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调节限位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040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调节限位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作业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后车架以铰接方式联接的工程车辆上的自调节限位组件。
背景技术
对于前、后车架以铰接方式联接的工程车辆,其车辆在执行转向等动作时都为依靠车头也即前车架沿其铰接端的摆动来调整转向方向,最终实现其带动车身也即后车架的转向功能,具体连接方式则如图1所示;而为了保证车头在转向时不至于因转角多大而使其后部直接撞击车身并引发事故,通常都需要装设挡位块以限制车头转向角度。目前挡位块的安设部位及形状参照图2-3所示,也即通过方棱状挡位块a,根据车辆转弯角度,现场直接配焊于车头上的铰接回转头处,并使其一侧平面与车身的相应铰接端头间形成抵挡配合,往往存在以下缺陷:一方面,焊缝美观性差,同时焊接操作不可避免的容易产生焊接变形,从而导致其安装精度低,往往造成挡位块上本应对准车身上相应铰接端头的抵靠面反而出现歪斜或些微偏差现象,致使原本应当是撞击力最小的面抵靠配合因上述歪斜偏差现象而形成线接触配合,进而造成前、后车架在其铰接处的摩擦乃至撞损现象;另一方面,一旦焊接完成,挡位块的角度也就固定不变了,根本无法再次拆卸调整,从而对装焊人员的素质要求提出了严峻考验,其劳动强度高而工作效率低;此外,挡位块角度及焊接方位的确定性,也导致了一旦现场情况发生变化而需要改变车辆转向角度时,也只能通过直接切除原挡位块并反复配装的方式,其装拆不便而周期长,费时费力,从而给拆卸和装焊人员带来极大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自调节限位组件,其装拆效率高,可有效保证前、后车架的配合铰接处始终处于撞击力最小的面抵靠配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调节限位组件,包括布置于前车架上的铰接回转头以及位于后车架上的与其构成铰接配合的铰接端头,所述自调节限位组件还包括设置于铰接回转头和/或铰接端头上的用于限定前、后机架转向角度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相应与铰接回转头和/或铰接端头间构成转动或摆动配合关系,其转动或摆动轴线平行前、后车架铰接轴轴线设置,所述限位部上的朝向待配合铰接回转头和/或铰接端头的配合面与该铰接回转头和/或铰接端头间形成面抵靠配合。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在前、后车架铰接处,采用可转动或摆动的限位部安装在铰接回转头和/或铰接端头上,从而可使限位部的某一段平面可以始终很好的和后车架上铰接端头或前车架上的铰接回转头间形成面抵靠配合。实际装配时,操作人员只需考虑其轴线的平行性而无需进行繁复的角度及位置测算,由于本身铰接回转头上用于安置限位部的上下板面已经限定了限位部的平行其铰接轴方向的空间位置关系,或者亦可在铰接端头上同理布置上述双层板面以安置限位部,而其用于形成转动或摆动配合的转动轴或摆动轴也限定了限位部沿上述铰接轴径向方向上的空间位置;此时即使存有部分装配误差,仍可依靠限位部的转动或摆动结构,从而实现限位部的自调整功能,以确保其朝向待配合铰接回转头和/或铰接端头的配合面与该铰接回转头和/或铰接端头间形成表面压强小而工件表面损伤小的面抵靠配合状态,其结构美观,同时其转动轴或摆动轴式配合也显然较传统整体式的焊接和切除而言更便于实际装拆,其装拆效率高。

图1为传统的铰接式转向工程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图3为传统的挡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II部分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4的俯视图;图7为图6的III部分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自调节限位组件,包括布置于前车架上的铰接回转头10以及位于后车架上的与其构成铰接配合的铰接端头20,所述自调节限位组件还包括设置于铰接回转头10和/或铰接端头20上的用于限定前、后机架转向角度的限位部30,所述限位部30相应与铰接回转头10和/或铰接端头20间构成转动或摆动配合关系,其转动或摆动轴线平行前、后车架铰接轴轴线设置,所述限位部30上的朝向待配合铰接回转头10和/或铰接端头20的配合面与该铰接回转头10和/或铰接端头20间形成面抵靠配合,其实际结构如图4-9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如图8-9所示,所述限位部30包括限位块31以及贯穿限位块31设置的转轴32,所述铰接回转头10上开设有销孔11,转轴32两端插接于销孔11内并与其构成固接配合,转轴32轴身与限位块31间构成滑套配合关系。之所以采用上述结构,一方面依靠转轴32与限位块31的滑套配合关系,以具体化实现上述的可转动配合目的,从而最终保证位于铰接回转头10上的限位部30能够得以始终以面配合的方式与铰接端头20间构成抵靠配合;另一方面,限位部30的可转动配合方式,是以其转轴32与限位块31间的配合形成而不是以转轴32与铰接回转头10间的转动配合形成,这是因为转轴32与限位块31间的滑套配合存在可拆卸和可置换性,一旦遇到某些情况而需要临时改变前、后机架的转向角度时,只需沿转轴32处直接取出原限位块31,并相应选择或大或小尺寸的新的限位块31重新滑套入转轴32内,即可实现改变上述转向角的目的,使用起来极为便捷,装拆也极为方便,也就避免了采用传统结构的一旦遇到上述情况只能整体拆除再重焊新件所带来的繁复手续问题,其装拆效率极高。