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7954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尤指一种搭载于后车架上具备摇动支臂的自行车的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先前在后车架上具备摇动支臂的自行车,如揭示于美国专利公开第2004/0144584的自行车。该自行车的电机单元固定于摇动支臂上。此外,电机单元经由悬吊装置而连接于顶管与底管的交叉部分。上述具备驱动单元的自行车,为了确保驱动单元的配置位置,而需要特殊的摇动支臂,所以对于具备一般后悬吊机构的自行车适用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即使不变更一般后悬吊机构,仍可设置于自行车上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的技术方案所实现的一种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配置于具有前车架、以及相对前车架可摇动的后车架的自行车上,且具备电机单元,固定于前述前车架上;环状的第一传动体,将前述电机单元的输出传达至后轮毂;及第一导引部,配置于前述前车架一侧,并接触于第一传动体。本实用新型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电机单元搭载于前车架,而非后车架。借此,在具备一般后悬吊机构的自行车上,即使不变更后悬吊机构,仍可搭载本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而实现辅助动力。后车架相对前车架摇动时,虽然后轮毂与电机单元间的距离变动,由于接触于第一传动体的第一导引部配置于前车架上,因此前述第一传动体可稳定地从电机单元传达动力至后轮毂。如上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该第一导引部包含可旋转的第一旋转体。借此,可借由第一导引部顺利地引导第一传动体,电机单元的输出效率更佳地传达至后轮毂。如上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该第一旋转体设于自行车的曲柄轴上。借由在自行车现有结构的曲柄轴上设置第一旋转体,由于无须另外设置支撑第一旋转体的支撑部,因此可抑制零件数量增加。此外,由于一般自行车的后车架的摇动轴配置于曲柄轴附近,因此,当后车架摇动时,从第一旋转体至后轮毂的距离不易变动,因而顺利地引导第一传动体。如上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该第一旋转体设于第一传动体的内周。借此,由于将第一传动体从环状内周侧向外周侧推挤,因此后车架摇动时,抑制第一传动体松弛。如上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该第一导引部进一步包含管制部,插入曲柄轴,管制第一旋转体在曲柄轴方向的移动;及轴承,插入曲柄轴,且设于第一旋转体的内侧。借此,第一旋转体可在与曲柄轴借由踏力的旋转无关的条件下绕曲柄轴旋转。此外,因为管制第一旋转体在曲柄轴方向的移动,所以可借由第一导引部稳定地引导第一传动体。[0012]如上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进一步具备第二导引部,设于前车架,并接触于第一传动体。借此,于后车架摇动时,可进一步抑制第一传动体振动。如上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前述第二导引部包含可旋转的第二旋转体。借此,可借由第二导引部顺利地引导第一传动体,将电机单元的输出有效率地传达至后轮毂。如上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该第二旋转体设于第一传动体的外周。借此,由于第一传动体从环状外周侧向内周侧推挤,因此当后车架摇动时,抑制第一传动体松弛。如上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中第一旋转体为滑轮。如上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该第一导引部设于电机单元中。借此,由于可在电机单元的输出附近导引第一传动体,因此可抑制电机单元与第一传动体脱离。如上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中电机单元具有接触于第一传动体的旋转部,第一导引部设置成可绕旋转部的旋转轴摇动。借此,当后车架摇动时,第一导引部亦伴随第一传动体的移动,而绕电机单元的旋转部的旋转轴摇动。借此,可抑制第一传动体的张力施加过度,而损伤第一传动体的事情发生。