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摩托车后平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8407阅读:2580来源:国知局
新型摩托车后平叉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摩托车后平叉结构,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平叉主管,两个平叉主管之间设置有上部连接杆和中部连接杆,两个平叉主管上端分别设置有套管,下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孔,套管内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套两端分别设置有凸台,套管与轴承之间设置有胶套,两个平叉主管外侧面分别点焊有钢条,中部连接杆两端与平叉主管之间分别设置有三角形加强筋。本实用新型强度高,稳定性好,不易断裂,提高了后平叉耐用性。并且可以减少套管磨损,延长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增强了行车安全,有效地防止了后车轮刹车线束缠绕后车轮,除了摩托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保障了驾乘者的安全,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专利说明】 新型摩托车后平叉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摩托车后平叉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摩托车后平叉是摩托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它主要由左右两个平叉主管和平叉主管之间的连接杆组成,后平叉位于摩托车的中下部,一般为“H”形,安装在摩托车的车大驾和轮轴之间,起到支撑和连接作用。现有的摩托车后平叉存在一些缺陷:1、现有的摩托车后平叉前端通过穿轴与车大架的中下部活动连接,后端通过减震器与车大架的后部连接。在摩托车行进过程中,前后轮承受的震动强度不一,因此后平叉也容易受到应力影响,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容易变形甚至断裂,带来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隐患。2、现有的摩托车后平叉前端通过套管内的胶套直接与穿轴连接,摩托车运行时产生颠簸,后平叉上下运动,套管与车大架之间产生摩擦,时间长了会出现磨损,影响了套管的使用寿命,而且,随着套管套芯间距的增大,会引起车身晃动,影响行车安全。3、安装时摩托车后轮的刹车线束是贴着平叉主管表面与制动踏板相连接,但是,现有的平叉主管表面没有固定刹车线束的装置,摩托车在行驶中后车轮刹车线束可能与后车轮发生缠绕,影响正常的行驶和刹车,甚至发生危险,是摩托车正常行驶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摩托车后平叉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不易断裂,提高了后平叉耐用性。并且可以减少套管磨损,延长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增强了行车安全,有效地防止了后车轮刹车线束缠绕后车轮,除了摩托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保障了驾乘者的安全,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摩托车后平叉结构,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平叉主管,两个平叉主管之间设置有上部连接杆和中部连接杆,两个平叉主管上端分别设置有套管,下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孔,套管内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套两端分别设置有凸台,套管与轴承之间设置有胶套,两个平叉主管外侧面分别点焊有钢条,中部连接杆两端与平叉主管之间分别设置有三角形加强筋。
[0005]作为优选,所述平叉主管由前架梁和后架梁组成,前架梁和后架梁之间具有150度-175度的夹角,后架梁中部内侧设置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远离后架梁的侧面设置有缓冲垫。
[0006]作为优选,套管内对称设置有两个轴承,平叉主管外侧面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钢条,所述钢条的厚度为0.8厘米,宽度为3厘米,长度为7厘米。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中部连接杆两端与平叉主管之间分别设置有三角形加强筋,能有效加固本实用新型的强度,提高后平叉的耐冲击能力。固定台用于和车大架进一步连接,使后平叉安装后更为稳固,缓冲垫能对后平叉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套管内设置有轴承,安装时,穿轴从轴承中穿过,其上面固定车大架,这样减小了套管与穿轴的摩擦力,增强了减震效果,并且,紧固车大架之后,是凸台与之对接,减小了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加强了整体的稳固,保证了行车安全。两个平叉主管外侧面分别点焊有钢条,钢条可以用手弯曲,自由的形成需要的挂钩之类的固线装置,对后车轮刹车线束进行固定,有效地防止了后车轮刹车线束缠绕后车轮,消除了摩托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保障了驾乘者的安全,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套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1、平叉主管;3、上部连接杆;4、中部连接杆;5、三角形加强筋;6、固定台;
7、缓冲垫;8、连接孔;9、钢条;10、套管;11、凸台;12、轴承;13、胶套;101、前架梁;102、后
MM
O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摩托车后平叉结构,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平叉主管1,两个平叉主管I之间设置有上部连接杆3和中部连接杆4,两个平叉主管I上端分别设置有套管10,下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孔8,套管10内设置有轴承12,所述轴承12的内套两端分别设置有凸台11,套管10与轴承12之间设置有胶套13,安装时,穿轴从轴承12中穿过,其上面固定车大架,这样减小了套管10与穿轴的摩擦力,增强了减震效果,并且,紧固车大架之后,是凸台11与之对接,减小了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加强了整体的稳固,保证了行车安全。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套管10内对称设置有两个轴承12。两个平叉主管I外侧面分别点焊有钢条9,安装工人在安装完后车轮刹车线束后可以将钢条9弯曲将其作为固定线束的固定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平叉主管I外侧面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钢条9,所述钢条9的厚度为0.8厘米,宽度为3厘米,在保证钢条9足够的强度的基础上,又不会给装配工人手工弯曲钢条造成过大的难度,钢条9长度为7厘米,保证钢条9能够有效地将线束进行约束,本实用新型以一种简单的结构,有效地防止了后车轮刹车线束缠绕后车轮,消除了摩托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保障了驾乘者的安全。中部连接杆4两端与平叉主管I之间分别设置有三角形加强筋5,能有效加固本实用新型的强度,提高后平叉的耐冲击能力。
[0013]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平叉主管I由前架梁101和后架梁102组成(此处的前后是指本实用新型在摩托车上安装的位置),前架梁101和后架梁102之间具有150度-175度的夹角,使得后架梁102向外张开一定角度,便于安装后平叉后部连接的减震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后架梁102中部内侧设置有固定台6,所述固定台6远离后架梁102的侧面设置有缓冲垫7。所述固定台6用于和车大架进一步连接,使后平叉安装后更为稳固,缓冲垫7能对后平叉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
[001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摩托车后平叉结构,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平叉主管,两个平叉主管之间设置有上部连接杆和中部连接杆,两个平叉主管上端分别设置有套管,下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孔,其特征在于:套管内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套两端分别设置有凸台,套管与轴承之间设置有胶套,两个平叉主管外侧面分别点焊有钢条,中部连接杆两端与平叉主管之间分别设置有三角形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摩托车后平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叉主管由前架梁和后架梁组成,前架梁和后架梁之间具有150度-175度的夹角,后架梁中部内侧设置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远离后架梁的侧面设置有缓冲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摩托车后平叉结构,其特征在于:套管内对称设置有两个轴承,平叉主管外侧面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钢条,所述钢条的厚度为0.8厘米,宽度为3厘米,长度为7厘米。
【文档编号】B62K11/02GK204110263SQ201420457904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4日
【发明者】林文忠 申请人:林文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