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31外形呈半圆柱状,实际如图8-9所示,限位块31上的朝向铰接端头20的配合面平行限位块31轴线设置且该配合面沿限位块31径向方向的宽度小于限位块31直径设置。上述即为对限位块31本身形状的限定,换句话说,此时限位块31整体外形为缺口的圆柱体状,缺口平面平行其轴线布置且缺口部位构成上述配合面;当然,实际使用时的限位块31形状并不仅于上述结构,只需能够具备相应配合面并可与后车架上的铰接端头20间形成面抵靠配合即可,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更进一步的,此处对限位部的具体安设位置作如下限定:所述铰接回转头10上设置有用于安放限位部30的双层式半月板12,所述双层式半月板12板面与其铰接轴垂直布置且双层式半月板12的两层板面间隙与限位部30高度吻合布置;双层式半月板12的中段板面形成所述铰接轴的轴孔部,所述限位部30为两个且分置于双层式半月板12板体上轴孔部两侧设置。实际上,对于现有的整体焊接式挡位块a的安置,亦都采用上述的双层式半月板结构,从而实现对于挡位块a的沿其轴线方向的空间限位目的;使用时,依靠前车架上的上述双层式半月板12上安置的挡位块a,从而实现其上配合面与铰接端头20间的线或面抵靠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述双层式半月板12上预先钻设销孔11,从而实现基于转轴32的套插固定目的,以在保证其可靠使用固定的同时实现其便拆性,一举多得;同时,上述销孔11等部件均为直接开设于双层式半月板12上,也即本实用新型的整个结构均可基于现有的传统工程车辆即可直接安装,无需专门单独使用其他配置构造,从而有利于企业更新装备,更为降低其更新成本和提升其更新效率起到了积极有利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自调节限位组件,包括布置于前车架上的铰接回转头(10)以及位于后车架上的与其构成铰接配合的铰接端头(20),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调节限位组件还包括设置于铰接回转头(10)和/或铰接端头(20)上的用于限定前、后机架转向角度的限位部(30),所述限位部(30 )相应与铰接回转头(10 )和/或铰接端头(20 )间构成转动或摆动配合关系,其转动或摆动轴线平行前、后车架铰接轴轴线设置,所述限位部(30)上的朝向待配合铰接回转头(10)和/或铰接端头(20)的配合面与该铰接回转头(10)和/或铰接端头(20)间形成面抵靠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节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30)包括限位块(31)以及贯穿限位块(31)设置的转轴(32),所述铰接回转头(10)上开设有销孔(11),转轴(32)两端插接于销孔(11)内并与其构成固接配合,转轴(32)轴身与限位块(31)间构成滑套配合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调节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31)外形呈半圆柱状,限位块(31)上的朝向铰接端头(20)的配合面平行限位块(31)轴线设置且该配合面沿限位块(31)径向方向的宽度小于限位块(31)直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调节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回转头(10)上设置有用于安放限位部(30)的双层式半月板(12),所述双层式半月板(12)板面与其铰接轴垂直布置且双层式半月板(12)的两层板面间隙与限位部(30)高度吻合布置;双层式半月板(12)的中段板面形成所述铰接轴的轴孔部,所述限位部(30)为两个且分置于双层式半月板(12)板体上轴孔部两侧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作业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后车架以铰接方式联接的工程车辆上的自调节限位组件。本实用新型包括布置于前车架上的铰接回转头以及位于后车架上的与其构成铰接配合的铰接端头,所述自调节限位组件还包括设置于铰接回转头和/或铰接端头上的用于限定前、后机架转向角度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相应与铰接回转头和/或铰接端头间构成转动或摆动配合关系,其转动或摆动轴线平行前、后车架铰接轴轴线设置,所述限位部上的朝向待配合铰接回转头和/或铰接端头的配合面与该铰接回转头和/或铰接端头间形成面抵靠配合。其结构美观,同时其转动轴或摆动轴式配合也显然较传统整体式的焊接和切除而言更便于实际装拆,装拆效率高,可有效保证前、后车架的配合铰接处始终处于撞击力最小的面抵靠配合。
文档编号B62D21/18GK203047371SQ20122072927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6日
发明者汪鹏程, 贺龙明, 卓义, 余高涛 申请人:安徽铜冠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