从止回阀66到化油器43的配管长度,并且可以 减少配管的弯曲。另外,过滤罐55配置在止回阀66及化油器43的正上方,在该结构中,可 以缩短从过滤罐55到止回阀66的配管长度。
另外,在该机动两轮车I中,燃料箱10支承在主架4的上部,净化管64在主架4 的下方从右侧穿到左侧、与化油器43左侧面连接,止回阀66的与净化管64的连接部(66A、 66B)沿着车宽方向配置。在该结构中,由于止回阀66的与净化管64的连接部(66A、66B) 是沿着车宽方向,所以,可以防止止回阀66在车辆前后方向配置于大范围内。另外,在主架 4的下方,净化管64夹着主架4地从车宽方向的一方通到另一方,连接于与该另一方对应的 位于进气通路K的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化油器43的左侧面),此时,由于使止回阀66的与 净化管64的连接部(66A、66B)沿着车宽方向地配置净化管64,所以,将净化管64连接到止 回阀66上时的净化管64的弯曲可被极力抑制,可以紧凑地配管。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6 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 要件,用相同的标记表示,其说明从略。
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罐55也配置在燃料箱10的下方。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 中也同样地,燃料箱10的纵剖面呈U字形或V字形,主架4和车座架5L、5R的前部以穿过 的方式配置在U字形或V字形的开放部分的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燃料箱10的底板部 分后部的下方配置过滤罐55。另外,在燃料箱10的底板中的与过滤罐55对应的部分,形成 了以包围过滤罐55的上方、右侧方、左侧方及过滤罐55前后的方式凹入的凹部100'。过 滤罐55收容在该凹部100'内地配置在燃料箱10的下方,位于由上述进气管42、化油器43 及连接管44构成的进气通路K的上方。
过滤罐55呈圆筒形,其长度方向即其轴线C2沿着车座架5L、5R,换言之,轴线C2 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如图8所示,过滤罐55配置在车座架5L、5R的前部之间。另外,如图8 所示,过滤罐55具有收容吸附材料的筒状部56、覆盖筒状部56的前端部的前端防护部57 和覆盖筒状部56的后端部的后端防护部58。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车座架5L、5R的前部之间固定着用于支承过滤罐55的支承撑 架61,支承撑架61从前面看呈V字形或U字形,其两端部朝上方伸出,用该两端部支承过 滤罐55。该支承撑架61,例如固定在连接车座架5L、5R的前部之间的横梁上。由弹性部件 (橡胶部件)构成的筒状套62嵌在过滤罐55的筒状部56上,在该套62上形成有一对在径 方向相向的、朝过滤罐55的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卡合片63、63。支承撑架61的两端部插入卡 合片63、63,从而过滤罐55支承在车座架5L、5R上。
下面对过滤罐55的配管进行说明。在过滤罐55的后端防护部58上,连接着净化 管64和进料管65。过滤罐55通过净化管64与化油器43连接,通过进料管65与燃料箱 10连接。
净化管64从过滤罐55的后端防护部58朝前方引出,通到左边的中间架7L的车 宽方向外侧,然后,朝下方弯曲,与化油器43的左侧面连接。净化管64通过配设在途中的止回阀66与化油器43连接。该止回阀66配置在过滤罐55的下方及前方、进气通路K的上方、且空气滤清器45的前方。
止回阀66,从侧面看,位于中间架7L、7R的前方,固定在撑架81上,该撑架81固定在左边的中间架7L上。止回阀66位于化油器43的上方,止回阀66的与净化管64连接的上游侧连接部66A和下游侧连接部66B是朝向车辆的上下方向配置的。更具体地说,从侧面看,止回阀66配置在化油器43的后上方,过滤罐55配置在止回阀66的后方。另外,如图5所示,从平面看,化油器43配置在与主架4重叠的位置,止回阀66配置在化油器43的左后方。过滤罐55配置在化油器43的大致正后方。
另外,进料管65从过滤罐55往前上方引出后,插入燃料箱10的内部,与气液分离部67连接。
而在过滤罐55的前端防护部57,设有使过滤罐55与大气连通的筒状的新鲜空气导入部68,并且连接着用于将过滤罐55内的废弃物排出的排放管69。新鲜空气导入部68 在燃料箱10的内侧开放。另外,排放管69在左右的中间架7L、7R之间,沿着该中间架7L、 7R朝后下方引出,在中间架7L的下方开放排放管69的下端。
在上面记载的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中,通过使止回阀66的与净化管64的连接部 (66A、66B)沿上下方向,可以防止止回阀66在车辆前后方向配置于大范围内。另外,净化管64通到中间架7L的车宽方向外侧,连接于与该一方对应的位于进气通路K的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化油器43的左侧面),此时,由于使止回阀66的与净化管64的连接部沿上下方向,所以,将净化管64连接到止回阀66上时的净化管64的弯曲可被极力抑制,可以紧凑地配管。另外,相对于发动机12的朝前后方向的振动,由于使止回阀66的与净化管64的连接部沿着与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所以,可以抑制发动机12的振动对止回阀66的影响。
