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立悬架的转向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4748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独立悬架的转向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独立悬架的转向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阶段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发展使得城镇道路特别拥挤,并且由此产生的汽车尾气也是环境气候的变化和全球气温的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缓堵保畅、节能减排、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是现在各大城市的政府和市民追求的目标,因而环保高效安全舒适的小型交通工具也成为了重要研发方向。

小型交通工具包括助动车、平衡车、脚踏车等在我国有广阔的市场,为了增加消费者乘车的舒适度,部分车辆采用独立悬架架构。在独立悬架架构中,每个车轮单独通过一套悬挂安装于车桥上,车桥采用断开式,中间一段固定于车架或者车身上;此种悬挂两边车轮受冲击时互不影响,而且由于悬挂质量较轻;缓冲与减震能力很强,乘坐舒适。但是车桥采用断开式的结果是导致车辆的转向难以简单实现,需要采用复杂的算法和齿轮传输结构,这样无疑大大增加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独立悬架的转向控制系统,目的是使在方便控制转向的同时实现独立悬架。

一种独立悬架的转向控制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传动轴单元、左侧转向控制单元、右侧转向控制单元构成;所述传动轴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把部件、底板、凸轮、横拉杆;所述左侧转向控制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梯形臂、左轴、左侧上连杆、左侧下连杆、左前轮、左侧减震器、左侧支架;所述右侧转向控制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右侧梯形臂、右轴、右侧上连杆、右侧下连杆、右前轮、右侧减震器、右侧支架。

所述的左轴与右轴穿过并固定于底板上,通过轴承实现旋转运动;所述左梯形臂一端通过铰链与横拉杆连接,另一端与左轴固定连接,所述右梯形臂一端通过铰链与横拉杆连接,另一端与右轴固定连接;所述手把部件穿过底板与凸轮固定连接。

所述的左轴通过左侧上连杆、左侧下连杆与左前轮相连并通过铰链固定;左侧上连杆与左侧下连杆各包括两个连杆,左轴、左侧上连杆、左侧下连杆与左前轮构成平行四边形,导致左前轮只能上下运动。

所述的右轴通过右侧上连杆、右侧下连杆与右前轮相连并通过铰链固定;右侧上连杆与右侧下连杆各包括两个连杆,右轴、右侧上连杆、右侧下连杆与右前轮构成平行四边形,导致右前轮只能上下运动。

本发明的转向原理如下:手把部件的转动带动凸轮的旋转,凸轮的旋转带动横拉杆的左右运动,横拉杆的左右运动带动左右梯形臂的转动,进而实现左右轴的转动,左右轴的转动带动左右前轮的转动,依据力学原理,左右轴的转动角度不同,但左前轮和右前轮的转向圆心在同一点上,转向时车轮不会产生打滑。

本发明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发明优点在于通过手把部件直接调节左前轮与右前轮的角度,进而调节的方向,同时实现独立悬架,无需复杂的传动系统,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小,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左侧转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转向时的角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独立悬架的转向控制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传动轴单元、左侧转向控制单元、右侧转向控制单元构成;所述传动轴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把部件、底板、凸轮、横拉杆;所述左侧转向控制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梯形臂、左轴、左侧上连杆、左侧下连杆、左前轮、左侧减震器、左侧支架;所述右侧转向控制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右侧梯形臂、右轴、右侧上连杆、右侧下连杆、右前轮、右侧减震器、右侧支架。

所述的左轴与右轴穿过并固定于底板上,通过轴承实现旋转运动;所述左梯形臂一端通过铰链与横拉杆连接,另一端与左轴固定连接,所述右梯形臂一端通过铰链与横拉杆连接,另一端与右轴固定连接;所述手把部件穿过底板与凸轮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的左轴通过左侧上连杆、左侧下连杆与左前轮相连并通过铰链固定;左侧上连杆与左侧下连杆各包括两个连杆,左轴、左侧上连杆、左侧下连杆与左前轮构成平行四边形,导致左前轮只能上下运动。

如图2所示,所述的右轴通过右侧上连杆、右侧下连杆与右前轮相连并通过铰链固定;右侧上连杆与右侧下连杆各包括两个连杆,右轴、右侧上连杆、右侧下连杆与右前轮构成平行四边形,导致右前轮只能上下运动。

如图3所示,车辆在转向时左前轮和右前轮的转角不同,但两者圆心在同一点上,转向时车轮不会产生打滑。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