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飞机液压管携带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886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便携式飞机液压管携带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存储液压管的存储装置结构涉及和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 一种便携式飞机液压管携带车。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为飞机供压用的液压管携带装置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放置在液压车上;另一种是缠绕在大尺寸的绕线滚上。当液压管放置在液压车上时,液压管往往与液压车上的液压系统集成,液压管往往较短,移动方便,可放置在飞机各方向处,与飞机的液压系统连接,但对于空间本就有限的地方特别是在电波暗室里,存在以下缺点:I)电波暗室内空间有限,飞机置于暗室内后,液压车体型巨大,同时也会占据很大空间,留给其它设施设备的空间有限;2)电波暗室在进行试验的时候,要求暗室内无外界辐射源,如果有的话也要进行屏蔽隔离,液压车本身的液压系统含有多种辐射,绝对禁止液压车在电波暗室内出现;3)液压车通常都是柴油和汽油的混合动力,启动液压车时,会释放很多尾气,电波暗室内的通风不好,试验人员无法承受。当液压管利用大尺寸绕线滚携带时,占用空间小,但因液压管过于笨重,不方便缠绕,移动携带更不方便。人们迫切希望获得一种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的便携式飞机液压管存放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是提供一种技术效果优良的便携式飞机液压管携带车。一种便携式飞机液压管携带车,用于为飞机供压用液压管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几部分构成:主体框架1、挂点2、液压管接头卡滞突起4、车轮3,其中:挂点2和液压管接头卡滞突起4与主体框架I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车轮3布置于主体框架I底端四周。所述主体框架I的主视图为平行四边形,左视图和右视图均呈梯形形状,其整体为梯形体的梯形结构,为铁质金属材料,此结构设计可以保护液压管不受搬运磕碰的影响,并且在一侧承受重物时,保持便携车的平衡。所述便携式飞机液压管携带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I还安装固定有上横杆7,上横杆7焊接连接在主体框架I两侧,挂点2焊接固定在上横杆7的外侧或上部。该挂接点与框架边界留有一定长度空间,如此设计可以在便携车同时缠绕两路液压管,并且可以方便缠绕而不突出框架梯形,以免因管线突出造成占用空间增大,而妨碍操作人员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备的安全性。所述主体框架I还安装固定上内突下横杆5,内突下横杆5焊接在主体框架I两侦牝液压管接头卡滞突起4焊接固定在内突下横杆5上侧或内侧,以便放置液压管的接头,有效保护液压管的接头不受磕碰。[0013]所述主体框架I还安装有底座8,与主体框架的底端焊接固定。其材料与主体框架I材料相同。用于在其四周固定安装车轮3,方便移动。所述底座8还布置有底部加强横杆6,焊接于底座8内侧。结构材料与主体结构相同,焊接于底座8内侧,用于加强固定整体结构。底座8用于在其四周固定安装车轮3,方便移动。所述车轮3布置于主体框架I底端四周,其中在长方形的底座8其中的一侧短边车轮为万向活动轮,另一侧为定轴向车轮,每个车轮上都有刹车装置。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液压管携带装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液压管携带车,特别是在大型电波暗室内,飞机的液压系统铺设在由能够有效隔离外界信号输入的具有一定屏蔽效能的金属板组成的电波暗室地面下的地沟内,为飞机供压用的液压管存储装置,其占用空间小,移动方便。本实用新型具有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图1为便携式飞机液压管携带车结构示意简图主视图;图2为便携式飞机液压管携带车结构示意简图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便携式飞机液压管携带车;参见附图1-4 ;用于为飞机供压用液压管的存储装置,其由下述几部分构成:主体框架1、挂点2、液压管接头卡滞突起4、车轮3。梯形的主体框架I为正是面呈平行四边形,侧视面呈梯形形状,整体为梯形体,该结构为铁质金属材料。上横杆7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其截面与主体框架I的梯形外框截面重合,焊接在主体框架I的两侧梯形斜边的黄金分割点处。“L”形的挂点2为一体角钢,垂直于上横杆7外侧面焊接固定。内突下横杆5分别焊接在主体框架I两侧梯形斜边的内部,于上横杆7下部;液压管接头卡滞突起4固定在内突下横杆5上表面。液压管接头卡滞突起4高度为飞机液压管接头直径的1/2,间隔距离为两侧分别靠近梯形外框飞机液压管接头直径的3/2长度,左右两边分别焊接两组突起。底座加强横杆6轴向焊接在长方形的底座8的短边中心处。长方形的底座8的四角处分别安装有车轮3,并且在长方形的底座8其中一侧短边安装的车轮为万向活动轮,另一侧安装的车轮为定轴向车轮,且每个车轮上都有刹车装置。当需要缠绕飞机液压管时,液压管一头接头卡到一组两个液压管接头卡滞突起4中间,沿着主体框架I 一侧的上横杆7上的两个“L”形的挂点2反复缠绕,最后将另一端接头卡到主体框架I同侧另外两个液压管接头卡滞突起4中间。如果需要,可在梯形框架I的另一侧按照上述方法缠绕另一根液压管。本实例可以更方便的缠绕液压管,同时液压管接头放置更稳固,保护液压管不受搬运磕碰的影响。本实施例是本技术方案的最优方案,对应技术效果最佳。