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农田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1362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用农田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用农田作业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农田作业机主要为盘式拖拉机,经长期使用表明,其存在的缺陷是:(1)前桥与变速箱连成一体,变速箱外壳易开裂,易漏油,驾驶的舒适性也欠佳;(2)采用两轮驱动,马力小,不能很好地适应于泥泞道路、陡坡等工况,尤其是偏僻农村地区的道路通过性较差,使得装载性能相对有限;(3)前轮与后轮规格型号不同,速比不同,存在磨胎现象,使用寿命短;(4)采用机械式转向装置,结构相对复杂,操作笨重,且制造和维修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速箱外壳不易开裂,不易漏油,驾驶更舒适,适应性好,使用寿命长,制造和维修成本低的多用农田作业机。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用农田作业机,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前桥、后桥、前轮、 后轮,所述前车架通过牵引装置与后车架连接,所述前车架上设有发动机、变速箱、分动箱、全液压转向装置,所述发动机与变速箱连接,所述变速箱与分动箱连接,所述分动箱分别通过前驱动轴与前桥连接、通过后驱动轴与后桥连接,所述前桥与后桥的转速比相同,所述前轮、后轮的规格型号相同,所述全液压转向装置包括溢流泵、油杯、单稳阀、转向器和转向油缸,所述溢流泵与发动机连接,所述油杯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溢流泵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溢流泵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单稳阀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单稳阀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转向器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单稳阀的回油口通过管路与油杯的进油口连接,所述转向器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转向油缸的进油口连接,所述转向油缸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转向器的入油口连接,所述转向器的回油口通过管路与油杯的进油口连接,所述转向油缸的缸体通过销轴及支架固定在前车架上,活塞杆通过销轴及支架固定在牵引装置上,所述后车架上设有货厢和卸载控制装置,所述卸载控制装置与货厢连接。进一步,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牵引盒、牵引轴、牵引主销和平面轴承,所述牵引盒固定在前车架的后端横梁上,所述牵引轴的后端与后车架的前横梁上的牵引套连接,所述牵引轴的前端通过牵引主销及固定件与牵引盒连接,所述平面轴承位于牵引轴与牵引盒相接触的下端面处,所述牵引盒与牵引轴、平面轴承之间分别设有垫片。进一步,所述卸载控制装置包括液压油箱、齿轮泵、换向阀、举升油缸1、举升油缸II,所述液压油箱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齿轮泵的进油口连接,所述齿轮泵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换向阀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换向阀的回油口通过管路与液压油箱的回油口连接,所述换向阀的出油口通过管路分别与举升油缸1、举升油缸II连接。进一步,所述发动机、变速箱、分动箱与前车架之间分别设有减震胶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I)前桥与变速箱采用相对独立结构,可有效解决变速箱壳易开裂,易漏油的问题,而变速箱及与变速箱连接的发动机、分动箱均通过减震胶垫固定在前车架上,可缓冲发动机震动,从而提高驾驶的舒适性;
(2)分动箱能承受大的扭矩,不会出现打齿现象;
(3 )采用四轮驱动,马力大,能很好地适应于泥泞道路、陡坡等工况,尤其是道路通过性较差的偏僻农村地区;
(4)前桥与后桥的转速比相同,前轮、后轮的规格型号相同,不会出现严重的磨胎现象,轮胎使用寿命长;
(4)采用全液压转向装载,转向轻,制造和维修成本较低,便于农村普及使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简单,装载性能好,操作灵活,经济耐用,稳定可靠。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全液压转向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卸载控制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包括前车架1、后车架2、前桥3、后桥4、前轮5、后轮6,所述前车架I通过牵引装置7与后车架2连接,所述前车架I上设有发动机(图中未示出)、变速箱8、分动箱9、全液压转向装置,所述发动机与变速箱8连接,所述变速箱8与分动箱9连接,所述分动箱9分别通过前驱动轴与前桥3连接、通过后驱动轴与后桥4连接,所述前桥3与后桥4的转速比相同,所述前轮5、后轮6的规格型号相同,所述全液压转向装置包括溢流泵11-1、油杯11-2、单稳阀11-3、转向器11-4和转向油缸11_5,所述溢流泵11_1与发动机连接,所述油杯11-2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溢流泵11-1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溢流泵
11-1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单稳阀11-3的进油口(Pl)连接,所述单稳阀11-3的出油口(C)通过管路与转向器11-4的进油口(P2)连接,所述单稳阀11-3的回油口(Tl)通过管路与油杯11-2的进油口连接,所述转向器11-4的出油口(A)通过管路与转向油缸11-5的进油口连接,所述转向油缸11-5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转向器11-4的入油口(B)连接,所述转向器