如上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中第一导引部至少包含一个可旋转的旋转体。借此可顺利地引导第一传动体,将电机单元的输出有效传达至后轮毂。如上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中电机单元具有接触于第一传动体的旋转部,第一导引部具备安装部,设在电机单元中,可绕旋转部的旋转轴摇动;及至少一个旋转体,可旋转地支撑于安装部。借此,兼具抑制第一传动体的张力施加过度以及引导第一传动体,将电机单元的输出有效传达至后轮毂的双重效果。如上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中至少一个旋转体具备第一旋转部件及第二旋转部件,第一旋转部件及第二旋转部件在第一传动体的移动方向上,设于旋转部的上游侧与下游侧。借此,可进一步抑制第一传动体从电机单元脱离。如上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中旋转体设于被第一传动体包围的区域的外侧。借此,由于从包围旋转体的区域的外侧向内侧推挤旋转体,因此当后车架摇动时,抑制第一传动体松弛。如上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中旋转体为滑轮。如上所述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中电机单元包含电机;旋转部,接触于第一传动体;及单向离合器,设于前述电机与旋转部之间的传动路径上。借此,后轮毂的旋转力不致传达至电机的旋转轴。如上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进一步具备踏力感测器,用于检测踏力;及控制部,依据踏力感测器控制电机单元。借此,可实现与使用者的踏力大小相应的辅助动力。如上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进一步具备张力器,设于后车架,对第一传动体赋予张力。借此,当后车架摇动时,可对第一传动体赋予一定张力,抑制第一传动体松弛。如上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中第一传动体也可以为链条或皮带。借由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可提供即使不变更一般的后悬吊机构,仍可设于自行车上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图1为装设有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的自行车的立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的电机单元附近的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的电机单元的部分剖
图4为后车架摇动时的第一旋转体的摇动状态的说明图。
图5为装设有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的自行车的立

[0028]
体视图。大图。面图。
体视图。图6为装设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的第一导引部的曲柄轴的分解立体图。图7为装设于曲柄轴的第一导引部的剖面图。图8为装设有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的自行车的立体视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1a, Ib 自行车2曲柄轴2a 凸部4前链轮5曲柄支臂6,6a, 6b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7 后轮8 轮毂9 链条10前车架11 顶管12 底管13座椅管13a 托架20支撑部21第一支撑部22第二支撑部23撞击吸收部30后车架31座椅支柱32链条支柱50 电机单元51旋转部[0060]52旋转支撑部[0061]60第一传动体[0062]70第一导引部[0063]70a第一导引部[0064]71安装部[0065]71a基部[0066]71b支撑部[0067]71d第二部分[0068]72a第一支撑部[0069]72b第二支撑部73脱离抑制部[0071]73a第一脱离抑制部[0072]73b第二脱离抑制部[0073]74a第一部分[0074]74b第二部分[0075]74c第三部分[0076]75旋转体[0077]75a第一旋转部件[0078]75b第二旋转部件[0079]76第一旋转体[0080]77轴承[0081]78管制部[0082]80张力器[0083]81链轮[0084]90第二导引部[0085]91第二旋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手段及技术效果有更完整及清楚的揭露,以下进行详细说明,并请一并参阅附图及部件标号。