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层两用榫木结构的婴儿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6237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层两用榫木结构的婴儿推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婴儿车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坐卧两用型婴儿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婴儿车多采用或坐或卧单功能的婴儿车,如:荷兰W•S•Q•伊格纳西奥发明的“手推车(申请公布号 :CN101005980)”,在方便了婴儿吃饭或其他需要“坐”的需求时,婴儿需要睡觉而躺下就较为不便。又如天津林勤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发明的“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婴儿床(申请公布号:CN105747684A)”,在满足婴儿躺下睡觉的需求时,婴儿在吃饭或其他活动时需要坐下又较为不便。尤其是外出离家较远的时候,婴儿采用单功能的婴儿车长时间一个姿势对婴儿自身的健康和看护人的负担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由于目前婴儿车市场多采用或坐或卧单功能技术,不能很好的解决看护人对于便利性和婴儿对舒适性的要求,本发明特采用榫木结构对婴儿车进行了“单一个体”、“两层面板”灵活组拆应用的坐卧两用婴儿车。本发明在婴儿需要坐下吃饭时,将两块木板分别安放在第一层台面木槽,第二层坐位木槽,就可形成婴儿凳,特别对中层坐板采用掏空结构,以方便婴儿的排便。在婴儿需要休息时对上层台面和中层坐板进行简单的拆,铺到下层框架木槽内就可形成一个平面床供婴儿平躺休息。本发明构造简单,方便实用,尤其外出离家较远时更能使看护人和婴儿都得到很好的放松。

附图说明

图1是坐态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上层结构示意图,图3是中层结构示意图,图4是下层结构示意图,图5是卧态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层左侧木槽,2.上层前端木槽,3.上层右侧木槽,4.中层左侧木槽,5.中层后端木槽,6.中层右侧木槽,7.下层左侧木槽,8.下层前端木槽,9.下层右侧木槽,10.下层后端木槽,11.下层前方木撑,12.下层后方木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座椅形态下的结构图,上层外框架以黄金比例点6.18/10为界,在1、2、3木槽处放上层台面,上层台面与上层木框在同一水平线。中层外框架以黄金比例3.82/10为界,在4、5、6木槽处放中层坐板,中层坐板和中层木框在同一水平线,坐板处中间掏空方便婴儿排便。下层7、8、9、10框架均设有木槽,且在下层6.18/10处和3.82/10处固定入榫的11木撑、12木撑使婴儿可以让脚蹬在木撑上使脚放松,又使床整体座椅结构更加牢固。图2是婴儿座椅形态下上层台面和上层框架1,2,3木槽的结构形态。在图3是婴儿座椅形态下中层坐板和中层框架4,5,6木槽的结构形态。在图4是婴儿床形态下层结构图,上层台面和中层坐板铺到下层木槽7,8,9,10处形成水平面,11,12是两根木撑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在图5是婴儿床形态下结构图,将上层台面和中层坐板取下放至下层木槽内形成下层水平面,四周有围栏保护婴儿。此发明在婴儿需用吃饭时可坐在中层坐板上,在上层台面放碗筷,脚可蹬在下层的固定木撑上。婴儿在需用休息时可将上层台面和中层台面拿下,放置下层台面的木槽处,在下层形成水平面,供婴儿平躺休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