11-4的回油口(T2)通过管路与油杯11-2的进油口连接,所述转向油缸11-5的缸体通过销轴及支架固定在前车架I上,活塞杆通过销轴及支架固定在牵引装置7上,所述后车架2上设有货厢10和卸载控制装置,所述卸载控制装置与货厢10连接。参照图3,所述牵引装置7包括牵引盒7-1、牵引轴7-2、牵引主销7-3和平面轴承7-4,所述牵引盒7-1通过螺栓固定在前车架I的后端横梁上,所述牵引轴7-2的后端与后车架2的前横梁上的牵引套连接,所述牵引轴7-2的前端通过牵引主销7-3及开槽螺母、开口销与牵引盒7-1连接,所述平面轴承7-4位于牵引轴7-2与牵引盒7-1相接触的下端面处,所述牵引盒7-1与牵引轴7-2、平面轴承7-4之间分别设有垫片。参照图4,所述卸载控制装置包括液压油箱12-1、齿轮泵12-2、换向阀12_3、举升油缸I 12-4、举升 油缸II 12-5,所述液压油箱12-1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齿轮泵12-2的进油口连接,所述齿轮泵12-2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换向阀12-3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换向阀
12-3的回油口通过管路与液压油箱12-1的回油口连接,所述换向阀12-3的出油口通过管路分别与举升油缸I 12-4、举升油缸II 12-5连接。所述发动机、变速箱8、分动箱9与前车架I之间分别设有减震胶垫。所述单稳阀11-3可保障执行机构的液压稳定性,保证转向器左右旋转时的旋转角度。所述平面轴承7-4可保证牵引轴与牵引盒的相对转动,同时也防止相对转动时的摩擦磨损,保障其转动更加平稳安全。所述换向阀12-3用于控制进油量和回油量,可调节卸载的快慢程度,同时也可防止负载和过载情况下油缸活塞自由下落,保障其执行动作更平稳安全,其独立操纵性能好并保障执行机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转向工作过程:启动发动机后,油杯11-2中的转向油通过溢流泵11-1运转带动整个油路运转,当转向器11-4逆时针转动时,控制转向油缸11-5执行收缩动作,整个前车架I及相应的部分沿着牵引主销向左旋转;当转向器11-4顺时针转动时,控制转向油缸11-5执行伸长动作,整个前车架 I及相应的部分沿着牵引主销向右旋转。
权利要求
1.一种多用农田作业机,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前桥、后桥、前轮、后轮,所述前车架通过牵引装置与后车架连接,所述前车架上设有发动机、变速箱,所述发动机与变速箱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上还设有分动箱、全液压转向装置,所述变速箱与分动箱连接,所述分动箱分别通过前驱动轴与前桥连接、通过后驱动轴与后桥连接,所述前桥与后桥的转速比相同,所述前轮、后轮的规格型号相同,所述全液压转向装置包括溢流泵、油杯、单稳阀、转向器和转向油缸,所述溢流泵与发动机连接,所述油杯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溢流泵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溢流泵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单稳阀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单稳阀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转向器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单稳阀的回油口通过管路与油杯的进油口连接,所述转向器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转向油缸的进油口连接,所述转向油缸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转向器的入油口连接,所述转向器的回油口通过管路与油杯的进油口连接,所述转向油缸的缸体通过销轴及支架固定在前车架上,活塞杆通过销轴及支架固定在牵引装置上,所述后车架上设有货厢和卸载控制装置,所述卸载控制装置与货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农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牵引盒、牵引轴、牵引主销和平面轴承,所述牵引盒固定在前车架的后端横梁上,所述牵引轴的后端与后车架的前横梁上的牵引套连接,所述牵引轴的前端通过牵引主销及固定件与牵引盒连接,所述平面轴承位于牵引轴与牵引盒相接触的下端面处,所述牵引盒与牵引轴、平面轴承之间分别设有垫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用农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载控制装置包括液压油箱、齿轮泵、换向阀、举升油缸1、举升油缸II,所述液压油箱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齿轮泵的进油口连接,所述齿轮泵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换向阀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换向阀的回油口通过管路与液压油箱的回油口连接,所述换向阀的出油口通过管路分别与举升油缸1、举升油缸II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用农田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变速箱、分动箱与前车架之间分别设有减震胶垫。
全文摘要
一种多用农田作业机,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前桥、后桥、前轮、后轮,所述前车架上设有发动机、变速箱、分动箱、全液压转向装置,所述变速箱与分动箱连接,所述分动箱分别通过前驱动轴与前桥连接、通过后驱动轴与后桥连接,所述前桥与后桥的转速比相同,所述前轮、后轮的规格型号相同,所述全液压转向装置包括溢流泵、油杯、单稳阀、转向器和转向油缸,所述后车架上设有货厢和卸载控制装置,所述卸载控制装置与货厢连接。本发明的变速箱外壳不易开裂,不易漏油,驾驶更舒适,适应性好,使用寿命长,制造和维修成本低。
文档编号B62D3/14GK103231650SQ20131014716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5日
发明者粟丰, 周盛现, 雷再福, 黄岳, 刘闯, 陈坤, 韦信锐, 蒋新武, 黄闯, 汪建灿, 卢本良, 龙傲奇, 黄谊, 涂宏辉, 汪金秀, 蒋志广 申请人:湖南长沙果福车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