<第一种实施例>如图1所示,装设有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6的自行车I具有前车架10与后车架30。前车架10包含顶管11、底管12、座椅管13及支撑部20。后车架30包含座椅支柱31及链条支柱32。前车架10借由支撑部20可摇动地支撑后车架30。前车架10上安装有前叉,该前叉可绕指定轴线旋转。在前叉的上端部固定设置龙头(handle stem)及把手。在前叉的下端部可装卸地安装前轮的轮毂轴。前叉亦可具有悬吊功能。前叉上设置前剎车装置。此外,前车架10上,于底托架吊架部中可旋转地设置曲柄。曲柄具有曲柄轴2、及设于其两端部的曲柄支臂5。各曲柄支臂5上可装卸地安装踏板。在一侧的曲柄支臂5上设置一或多个前链轮4,可与曲柄支臂5 —体旋转。前链轮4有多个的情况下,在前车架10上装设前变速机。在后车架30的座椅支柱31及链条支柱32的连接部附近可装卸地安装后轮7的轮毂轴。在后轮7的轮毂8上装设多个后链轮。在后链轮上卷挂链条9。此外,在后车架30上装设后变速机。此外,在后车架30上设置后剎车装置。在把手上设置剎车操作部及变速操作部等,不过图1中省略这些图示。前剎车装置及后剎车装置例如以碟剎装置或悬臂剎车装置实现。本实施例的变速操作部借由钢缆(图中未示)分别连接于前变速部及后变速操作部。变速操作部例如具备用于前变速的第一变速杆、及用于后变速的第二变速杆。此外,剎车操作部借由钢缆或油压钢缆(图中未示)而分别连接于前及后剎车装置。剎车操作部例如具备用于前剎车的第一剎车杆、及用于后剎车的第二剎车杆。支撑部20例如图1所示,包含第一支撑部21、第二支撑部22及撞击吸收部23。不过支撑部20的结构不限于该构成。撞击吸收部23具有弹簧及减震器,吸收施加于第一支撑部21的撞击。图1中,撞击吸收部23的上端部可摇动地支撑于第一支撑部21的前端部。撞击吸收部23的下端部可摇动地支撑于座椅管13的托架13a。第一支撑部21的后端部可摇动地支撑于座椅支柱31的上端部。第一支撑部21的前述一端部及前述另一端部间的中间部可摇动地支撑于座椅管13。第二支撑部22的前端部固定于座椅管13。第二支撑部22的后端部可摇动地支撑于链条支柱32。撞击吸收部23及第一支撑部21的摇动轴、撞击吸收部23及托架13a的摇动轴、第一支撑部21及座椅支柱31的摇动轴、第一支撑部21的中间部及座椅管13的摇动轴、第二支撑部22及链条支柱32的摇动轴均互相平行。此处所谓摇动,与角变位或旋转相同意义。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6具有电机单元50、第一传动体60及第一导引部70。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6宜进一步具备张力器80、及设于后轮7的轮毂8的链轮81。第一传动体60将电机单兀50 (详细内容于后述)的输出传达至后轮7的轮毂8 (后轮毂)。第一传动体60具有无端环状的形状,且宜为链条或皮带。在下述的实施例中,以第一传动体60为链条的情况为例作说明。电机单元50在内部具有电动马达(以下称电机),输出驱动力以辅助人力透过曲柄进行的驱动。电机单元50亦可具备连结于电动马达的输出轴的减速机。电机单元50固定于前车架10。更具体而言,电机单元50固定于底管12。电机单元50亦可配置于顶管
11、底管12及座椅管13所包围的区域,亦可以构成底管12的一部分的方式来配置。在顶管11、底管12及座椅管13所包围的区域、电机单元50、或是顶管11、底管12及座椅管13中任何一者的内部设置电力供给源(无图示),供给用于驱动电机单元所需的电力。电力供给源借由二次电池(即充电电池)构成。如图2所示,电机单元50具有接触于第一传动体60的旋转部51。电机单元50的电机直接或经由减速机而间接连接于旋转部51,将其旋转力传达至旋转部51。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传动体60为链条的情况,旋转部51包含链轮。此外,电机单元50包含单向离合器,其设于电机及旋转部51间的传动路径上,不过图2及图3上并未显示。单向离合器直接连接于电机的输出轴,或是连接于减速机的输出轴。借由在电机的输出轴(或减速机的输出轴)与链轮之间设置单向离合器,电机的正旋转方向的旋转力传达至旋转部51,而与电机正旋转方向相反方向的旋转力不致从旋转部51传达至电机的旋转轴。第一导引部70接触于第一传动体60,当后车架30摇动时,发挥抑制第一传动体60松弛的功能。此外,第一导引部70在后车架30摇动时,抑制第一传动体60从链轮脱离。第一导引部70配置于前车架10—侧。本实施例的第一导引部70设于电机单元50中。第一导引部70具备安装部71、及至少I个旋转体75。本实施例的旋转体75具备第一旋转部件75a及第二旋转部件75b。第一旋转部件75a及第二旋转部件75b可旋转,且宜为滑轮。如图3所示,在电机单元50的机壳中形成可旋转地支撑安装部71的旋转支撑部52。