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座垫内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5240发布日期:2018-09-11 19:2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与自行车的座垫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自行车座垫内壳。



背景技术:

已知自行车的座垫包含有一构成其基本形状的内壳、一设于该内壳顶面以增加座垫舒适性的弹性层、一覆盖该弹性层的保护层,以及一设置于该内壳底面的支撑架,该座垫是通过该支撑架而装设于自行车的座管上。

自行车座垫的内壳需具有相当的结构强度,因此是由具有相当的硬度的材料制成,为了提升座垫的舒适性,有些座垫的内壳会设计成可增加其自身弹性的特殊形状,以减低骑乘者感受到的座垫硬度并提升座垫吸收振动的效能。

请参阅美国专利编号为US 7,341,308 B2的专利案,该专利所提供的自行车座垫内壳设有一沿其长轴延伸的纵长状沟槽,因而在该沟槽二侧形成可稍微弹性摆动的二弹性翼片,然而,如此的设计对于提升该内壳的弹性的效果并不显著。

请参阅美国专利编号为5,692,801的专利案,该专利所提供的自行车座垫内壳是以二插置座供插设支撑架的二末端,该二插置座是自二相对的内侧面延伸而出并呈悬臂状,因此该二插置座可弹性摆动而提升该内壳的吸振效能。然而,各该插置座与内侧面连接的面积相当小,因此结构强度较小而容易断裂。而且,该支撑架的该二末端是通过该二插置座而支撑于该内壳的内侧面,因此该内壳自该二插置座至后边缘之间的区块几乎没有弹性。

请参阅美国专利编号为5,544,936的专利案,该专利所提供的自行车座垫内壳也有与前述专利类似的插置座,用以供插设支撑架的二末端并增加内壳的弹性,虽然该插置座与该内壳的内侧面连接面积较大因而较不易断裂,但也因面积较大而材料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座垫内壳,是具有良好的弹性及结构强度。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自行车座垫内壳包含有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一贯穿该顶面及该底面的沟槽、一用以配置于骑乘者胯部之间的窄前部、一用以承载骑乘者臀部的宽后部,以及用以供插设一支撑架的二插置座。其中,该窄前部具有一前边缘,该宽后部具有一后边缘及自该后边缘二端朝向该前边缘延伸的二侧边缘,该本体能定义出一长轴,该长轴是通过该前边缘、该后边缘及该沟槽并将该宽后部区分出一左区块及一右区块;该沟槽具有位于该宽后部的一轴向区段及一侧向区段,该轴向区段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且是自该前端沿该长轴且朝向该后边缘延伸至该后端,该侧向区段是自该轴向区段后端朝该宽后部的左区块及右区块延伸,使得该宽后部具有与该沟槽邻接的二弹性翼片;该二插置座是分别位于该宽后部的左区块及右区块,各该插置座具有一与该宽后部的后边缘与侧边缘连接并延伸至该底面下方的连接片,以及一与该连接片连接的插置块,各该插置座与该底面之间有一空间。

由此,该沟槽不但使得该宽后部的左、右区块外侧可弹性摆动,更使得该左、右区块内侧亦有可弹性摆动的该二弹性翼片,而且该二插置座亦可弹性摆动,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自行车座垫内壳具有相当良好的弹性。此外,该二插置座与该宽后部的后边缘与侧边缘连接的特征,是使得各该插置座不需制成很大的面积即可与该宽后部有稳固的连接关系,因此结构强度良好、不易断裂,且可节省材料成本。再者,该支撑架是通过该二插置座而支撑于该宽后部的后边缘与该二插置座连接之处,亦即,该支撑架在该宽后部产生的支点是位在该后边缘,如此的设计可使得该宽后部几乎整体皆有弹性,亦可提升该窄前部的弹性。

有关本发明所提供的自行车座垫内壳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发明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发明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自行车座垫内壳与一支撑架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发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自行车座垫内壳与该支撑架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自行车座垫内壳的底视图;

图4为本发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自行车座垫内壳的顶视图;

图5为图1中沿剖线5-5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沿剖线6-6的剖视图;以及

图7为本发明一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自行车座垫内壳与一支撑架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先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自行车座垫内壳1是用以装设一支撑架2,并通过该支撑架2而安装于自行车的一座管(图中未示)上方。

该自行车座垫内壳1包含有一本体10,该本体10可由硬质或半硬质材料制成,本实施例是由纤维强化塑料材料制成。如图1、图2所示,该本体可概由一假想的分界线L1,区分成一宽度较小的窄前部12及一自该窄前部12向后延伸且宽度较大的宽后部14,该窄前部12是用以配置于骑乘者胯部之间,该宽后部14是用以承载骑乘者臀部。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该窄前部12的二侧边缘122与该分界线L1连接的区段是呈凹弧形,该宽后部14的二侧边缘141则实质上呈凸弧形且分别连接于一呈凹形的后边缘142二端。

该本体具有一顶面16、一底面18,以及一贯穿该顶面16及该底面18的沟槽20。如图3所示,该本体能定义出一长轴L2,该长轴L2是实质上通过该窄前部12的前边缘124、该宽后部14的后边缘142及该沟槽20,并将该宽后部14区分出一左区块143及一右区块144(如图1所示)。

