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安全制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76690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安全制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安全制动装置,包括设于摩托车车架底部的连接臂,连接臂与车架之间连接有复位机构,所述连接臂的臂端铰接有制动轮,所述的制动轮的轴心固定有踏板支架,踏板支架上固定有制动踏板,制动踏板连接有刹车机构,增加了脚制动的装置,提升摩托车的制动效果,减少安全隐患。
【专利说明】一种摩托车安全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一种两轮车的制动装置,尤其涉及摩托车的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一些摩托车、电动车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主要是因为这类车型在短距离出行时方便、灵活,但是摩托车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担心顾虑,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制动问题,如今市面上绝大部分的摩托车基本采用对前、后轮分别制动的措施,主要通过把手上的刹车把手进行制动,但是这种制动方式往往在车速较快的时候很难迅速起到制动效果的,而且一般速度快的时候人会下意识的用放下双脚去接触地面来增加摩擦效果进行制动,其实这个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动作,所以如何增加一个脚制动的装置,来代替用双脚直接接触地面来达到制动效果是很多人希望实现的,这样既达到制动效果的同时,也减少了驾驶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安全制动装置,增加了脚制动的装置,提升摩托车的制动效果,减少安全隐患。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安全制动装置,包括设于摩托车车架底部的连接臂,连接臂与车架之间连接有复位机构,所述连接臂的臂端铰接有制动轮,所述的制动轮的轴心固定有踏板支架,踏板支架上固定有制动踏板,制动踏板连接有刹车机构。
[0005]优选的,所述的制动踏板分为前踏板和后踏板,后踏板与踏板支架固定,前踏板与踏板支架铰接,铰接端设有复位扭簧。
[0006]优选的,所述的刹车机构为设于前踏板底部的一块摩擦片。
[0007]优选的,所述的刹车机构为一电动车鼓刹闸,电动车鼓刹闸设有一个传动力臂,所述的前踏板设有一根连杆与传动力臂相连。
[0008]优选的,所述的复位机构为复位拉簧。
[0009]优选的,所述的前踏板与后踏板分别在着力的端部设有弧形的隆起。
[0010]优选的,所述的摩托车安全制动装置有2个,分布在车架底部的左右两侧。
[0011]采用本技术方案后,驾驶者在制动时,可以把双脚踩在制动踏板上,制动踏板带动整个制动轮往下摆动,制动轮着地时利用设置在制动踏板上的刹车机构对制动轮进行制动,额外的为摩托车增加了脚制动装置,也代替了驾驶者用双脚直接触地来到达制动效果的目的,同时减少了安全隐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附图1为实施例1安装在摩托车上的示意图;
[0013]附图2为实施例1的示意图;
[0014]附图3为实施例1内侧面的正视图;[0015]附图4为实施例1在摩托车上初始位置示意图;
[0016]附图5为实施例1摆动到最低位置时的示意图;
[0017]附图6为实施例2的示意图;
[0018]附图7为实施例2的内侧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至图5所示为实施例1的具体实施方法,本制动装置主要设在摩托车车架I的底部,如图1中所示,制动装置包括一根连接臂2,连接臂一端铰接在车架I底部,另一端则铰接一个可以转动的制动轮4,制动轮4的上方固定有一个制动踏板3,当踩动制动踏板3时,带动制动轮4及连接臂2往下摆动,直至制动轮着地,同时在制动踏板3上设置刹车机构,当制动轮4着地时,利用刹车机构对制动轮4进行制动,当制动完毕时,利用连接臂上的复位机构将整个制动装置复位至原始位置,为了整个车辆的稳定性及制动时不发生侧偏,所以在摩托车左右两个侧面分别设有本制动装置,可以让双脚同时进行制动。
[0021]所述的复位机构,在本实施例1中采用比较常规的复位拉簧21进行复位,如图2至图3中所示,在连接臂2上设置一根拉簧下挂杆212,拉簧下挂杆212可以设置在连接臂外壁上,也可以设置在连接臂内部,根据连接臂的结构而定,本例中为了加强连接臂2强度,所以将连接臂2的厚度增加了,所以可以在连接臂21内部设置一个中空腔室,在中空腔室内设置一根拉簧下挂杆212,同时在连接臂2的上方处设置一根拉簧上挂杆211,该拉簧上挂杆211可固定于车架I上,而复位拉簧21则钩挂在拉簧上挂杆211与拉簧下挂杆212之间,当连接臂2被踩动下摆时,复位拉簧被拉长,产生一个回弹力,当驾驶者双脚离开制动踏板时,该回弹力促使连接臂2回复到初始位置,当然复位机构不仅局限于复位拉簧的形式,也可以采用液压杆的形式来替代,结构与本例类似,只需将复位拉簧换成普通液压杆即可,液压杆的优点在于复位的位置精确度比复位弹簧高,但是相对成本也较高。