上面,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作适当 变更。
附图标记的说明
I…机动两轮车(骑乘式车辆),2…车身架,4…主架,5L、5R…车座架,6L、6R…下架,7L、7R…中间架,8L、8R…副架,10…燃料箱,12…发动机,25...曲轴箱,26…气缸部,27... 气缸头,43···化油器,45…空气滤清器,55…过滤罐,64…净化管,65···进料管,66···止回阀, 66A…上游侧连接部(连接部),66B...下游侧连接部(连接部),68…新鲜空气导入部,69…排放管
权利要求
1.一种骑乘式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该骑乘式车辆具有车身架(2)、发动机(12)、燃料箱(10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和空气滤清器(45 ); 上述车身架(2)具有头管(3)、从该头管(3)朝后方伸出的主架(4)、从上述主架(4)的后部朝斜后下方伸出的左右一对中间架(7L、7R)、从上述主架(4)的后部朝后方伸出的左右一对车座架(5L、5R)、以及连接上述中间架(7L、7R)与上述车座架(5L、5R)的副架(8L、8R); 上述发动机(12)配置在上述车身架(2)的上述主架(4)的下方,具有收容曲轴的曲轴箱(25)、设在该曲轴箱(25)的前部的气缸部(26)和设在该气缸部(26)的气缸头(27);上述燃料箱(10)配置在上述发动机(12)的上方; 上述蒸发燃料装置具有通过进料管(65)吸附在上述燃料箱(10)的内部产生的蒸发燃料的过滤罐(55),将已在该过滤罐(55)吸附的燃料从该过滤罐(55)通过净化管(64)供给到上述发动机(12)的进气系统; 上述空气滤清器(45),从侧面看,配置在由上述中间架(7L、7R)、上述车座架(5L、5R)和上述副架(8L、8R)所包围的区域内;其特征在于, 上述过滤罐(55)配置在上述燃料箱(10)的下方; 在上述过滤罐(55)的下方,配置着使上述气缸头(27)与上述空气滤清器(45)连通的进气通路(K); 上述净化管(64)通过止回阀(66)与上述进气通路(K)连接; 上述止回阀(66)配置在上述过滤罐(55)的下方、上述进气通路(K)的上方且上述空气滤清器(45)的前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式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止回阀(66)配置在上述中间架(7L、7R)的前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骑乘式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止回阀(66)固定于上述中间架(7L、7R)。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骑乘式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进气通路(K)包含化油器(43),上述止回阀(66)配置在上述化油器(43)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骑乘式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从侧面看,上述过滤罐(55)配置在上述止回阀(66)和化油器(43)的正上方。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骑乘式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动机(12)以上述气缸部(26)的气缸轴线(C2)大致水平的方式配置; 上述净化管(64)通到上述中间架(7L、7R)之中一方的车宽方向外侧,连接于与上述一方对应的位于上述进气通路(K)的该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 上述止回阀(66)以其与上述净化管(64)的连接部沿着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骑乘式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净化管(64),在上述主架(4)的下方,夹着上述主架(4)地从车宽方向的一方通到另一方,连接于与上述另一方对应的位于上述进气通路(K)的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 上述止回阀(66)以其与上述净化管(64)的连接部沿着车宽方向的方式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骑乘式车辆的过滤罐配置结构,在空气滤清器配置在由多个车架包围的区域内且过滤罐和止回阀配置在该空气滤清器周边时,可以抑制过滤罐及止回阀的配置对空气滤清器的形状、容量等的制约,可提高空气滤清器的设计自由度。过滤罐(55)配置在燃料箱(10)的下方,在过滤罐(55)的下方配置着使气缸头(27)与空气滤清器(45)连通的进气通路(K),净化管(64)通过止回阀(66)与上述进气通路(K)连接,止回阀(66)配置在过滤罐(55)的下方、上述进气通路(K)的上方且空气滤清器(45)的前方。
文档编号B62J37/00GK103010356SQ20121028350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2日
发明者田中雅人, 高久岩, 竹中宽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