实施例2便携式飞机液压管携带车;用于为飞机供压用液压管的存储装置,其由下述几部分构成:主体框架1、挂点2、液压管接头卡滞突起4、车轮3。[0026]梯形的主体框架I为正是面呈平行四边形,侧视面呈梯形形状,整体为梯形体,该结构为铁质金属材料。上横杆7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其截面与主体框架I的梯形外框截面重合,焊接在主体框架I的两侧平行四边形的梯形斜边的黄金分割点处。“L”形的挂点2为一体角钢,垂直于上横杆7上侧焊接,挂点2向外侧突出;内突下横杆5分别焊接在主体框架I两侧梯形斜边的内部,上横杆7下部;液压管接头卡滞突起4固定在内突下横杆5内侧面。液压管接头卡滞突起4高度为飞机液压管接头直径的1/2,间隔距离为两侧分别靠近梯形外框飞机液压管接头直径的3/2长度,左右两边分别焊接两组突起。底座加强横杆6轴向焊接在长方形的底座8的短边中心处。长方形的底座8的四角处安装有车轮3,并且在长方形的底座8其中一侧短边安装的车轮为万向活动轮,另一侧安装的车轮为定轴向车轮,且每个车轮上都有刹车装置。当需要缠绕飞机液压管时,液压管一头接头卡到一组两个液压管接头卡滞突起4中间,沿着主体框架I 一侧的上横杆7上的两个“L”形的挂点2反复缠绕,最后将另一端接头卡到主体框架I同侧另外两个液压管接头卡滞突起4中间。如果需要,可在梯形框架I的另一侧按照上述方法缠绕另一根液压管。实施例3一种便携式飞机液压管携带车,用于为飞机供压用液压管的存储装置,其由下述几部分构成:主体框架1、挂点2、液压管接头卡滞突起4、上横杆7、内突下横杆5、车轮3,其中:挂点2和液压管接头卡滞突起4与主体框架I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车轮3布置于主体框架I底端四周。所述主体框架I的主视图为平行四边形,左视图和右视图均呈梯形形状,其整体为梯形体的梯形结构,为铁质金属材料,此结构设计可以保护液压管不受搬运磕碰的影响,并且在一侧承受重物时,保持便携车的平衡。所述主体框架I还安装固定有上横杆7,上横杆I焊接连接在主体框架I两侧,挂点2焊接固定在上横杆7的外侧或上部。该挂接点与框架边界留有一定长度空间,如此设计可以在便携车同时缠绕两路液压管,并且可以方便缠绕而不突出框架梯形,以免因管线突出造成占用空间增大,而妨碍操作人员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备的安全性。所述主体框架I还安装固定上内突下横杆5,内突下横杆5焊接在主体框架I两侦牝液压管接头卡滞突起4焊接固定在内突下横杆5上侧或内侧,以便放置液压管的接头,有效保护液压管的接头不受磕碰。所述主体框架I还安装有底座8,与主体框架的底端焊接固定。其材料与主体框架I材料相同。用于在其四周固定安装车轮3,方便移动。所述底座8还布置有底部加强横杆6,焊接于底座8内侧。结构材料与主体结构相同,焊接于底座8内侧,用于加强固定整体结构。底座8用于在其四周固定安装车轮3,方便移动。所述车轮3布置于主体框架I底端四周,其中在长方形的底座8其中的一侧短边车轮为万向活动轮,另一侧为定轴向车轮,每个车轮上都有刹车装置。本实施例针对传统液压管携带装置的缺点,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液压管携带车,特别是在大型电波暗室内,飞机的液压系统铺设在由能够有效隔离外界信号输入的具有一定屏蔽效能的金属板组成的电波暗室地面下的地沟内,为飞机供压用的液压管存储装置,其占用空间小,移动方便。本实施例具有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飞机液压管携带车,用于为飞机供压用液压管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几部分构成:主体框架(I)、挂点(2)、液压管接头卡滞突起(4)、车轮(3),其中:挂点(2)和液压管接头卡滞突起(4)与主体框架(I)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车轮(3)布置于主体框架(I)底端四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飞机液压管携带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I)还安装固定有上横杆(7),上横杆(7)焊接连接在主体框架(I)两侧,挂点(2)焊接固定在上横杆(7)的外侧或上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飞机液压管携带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I)还安装固定上内突下横杆(5),内突下横杆(5)焊接在主体框架(I)两侧,液压管接头卡滞突起(4)焊接固定在内突下横杆(5)上侧或内侧。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飞机液压管携带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I)还安装有底座(8),与主体框架的底端焊接固定。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便携式飞机液压管携带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8)还布置有底部加强横杆(6),焊接于底座(8)内侧。
专利摘要一种便携式飞机液压管携带车,用于为飞机供压用液压管的存储装置,其由下述几部分构成主体框架(1)、挂点(2)、液压管接头卡滞突起(4)、车轮(3),其中挂点(2)和液压管接头卡滞突起(4)与主体框架(1)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车轮(3)布置于主体框架(1)底端四周。本实用新型占用空间小,移动方便。本实用新型具有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文档编号B62B3/00GK203020340SQ20122059759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3日
发明者黄凌, 吕朝晖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