[0022]所述的刹车机构,在本实施例1中采用的比较常规的摩擦片312直接接触制动轮4来进行制动,如图2至图3所示,所述的制动踏板3包括一个踏板支架33,踏板支架33是固定在制动轮4的转动轴的端面上,所述的制动踏板3与踏板支架33是固定的,而制动踏板3可分为前踏板31和后踏板32,后踏板32与踏板支架33是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体结构,而前踏板31与踏板支架33是铰接连接,即前踏板31可以转动,且前踏板31在铰接的轴位置设有复位扭簧311,可以让前踏板31在转动后复位至初始位置,前踏板31的底部固定有一块摩擦片312,当前踏板转动时,底部的摩擦片312会直接接触制动轮,从而对制动轮进行制动,在设计制动踏板3时。可以在后踏板32的末端,即脚后跟着力点处设置弧形的隆起,这样能让脚后跟更容易着力,同理,在前踏板31前掌着力点处设置弧形的隆起,让前掌着力更容易。
[0023]使用本制动装置时,如图4所示为本制动装置安装在摩托车上的初始位置图,在这个状态下首先驾驶者用脚后跟先踩动制动踏板3,此时着重踩动后踏板32,处于前踏板31的前掌不用力,这样制动踏板3就会带动整个制动轮4往下摆动,当制动轮4摆动到地面着地时,此时脚后跟保持力度不变,让制动轮始终处于着地状态,然后前掌开始用力踩动前踏板31,促使前踏板31转动,转动一定角度时,处于前踏板31底部的摩擦片312接触到制动轮4,即如图5中所示的状态,当踩的力度越大时,摩擦力越大,制动效果更好,直至整个摩托车停止为止,停止后驾驶者如果双脚离开制动踏板3,可借助于上文所述的复位拉簧212将整个制动装置复位至初始位置,整个制动过程结束,这种制动装置为摩托车额外增加了脚制动的机构,因为一般摩托车制动基本采用手制动的形式,而双脚则变得无力可施展,有些极端点的驾驶者会采用双脚去接触地面来达到增加摩擦力的效果,这样的措施是很危险的,所以增加这种制动装置可以明显提升摩托车的制动效果,而且减少了安全隐患。
[0024]如图6至图7所示为实施例2的一种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实施例2米用的刹车机构是一个电动车鼓刹闸5,而不是摩擦片312,电动车鼓刹闸在如今电动车刹车上比较常见,应用的非常广泛,此类鼓刹闸通常为一盘式结构,盘内含有刹车片及弹簧,刹车片可夹紧盘内设有的制动中心孔,盘外部设有传动力臂51驱动电动车鼓刹闸内的刹车片夹紧制动中心孔,该技术在电动车领域属于比较成熟的技术,属于V型刹类型的一种,不作过多阐述,本例中,将电动车鼓刹闸5设在图中连接臂2与制动轮4端面中间,并与连接臂2的内壁固定,而制动轮4的转动轴穿过该电动车鼓刹闸5的制动中心孔,而在前踏板31处固定一根连杆313,该连杆313与电动车鼓刹闸5的上传动力臂51连接,当踩动前踏板31时,前踏板31上连杆会促使传动力臂51转动,传动力臂51转动时会促使电动车鼓刹闸内的刹车片夹紧盘内的制动中心孔,因为制动中心孔内芽有制动轮4的转动轴,所以夹紧制动中心孔就能夹紧制动轮的转动轴,从而达到对制动轮4制动的效果,相对于实施例1,实施例2中的电动车鼓刹闸5的制动效果要比摩擦片312的制动效果要好,而且技术比较成熟,使用寿命比较长,而实施例1中的摩擦片较易磨损,寿命较短,但是实施例2的不足之处是增加的配件如连杆51等比较多,所以其成本也相对较高。
[0025]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与以上实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本实用新型也可用于电动车领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安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铰接于摩托车车架(I)底部的连接臂(2 ),连接臂(2 )与车架(I)之间连接有复位机构,所述连接臂(2 )的臂端铰接有制动轮(4),所述的制动轮的轴心固定有踏板支架(33),踏板支架上固定有制动踏板(3),制动踏板连接有刹车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安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动踏板分为前踏板(31)和后踏板(32 ),后踏板与踏板支架固定,前踏板与踏板支架铰接,铰接端设有复位扭簧(3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安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刹车机构为设于前踏板底部的一块摩擦片(3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安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刹车机构为一电动车鼓刹闸(5),电动车鼓刹闸设有一个传动力臂(51),所述的前踏板(31)设有一根连杆(313)与传动力臂(51)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安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机构为复位拉簧(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安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踏板与后踏板分别在着力的端部设有弧形的隆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安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托车安全制动装置有2个,分布在车架底部的左右两侧。
【文档编号】B62L1/00GK203497111SQ201320665091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5日
【发明者】祝珍海 申请人:祝珍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