旋转支撑部52具有延伸于旋转部51的旋转轴方向的圆筒状外周面。安装部71设置成可绕旋转部51的旋转轴摇动。安装部71包含支撑于电机单元50的旋转支撑部52的基部71a,以及固定于基部71a以分别支撑第一旋转部件75a及第二旋转部件75b的支撑部71b。支撑部71b借由板状部件构成。基部71a形成环状,此处形成圆环状。基部71a的内周面与旋转支撑部52的外周面接触。基部71a与旋转支撑部52 —起构成滑动轴承。亦可在基部71a与旋转支撑部52之间设置轴承。第一旋转部件75a在第一传动体60的移动方向(图2的粗箭头方向)设于旋转部51的上游侧。第二旋转部件75b在第一传动体60的移动方向(图2的粗箭头方向)设于旋转部51的下游侧。第一旋转部件75a及第二旋转部件75b设于被第一传动体60包围的区域的外侧。安装部71的支撑部71b包含设有自由旋转地支撑第一旋转部件75a的第一支撑部72a的第一部分(无图示)、以及设有自由旋转地支撑第二旋转部件75b的第二支撑部72b的第二部分71d。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71d借由板状部件而形成。第一支撑部72a可旋转地支撑第一旋转部件75a。第二支撑部72b可旋转地支撑第二旋转部件75b。第一支撑部72a借由螺栓等固定部件可装卸地固定于第一部分。第二支撑部72b借由螺栓等固定部件可装卸地固定于第二部分71d。在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71d中形成前述固定部件通过的长孔,可沿着前述长孔调整第一支撑部72a及第二支撑部72b的固定位置。第一支撑部72a及第二支撑部72b可在彼此靠近及离开的方向移动调整。借此,可将第一旋转部件75a及第二旋转部件75b调整至最佳位置。在第一支撑部72a及第二支撑部72b上分别设置脱离抑制部73,其抑制第一传动体60借由第一旋转部件75a及第二旋转部件75b导引而脱离。脱离抑制部73包含对应于第一旋转部件75a的第一脱离抑制部73a、及对应于第二旋转部件75b的第二脱离抑制部73b。脱离抑制部73a及73b设置成将借由第一旋转部件75a及第二旋转部件75b而导引的第一传动体60中,接触于第一旋转部件75a及第二旋转部件75b的部分,与第一旋转部件75a及第二旋转部件75b—起包围。脱离抑制部73a及73b固定于第一旋转部件75a及第二旋转部件75b。脱离抑制部73借由延伸于第一旋转部件75a及第二旋转部件75b的径方向外侧的第一部分74a、延伸于第一旋转部件75a及第二旋转部件75b的旋转轴方向的第二部分74b、及从第二部分74b延伸于径方向内侧的第三部分74c而构成。脱离抑制部73大致呈U字形。第一部分74a及第三部分74c的连接于第二部分74b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设置成在第一旋转部件75a及第二旋转部件75b的轴线方向,与第一旋转部件75a及第二旋转部件75b重叠。此外,在第一旋转部件75a及第二旋转部件75b的轴线方向,第一部分74a及第三部分74c的连接于第二部分74b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与第一旋转部件75a及第二旋转部件75b的距离,比第一传动体60的宽度小。张力器80借由对第一传动体60赋予张力,当后车架30摇动时,抑制第一传动体60松弛。张力器80设于后车架30上,特别宜设置于后轮7的后轮毂8附近。张力器80具有弹簧,将第一传动体60施力于环状的内周侧或外周侧的其中一方。张力器80由一或多个滑轮而构成。链轮81接触于第一传动体60,将从第一传动体60传达的旋转力传达至后轮毂8。链轮81固定于后轮毂8,而与后轮毂8—体旋转。此处,链轮81固定于后轮毂8,不过亦可在链轮81与后轮毂8之间设置单向离合器,其将链轮81的旋转力传达至后轮毂8,而防止来自后轮毂8的旋转力传达至链轮81。设置该单向离合器情况下,亦可省略设于电机单元50中的前述的单向离合器。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6亦可进一步具备检测踏力的踏力感测器、及控制电机单元50的控制部,不过并无图示。借此,配合使用者的踏力大小控制电机输出,可实现依使用者踏力大小的辅助动力。其次,就后车架30摇动时,第一旋转部件75a及第二旋转部件75b如何移动作说明。图4中,Ql、Q2表示后轮7的轮毂轴的中心。后轮7的轮毂轴借由后车架30摇动,而在Ql与Q2之间的轨迹Tr上移动。另外,轨迹Tr图示为圆弧。R是弧Tr的假设旋转中心。S是曲柄轴2的中心。O是旋转部51的中心。Pll是后轮7的轮毂轴的中心在Ql时第一旋转部件75a的中心。P21是后轮7的轮毂轴的中心在Ql时第二旋转部件75b的中心。P12是后轮7的轮毂轴的中心在Q2时第一旋转部件75a的中心。P22是后轮7的轮毂轴的中心在Q2时第二旋转部件75b的中心。另外,旋转部51的中心O、第一旋转部件75a及第二旋转部件75b借由安装部71而固定相对的位置关系,所以为Z P11OP21 =ZP12OP220如图示,因为旋转部51的中心O与轨迹Tr的假设旋转中心R不一致。