请参阅图4,该沟槽20具有位于该宽后部14的一轴向区段22及一侧向区段24,以及一自该宽后部14延伸至该窄前部12的延伸区段26。该轴向区段22具有一前端222及一后端224,且是自该前端222实质上沿该长轴L2且朝向该后边缘142延伸至该后端224。该侧向区段24是自该轴向区段22后端224朝该宽后部14的左、右区块143、144延伸。

通过设置该沟槽20,该宽后部14的左、右区块143、144外侧形成二可弹性摆动的外翼片145,而且,由于该宽后部14的各该侧边缘141是呈弧形,能定义出与该长轴L2相距最远的一凸点141a,并区分出自该凸点141a分别实质上朝向该前边缘124及该后边缘142延伸的一前区段141b及一后区段141c(如图3所示),如此的设计使得该二外翼片145的范围是分别完全包含该二侧边缘141。此外,由于该后边缘142是呈凹形,具有一实质上受该长轴L2通过的凹点142a,该后边缘142是自该凹点142a朝二非垂直于该长轴L2且远离该前边缘124的方向(在图4中为左上方及左下方)延伸,如此的设计使得该二外翼部145的范围更延伸至该后边缘142。

再者,该沟槽20的轴向区段22及侧向区段24使得该宽后部14的左、右区块143、144内侧具有与该沟槽20邻接且可弹性摆动的二弹性翼片146(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侧向区段24是自该轴向区段22后端224朝二非垂直于该长轴L2且远离该前边缘124的方向延伸(在图4中为左上方及左下方),且该轴向区段22自其前端222至后端224皆实质上宽度相同,如此的设计可使得该二弹性翼片146范围较大且弹性较佳。

另外,该沟槽20的侧向区段24具有一与该轴向区段22后端224相对的凸形边缘242,使得该宽后部14具有一朝该轴向区段22后端222凸伸的凸片147,该凸片147亦可稍微弹性摆动。

该沟槽20的延伸区段26是自该轴向区段22前端222实质上沿该长轴L2延伸至该窄前部12,不但可增加该二弹性翼片146的弹性,更可使得该窄前部12位于该延伸区段26二侧的部分亦可稍微弹性摆动。在本实施例中,该延伸区段26是自该轴向区段22前端222朝该前边缘124的方向先宽度渐增再宽度渐缩,且该延伸区段26是实质上自该分界线L1开始朝该前边缘124的方向宽度渐缩,如此的设计可产生较佳的弹性。

该沟槽20亦可完全位于该宽后部14而不延伸至该窄前部12,例如图7所示的本发明一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态样。在图7中,该沟槽20同样具有自该轴向区段22朝该前边缘124的方向延伸且宽度较大的延伸区段26,如此的设计亦可形成具良好弹性的弹性翼片146。

如图2及图3所示,该本体10更具有一固定座28及二插置座30。该固定座28是自该底面18凸出并具有一插槽(图中未示),是用以供插设该支撑架2的一前端部202。该二插置座30是分别位于该宽后部14的左、右区块143、144,且分别具有一自该宽后部14的后边缘142及侧边缘141延伸至该底面18下方的连接片32,以及一与该连接片32连接的插置块34,该二插置块34分别具有一插孔342,是分别用以供插设该支撑架2的二后端部204。如图5所示,各该插置座30与该底面18之间有一空间36,使得各该插置座30可弹性摆动。

如图3所示,该二插置座30的连接片32与该宽后部14连接之处是分别自该二侧边缘141的后区段141c延伸至该后边缘142,因此各该插置座30不需制成很大的面积即可与该宽后部14有稳固的连接关系。而且,通过各该连接片32与该后边缘142连接的特征,该支撑架2的后端部204是通过该二插置座30而支撑于该宽后部14的后边缘142与该二插置座30连接之处,亦即,该支撑架2在该宽后部14产生的支点是位在该后边缘142;由此,相较于先前技术中插置座连接于内侧面的设计,本发明的插置座30可使得该宽后部14几乎整体皆有弹性,亦可提升该窄前部12的弹性。此外,各该插置块34是自其所属的插置座30的连接片32与该宽后部14连接之处实质上朝一延伸方向D延伸,而且,如前所述,各该插置块34有一插孔342,并具有相对的一开口344及一封闭端346,且该开口244是实质上朝向该延伸方向D,如此的设计使得该宽后部14受支撑的效果更好,因此可增加该自行车座垫内壳1的结构强度。

如图1及图6所示,该本体10的顶面16具有一阶部162,该阶部162将该宽后部14区分出的一前区块148及一后区块149,该后区块149的厚度是大于该前区块148的厚度,该二插置座30的连接片32与该宽后部14连接之处是完全位于该后区块149,如此的设计可提升该二插置座30的结构强度,使得各该插置座30更不易断裂。此外,该沟槽20的侧向区段24是完全位于该后区块149,该轴向区段22则位于该前区块148,如此的设计使得该二弹性翼片146具有良好的弹性及结构强度,亦可提升该自行车座垫内壳1整体的结构强度。

最后,必须再次说明,本发明于前揭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构成元件,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案的范围,其他等效元件的替代或变化,亦应为本案的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