所以OQl与0Q2的距离不同。因此,借由张力器80移动而调整第一传动体60的张力。第一旋转部件75a、第二旋转部件75b借由挤压于第一传动体60,配合后轮7的轮毂轴的移动,而分别在Pll与P12之间、P21与P22之间移动。另外,因为安装部71设置成可绕旋转部51摇动,所以第一旋转部件75a以O为中心,从Pll至P12圆弧状移动,第二旋转部件75b以O为中心,从P21至P22圆弧状移动,如此,第一旋转部件75a及第二旋转部件75b配合第一传动体60因后车架30摇动的移动,而在旋转部51周围移动,稳定地导引第一传动体60。<第一种实施例的效果>本实施例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6,其电机单元50搭载于从可摇动的后车架30切离的位置。借此,在具备一般后悬吊机构的自行车中,即使不变更后悬吊机构,仍可搭载本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6,而实现辅助动力。此外,第一导引部70具备在第一传动体60的移动方向,设于旋转部51的上游侧与下游侧的第一旋转部件75a及第二旋转部件75b。借此,当后车架30摇动时,即使第一传动体60松弛,仍可抑制第一传动体60从旋转部51脱离。再者,因为安装部71可绕旋转部51摇动,所以当后车架30摇动时,可抑制第一传动体60的张力施加过度而导致第一传动体60损伤的事情发生。〈第二种实施例〉[0113]如图5至图7所示,装设有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6a的自行车la,与第一种实施例的自行车I比较,仅有以下的差异。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6a的第一导引部70a不具备安装部71及至少一个旋转体75,而代之以包含第一旋转体76,此外,第一导引部70a宜进一步包含轴承77及管制部78。第一旋转体76接触于第一传动体60而设。第一旋转体76可伴随第一传动体60的移动而旋转,且宜为滑轮。第一旋转体76设于曲柄轴2上。如图5所不,第一旋转体76设于第一传动体60的内周。如图7所示,在第一旋转体76的内周部设置轴承77。轴承77的外轮体压入第一旋转体76。轴承77插入曲柄轴2。因此,第一旋转体76可旋转地支撑于曲柄轴2。再者,为了管制第一旋转体76在曲柄轴2方向的移动,而将管制部78插入曲柄轴2中。如图6所示,第一导引部70a插入曲柄轴2的有前链轮4 一侧的相反侧,且为曲柄轴2的凸部2a与曲柄支臂5之间。轴承77的内轮体夹在管制部78与曲柄支臂5之间。第一旋转体76的直径比曲柄支臂5在长度方向的尺寸小。<第二种实施例的效果>第二种实施例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6a,借由具备第一旋转体76,而将第一传动体60从环状内周侧推挤于外周侧,因此,当后车架30摇动时,抑制第一传动体60松弛。此外,借由在自行车的现有结构的曲柄轴2上设置第一旋转体76,无须另外设置支撑第一旋转体76的支撑部,因此可抑制零件数量增加。由于后车架30的摇动轴配置于曲柄轴2附近,因此当后车架30摇动时,自第一旋转体76至后轮毂的距离不易变动,因此可顺利引导第一传动体60。此外,即使后车架30摇动,由于电机单元50的旋转部51与第一旋转体76的距离一定,因此可抑制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6从旋转部51脱离。<第二种实施例的变形例>如图8所示,装设有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6b的自行车lb,与第二种实施例的自行车Ia比较,仅有以下的差异。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6b进一步具备第二导引部90。第二导引部90配置于前车架10 —侧,且宜配置于座椅管13上。第二导引部90接触于第一传动体60。第二导引部90包含第二旋转体91。第二旋转体91可旋转,且宜为滑轮。第二旋转体91设于第一传动体60的外周。〈变形例的效果〉本实施例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6b借由具备第二旋转体91,由于将第一传动体60推挤于下侧,因此当后车架30摇动时,管制第一传动体60中在旋转部51上游侧的部分向上侧移动。借此,抑制第一传动体60从旋转部51脱离。〈其他变形例〉另外,第一及第二种实施例主要以第一传动体60为链条的情况为例。若第一传动体60为皮带时,该皮带宜为带齿的皮带,旋转部51及链轮81宜为带齿滑轮。以上所举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部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包括在本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配置于具有前车架、以及相对前车架可摇动的后车架的自行车上,且具备 电机单元,固定于前述前车架上; 将前述电机单元的输出传达至后轮毂的环状的第一传动体;及 第一导引部,配置于前述前车架一侧,并接触于第一传动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导引部包含可旋转的第一旋转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旋转体设于自行车的曲柄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旋转体设于前述第一传动体的内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导引部进一步包含 管制前述第一旋转体在前述曲柄轴方向移动的管制部,插入前述曲柄轴;及 轴承,插入前述曲柄轴,且设于前述第一旋转体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进一步具备第二导引部,设于前述前车架,并接触于前述第一传动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导引部包含可旋转的第二旋转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旋转体设于前述第一传动体的外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旋转体为滑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导引部设于前述电机单元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电机单元具有接触于前述第一传动体的旋转部,前述第一导引部设置成能绕前述旋转部的旋转轴摇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导引部至少包含一个可旋转的旋转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电机单元具有接触于前述第一传动体的旋转部,前述第一导引部具备 安装部,设在前述电机单元中,能绕前述旋转部的旋转轴摇动;及 至少一个旋转体,能旋转地支撑于前述安装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至少一个旋转体具备第一旋转部件及第二旋转部件,该第一旋转部件及该第二旋转部件在前述第一传动体的移动方向上,设于前述旋转部的上游侧与下游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旋转体设于被前述第一传动体包围的区域的外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旋转体为滑轮。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电机单元包含 电机; 旋转部,接触于前述第一传动体;及 单向离合器,设于前述电机与前述旋转部之间的传动路径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进一步具备 用于检测踏力的踏力感测器;及 依据前述踏力感测器控制前述电机单元的控制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进一步具备对前述第一传动体赋予张力的张力器,设于前述后车架。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传动体为链条或皮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搭载于具备后悬吊装置的电动辅助自行车的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其零件少、重量轻、且可以低成本制造。这种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配置于具有前车架,以及可相对前车架摇动的后车架的自行车上。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机构具备固定于前车架的电机单元;将电机单元的输出传达至后轮毂的无端环状的第一传动体;及配置于前车架一侧,并接触于第一传动体的第一导引部。
文档编号B62M6/70GK202827979SQ20122052415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2日
发明者原宣功 申请人:岛野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